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0748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届海南省琼山侨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琼山侨中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一学期联考·1)《诗》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维新后的西周政治(  )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②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

③周天子掌握诸侯之废立④周公为天下唯一之大宗_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

【解析】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①说法正确;西周政治按照宗法制分配权力,故②说法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权力世袭,天子有任命权,故③说法错误;周天子为天下唯一大宗而非周公,故④说法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一学期联考·3)古文献《至正集》中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其中“都省”的职责是(  )

①都察六部百司②执掌全国民政③负责全国军政④直辖腹里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元朝

【解析】材料中都省指的是元朝设立的中书省,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掌全国民政和直辖腹里地区;元朝设立都察院都察六部百司,元朝枢密院掌全国军事,故②、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考试·4)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

……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

这一规定(  )

A.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唐朝丞相独揽行政大权

C.标志唐朝建立二府三司制度                D.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隋唐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故B项错误;宋代实施二府三司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相权对皇帝的约束力有限,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8·山西孝义高三摸底·2)唐初进士只考时务策一门,高宗时增加贴经和杂文(文字写作)对策,开元、天宝年间又增加“诗赋取士”。

安史之乱后,要看文章内容如何运用儒家理论,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变化说明科举制(  )

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促进了政治的发展历程                        D.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有关唐朝科举改革的成效在这里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从唐初至高宗时期,再从开元、天宝年间至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时代变迁的,故B项正确;有关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调整的影响,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C项错误;考试内容的调整并不能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扩大统治阶级基础的是科举制的选拔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联考·27)【加试题】唐代宰相的出身有进士、明经等科举出身,还有依据门第高低的“门荫”出身等.阅读下图“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表”。

这表明当时(  )

①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②科举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③儒学复兴运动得到了统治者支持④相权出现了不断膨胀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图表数据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图表中宰相中进士出身者所占比例的增加,反映出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故①正确;科举为寒门子弟跻身上层提高可能,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故②正确;材料强调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没有反映出统治者对儒学复兴运动的态度,故③错误;材料强调进士科在科举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没有反映出相权的变化,故④错误,选择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联考·5)北宋宰相出缺时,皇帝经常让某类官员代宰相之职.北宋宰相经常空缺,该类官员往往成为北宋亊实上的宰相。

该类官员最有可能是(  )

A.枢密使                B.参知政事             C.刺史                    D.三司使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

【解析】北宋宰相行使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但并非“代宰相之职”,故A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代宰相之职”,成为北宋事实上的宰相,故B项正确;刺史在汉代负责地方监察,与北宋宰相行使行政权无关,故C项错误;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但并非“代宰相之职”,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28)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详,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味的监察法规。

材料反映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

A.机构完备                                                B.重视监察官员素质

C.立法保障                                                D.拥有独立的监察权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

【解析】材料未提及明朝监察制度设立的相关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对监督官员的地位、职权等相关规定,而未提及监察官员的素质,故B项错误;明朝颁布了监督法规,故C项正确;明朝的监察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不拥有独立的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18·山西孝义高三摸底·3)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

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

这反映了清朝(  )

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对官员的院察和控制加强                    D.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完善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

【解析】根据材料“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可知,清朝时期封建君主对地方的监控和管理日益细密和严苛,这必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地方的权力调整,而且这些官员的也未必都是地方的封疆大吏,故B项错误;密奏是一种秘密的奏报方式,并不等同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密奏权的推行,并不利于而且也不等于地方行政机构的完善,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7·四川资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据《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中资料统计:

明朝取得御史资格者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

据此可推知明朝(  )

A.非进士不可为御史                                B.对官员学识要求高

C.监察体系十分完备                                D.御史文化素质较高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

【解析】根据“非进士29人”说明不是进士也可当选御史,故A项错误;御史不能代表整个官员群体,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明代御史的出身,而非监察制度本身,故C项错误;明代御史多进士出身,说明其群体文化素质较高,故D项正确。

【答案】D

10.(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一学期联考·8)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民主改革,在政治上,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四等级(  )

A.出身低贱的公民组成                            B.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

C.可以担任政府官职                                D.允许参选“四百人会议”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第四等级的确立是由财产的多寡决定的而非出身决定的,故A项错误;梭伦时期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后第一、二、三等级有权担任政府官员,而第四等级不能,故C项错误;第四等级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故D项错误。

【答案】B

11.(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考试·14)伯里克利说“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

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据此分析(  )

A.雅典人具有绝对的自由                        B.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雅典居民

C.雅典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D.这使得雅典的法庭审判结果都让人信服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雅典强调法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遵守法律”,体现的是法治精神,不等于法庭结果的公正、信服,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联考·17)梭伦改革让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債务,禁止债务奴隶。

这一做法(  )

