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0484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附答案.docx

安徽省淮南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

安徽省淮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附答案

  安徽省淮南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

2017年1月20日上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中国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既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着很强的渗透力。

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礼仪文化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行为规范的路径,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真正收到实效。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实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蒋璟萍《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B.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C.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又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

  D.对待中国礼仪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挖掘其中的内核,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促进其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礼仪文化教育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理解与解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对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我们可以把中国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结合,古为今用,使其更好地融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并努力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D.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渗透力,我们应该深入分析礼仪文化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行为规范的路径,借鉴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礼仪文化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当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礼仪文化教育有机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B.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中国礼仪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渗透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凯恩斯的手

  董桥

  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子里碰到经济学家凯恩斯。

凯恩斯急着赶到伦敦英国财政部去,不能跟他多谈。

凯恩斯希望借到一部摩托车赶到伦敦去。

罗素说,剑桥不是有火车开到伦敦去吗?

“赶不及了!

”凯恩斯掉头跑去找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

那位亲戚不但有一部摩托车,还答应马上载他到伦敦去。

摩托车开得很快,这位在剑桥教经济学的教授、主编经济杂志的经济学家不久就到了财政部了。

  过不了几天,战火就蔓延开来。

财政部长看到凯恩斯呈上去的那份备忘录之后说:

“凯恩斯是什么人?

”旁边的人告诉他,凯恩斯在剑桥教书,懂得不少经济学。

部长说:

“为什么要找外人来出主意?

”可是财政部长还是细读了那份备忘录,并且吸收了其中不少养分。

“大部分的钱应该拔出去支付工资,不然工人要失业。

”凯恩斯当时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套影响深远的经济理论已经在慢慢建立起来了。

英国参战的两三天后,凯恩斯和罗素等几位反战的朋友见面聊天,凯恩斯说:

“银行太胆小了,毫无主张,毫无领导魄力。

”凯恩斯后来终于正式给延揽到财政部去。

  财政部的工作比教书、编杂志繁重,凯恩斯只好趁周末到娃妮莎的庄园去调剂一下身心。

他通常是星期五晚上到,手上提着一大包财政部文件上楼,一直关在房间里到隔天大家吃中饭才下楼。

这个时候,他房里的字纸篓早就堆满一大堆他处理过的文件。

伦敦郊区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凯恩斯最喜欢跑出去清除门前小路上的杂草。

他不像别人那样铲草不除根:

他总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用一把小折刀根除草坪中每一叶莠草。

这种做法当然很费时间;可是,凯恩斯每一次来都在做,不久,砂砾小路果然变得又干净又悦目了。

  他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

砂砾小路应该长满杂草是他的理论;用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是实践。

没有杂草的小路的确比长满杂草的小路像样。

当时有一位政府高官说:

“凯恩斯是艺术家,加几分天才。

”艺术家的心要细,天才的眼睛要敏锐。

凯恩斯还有一双“柔滑的手,手指修长灵巧”,而且一辈子最喜欢注意人家的手。

因此,一九一九年年初,凯恩斯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的身份到巴黎出席和平会议,给了他一个机会在谈判桌上仔细观察那些政要的手指。

法国总理克莱门梭好像早就知道这一点,故意戴上黑色皮手套,凯恩斯只得转而观察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手。

总统的手“相当干练,相当有力”。

几年后,凯恩斯到白宫晋见罗斯福总统,认为罗斯福的手“也相当稳健,但不聪明,没有手段”;他还注意到总统的指甲“又短又圆,十足生意人的手指”。

  出去当谈判代表的人最好都有一双生意人的手;凯恩斯的手跟罗素、跟史特拉齐的手一样“修长灵巧”——是剑桥的手。

他又很喜欢把手藏到另一只手的衣袖里去,教人想到剑桥人潜意识里出世而不是入世的精神。

剑桥那些反战朋友当然不赞成他到财政部做事;这些人的政治观点大体上是对的,只是他们看不见当时的政治暗流,不知道政府的用意。

凯恩斯既看见也知道:

可是朋友们谈得很激烈的时候,他根本不能大声阻止他们说:

“事情并不是这样。

事实是……”因为事实是保密的。

他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生存的社会负责。

社会处在紧急关头之际,每个人都有义务做点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只是他的做法永远是温和的、讲理的。

到了后来他看到和平会议拟出来的条约违反他的脾性、凌辱他坚信的恕道、伤害他的专业知识的时候,他客客气气呈上辞职信,回到宁静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带着同样真诚的心愿用他的手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点没有后悔1914年在剑桥找摩托车赶到财政部去的那一段旅程。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XX百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凯恩斯是什么人?

