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162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docx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

 

口腔技能实验室实习指导

(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2007年3月

前言

口腔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一样,均是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口腔医学由于其特殊的临床操作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更高的要求,临床技能培训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口腔医学实验教学在口腔医学本科阶段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完整的口腔医学学科体系,全面了解口腔基础医学及基础技能及专业技能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作用。

口腔技能实验教学是传授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课程,是使学生知识融汇贯通,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协调快速提升的重要途径,既是理论教学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影响和制约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整个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制和实验项目的安排上始终统一于“口腔疾病”这一大范畴之中,在实验教学中,按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理解规律来建设实验平台和组织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对口腔疾病全面的认识观,综合应用口腔各专业临床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识的能力。

本实验室教学侧重点是将各专业学科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与口腔医学基础有机地统一及揉和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培养口腔技能的同时训练学生对相关专业疾病全面的观察、综合分析能力,作出有自我创新意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编制本实验教程的目的是通过口腔医学技能实验课,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口腔临床理论课要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室内进行必要的口腔技能实习前操作培训,培育规范和良好的临床操作习惯,为今后的口腔临床专业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通过大量的经验性的演示、验证、综合训练和部分提高的个体化设计实验室教程安排,将整个口腔医学教学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终极目的。

因此该教材的编写需使学生淡化按学科实习的固有概念,开阔视野,发展其创新意识,实验教程中每个实验项目之间的串联不再按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而是以学生循序渐进认识理解和设计治疗疾病所需掌握的口腔技能而编排实验的体系。

该教材的编制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强调知识的条理性而将基础与临床教学联系起来,体现出实践性教学自身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该教材的编制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以疾病为主线,建立全局观念,合理设计实验项目,精心打造实验方案,充分体现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创新性,分层次、渐进式地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能力。

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由诱导式再到自主式教学法的转变,使学生从被动的被灌输转变成诱导学生学习,再到学生能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实验课教学,以及实验室资源、时间和空间以及实验内容和项目的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次培养的原则。

本实验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临床紧密结合。

一改目前以专业学科条块分割的局面,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培养学生对口腔疾病的基础技能的掌握。

编排各临床学科的实验教程,覆盖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百分之八十的专业基础技能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以扎实专业基础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实验一取模和灌制模型

实验二后牙简单活动桥(C6)卡环制作

实验三后牙简单活动桥(C6)蜡型的制作

实验四后牙简单活动桥(C6)装盒

实验五后牙简单活动桥(C6)去蜡、充胶和热处理

实验六后牙简单活动桥(C6)开盒、打磨和抛光

实验七A1B14缺失可摘局部义齿卡环制作

实验八A1B14可摘局部义齿排牙及蜡型制作

实验九翻制高温耐火模型(示教)

实验十整铸支架的蜡型制作

实验十一全口义齿人工牙的排列

实验十二全口义齿蜡型制作

实验十三金属全冠(A6)的蜡型制作

实验十四金属全冠(A6)的蜡型包埋

实验十五金属全冠(A6)的铸造

实验十六金属全冠(A6)的打磨、抛光

实验十七前牙金属烤瓷冠上瓷(示教)

实验十八后牙(C567)双端固定桥可卸代型制作

实验十九后牙(C567)双端固定桥金属底层蜡型制作

实验二十牙周疾病预防(刷牙与控制牙菌斑)

实验二十一乳磨牙金属成品冠的修复

实验二十二丝圈式缺隙保持器的制作

实验二十三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1

实验二十四活动矫治器各类弹簧及双曲唇弓的制作2

实验二十五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1

实验二十六活动矫治器固位体的制作2

实验二十七自凝塑胶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1

实验二十八自凝塑胶糊塑完成活动矫治器2

实验二十九带环的制作

实验三十粘结托槽

实验三十一固定矫治器弓丝及各类弹簧的弯制

实验三十二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实验一取模和灌制模型(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印模的种类及定义。

2.了解各类印模和模型材料(impressionandmodelmaterials)的性质。

3.熟悉印模制取和模型灌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掌握印模和模型的基本要求。

5.了解模型修整的方法。

[实习内容]