A.旨在调节农民与商人的冲突                B.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矛盾                D.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梭伦改革旨在调节农民与氏族贵族的冲突,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让贵族保留土地”,维护了贵族的利益,“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可见梭伦改革试图采用中立方式化解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中介绍梭伦改革的内容,没有涉及公民权利与义务,故D项错误。

【答案】C

13.(2018·河南林州一中高三8月调研·21)法学家塔利尼指出:

欧洲的一切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尝试着去形成自己的一套立法;但是最终他们中大部分认识到还是罗马法适合于他们,因而他们吸收了罗马法。

这一言论(  )

A.揭示了罗马法具有丰富的内容            B.反映了罗马法成就突出的原因

C.指出了罗马法得以不断地完善            D.强调了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罗马法

【解析】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内容,仅涉及罗马法与欧洲法律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罗马法与欧洲法律关系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欧洲大部分民族“吸收了罗马法”,属欧洲大陆法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欧洲的一切民族……最终他们中大部分认识到还是罗马法适合于他们”,强调了罗马法对欧洲的深远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14.(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考试·15)罗马共和国初期的法律,许可债权人把长期拖欠的债务人逮捕,关在私设的地牢内,把他卖充奴隶,甚至杀掉他。

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公元前494年,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发表宣言,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

最后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

由此可知(  )

A.这次斗争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模式B.直接导致罗马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C.这时期的罗马法已经是成文法            D.双方的妥协使罗马的社会矛盾得以消除

【考点】罗马法

【解析】根据材料“为数颇众的平民退出罗马,移到城外3英里的阿尼奥阿河畔之圣山……除非他们的要求获准,他们不再替政府打仗及工作”,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平民要求废除这些法律,并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元老院满足了平民的要求”,可以得出减轻了平民的债务负担,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古罗马最早的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450年前后,故C项错误;妥协只能使当时的矛盾得以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A

15.(2018·山西孝义高三摸底·18)罗马法规定: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注重交易的形式和程序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D.调解经济纠纷并保护贸易

【考点】罗马法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知,罗马法非常注重交易形式与程序,故A项正确;单纯的现金或者现物交易并不代表着帝国的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里确保的是财产交易而非单纯的私有财产,故C项错误;法律保障现金或实物交易并不是在调节经济纠纷,更不等于在保护贸易,故D项错误。

【答案】A

16.(2018·河南林州一中高三8月调研·10)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                        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民主制与君主制结合,仅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一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体现了继承传统的一面,“注重保持自身,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又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一面,故B项正确;C项不能体现“善辟蹊径,自成体系”的一面,故C项错误;D项又不能反映“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一面,故D项错误。

【答案】B

17.(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一学期联考·9)英国社会流行一句谚语:

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这一现象说明英国社会(  )

A.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B.民主意识相对淡薄

C.历史传统影响深远                                D.国王统治务实有效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后,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而非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英国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中不断削弱王权,确立“虚君”,说明英国民众并不缺乏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源于深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为“虚君”,不掌实权,故D项错误。

【答案】C

18.(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考试·16)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天赋人权”思想开始在英国广泛传播。

新上台的辉格党政府开启了议会改革的大门。

1832年,经过两党之间的激烈较量,在君主的强力干预之下,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正式通过。

这次改革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启蒙思想在美法两国革命的刺激下萌发

B.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英王强力推动

C.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后主导了议会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早在16、17世纪以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启蒙思想就已经产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君主的强力干预之下”,结合所学,英王的干预是议会改革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依旧是经济因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法案正式通过”,结合所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利,故C项正确;D项是议会改革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C

19.(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34)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项法规(  )

A.扩大了国王的权力                                B.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

C.破坏光荣革命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中的做法实际上扩大了内阁权力,削弱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错误;1688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削弱国王权力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行政权逐渐从国王转移到内阁,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

【答案】D

20.(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35)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

这些认识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权力制衡            B.民主自由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美国宪法权力机构、中央地方等互相制约,是关于政权组织形式的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民主的思想,而未体现自由的思想,故B项错误;美国宪法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体现了人民主权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中央宪法高于地方“普通法律”,强调中央集权,而非法律至上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材料阅读

21.(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村料一《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

……(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_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

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_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

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_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有何不同?

(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

(3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法制建设主题

【解析】

(1)不同可以从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角度进行比较。

(2)价值可以分别从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都是人类社会宝贵遗产的角度回答。

【答案】

(1)保护对象:

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2分)

立法理念:

中国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4分)

经济主张:

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价值:

分别对东西方法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都是人类社会宝贵的遗产。

(3分)

22.(2018·贵州贵阳高三摸底·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

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扱在皇帝的手中。

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

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

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

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屈面必须遵守“准情用法”的原則,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

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6分)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扱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

(2)结合明朝颁发法律的目的及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从材料二“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