”英国财政部长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表明了他对凯恩斯的不屑,也说明凯恩斯当时还未成名,还不为人所知。

  B.在剑桥大学,凯恩斯有许多像罗素一样从事反战宣传的朋友,他由于自身已不是单纯的学者,所以并没有告诉朋友们事情的真相。

  C.凯恩斯跪在草地上,用小折刀细心根除每一叶莠草,看似随意的几笔勾勒,却能穿越漫漫的历史长廊,寻觅到了人物的鲜活神采。

  D.作品叙述的语言雅致中有温情,诙谐中含睿智,写的人物高高在上,读起来却很亲切,如老友倾谈,随和、蕴藉,别有一番境界。

  5.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答:

  6.凯恩斯具有哪些超越经济、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和人格力量?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树

  胡天翔

  晌午了。

一团团青烟从烟囱里蹿出来,南风一吹,向北漫过堂屋的脊瓦,溜进屋后树木繁茂的叶子间,消失了。

那是一片白杨树。

一棵棵白杨长得又高又粗,无数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摆动。

  在院门左边的灶屋里,女人坐在锅台前的木墩子上烧火。

中午吃捞面,把锅里烩的番茄鸡蛋汤盛进汤盆,女人在锅里又加了两瓢水。

一把把芝麻秆顺进灶里,火舌舔着锅底。

水响了、滚了,一锅面条下了锅。

怕面条搅成团,女人用双筷子往锅里荡了荡。

面条一熟,女人用漏勺捞进铝盆里,浇上凉水,过了两遍。

  女人坐在院子里捣蒜泥。

这时,一阵呼呼啦啦的响声由远及近而来,是自行车的声音。

男人回来了?

女人停下来,拿着捣槌望着院门。

呼啦声小了,虚掩的院门开了,男人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怎么回来这么晚?

女人问。

  吴小利进城送板材了,晌午才回来。

男人说。

  将自行车支好,拉开车把上帆布兜的拉锁,男人从里抓出一卷粉红票子,蹲在地上一张张数起来。

男人数了两遍,女人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

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

  啥时去给石头寄学费?

女人问。

  吃过饭就去。

男人说。

  嗯,都开学半个月了。

女人说。

  吃饭吧!

男人在井台边的水盆洗脸洗手。

  女人进了灶屋,去盛饭,捞面条。

  吃过饭,男人拉开堂屋东边桌的抽屉,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找到石头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

四十六张“大团结”.男人数了三十张,用烟盒纸卷住,又塞进了帆布兜,推着自行车出了院子。

  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

  洗碗刷锅,女人端了一大盆麦麸子水出了院子。

“老黄”还拴在屋后的树林里。

“老黄”是头老母牛,刚怀上牛犊子。

天热,女人要给“老黄”饮点水。

卧在树荫下的“老黄”看见女人,哞哞叫着站起来。

“老黄”喝着水,牛虻和蝇子却趴在“老黄”的屁股上、腰上吸血,女人一巴掌一巴掌地拍过去,拍死了五六只大牛虻。

盆里的水浅了,“老黄”伸出舌头卷、舔盆底的麦麸子。

女人挠着牛的脖子说,”老黄”,明年,你就不能在这树荫下乘凉了。

  是啊,这些杨树已经卖了。

  到了冬天,买树的吴小利就要来锯树了。

  这片杨树一共三列、十五棵,还是女人来相看那年种的。

是三月吧,女人来相看。

女人对男人还满意,也不嫌弃作为新房的三间黄泥屋,虽然除了墙根是砖垒的,墙是黄泥砌,屋顶没有一片瓦,铺的是茅草。

只是看到宅子外面光秃秃的,女人要男人栽些树。

栽!

栽树!