1.复习印模材料、印模分类等相关知识。

2.讲解制作工作模型(mastercast/workmodel)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3.示教印模托盘(impressiontray)的选择、准备、印模制取(impression)、模型灌注(modelcasting/pouring)和修整(modeltrimming)。

4.学生之间相互取模并灌注模型。

[实验器材]

口腔综合治疗台、口腔检查盘一套、漱口杯、各型号印模托盘、红蜡片、雕刀、蜡刀、蜡刀架、长鼻钳、酒精灯、火柴、藻酸钠印模材料、普通石膏、橡皮碗、石膏调拌刀、石膏刀、玻璃板、铅笔、振荡器、石膏打磨机等。

[方法和步骤]

1.调整椅位:

调整椅位使患者头部直立,张口使下颌牙合平面(occlusalplane)与水平面(horizontalplane)接近平行,术者立于患者右前方,操作平面约处于术者的肘关节平面。

2.托盘选择和准备:

这是印模质量好坏的关键。

按照患者口内牙弓形状和大小选择一副合适的上下颌有牙颌托盘,要求托盘与牙弓内外侧之间有3~4mm的间隙,以便容纳印模材料。

托盘的翼缘(flange)距离前庭沟(buccalvestibule)或口底粘膜转折应有2mm距离,托盘后缘在上颌盖过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notch),下颌盖过磨牙后垫(retromolarpad)。

若托盘边缘伸展不够,可用蜡片加长加深。

若托盘大小稍不合适,可用长鼻钳做调改。

最后拭干托盘,在托盘边缘贴一圈胶布。

3.患者准备:

嘱患者在取模时勿咬合,放松上下唇,教会如何后卷再前伸舌及作主动肌功能修整(activefunctionalmuscletrimming/tissuetrimming/bordermolding)动作。

4.制取印模:

(1)上颌印模:

取适量藻酸盐印模材料(alginateimpressionmaterial)置于橡皮碗(rubberbowl)内,加适量石膏(plaster)(二者体积比约为1:

1),用调拌刀(spatula)调拌均匀后盛于托盘内。

右手持托盘,左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右侧口角,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入口内,取出口镜,使托盘柄正对面中线,尽量牵开上唇,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用右手中指食指支持在两侧双尖牙区,以保持托盘稳定。

趁印模材料未凝固前,左手将右上唇及右侧面颊肌肉向前下内拉动。

再用左手中指食指持托盘,用右手将左上唇及左侧肌肉向前下内拉动,完成被动肌功能修整。

在肌功能修整过程中应保证托盘稳定无移位。

待材料硬固后将托盘后缘向下翘动后取出托盘,检查印模是否清晰,边缘是否完整,伸展是否足够。

(2)下颌印模:

用同样的方法制取下颌印模,嘱患者舌尖稍向后上卷,口镜牵开患者右侧口角,用旋转方式将托盘放入口内,取出口镜,使托盘柄正对面中线,尽量牵开下唇,均匀加压使托盘就位,用右手中指食指支持在两侧双尖牙区,以保持托盘稳定。

趁印模材料未硬固前,嘱患者舌尖向前伸并轻微摆动。

左手向前上内拉动右下唇,换左手持托盘,同法完成左侧肌功能修整。

待材料硬固后将托盘前后翘动,取出托盘,同法检查印模质量,必要时可做修补。

(3)印模处理:

先用自来水(runningwater)冲洗尽残余的唾液(saliva),必要时还应使用消毒剂(sterilizer)消毒,灌模前吹干残余液体。

5.灌注模型:

在橡皮碗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石膏粉(依照使用模型材料的不同水粉比例也不尽相同),用调拌刀调拌均匀,振动橡皮碗几次,先排出空气。

将印模置于石膏振荡器(plastervibrator)上,取少量石膏置于腭顶或舌侧较高部位,注意使石膏逐渐流入并充满印模的每一牙冠部分。

继续灌注石膏,直至盛满整个印模并尽量多堆一些石膏,将剩余的石膏堆积在玻璃板上,然后将印模翻转置于石膏上,轻轻加压,使托盘顶部与玻璃板平面平行,修整周缘及下颌舌侧石膏形成底座。

