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244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docx

沱江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66+120+66m连续刚构桥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编制:

方东辉

复核:

审核:

 

2012年9月15日

 

目录

1、概况4

1.1设计4

1、设计说明4

2、现浇段托架布置图4

1.2编制依据5

1.3编制原则6

1.4编制范围6

2、施工方案6

2.1托架施工6

1、施工工艺流程6

2、托架现场施工方案7

2.2托架预压8

1、施边跨托架预压目的9

2、预压工序9

2、预压过程10

2.3现浇段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10

2.3现浇段模板和平衡对称压载措施拆除11

2.3托架技术、安全保证措施10

1、技术保证措施12

2、安全保证措施13

3、应急预案13

3.1编制目的13

3.2工作原则13

3.3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4

3.4应急响应(预案启动)14

3.5应急响应程序14

3.6应急保障14

3.7预案管理15

 

 

66+120+66m连续刚构桥施工方施工方案

1、概况

1.1设计

1、设计说明

沱江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66m+120m+66m的悬浇连续刚构桥,采用单箱单室箱形截面。

刚构边跨过渡墩墩柱顿高58m,设计为等截面空心墩。

边跨现浇段长度为4.84m,中心高度2.70m,混凝土数量为71.72m3,重量为186T。

由于过渡墩墩柱较高,边跨现浇段长度较短,现浇段的施工采用托架施工同时在现浇段的反面采用预应力平衡配重。

在浇筑过渡墩墩身和盖梁时预埋锚固钢板,在过渡墩施工完成后在过渡墩的两侧安装托架。

托架从上至下依次为1cm竹胶板、工10、工36b分配横梁、工36b上主纵梁和工36b工钢立柱、工36b下主纵梁和工36b斜撑。

在现浇段反面的承台侧面钻取6个Ф100mm的孔,插入Ф90mm的钢棒并用锚固剂锚固,用长度为2.2m的双拼25a的槽钢固定在2个钢棒上作为预应力锚固的转换结构,使用YBM15-2型扁锚将钢绞线的一端固定在双拼槽钢上一端固定在现浇段反面的托架上。

在现浇段混凝土浇筑的同时使用前卡式穿心千斤顶按照设计吨位张拉钢绞线平衡现浇段混凝土的重量。

2、现浇段托架结构布置图

 

1.2编制依据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一版,2001;

《钢结构》上海铁道大学,1999,中国铁道出版社;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基本资料)

1.3编制原则

本方案遵循有关规范、标准、设计文件、招标文件等,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1.4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沱江大桥66+120+66m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施工。

2、施工方案

2.1托架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方案的确定及原材料的准备

墩身和盖梁浇筑及预埋钢板的安装

承台底部钻孔、钢棒锚固

托架安装

转换梁的固定、锚具安装

钢绞线安装

托架上锚具安装

托架预压实验

现浇段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2、托架现场施工方案

1)预埋钢板施工

在过渡墩的墩身和盖梁钢施工中按照技术交底要求安装锚固钢板,在施工安装锚固钢板时禁止随意割断钢筋。

预埋钢板使用钢筋固定好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锚固钢板发生偏位和扭曲。

钢板预埋时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板在混凝土的面上以便焊接托架。

2)墩柱底部锚固端施工

在盖梁的养护期间应完成承台侧面锚固端施工。

在承台侧面上钻取6个Ф100mm的孔,在预压实验墩现浇段的承台上同样钻取6个Ф100mm的孔,钻孔深度不小于50cm。

在已钻好的孔中插入长度为80cm的Ф90mm钢棒,在专业人员(工地实验人员)的指导下使用锚固剂锚固钢棒,锚固剂之间的缝隙必须填充密实。

在钢棒上安装双拼槽钢分配梁并固定好,必要时可以使用小钢板将两者焊接牢固。

3)托架主梁及斜撑施工

在盖梁施工完成后使用塔吊将在工厂制作完成的托架焊接在预埋钢板上,所有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小于2cm,焊接完成后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4)调平砂筒、横向分配梁安装

完成托架焊接后在主梁上安装调平砂筒,调平砂筒内的沙子必须是干燥的细河沙以便边跨合拢后方便托架的拆除,砂筒内的沙子还需要预压减小施工中由于沙子的变形而引起现浇段的高程误差。

固定好砂筒并在砂筒上安装横向分配梁,两个横向分配梁之间使用角钢连接以便增加分配梁的稳定性。

4)配重钢绞线安装

在配重托架侧的每个纵向工36b上的横向分配梁上安装两2个YBM15-2型扁锚,在每个扁锚上安装1根钢绞线并使用工作夹片固定钢绞线。

在承台侧面将钢绞线固定在扁担梁上每根钢绞线使用一个YBM15-2型扁锚。

2.2、托架预压

1边跨托架预压目的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采用预埋托架进行边跨现浇段混凝土的施工,由于托架的变形对边跨现浇段混凝土质量和梁体线形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三向预应力及支点反力作用下,边跨现浇段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 支架的不均匀变形使支点附近的底板、腹板的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预压来减小支架变形,防止开裂,改善梁体线形;同时亦可检查托架结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2预压工序

主桥下部结构施工

 