男人的父母说。

男人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

看着儿子们一个接一个都长出了胡子,男人的父母也心急,成家一个是一个呢。

女人前脚刚走,男人后脚就去林场赊了四十棵杨树苗。

一家人全动手,挖坑,掂水,浇水,培土,天黑之前,四+棵杨树都栽上了。

  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过了年,青麦扬花,二十岁的女人穿着红袄、披着红围巾、坐着娶亲的马车,从小谢庄来到了杨楼,嫁给了男人。

女人先是生了个丫头,取名叫小荷;后又生了儿子,取名叫石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荷和石头越长越高,四十棵杨树也越来越粗。

石头去城里读高中那年,扒旧屋盖新房,架梁、用檩条,男人锯了十棵杨树;小荷出嫁那年,拉院墙盖灶屋,买砖头、水泥,男人又卖了十五棵;四十棵树,就剩屋后的十五棵了。

昨天,这十五棵杨树也卖了。

要给读大学的石头缴最后一年的学费。

  给石头缴学费要紧,明天去小吴庄拿现钱。

吴小利说。

  树叶没落哩,树还长,等冬天我再来锯树。

吴小利说。

  不能让树在宅子里白长,多给你一百块钱。

吴小利还说。

  树贩子吴小利是真相中这十五棵白杨树了。

  日子过得真快啊。

这些杨树已经长了二十八年,都有一搂粗了。

特别是挨粪堆的那一棵,女人张开双臂抱住树干,两条胳膊使劲伸,两只手的中指还挨不到一起。

  看到日头偏西了,该下地除草了,女人拿着空盆回了院子。

  石头爹到镇上了吧?

女人想。

  到了镇上邮政所,男人走进了营业厅。

在一张汇款单上,填了金额,抄下烟盒上的地址,按照惯例,男人会在附言栏里,写上“好好学习、别乱花钱”八个字。

可是,想到石头明年就毕业了,男人就不想写这句话了。

写什么好呢?

男人想了想,写了一句话。

  三天后,省城某学院的学生杨小石收到了一张汇款通知单。

  在汇款单的附言栏里,他看到了七个字:

屋后的杨树卖了。

  (选自2015年3月9日《羊城晚报》)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以舒缓的笔调叙述了夫妇二人卖树的故事,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现窦,既表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男人回来后,把钱数了两遍,女人又数了一遍,都是四十六张。

四千六百块钱,不多不少。

由此可见,他们非常担心吴小利少给他们钱。

  C.男人把儿子的地址抄在一张烟盒纸的背面,把一些钱用烟盒纸卷住塞进了帆布兜寄给儿子。

这个细节主要是为了表现男人喜欢抽烟的特点。

  D.男人去了镇上的邮政所,女人去给自家的老母牛“老黄”饮水,拍牛虻,还挠着牛的脖子和牛说话,这些内容和卖树无关,属多余的笔墨。

  E.作品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写出了白杨树的粗壮和繁茂,也从侧面表现了夫妇二人的某种心理和某些性格特征。

  8.作品中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本文在叙事方面极具特色,请从叙事角度、叙事线索和叙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作用。

(5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

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

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

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

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除斌左右司郎中。

每论事帝前,群言终日不决者,斌以数言决之。

进见,必与近臣偕,其所献替,虽密近之臣,有不得与闻者,以此人多忌之。

会阿合马立制国用使司,专总财赋,一以掊克为事,斌曰: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于帝前屡斥其奸恶。

至元四年,出守东平。

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

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

斌驰谓主将曰:

“未至敌境,而先杀吾民,国有常刑,汝亦当坐。

”于是下其卒于狱,自是莫敢犯。

十年,诏丞相伯颜总兵南征,改行省为河南宣慰司,加中奉大夫,赐金虎符。

十月,围潭州,斌攻西北铁坝。

挟盾先登。

诸将怒其抗敌持久,咸欲屠之。

斌喻以兴师本意,诸将曰:

“编民当如公说,敌兵必诛之。

”斌曰:

“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诸将乃止。

捷闻,帝嘉之,进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潭人德之,为立生祠。

十五年秋,被召入觐。

时阿合马擅权日甚,廷臣莫敢谁何。

斌从帝至察罕脑儿。

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

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极言阿合马奸蠹。

帝乃令御史大夫相威、枢密副使孛罗按问之,汰其冗员,黜其亲党,检核其不法,罢天下转运司,海内无不称快。

阿合马虑其害已,捃摭其细事,因诬构以罪,竞为所害。

年五十六。

至大初,追封郑国公,谥忠毅。

  (节选自《元史·崔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B.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C.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D.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举斌人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国用使,宋时官名,以宰相兼充,总管财政。