约半小时待石膏发热再冷却凝固后,修整模型周缘包绕托盘外缘的石膏,分离模型,顺牙长轴方向小心脱模(separationofimpressionandmodel)取出。

6.修整模型:

在石膏固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用石膏打磨机(modeltrimmer)修整模型。

[注意事项]

1.取模时术者如采用坐位则位于患者的右后方。

2.采用藻酸钠印模材料时托盘边缘应加一圈胶布以防止印模材料与托盘分离。

3.印模材料的固化时间因调拌比例及温度不同而变化。

4.取模时托盘应按试合时的位置就位,就位前尽量牵开口唇。

取上颌印模时如患者发生恶心现象,可嘱其低头并用嘴哈气以缓解。

5.模型消毒清洗以后一定要吹干再灌注,否则会出现表面缺陷及强度下降。

印模应及时灌注以防脱水或过分吸水膨胀变形。

6.灌注时应先使石膏逐一流入牙冠部位以防产生气泡。

制作模型底座时加压不可过大以防止印模变形。

7.如有孤立牙应加增力结构(如钢丝或火柴棒)以防止脱模时石膏牙折断。

[实习报告与评定]

参照学生参加实验课的纪律,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以及相关作品完成质量给予评定。

实验二后牙简单活动桥(C6)卡环制作(1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熟悉模型观测和画导线的方法。

2.掌握活动桥锻丝卡环(wroughtwireclasp)的弯制方法。

[实习内容]

1.模型观测(modelsurveying),画导线(surveylines),模型设计(planningthedesign)。

2.填除倒凹(blockoutundercut)。

3.交叉三臂卡环(threearmclasp)的弯制,包括牙合支托(wroughtwireocclusalrest)和卡环(clasp)。

4.用锡焊将卡环固定。

[实验器材]

C6缺失工作模型、标准上颌模型、模型观测器、红铅笔、日月钳、长鼻钳、20号不锈钢丝、18号不锈钢丝压制的钢片、酒精灯、蜡刀、蜡刀架、电烙铁、锡焊、磷酸焊媒、技工打磨机、砂石、砂纸卷、火柴、雕刀、小毛笔、有色石膏等。

[方法和步骤]

1.模型观测和画导线:

将工作模固定在模型观测仪(modelsurveyor)的观测台上,使牙弓的牙合平面与观测台底座平行,当模型不倾斜,画出基牙的观测线,此时的观测线即为牙体的最大周径线或解剖外形线。

如果就位道(insertionpath)方向不为垂直牙合平面就位,则模型倾斜,画出第二条观测线,此时的观测线与基牙牙体的解剖外形高点线不一致。

本实验的工作模采用垂直就位。

2.填除倒凹:

填除基牙舌侧、邻面及基托范围内的软组织倒凹,基牙颊侧的倒凹不填。

先将模型局部浸湿,调拌有色石膏填除。

然后用削蜡器去除多余的填除石膏。

3.牙合支托的弯制:

将18号不锈钢片一端磨成与双尖牙支托凹相协调的形状和大小,然后用长鼻钳将此端弯成双尖牙的远中牙合支托(distalocclusalrest)。

再向龈方弯下形成小连接体,经过缺牙间隙再向牙合方做成第二磨牙的近中牙合支托(mesialocclusalrest),比预计长度略留长0.5mm剪断钢片,同法修磨成与支托凹一致的大小和外形。

弯制也可以从远中基牙开始进行。

要求小连接体不能进入基牙邻面倒凹,且离开模型1~2mm。

用蜡将支托暂时固定在模型上,一般在基牙邻面处固定,不能在牙合面及缺隙的中间部位,以免影响咬合和焊接(soldering),且用蜡不可过多。

【附】铸造牙合支托(castingocclusalrest)蜡型的制作:

先把模型置于水中浸湿,然后取一宽约1.5mm,厚度1.0mm的铸造蜡条,用酒精灯或温热水加热使其变软,然后在工作模上成型出支托连接体,连接体蜡型应离开组织面0.5~1mm,且不能进入倒凹区。

然后在支托凹位置滴蜡形成牙合支托,牙合支托的外形应和支托凹的大小和外形相协调,边缘嵴处要圆钝,恢复边缘嵴和牙合面原有外形,且不能妨碍咬合。

完成支托蜡型后,在连接体处安放铸道,然后取下蜡型,安插到浇铸口成型器(crucible/sprueformer)上。

常规包埋(investing)、焙烧(baking)、铸造(casting)、喷砂(sand-blasting)、打磨(abrading/grinding)和抛光(polishing),然后在工作模上试合(trialfitting),最后用蜡固定好后进行卡环的弯制。

4.弯制卡环:

先用铅笔画出卡环各个部分在基牙上的位置,用日月钳和长鼻钳弯制,顺序一般为颊侧固位臂(buccalretentivearm),连接体(connector),舌侧对抗臂(lingualreciprocalarm)。

弯制前钢丝的起端先打磨圆钝。

弯制双尖牙的颊侧固位臂要求卡环臂尖端进入近中邻面颊外展隙的倒凹区,卡环臂与轴面呈线接触并与颈缘外形相协调,至远中邻面轴角外形高点线(heightofcontour)处形成卡环肩(claspshoulder),卡环肩不能进入倒凹区,由此处斜向远中舌侧方向弯下形成卡环连接体,使之与牙合支托的连接体在缺隙中央相接触。

当接近第二磨牙近中面时连接体向牙合方弯起,在近中舌轴角外形高点线处略向下弯,形成第二磨牙的舌侧对抗臂之卡环肩,对抗臂肩部比固位臂肩部稍平。

然后顺导线外形弯制舌侧对抗臂,与基牙舌面呈线接触,末端进入舌侧远中外展隙,注意对抗臂不能进入倒凹区。

用同法弯制第二磨牙固位臂及双尖牙的对抗臂。

卡环的末端稍微留长,修圆钝并打磨到所需长度。

然后在卡环颊面或末端加蜡固定卡环。

【附】C7球拍卡环的弯制:

将20#钢丝磨钝始端,从C7颊侧面远中轴角开始,弯制卡环的固位臂,在近中颊轴角与导线的交点或稍上的非倒凹处弯制卡环肩,然后向龈方弯下形成小连接体,与牙合支托小连接体相接触,然后钢丝再反向向远中舌侧及牙合方弯曲,在A7近中舌轴角与导线交点处或导线交点处或导线的稍上处弯出对抗臂的卡环肩,然后顺导线外弯出对抗臂,末端进入远中舌外展隙。

稍留长0.5mm剪断,末端打磨倒正常长度并使之园钝,用蜡固定。

5.固定支架:

在支托、卡环相互接触的小连接体处涂少量焊媒,然后用烧热的电烙铁将锡焊熔化焊接连接点,使三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注意事项]

1.除固位臂的卡环尖进入倒凹区外,其他部位均不进入倒凹,锻丝卡环固位臂的固位部分进入倒凹的深度为0.75mm。

2.弯制卡环时应参考对颌模型,卡环各部分特别是卡环肩应离对颌牙有约1mm以上的间隙。

3.应避免在同一点反复弯折钢丝,夹持要稳,防止打滑,减少钳痕。

避免尖锐的弯曲,以防止应力集中(stressconcentration)。

4.注意在模型上试合卡环支托时轻拿轻放,勿磨损模型。

[实习报告与评定]

参照学生参加实验课的纪律,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以及相关作品完成质量给予评定。

实验三后牙简单活动桥(C6)蜡型的制作(8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可摘局部义齿蜡型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2.复习所学雕刻牙体的解剖外形,掌握其解剖生理特征。

[实习内容]

1.基托(base)蜡型(waxpattern)的制作。

2.右侧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外形的雕刻。

[实验器材]

实验二中弯制好支架的工作模、上颌标准模型、酒精灯、红色基托蜡片、蜡刀、蜡刀架、雕刀、蜡盘、酒精喷灯、火柴等。

[方法和步骤]

