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335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docx

水厂水处理工艺培训讲义

第一章概况

简述

水源水经过一级泵站(闸塔)提升(自流),由输水管输送进入净水厂区,经静态混合器和混凝剂、消毒液充分混合后流经分配井,由分配井分流,依靠自身重力流进不同生产线,混合水在反应池里发生凝聚反应,并经沉淀池的澄清和滤沙的过滤,变成干净的水流进蓄水池着存,蓄水池的水再经消毒后由二级泵站的水泵加压进入供水管线、管网,到达居民用户。

第二章水源

第一节水源种类及卫生防护

一、水源种类

给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裂隙水、溶岩水和泉水等。

地表水源有江河水、湖泊水、水库水、海水等。

二、水源选择

水源选择要密切给合城市远近期规划和工业总体布局要求,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1、给水水源应有足够水量。

2、给水水源的水质应良好。

水源水质的标准必须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类及以上水域功能要求。

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间;

I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地、仔稚幼鱼的索场等;

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和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本标准项目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有pll、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氨氮、总磷、总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9项。

三、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其范围和防护措施,应按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1、建立水源保护区。

1)第一水源库地为水库,水库的最大库容为6.25亿=,正常水位为105米,正常库容为5.3亿。

水库饮用水新水源保护区。

水库保护区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保护区总面积49.30km,其中水域面积11.136km',陆地面积38.166km'。

一级保护区面积0.862km'.二级保护区面积20.18km,准保护区面积28.26kmm,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源水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标准。

2、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城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类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第二节取水泵站

一、取水泵站

2、水库新水源取水闸塔站,建有取水闸塔一座,水下输水暗涵管3.2km,隧道为4.35km,两条为26Km的DN800球墨铸铁管,日输水能力为11万吨。

取水口最低水位84.6米。

二、原水在线监测

流量(累计流量'、瞬时流量n'/h),浑浊度(NTU)、PH值、压力、放养鱼观测。

三、值班时主要注意事项

1、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2、水库水位、浑浊度、色度等水文变化情况,

3、取水口水面清洁。

第三章水处理

水处理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澄清工艺)和消毒。

第一节絮凝和沉淀

一、混合

混合的设备为静态混合器,为管段式。

加氯加药间投加的混凝剂液和二氧化氯水溶液在这里和水源水快速、充分混合,提高絮凝反应和消毒效果。

二、分配

分配井,混合原水被均匀分配流到不同的生产线上。

挡堰墙的挡板用来调节流量,超出生产能力的水量由滋流管溢流排掉。

三、混凝、消毒反应

混凝,原水加药(氯化铝水溶液)后,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等有害杂质形成大颗粒絮状体(矾花)的过程。

消毒,是指投加消毒剂(二氧化氯水溶液)对水中某些有机物、细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进行消灭的过程。

四、絮凝设备

使原水中经加药混合脱稳的颗粒(已结成细小的绒体)结成良好的矾花。

控制因素:

流速和停留时间

1、回流式网格絮凝池

回流式网格絮凝池,每个竖井安装若干层网格,各竖井之间的隔墙上,上、下交错开孔,网格自进水端至出水端逐渐减少。

2、竖流式折板絮凝池

竖流式折板絮凝池的安装方式有同波(平行)和异波(相对)两种,水流沿着格子依次上下流动。

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通过水体自身的流动,水流以一定的速度在隔板间流动,完成絮凝过程。

经过各种絮凝池不断改变水的流向、减小流速,延长流程,依靠水力搅拌,利于颗粒碰撞凝聚,有效提高絮凝效果。

不同型式絮凝池组合使用,效果良好。

4、排泥措施

1)穿孔排泥管。

2)排泥阀有气动阀和水力阀。

5、运行管理

1)池底污泥定期排除。

2)每个小时巡查观察絮凝效果及水位,并做好记录。

3)保持池体、水面清洁。

五、沉淀设备

一)沉淀类型

沉淀:

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1、自然沉淀,原水中的悬浮颗粒完全借助自重作用,逐渐沉降的过程。