3预压过程

实验墩为过渡墩墩,本次压载实验在过渡墩墩完成。

本次压载完全模拟施工过程分三级压载;1先压载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混凝土的重量(模拟浇筑底板)再压载小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混凝土的重量(平衡底板混凝土的重量);2先压载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混凝土和腹板混凝土的总重量(模拟浇筑腹板)再压载小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混凝土的重量(平衡底板和腹板混凝土的重量);3先压载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腹板和顶板混凝土的重量(模拟浇筑顶板)再压载小大里程方向使压载力为1.2倍底板混凝土的重量(平衡底板、腹板和顶板混凝土的重量)。

每级压载间隔1小时,每级压载完测量压载点高差变化情况。

压载完24小时后再卸载并测量高差,卸载按压载的反向顺序卸载。

详细过程见边跨压载实验方案。

2.3、现浇段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

完成托架预压实验后在盖梁的垫石上安装支座。

在横向分配梁上安装纵向分配槽钢和方木,安装竹胶板、侧模并固定好。

底板钢筋、腹板钢筋的绑扎,搭设内模支架及内模顶模的安装,顶板翼缘板钢筋的绑扎。

在钢筋的绑扎过程中注意波纹管、预埋件、合拢用刚性连接预埋钢板、合拢预留孔的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绞线施加压力顺序:

浇筑底板混凝土———第一次张拉钢绞线(每根配重钢绞线25KN共12根钢绞线)————浇筑腹板混凝土————第二次张拉钢绞线(每根配重钢绞线50KN共12根钢绞线)———浇筑顶板和翼缘板混凝土————第三次张拉钢绞线(每根配重钢绞线79.5KN共12根钢绞线)。

灌注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模板和钢筋,发现螺栓、支架松动及时拧紧,发现漏浆时及时堵严,钢筋和预埋件如有移动,及时调整保证位置准确。

混凝土在下料中要均匀,注意与振捣相配合,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错进行。

梁体腹板、底板采用插入式振捣,操作插入式振动棒时宜快插慢拔,垂直点振,不得平拉,不得漏振,谨防过振,振动棒移动距离应不超过振动棒半径的1.5倍,每点振动时间约20s~30s,振动时振动棒上下为轴动,振动棒插入深度以进入前次灌注的混凝土面层下50~100mm为宜。

灌注过程中注意加强倒角及交界面以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振捣。

混凝土振动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在下沉,没有气泡逸出和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为度。

在钢筋施工时,预留直径大小7cm的振捣孔,孔间距大于1m,采用50型振捣器,局部钢筋较密处采用30型振捣器振捣。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从靠近墩身向远离墩身、左右腹板对称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堆放多余的施工机械。

2.4、现浇段模板和平衡对称压载措施拆除

在现浇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开始拆除内外模板,拆除模板应对称拆除,并防止冲击荷载的产生。

待边跨合拢段施工完成(张拉完所有纵向预应力)后方可拆除边跨压载和施工托架。

拆除压载托架时使用氧气切割,施工人员应将切割枪固定在钢管上远离钢绞线防止施工时钢绞线反弹,必要时施工人员可以再箱梁内作业。

割除钢绞线应在墩顶托架上分配梁处割除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割除。

2.5托架技术、安全保证措施

1、技术保证措施

1)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

2)工程施工中做到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

3)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下发到相关部门及作业班组,并组织全部施工人员进行工序施工前培训,领会交底书、作业指导书内容及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工作有依据可查。

4)技术人员必须在每道工序施工前交底,过程中检查,完成后根据规范验收,并填写检查记录。

5)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必须进行复核、审核、批准手续才可签发。

2、安全保证措施

1)高处作业,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挂设点必须安全可靠。

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

2)钢绞线张拉前应对张拉工具进行校定,张拉端要设置防护措施,不得站人,防止意外伤人。

油泵要放在张拉端的侧面;操作人员站在油泵的外侧面进行操作。

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张拉进行检查。

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

3、应急预案

3.1编制目的

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在现浇段施工过程中生产事故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展开有组织的控制和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职责分明;资源共享、协同应对;反应迅速、运转高效。

3.3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施工队、各班组组成,组织机构图如下:

 

3.4应急响应(预案启动)

1、当施工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采取措施紧急疏散相关人员,停止施工作业,并立即报告当班领导,同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实施应急救援。

2、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迅速成立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进行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3、项目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主管领导应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积极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发生事件单位处理突发的事件。

4、各抢救小组成员要保持镇定,分秒必争实施救援,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5应急响应程序

1、启动预案:

当突发事件的评估已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项目部应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实施救援: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救援报告后要在半小时内赶到事发现场,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实施救援,控制事态扩大。

3、响应结束:

应急救援结束后,指挥中心宣布响应终止。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有关规定展开事故调查取证工作。

3.6应急保障

1、应急队伍保障

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组织根据承建项目的特点,建立基本稳定的应急救援队伍。

2、通讯信息保障

项目部、工区、施工作业队等应确保应急期间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可靠的传输和有效指挥,依靠现有的通讯技术构成应急通讯保障系统。

3、宣传与演练

1)宣传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要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安全质量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宣传,提高全员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2)演练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系统应定期举行突发事件的实习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员工的应急相应能力。

4、应急装备保障

项目部由物质、机械设备部门派专人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到位,确保应急物资、装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

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5、经费保障

项目部划拨专门的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保障项目部在装备配置,预案培训、演练,实施救援等方面的费用。

3.7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由项目部安质部编制,并呈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审议批准,下发到各工区。

要求各工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快捷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