元朝至元三年正月,设立制国用使司,阿合马以平章政事的身份兼任制国用使司的事务。

  B.至元,是中国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取《易经》“至哉坤元”之意。

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

  C.“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一般是官员。

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为其立社,号栾公社,此为立生祠之始。

  D.入觐,指诸侯于春季入朝进见天子。

如《诗·大雅》:

“韩侯入觐。

”后亦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斌为人机敏多智,文武双全。

元世祖还没有登基时,崔斌就被召见过,应答称意。

受到卜怜吉带的敬重和安童的举荐。

  B.崔斌果敢决断,口风甚严。

常决断群臣为难之事;每次进见皇帝,虽然与近臣一道,但他对皇帝劝善改过的意见,即使最亲近的侍臣也不得而知,因此常遭忌恨。

  C.崔斌正直敢言,不畏权势。

他多次在元世祖面前痛斥阿合马借设立制国用使的职位搜刮民财,盗窃国库的罪行,揭发阿合马的奸诈,最终为阿合马所害。

  D.崔斌严明军纪,爱护百姓。

其任东平府太守时,接到百姓投诉,驱马飞奔找到主将为百姓申冤并机智成功地劝阻了元军诸将对当地军民的大屠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五年,大兵南征,道寿张。

卒有撤民席者,投其赤子于地以死,诉于斌。

  译:

  

(2)彼各为其主耳,宜旌之,以劝未附者,且杀降不祥。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画石

  刘商①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②,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

①刘商,诗人兼画家,这幅题诗的画可能是其本人所作。

②非常用:

指补天的用处。

《列子》曾记载女娲曾经炼五彩之石补天。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前两句中的“苍藓千年”和“坚贞一片”,应当理解为“千年苍藓”与“一片坚贞”。

既赞美了画,也赞美了石,但不可理解为自赞。

  B.本诗开篇描绘了画中石,内容上揭示了石的特点,结构上照应了诗歌标题,符合常见题画诗的特征。

  C.诗歌前两句描写了神完气足之石,犹如累巨石于高冈,为下文分铢不得用的反跌蓄势。

  D.诗歌后两句就“石”生发,没有顺延上文之意,笔锋斗转,突如其来,如石破天惊,出人意表。

  E.《画石》一诗,前两句石是宾,画是主;后两句人是宾,石是主。

章法井然,余地宽阔,耐人寻味。

  15.题画诗往往诗画互相补充、互相阐述,称之“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既要写出画面内容,又要传达不尽的画中之意。

请结合本诗主要表达技巧,简要分析本诗如何表现不尽的画中之意。

(6分)

  答: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自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2)在《锦瑟》中,李商隐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惨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3)在《赤壁赋》中,客人在解答苏子“何为其然也”的问题时,用了比喻的手法说道:

“,”,以此来感伤我们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十年的老友,我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一想到这么多年的交情,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我还是答应了他的不情之请。

  ②由于做了充足的准备,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他毫无怯意,侃侃而谈,赢得了五位面试官的一致好评,最终顺利成为公司的新职员。

  ③别看他年纪小,脾气可不小。

出生于富贵之家的他有着很强的优越感,无论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

  ④这部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主要在于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复杂多变,影片中那位看似凶残暴戾的帮派大哥,实际上却是心地善良,胸无城府的大好人。

  ⑤熬夜是一种不良习惯,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危害人体健康,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但总有些人不以为意,仍旧爱做“熬夜族”。

  ⑥本是无心之举却换来不虞之誉,面对前来采访的各家媒体,这位朴实的农家大哥摸摸后脑勺,憨厚一笑道:

“这不算啥,这是我应该做的。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新闻工作者用爱岗敬业的精神践行着新闻理想,向着努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砥砺前行。

  B.一个经济体如果能以稳定币值为目标,拥有健康而稳定的货币政策,那么缓慢而持续的通货紧缩就是这个经济体的自然状态。

  C.在法国巴黎网球大赛男单决赛中,刚刚取代小德登顶ATP世界排名榜的英国选手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