2、混凝沉淀,原水加凝聚剂后,水中悬浮颗粒或胶体等杂质,经混凝生成大而重的絮状矾花,借助重力沉降的过程。

3、化学沉淀,水中溶解杂质和投加药剂发生反应生成化学沉淀物的过程。

二)淀淀设备

1、平流沉淀池

经混凝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后,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缓慢地流向出水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定期排除。

矩形水池,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前部为进水区,后为出水区。

1)进水区:

是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进水截面上,并尽量减少扰动。

导流墙(穿孔墙),对平流式沉淀池进行纵向分格减小水力半径,改善水流条件。

2)沉淀区:

沉淀池的主体。

池长,由水流的水平流速和沉淀时间决定。

沉淀时间取

1~3h.

3)出水区:

将经沉淀后的清水引出。

出水果,薄壁滋流堰,缓和出水区附近的流线过于集中,增加出水堰长度,降低堰口的流量负荷,保证出水均匀。

4)污泥区:

积存沉淀的污泥。

5)排泥措施

池底污泥必须间歌排泥。

多口虹吸式析架吸泥车,吸泥动力利用沉淀池水位所能形成的虹吸水头,即通过洲水泵的压力水,使吸泥管内产真空,沉淀池水位形成红吸水头,把吸口附近的污泥吸入吸泥管从排泥管排出。

吸泥条件:

吸泥管道必须密闭。

能产生真空,形成虹吸水头。

2、斜管沉淀池(异向流)

用一组管道,并排叠成一定倾斜度,水从管道一端流到另一端,相当于一个很浅很小的沉淀池。

增加面积,提高颗粒去除率,提高生产能力。

由配水区、斜管区、清水

区、积泥区组成。

积泥区的污泥定时排除。

刮泥设备:

卷扬机牵引式刮泥车。

三)运行管理

1、每小时巡查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观察累凝、沉淀效果及水位,并记录。

2、定时吸泥,吸泥时必须人不离车,注意运行状况,吸泥时间和行程路线由实际的吸泥效果确定。

行车前必须做好检查并确定安全后方可启动。

3、定时排泥,刮泥车刮泥至排泥区时排泥效果更佳。

4、巡查时注意刮泥车的翻板方向、链轮、链条、转动装备的安全运行状况。

5、保持池体、水面清洁。

六、混凝剂投加系统及设备

一)混凝剂的选择

氯化铝[ALCL3]或破式氯化铝[AMz(OHnClanm(1€n<5)、简PAC。

(浅黄色、黄褐色粉状)对各种水质适应性较强,适宜PH值范围较广,矾花形成快,且颗粒大而重,净化效率高,耗药量少。

二)混凝剂的配制

1、药剂储存→溶解一浓度配制一投加一计量

2、药库一溶解池一溶液池一计量泵一电磁流量仪

药库:

储存一定的用量,遵循先入先用原则。

溶解池:

机械搅拌溶解药剂。

溶液池:

溶解后配制成一定的浓度。

混凝剂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药液中含混凝剂的重量。

如浓度为10%,即L.溶液中含有混凝剂100g.一般为5%~10%.计量泵:

依据进水水质和水量来调控混凝剂的加注量。

电磁流量仪:

计量药剂的加注量。

三)加药的运行管理

1、加药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2、每小时巡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3、每小时记录进水水量、浊度、pll值、滤前浊度,观察累凝和沉淀效果,必须准确配制好混凝剂溶液浓度。

4、依据水质、水量、沉淀效果来调控药剂的加注量。

5、药剂必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必须离地、离墙贮放,严禁暴晒、雨淋,必须先入先用,做好出入库登记。

6、库房必须通风干燥,防水防潮防鼠,保持卫生清洁。

7、必须保持车间清洁,特别是溶解池、溶液池的溶液清洁,不能有编织袋、塑料薄膜等杂物浸泡药液中。

8、必须定时冲洗加药管道,特别是Y型过滤器的清洗。

15.