1.确定咬合关系:

对好上下颌模型的咬合关系,在左右两侧磨牙区或双尖牙区的颊面上每侧各画1~2条线标出上下颌模型的咬合关系。

必要时可以上简单颌架(simplehingearticulator)固定咬合关系。

2.标记基托范围:

用蓝铅笔在缺牙区的牙槽嵴颊舌侧画出基托的范围,基托的前后缘位于C56和C67的交界处。

基托的颊、舌边缘位于前庭沟及口底粘膜转折处,以不妨碍粘膜活动为宜。

3.形成基托蜡型:

可采用滴蜡法或铺蜡法形成基托外形。

采用滴蜡法时先滴出边缘的范围和厚度作为基托厚度参照,然后滴满边缘以内的范围。

采用铺蜡法时将两层厚度的基托蜡烤软,置于失牙间隙处,用手指将其压至与粘膜贴合,用小刀切除基托边缘线以外多余的蜡,修整形成基托外形。

也可在基托范围内先均匀滴一层约0.5mm的蜡,然后再铺一层基托蜡。

修整基托厚度到1.5~2mm,修整表面,边缘线须封闭,略圆钝并增厚。

4.C6蜡牙的雕刻:

(1)形成咬合印迹:

失牙间隙处放相当于间隙大小的烤软的蜡牙合堤(biterim),也可用滴蜡法形成牙合堤,趁蜡尚软时,将对牙合模型按咬合线对好并咬到正中牙合位,获得C6的咬合印迹,如有不足可添蜡以后再行咬合。

同时参照邻牙轴面,加蜡形成略比邻牙大的轴面(axialwall)外形及正常的颊舌面覆牙合覆盖(overbiteandoverjet)关系。

(2)颊面(buccalsurface)成形:

先雕刻颊侧颈缘线(marginline)的外形,然后形成邻间隙(interproximatespace)及颊侧轴面外形,注意外形高点线的位置。

(3)舌面(lingualsurface)成形:

先雕刻舌侧颈缘线,颈缘线比颊侧浅而圆钝,然后形成舌外展隙(embrasure)及舌侧轴面外形,同样注意外形高点线的位置。

(4)牙合面(occlusalsurface)成形:

按照咬合印迹先确定颊舌尖(cusp)、中央沟(groove)、颊舌沟的位置,确定近远中边缘嵴(ridge)位置,然后刻画窝沟(grooveandfossa)点隙沟裂(pitandfissure)及牙尖,雕刻出牙合面外形,最后用对颌模型检查咬合情况。

5.精修,酒精喷灯(alcoholblastburner)吹光蜡型表面。

注意掌握火焰与蜡型的距离及火焰的力度。

[注意事项]

1.雕刻蜡型时手指应有稳定的支点。

2.形成咬合印迹时应先浸湿对颌模型,并趁蜡尚软时咬合,咬合时一定咬确认已达到正中牙合位(centricocclusion),否则就形成咬合高点。

3.应形成正常的外展隙外形,否则牙齿外形会缺乏立体感。

4.上下牙齿之间应为点或小面接触而非完全的面接触,因此在雕刻牙合面外形时只需保留所需的咬合点,剩余部分形成沟窝外形而脱离接触。

[实习报告与评定]

参照学生参加实验课的纪律,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以及相关作品完成质量给予评定。

实验四后牙简单活动桥(C6)装盒(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了解装盒的类型。

2.掌握装盒的方法和步骤。

[实习内容]

1.讲解装盒(flasking)的方法。

2.示教活动义齿的装盒。

3.学生进行活动桥装盒。

[实验器材]:

实验三中完成的C6蜡型工作模、型盒、石膏、橡皮碗、石膏调拌刀、毛笔、肥皂、石膏打磨机等。

[方法和步骤]

1.修整模型:

选择合适大小的型盒(two-pieceflask),打磨模型成适当的大小和厚度。

要求模型置于下型盒,蜡型基托的下边缘约与下型盒的上缘平齐或略低,装上上型盒后,蜡牙牙合面的最高点至少距上型盒上缘有5mm距离。

2.装下型盒:

