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平安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
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
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
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
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
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
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
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
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
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
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
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
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
《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
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
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
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
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
“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
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
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
不但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
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
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C.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D.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而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
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
幽州牧刘虞叹曰:
“贼臣作乱,朝廷播荡。
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众议咸称畴。
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将行,畴曰:
“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
”虞从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
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
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
朝廷高其义。
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
得报,驰还。
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
“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
”畴答曰: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
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
“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
”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
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
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桓昔多贼杀其郡冠盖②,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
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
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
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三国志•魏书十一》)
[注]①祖:
设宴送别。
②冠盖:
官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高其义 高:
赞赏,认为……高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
通“趋”,奔向。
C.购求获畴 购:
购买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
强行改变
5.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3分)( )
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
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
见:
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
仇。
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畴主动出谋划策,
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5分)
(2)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东马塍①
[宋]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①东马塍:
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8.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5分)
9.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2)屈原在《离骚》中“ , ”,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
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
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
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
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
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
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逗趣地说:
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
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
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
娃说那就打汽车票。
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
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
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
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
瞧瞧,排场不?
红颜色,娃说吉利。
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
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
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
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
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
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
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
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
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
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
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
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
“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
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
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
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
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
(6分)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为生存辍学走上写作之路
时代的列车轰隆隆地前行着,拥挤的人群,熙熙攘攘。
有的人是只负责观看风景的普通乘客,命运的方向不由他过问;有的人扮演的是列车员的角色,在时代的大环境下,作为先锋,引领着这辆列车的前进。
爱玲,便是后者。
1942年,爱玲和炎樱回到了上海,仿佛在上海,也只有上海,才是她上演人生大戏和好戏的舞台。
对于在港大没有毕业,爱玲一直耿耿于怀,只能转入上海的圣约翰大学继续深造,为的是“至少拿张毕业文凭”。
弟弟张子静很高兴,因为他也准备报考,姐弟俩终于可以在同一所学校碰面了。
可是,由于经济上的窘迫,学费无从着落,子静记得姐姐“叹了一口气”。
回到上海,爱玲投奔了姑姑,住在郝德路192号的爱丁顿公寓。
姑姑虽然继承了不少遗产,一度生活阔绰,可是因为投资股票,恰逢时局动荡,一下破产了。
即便是在洋行、电台里打几份工,也只能解决自己的温饱,无力再顾及爱玲的学费和生活费。
于是,便告诉爱玲,当时她的父母协议离婚的时候,约定她以后的教育费用由父亲承担,而爱玲港大三年的学费全部由母亲出,现在应该由父亲承担了。
可是,爱玲始终觉得拉不下面子,那个父亲,以及他的家,自己曾经发誓是不打算再理会了的,4年期间,父女情分已然了断,如今放下自尊突然管父亲拿钱,仿佛是在一间暗无天日的屋子里找到一个出口那么艰难。
张子静回到家后,趁后母不在家的机会,向父亲简要介绍了姐姐的窘境,张廷重听罢,立刻陷入了沉思,可能不是心疼钱,只是在犹疑和女儿见面是不是觉得很尴尬,毕竟对于女儿离家出走之事他始终耿耿于怀。
不过,考虑片刻,他还是对儿子说:
“你叫她来吧。
”过了几日,爱玲终于见到了阔别4年之久的父亲,不过不再是那幢逃走的别墅,而是在另外一幢小洋房。
爱玲后来在小说《怨女》中对于衰落的父亲,做了更为生动的描绘:
“到底清朝亡了国了,说得上家仇国恨,托庇在外国租界上,二十年来内地老不太平,亲戚见了面就抱怨田上的钱来不了,做生意外行,蚀不起,又不像做官一本万利,总觉得不值得。
政界当然不行,成了投降资本,败坏家声……守着两个死钱过日子,只有出没有进。
”
爱玲与父亲在相隔4年后重新见面了,双方有些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彼此都有些陌生,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向父亲说了说,便无二话。
父亲也没多说什么。
“学费我叫你弟弟送去。
”十分钟的短短会面,没有什么大的进展,以至于横亘在父女心中的那份心结,始终没有机会打开。
张子静回忆说:
“那是姐姐最后一次走进家门。
此后她和我父亲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不过,学费总算拿到手了,爱玲转学进入了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四年级学习,子静也进入了经济系一年级。
不久,炎樱也转学到了这里,两人继续着港大时期的友谊,形影不离。
然而,这份简单的快乐,没有延续多长时日,便宣告结束了。
虽然学费已经解决了,可是母亲自1939年去新加坡后,杳无音讯。
倔强的爱玲,又不想成为姑姑的负担,哪怕她算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想让姑姑的生活雪上加霜。
实际上,从父亲家里逃出的那一天开始,爱玲就放弃了继承张家的财产,或者嫁入豪门依靠一个自己或许根本不爱的男人过着体面光鲜生活的机会,似乎受到母亲、姑姑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也决计走上职业女性的道路,用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用自己的脚,丈量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么阔远。
于是,坚持了两个月不到,爱玲又辍学了。
子静跑去劝说姐姐去当老师或者编辑,都被爱玲否决了,她觉得自己性格内向,孤傲不群,不善于表达,反正,她早有自己的安排,宽慰弟弟说:
“我替报馆写稿就好。
这阵子我写稿也赚了些稿费。
”
1942年,窘迫的境遇并没有把爱玲推向生活的地狱,反而为她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新世纪,前途无限光明的大门。
两年之后,上海最璀璨的一颗文学新星冉冉升起了。
(摘自潘飞《永远的张爱玲》,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其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摘自《搜狗百科》)
②张爱玲的教育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虽然她日后能够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凭的是自己的勤奋努力,但她的家除了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外,还可以说是一个书香门第。
她的祖父是科举出身,她的父亲有旧式的文化教养,她母亲则是“知识女性”。
(摘自余斌《张爱玲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张爱玲在港大没有毕业,回到了上海,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继续深造,她认为只有在上海才是自己上演人生大戏和好戏的舞台。
B.张爱玲投奔自己的姑姑,生活阔绰的姑姑却因为投资股票而破产,失去了生活的“支柱”,无力再顾及爱玲的学费和生活费。
C.张爱玲的父亲对女儿的出走耿耿于怀,当儿子说出姐姐张爱玲的窘境后,张父因为疼钱而沉默,最终还是答应给张爱玲学费。
D.张爱玲能够成为上海最璀璨的文学新星,并在文学上取得很大的成就,既有她本身勤奋的因素,也有她父母对她的影响。
E.文章写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非常关心姐姐张爱玲,并引用了一些张子静的话语,这样写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和新颖性。
(2)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张爱玲在求学道路上辍学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析。
(6分)
(4)为了生计辍学而走上写作道路,你从中对张爱玲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
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
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
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所谓的“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 , ,
, , , , 。
①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②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以及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③丝毫改变不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