七、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1、混凝剂的品种,加注录。

2.p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l值在6.5~7.5左右。

PI值是表示水是酸性还是解性的指标。

3、破度的影响。

(投加石灰)

4、水中杂质成份的性质和浓度对混凝效果影响。

粘土颗粒大小、带电性、有机物。

水中溶解性盐类。

5、水温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混凝剂水解速度和颗粒间碰撞机会。

6、外部水力条件,外部水力搅动是保证胶体微粒能充分与混凝剂接触,使胶体颗粒互相碰撞。

八、沉淀系统运行中主要现象

1、絮凝池末端絮体颗校状况良好,水体透明,沉淀池中絮体颗粒细小,出水明显带有絮体颗粒。

负荷过高,絮凝池末端、沉淀池积泥过高。

2、絮凝末端絮体颗粒细小,水体浑浊,出水浊度偏高。

1)混凝剂加注量不足。

2)水质原因造成。

pH值、碱度、氨氮、耗氧量水质指标。

3)由于水温低引起。

4)混合不充分,加注点不合理。

5)絮凝池运行条件改变,影响絮凝效果,如絮凝池大量积泥后,使池体过水断面缩小,水流速加快。

3、絮凝池末端的矾花大面轻,沉淀池出水浊度偏清且有大颗粒带出。

加注量大。

4、絮凝池末端絮体破碎,水体不透明,俗称“米泪水”沉淀池浊度偏高。

加注量超量。

5、絮凝池末端絮体稀少,沉淀池出水浊度高。

低温、低浊水。

第二节过滤

过滤是水通过滤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进一步变清的工艺过程,是给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

作用:

1、去除沉淀后水中的剩余浊度。

2、去除大量水中有机物、细菌、甚至病毒。

3、为滤后水消毒创造有利条件。

一、基本原理

滤池滤料层去除悬浮物的过程分迁移和粘附两步骤。

“迁移”——就是水流所换带的颗粒脱离水流流线,向滤料颗粒表面靠近的过程。

滤料颗粒的截窗、重力沉降、扩散及水动力作用,使水流中的杂质颗粒脱离水流流线向滤料颗粒表面“迁移”。

“粘附”——就是当杂质颗粒与滤料颗粒表面接近时,依靠力的作用附于滤料颗粒表面的过程。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大小取决于滤粒和水中悬浮杂质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

影响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规律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进水水质、水温、就速、滤粒粒径、形状和级配、凝聚微粒强度等。

二、滤池分类

1、按滤速分有:

慢滤池、快滤池。

2、冲洗方式分有:

虹吸、无阀、普通快、移动冲洗罩、V型等。

3、按控制机能分有;无阀、单阀、双阀、四阀等。

4、按滤层结构分有:

单层、双层、三层等。

5、从水力条件分有:

重力式、压力式。

三、滤池的运行方式

1、恒压过滤:

整个过滤周期的资用水头保持不变。

对保证滤后水水质不利,调节水池大。

2、恒速过滤:

整个过滤周期总压降不变,调节流量不变,滤速不变。

3、降速(变速)过滤:

整个过滤周期滤速逐渐降低。

出水水质较稳定、资用水头较小。

四、评价滤池运行的技术指标

1、滤速(滤率)(m/h):

是指过滤时砂面上水位下降的速度,或滤池单位面积上的流量负荷,即指每平方米滤池面积在一小时内滤过的水量(m2)。

设计滤速8-12m/h。

2、水头损失(m):

是指滤池过滤时滤层上面水位与滤后水在集水管出口处的高差。

用水柱高度(m)表示。

3、过滤周期(工作周期):

从过滤开始到冲洗之前的过滤运行时间;也是滤池水头损失接近期终水头损失所需时间,或滤池两次冲洗间隔的实际时间。

根据滤前水质、水温、水量进行调整过滤周期来保证滤后水水质符合标准。

4、冲洗强度(L/S·m'):

是指单位滤池面积所需的冲洗水流量。

一般12-15L/S.m"。

5、滤层膨胀率(%):

滤层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

一般45%。

6、杂质穿透深度:

在过滤中,自滤层表面向下到某一深度处的水样水质符合滤后-17-

水质要求的深度。

五、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

1、滤池进水的预处理效果

标准是混凝过程的完兽性和絮体的强度。

混凝完善的矾花易被滤粒吸附和路滤。

怎凝效果不好,一些细小的悬浮物在滤料表面没有足够的粘附力,容易穿透滤层,影响出水水质。

2、滤速的影响

滤速的确定,要考虑滤前水的浊度,出水水质及运行合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作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3、滤料粒径的影响滤料粒径越大,滤层中孔隙也愈大,杂质穿透深度也愈深,截污能力增大,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工作周期延长。

使用均匀滤料和滤层适当增厚来提高过滤效果。

4、过滤方式的影响

过滤方式:

等速过滤、等压过滤和变速过滤,变速过滤能够随着滤层截污能力的变化有自然调节功能。

5、水温的影响

水温低,混凝效果不好,过滤效果差。

6、浮游生物造成滤层堵塞

藻类多,色度大。

六、滤池运行中常见故障

1、气阻:

是由于某种原因,在滤层中积聚大量空气。

过滤时有大量空气气泡上升水头损失明显增大,滤速降低,甚至滤层出现裂缝,滤后水质恶化。

1)原因:

(1)滤干后,未把空气赶掉,随即进水过滤而滤层含有空气。

(2)过滤周期过长,滤层中出现负水头,使水中溶解空气溢出,积聚在滤层中,导致滤层中的孔隙被空气占据造成气阻。

(3)反冲洗时,未把尾气完全排掉,随即进水过滤。

2)解决方法:

(1)不使滤层产生负水头。

适当缩短过滤周期,增加大滤料粒径,适当增加滤速。

(2)防止滤池干滤,防止积蓄尾气。

清水倒压。

2、滤层产生装缝

1)原因:

主要是由于滤料层含泥量过多,引起局部滤速不均匀。

多出现在池壁附近,中部也有。

使过滤的水直接从裂缝中穿透致使滤后水质恶化。

2)解决方法:

加强冲洗措施。

提高冲洗强度,缩短冲洗周期,延长冲洗历时。

3、滤层含泥率高,出现泥球。

1)原因:

长期冲洗不均匀,冲洗废水排不清,待滤水浊度偏高

2)解决方法:

改变冲洗条件。

适当调整冲洗强度和延长冲洗历时,消毒液浸泡,

18

必要时翻池或更换滤料。

4、滤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及喷口现象。

1)原因:

过滤系统有堵塞现象;滤头破损。

2)解决方法:

挖掘滤料层,检查配水滤头,加以修复。

5、跑砂、漏砂

冲洗强度过大,冲洗水分布不均。

6、水生物繁殖

1)原因:

水温较高,待滤水中的多种藻类及水生物极易在滤池繁殖,其体积很小,带有粘性,会使滤层堵塞。

2)解决方法:

滤前消毒,洗刷池壁和排水槽,保持清洁。

7、过滤效率低,滤后水质浊度不能达到卫生标准。

1)待滤的沉淀水过滤性能差,虽浊度低,但过滤后,浊度降低少,甚至出现进出水浊度基本差不多,即“三进三出水”。

(1)原因:

是由于原水中大量的胶体杂质在混凝沉淀时未去除而带进滤池,堵寨滤层孔隙。

(2)解决方法:

滤前氧化消毒,滤前投加助滤剂。

2)由于投加混凝剂量不适当,使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

重新确定混凝剂和加注量。

第三节V型过滤池(均质滤料气水反冲快滤)

一、均粒滤料过滤机理

1、水流通过滤料层,其悬浮物浓度随着水流通过滤层的深度逐渐降低。

大部分杂质先期被表面滤层截留。

2、随着过滤进行,表面滤料滤层杂质截留能力趋于饱和,杂质脱落趋势增强,两者达到动态平衡。

3、水中杂质的截留则转移到下层滤料,使下层滤料逐层发挥作用。

均匀粒滤料过滤在滤层整个深度的滤料粒径及其分布大致均匀,截留性能和条件大致相同,有利于使杂质逐层下移至滤层深部,充分发挥全部滤层的截留作用,使过滤趋于合理,增加截污能力,延长运行周期,水头损失分布趋于合理。