修去石膏牙的牙尖,将模型置于水中充分浸泡。

调拌石膏充满下型盒约2/3,将浸泡好的模型放入,使蜡牙牙合面与盒底平行,基托下边缘与型盒上缘平齐或略低,模型石膏牙、支托、卡环均被石膏包埋,充分暴露蜡牙,尽量暴露基托。

除去多余的石膏,趁石膏未完全固化前用手抹光表面。

使形成光滑的斜面,消除石膏倒凹。

3.装上型盒:

待石膏固化后,用毛笔在石膏表面涂肥皂或凡士林分离剂(separatingmedium),尽量不要涂在蜡型及人工牙表面。

合上上型盒,调拌石膏,在振荡器上缓缓从型盒一侧倒入石膏直至充满上型盒的所有部分,盖上型盒盖,加压挤出多余的石膏,静置。

【附】装盒的三种方法:

(1)正装法:

特点是模型、人工牙、基托和支架全部固定在下型盒,塑料完全充填在下型盒。

主要用于前牙缺失不设计唇基托的RPD。

(2)反装法:

其特点是仅模型在下层型盒,基托、人工牙等翻制到上型盒,充填塑料在上型盒完成,用于全口义齿(complete/fulldenture)。

(3)混装法:

模型和支架固定在下层型盒,人工牙翻置到上型盒,充填塑料时人工牙在上型盒完成,而基托在下型盒充塞,适合于大部分RPD。

[注意事项]

1.装下型盒时,应用石膏包埋好支架(framework),同时消除石膏倒凹,并涂布分离剂,以防开盒时损坏模型。

2.装上型盒时应从一侧逐渐灌入石膏,边灌边振荡,防止形成气泡。

3.装盒时,石膏调拌比例应适当,过稀则强度变低,过稠则易埋入气泡。

[实习报告与评定]

参照学生参加实验课的纪律,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以及相关作品完成质量给予评定。

实验五后牙简单活动桥(C6)去蜡、充胶和热处理(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去蜡、充填塑料的方法。

2.掌握热处理的程序和方法。

[实习内容]

1.烫盒和去蜡(boilingout)。

2.充填(packing)人工牙(artificialteeth)和基托塑料(denturebase)。

3.热处理(heattreatment)固化(curing/polymerization)。

[实验器材]:

实验四中装盒后的工作模及蜡型、型盒夹、雕刀、分离剂、毛笔、调拌杯、调拌刀、热凝塑料(白色和红色)及牙托水、玻璃纸、型盒压榨器、热处理机。

[方法和步骤]

1.去蜡:

在装盒石膏完全硬固后,将型盒置于沸水中数分钟(视型盒大小约1~5min)使蜡受热软化,然后用小刀将上下型盒撬松,分开上下型盒,用沸水冲去残蜡,并用小雕刀修去石膏印模锐利的边缘。

2.涂布分离剂:

应在型盒完全冷却后涂步,用毛笔蘸藻酸盐分离剂(alginateseparatingmedium)涂布于上下型盒石膏表面,应避免涂在人工牙或支架上,否则会造成人工牙与基托分离。

3.充填塑料:

(1)充填人工牙:

在调拌杯中加入适量的热凝牙托水(单体,monomer),加入白色塑料粉(polymer)直至液体刚好没过粉体,调拌均匀后加盖,到达面团期(doughconsistency)时取相当于一个牙量的塑料,轻揉成团,置于上型盒人工牙的牙印内,用拇指和食指或左右手的食指从近远中方向押紧,盖一层浸湿的玻璃纸(cellophane),闭合上下型盒,稍加压后去掉上型盒。

再取出塑料牙,用剪刀沿牙颈缘线修剪掉牙颈部过多的塑料,再放回原处。

(2)充填基托:

待人工牙塑料稍固化后,同法调拌适量的基托塑料,置于下型盒的基托部位,量略大于基托的厚度。

将湿的玻璃纸置于上下型盒之间就位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