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0365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docx

小学科学环境和我们

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

第1课时垃圾堆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

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产生垃圾的数量。

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产生大量的垃圾。

2.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分类。

3.关注垃圾的去向、人们对垃圾的处理。

逐渐养成主动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

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

2.收集一些废弃的物品,如空塑料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3.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录像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提前布置对家庭垃圾的调查

1.找出班级垃圾桶,观察垃圾桶内垃圾的情况,回想一下我们班级每天约会产生多少垃圾?

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2.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多少垃圾吗?

这些垃圾分别又是怎么来的呢?

引出对家庭垃圾的调查活动。

3.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

家里一天要丢掉多少垃圾?

试着给垃圾分类,看看丢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分别占有多少比例。

4.讨论活动注意事项,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向家长说明要做的事情,得到他们的理解与帮助是很重要的,暂时保管垃圾,帮助测量垃圾的重量,确定分类方法等。

不同日子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

为了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值。

要科学地进行调查活动。

  如实填写统计表,可以对相关情况做补充记录,便于最后统计。

二、汇报讨论垃圾调查的情况

1.谈话引入:

(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

   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

它们还有用吗?

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

2.那么你们家里的垃圾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对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关注学生汇报的方式、其他学生相互倾听的态度以及调查的真实性等问题)

3.分析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这些垃圾的数量大约是多少?

垃圾中都有些什么?

如何分类?

4.进行全班统计,对垃圾的总量、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进行计算。

并算一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占的比例。

5.可以推算一下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

6.教师对垃圾的各种情况作一些介绍,并放相关录像,让学生感受。

7.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可以讨论相关问题:

垃圾增加的原因;人们是如何简单处理垃圾的;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关于垃圾的问题有哪些?

三、后续活动

继续关注生活中人们处理垃圾的问题,了解这些生活垃圾最后到底运到哪里去了。

为下一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2课时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

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

如何操作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

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

每人带1~2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

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

称重的弹簧秤。

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

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

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

(都成了垃圾)

3.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4.教师出示教材第24页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5.讨论:

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来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

(如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有多重或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

6.分组观察、思考教材第24页上的1~3个问题。

7.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8.全班研讨教材第24页上的4~6个问题。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能有其他用处。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谁能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还有哪些用处?

3.交流汇报。

4.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

怎样使用它们?

(教师可提示旧衣物、旧玩具、旧图书等物品)

5.废物利用有哪些好处?

6.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展示几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你们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

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然后开个展览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4课时垃圾的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1.经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

2.查阅资料和调查,了解认识回收利用废旧材料有什么好处。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4.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

带一些平时会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来;分组分品种调查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好处。

教师:

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应该尽量少丢弃物品,多重复利用,和重新使用一些物品,但当我们不得不丢掉一些纸盒、玻璃瓶、塑料瓶时,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

(揭题)

二、我们来建一座资源回收中心

1.把带来的物品分类集中起来,检查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几种材料居多?

3.按制作的材料,把这些物品分分类,再统计出每一类的数量。

4.面对这些已经初步分类、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5.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如何建立一个资源回收中心?

6.交流、评价,修改、完善方案。

三、哪些材料可以回收,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

1.以我国现有的条件和技术,哪些材料可以回收?

2.采用什么方法回收再利用?

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呢?

按玻璃、钢铁(金属)、纸、塑料分别来说一说。

3.你们是怎样搜集到这些数据和资料的?

对于这些数据和资料,你们有什么感想?

4.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钱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

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5.找一找你带来的物品上有没有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它表示什么意思?

我们为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做些什么?

6.你们认为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

四、总结、拓展

1.你们认为,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哪些好处?

2.你能为自己家设计一个垃圾回收中心吗?

试一试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5课时分类其实很简单

【教学目标】

1.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3个盆或桶(蓝、绿、红色),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录像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

(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

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

是怎样分类的呢?

还存在哪些问题?

2.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

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讨论填写教材第28页的分类表。

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

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

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思辨:

有人说:

“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

”你们怎么看?

4.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

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

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6课时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

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2.了解我国面临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3.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录像,臭氧层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现在人类生存正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

除垃圾之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各小组讨论,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都写下来。

3.各小组汇报,把不太了解的问题提出来。

教师梳理各小组提到的环境问题。

4.教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并作鼓励性评价。

   补充讲解学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达的环境问题。

5.简单介绍我国所面临的缺水、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二、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工作

1.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各国人民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也不例外。

介绍影响力和成效比较大的环境保护行动。

(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治黄、治淮,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

2.说说你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学生自由发言:

环境保护行动及其成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时考察家乡的环境——水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

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

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考察的兴趣

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

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

推断一下,污

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

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

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

(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

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

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

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备注:

下一节课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开展点评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8课时考察家乡的环境——植物的“杀手”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教学准备】

植物叶(尽可能选择宽大,出现斑点比较多的树叶)若干,放大镜,量杯和pH纸或者检测器

【教学过程】

1.由学生提取植物叶的样本,说明叶子采摘的地点,描述被污染树叶的分布范围。

2.对污染原因进行假设,从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入手。

3.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叶子上的斑点分布特点,初步整理:

这些斑点的形成和植物气孔中吸入的空气有关,还与落在叶子表面的雨水有关。

4.小组讨论考察项目,可以对空气或者雨水开展考察。

5.教师指导考察方法:

可以查询资料,可以实验检测,可以向专家咨询……

6.编写具体的考察方案。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要求注明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空气污染考察表(从尾气为例)

时间:

地点:

考察人员及分工:

考察项目:

器材准备:

检测方法:

1.统计20分钟经过的汽车数量:

2.查资料找出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

 

3.查资料找出这些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观察路边的植物,找到受污染的痕迹:

 

对这个区域的空气(尾气)污染评价:

 

(2)使用pH试纸检测雨水酸碱度的指导:

把雨水滴在pH试纸上,然后再和比色板进行颜色对比,确定雨水的酸碱度值。

7.以小组活动开展考察,形成解释,准备下次的汇报。

课后反思

 

第9课时我们的环保行动

【教学目标】

1.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2.分析自己的环保行为为环境保护带来的价值,产生成就感。

3.参加环保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制订活动方案

1.谈话引入:

保护环境,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开动脑筋制定一个环保行动的计划。

2.指导:

一个良好的活动方案应该是主题鲜明,效果明显的。

各个学习小组都要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注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你们的活动中来。

环保行动方案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社会的,还可以是到一些环保机构的参观活动。

3.学生制订活动方案。

4.交流、点评:

对学生上交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选择比较好的活动方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方案。

方案在点评后要进行修改。

5.讨论:

如何完成我们的环保方案。

二、制定我的环保计划

1.心动不如行动。

要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人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的事、从小事做起。

2.参考教材第36页的“我的环保行动计划”,思考并实施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