二、V型滤池的基本特点

1、采用较粗较厚单层均匀颗粒的砂(石英砂)滤层。

粒径均匀,增加了杂质的透深度,提高了滤层的有效厚度的截污能力,水头损失增长速度缓慢,过滤周期延长,降低能耗和动力成本。

保证同样的出水水质条件下,提高过滤速度即增加过滤水量。

2、采用不使滤层膨胀的气水同时反冲兼有待滤水的表面扫洗。

在水冲洗时滤沙仍有少量进水,待滤水通过V型槽底部的小孔进入滤池,对滤池水面进行扫洗,加快漂洗速度,避免了水力自然分级现象,不形成对流,避免了泥球的形成。

3、采用气垫分布空气和专用长柄滤头进行气水分配。

气冲时,空气聚集在滤板下部形成气垫层,空气由管段上的小孔进入长柄滤头,随着气垫层增厚,大量空气由缝进入长柄滤头,气垫层厚度基本停止增大。

反冲洗水则由管底和缝隙下部进入两者充分混合后,再由滤头缝隙喷出均匀分布在滤池面上。

长柄越头V型配水槽

4、采用在池的两侧壁的V型槽进水和池中央的尖顶堰口排水。

采用V型槽进水,又是冲洗时扫洗水的配水槽,反冲水和扫洗水均匀溢入池中央的尖顶堰口。

三、V型滤池的构造及工作过程

1、构造

1)池体(进水总渠、溢流过堰、V型进水槽)。

2)滤料层:

石英砂,(均匀颗粒,厚度0.95-1.5m),长柄滤头(50-60个/m)、滤板。

3)排水系统:

尖顶堰口排水槽。

4)管路系统:

进(出)水管、气水反冲洗系统。

5)控制系统:

阀门控制(电动、气动、水压)。

2、工作过程:

待滤水经过进水总渠经气动闸板阀、溢流过堰,均匀地分配给滤池的两个滤格,水堰过滤池两侧的两个侧孔,进入V型进水槽,再流经滤层,经过滤层后水由长柄滤头入滤板下的空间,然后经由方孔汇集于池中央的气水分配槽内,经滤后水出水调节控制阀后,流入出水井并经堰口溢流出水至反冲洗井,再经堰口溢流至清水池。

3、过滤控制(恒水位、恒滤速过滤);随着过滤的进行,滤层由于截污而使水头损失不断增加。

在设计中,根据滤池水位变化自动调节滤池清水出水阀的开启度,使其产生的水头损失和滤层水头损失之和始终成为一个恒值,以获得滤池水位、滤速和滤池出流量的恒定。

4、滤池恒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由滤池液位计、水位压力变送器、可调节控制的出水阀门和自控系统组成,对每格滤池进行独立自控调节。

四、气水反冲洗

1、目的:

使滤层截留杂质有效地脱落并携带出滤层进而排出滤池。

2、自动反冲洗基理:

计算机系统通过超声波液位计和压力变送器实时自动计算滤池过滤水头损失,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设定值(或达到设定过滤周期时间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反冲洗设备及管路系统的开启,进行反冲洗。

3、反冲洗系统的的组成:

气冲系统和水冲系统。

1)气冲系统;鼓风机、气冲气动蝶阀、尾气排放阀、适应规格的管道。

2)水冲系统;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气动进水蝶阀、反冲洗气动排放蝶视、清水出水调节蝶阀、适应规格的管道。

4、反冲洗过程

1)冲洗条件:

冲洗按照“以时间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优先”的原则。

冲洗根据设定冲洗间隔时间和进出水压力差(过滤水头损失)进行,当设定冲洗间隔时间(24h,实际而定)和设定过滤水头损失(2.2m,实际而定)两项条件中任一条件达到时,即进冲洗。

2)冲洗按照“先气冲洗→气水同时冲洗→后水冲洗(漂洗)“的过程进行。

冲洗程序:

关闭进水翼→关闭出水阀一开启鼓风机→开启冲洗进气管阀→气冲洗状态(1-2min)→开启冲洗水泵一开启冲洗进水管阀→开启滤池排水阀→气水联合冲洗状态(3-4min)→关闭鼓风机→关闭进气管阀→开启尾气排放阀→后水冲洗状态(5-8min)→关闭尾气排放阀→关闭冲洗水泵→关闭进水管阀→冲洗状态结束→关闭

接水阀→开启进水线一滤活恢复正常过滤状态。

五、气源(气动)系统

气源:

是各种气动间的启、闭动力。

由空气压缩机、干燥机、贮气罐、气动闻、管道组成气动系统。

六、在线监控水质指标

滤前进水浑独度(NTU)、滤后出水浑浊度(NTU)、滤后二氧化氧余量、滤后出水流量。

七、V型滤池的优缺点

1、优点

1)气水反冲洗效果好,冲洗水量减少。

2)由于均匀粒径滤料,反冲后不会导致水力分层。

3)滤料层由于粒径大厚度大的特点,因此裁污能力强,滤料深度方向能充分发挥作用(杂质穿透深度大),滤速大、周期长。

4)冲洗时可用部分待滤水作为表面漂洗。

5)滤池水位稳定,避免砂层下部产生负压。

6)不需进水调节阀。

2、缺点:

结构复杂,施工安装要求高,反冲洗洗操作较繁复,对冲洗泵、鼓风机(压缩机).气路管道、阀门质量要求效高。

八、滤池运行管理

1、滤池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2、每小时巡查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特别是空压机、干躁机、贮气罐、鼓风机、反冲泵、各种气动阀的运行情况。

位。

一化余量、滤后出水流量、滤池水

数。

风机、反冲泵的电流等运行参

5、启动气水反冲洗,必须按规操作,必须启前检查,运行时巡查、停机时核查。

必须在各设备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6、进行气水反冲洗时,必须注意观察反冲效果,灵活调节各节点反冲时历。

7、必须保持车间清洁,保持设备设施的清洁,特别是水面、进水渠、V型槽等池体的清洁。

第四节消毒

水中细菌大多粘附在悬浮题粒上,水经过混凝、沉淀和过滤等工艺后,可以去除大多数细离和病毒,消毒是保证水质的最后一关,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生活饮用水中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病菌、病毒和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生活饮用水水质标规定;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水的消毒是指杀灭水中病原菌以及其他有害微生物,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危害。

消毒方法:

物理法(加热、紫外线和超声波杀菌)和化学法(氯气、二氧化氯、臭氧消毒)两种。

一、二氧化氯

一)主要性质:

二氧化氯(CL02),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液体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固成橙色晶体。

有类似氯气和硝酸的特殊刺激臭味。

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

沸点11℃。

相对蒸气密度2.3g几,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

二氧化氯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

对热、震动、推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

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

腐蚀性很强。

二氧化氯,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中的亚氯酸和氯酸只占溶质的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

溶于碱溶液而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对锰、铁、硫化物、氰化物能发生氧化反应。

人体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产重损伤,高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能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二)优点

1、广谱性:

能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藻类、真菌和各种孢子及孢子形成的菌体。

2、高效:

0.1ppm(ppm百万分之比)下即可杀灭所有细菌繁殖体和许多致病菌,

50ppm可完全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噬菌体和细菌芽跑。

3、受温度和氨影响小:

在低温和较高温度下杀菌效力基本一致。

4、PH适用范围广;能在PH值2-10范围内保持很高的杀菌效率。

5、安全无残留:

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不产生三致(致痛、致略、致突交)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

6、对人体无刺激等优点:

低于500ppm时,其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对人没任何影响。

三)安全性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的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保鲜剂,是氯最理想的替代品。

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致癌、致琦、致突变)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

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应避免在高浓度时(>500ppm使用,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四)应用

公认的新时代绿色消毒剂,具有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