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231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8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docx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超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卫生事业

一、卫生事业的概念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

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行业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包括与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直接相关的组织机构

(医院、CDC),也包括与医疗保健服务存在间接关联的组织机构(医学研究机构)

二、卫生事业的性质

199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2、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

三、卫生事业的特点

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设计卫生制度和政策并管理、提供资源上的帮助)

2、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

3、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卫生事业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

四、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证

2、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3、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4、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卫生事业管理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

卫生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具体由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卫生服务领域

在政府与企业之外,以各种非盈利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卫生服务组织成为重要部分。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过程

1、计划2、组织3、控制(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三)、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

1、卫生组织体系:

卫生机构及其相关机构;卫生人员及其相关人员

2、卫生系统活动

医疗服务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

3、社会卫生措施

卫生筹资、卫生支付、卫生组织、卫生规制、卫生行为

(四)、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1、卫生人力资源管理2、卫生信息管理3、药品管理

4、中医药管理5、医学教育和科技管理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方式

1.计划方式

2.法律方式

3.经济方式

4.行政方式

5.项目方式

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20世纪50年代的四大原则: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20世纪80-90年代初的卫生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城乡兼顾、中西药结合

3、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

4、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3.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4.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6.卫生法制化建设深入推进

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卫生工作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1.人民健康需求发生变化,对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并发挥其功能提出新要求

人口老龄化加速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多样化和层次化)

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对医疗卫生体系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

公共卫生体系仍不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仍为问题焦点,促发体制改革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仍任重道远

药品供应体系尚需优化

3.突发事件频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仍不完善

 

第三节卫生事业管理学

1、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研究与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卫生事业管理理论

(二)卫生组织体系

(三)卫生政策

(四)卫生行政管理

(五)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

三、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与相关学科

学科特点:

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

相关学科:

1、管理学2、组织行为学3、社会学4、卫生统计学5、流行病学

6、卫生经济学7、卫生法学8、公共政策学9、财务管理学

四、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1949-1965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曾开设过卫生行政学课程,后来又从苏联引进了保健组织学,还建立了卫生干部进修学院,以保健组织学为业务主课,轮训各级卫生行政干部。

50年代末,中国卫生管理学的教育和科研基本队伍已初具规模,并编写了教材。

在卫生部领导下,保健组织专业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相结合,选择若干基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现场实验,结合防病治病,开展医、教、研活动,探索中国卫生管理的客观规律。

(二)停顿时期1966-197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之中,许多机构被撤销,学术刊物被停办,医学院校被关闭、下放,医学科研工作中断。

卫生管理学科也基本处于停顿状况。

(三)发展时期1978-

1978年,卫生部决定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设立《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分卷。

1981—1985年,卫生部按大区创办了7个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在安徽医科大学设立了全国农村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基地;支持建立了5所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在许多省份恢复或新建了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1985年以来,全国有一批高等医学院校,如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遵义医学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置了卫生管理系,开办了卫生管理等专业,开展了卫生管理专业学历教育和各级在职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

学历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教育体系;

 

第二章管理学原理与管理职能

第一节管理概念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

是一定组织的管理者依据一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科学预测而制定组织的目标,并运用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控制等职能,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争取最大效益,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是任何一种结合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自然属性)

⏹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社会属性)

(二)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

管理学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内在逻辑严密;真理性、发展性。

⏹管理学是一门艺术,符合艺术的特点。

艺术的是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三、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中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几个阶段。

(―)、早期的管理思想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管理思想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金字塔,没有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完成这样巨大的工程是难以想象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颁布法典对人的活动作了许多规定,涉及了许多管理思想;公元前370年,希腊学者曾对劳动分工作了描述,与后来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某些思想非常接近。

(二)、古典管理理论

FrederickW.Taylor:

DevelopedScientificManagement: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1、科学管理理论(Taylor)《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

用科学的方法定义完成工作的最佳途径;在美国滨州的Midval和Bethlehem钢铁企业进行了二十年的试验;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0%,其方法传到世界各地;提出管理是一个独立的领域;“铁锹实验”、“搬铁块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十四条原则,被后人称为“一般管理理论”,或者“组织管理理论”。

3、古典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

从社会学研究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性组织,为20世纪初的欧洲企业从不正规的业主式管理向正规化的职业性管理过渡提供了一种纯理性化的组织模型,对当时新兴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完善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所以,后人称韦伯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性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作为组织的基础,而传统组织则以世袭的权力或个人的超凡权力为基础。

古典管理思想的不足:

一是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和行为,所以有人称此种管理思想下的组织实际上是“无人的组织”;

二是都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处于一种“封闭系统”的管理时代中。

(三)、中期管理理论

发展于20世纪中期。

管理的重心从“工作”转移到完成工作的人及其行为。

1、人际关系论(梅奥):

霍桑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即人是社会的动物,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纪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2、系统组织理论(巴纳德):

社会的各个组织都是一个合作的系统,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或方面;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单个条件:

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必须符合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这两个基本原则

(四)、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现代管理像其它学科一样,以不再强调学派、门派,而是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目标、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员工素质,采取综合性的、灵活的管理措施。

4、新公共管理理论

核心思想是:

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及工具的合理性,强调市场功能,强调顾客导向和引进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的行政风格。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有公共性、公平性、合法性和效能性的特点

主要内容:

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2、政府职能由“划桨”变成“掌舵”3、将竞争机制引入管理4、重视效率追求5、改造公务员制度

主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治理理论

 

第二节管理原理与原则

1、管理者与管理对象

管理者:

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有贡献责任的人。

管理对象:

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的客体。

二、管理的原理及相应原则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

管理原理:

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升华形成的基本原理,它是对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也是对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特点:

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一)、系统原理(systemprinciple):

现代管理科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1、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

要素、联系、结构、功能、环境

2、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相关性

3、与系统原理相适应的管理原则

整分和原则:

充分发挥各要素的潜力,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

三个环节: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封闭原则:

在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二)、人本原理(anthropicprinciple):

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

它要求人们在管理活动中检查一切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权利为根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与人本原理相适应的管理原则:

能级原则:

根据能力大小,各司其职

动力原则: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行为原则:

行为激励原则

(三)、动态原理(dynamicprinciple):

管理者需要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要根据组织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与动态原理适应的管理原则:

弹性原则

反馈原则

动态原理的实现方式:

权变管理

(四)效益原理(benefitprinciple):

是指实施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要以实现有效管理、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

与效果管理相适应的原则:

效益原理具体化为价值原则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

(1)定义:

是实现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在哪里作,什么时候做和由谁做(即5W);

(2)是管理最基本的职能

组织:

(1)定义: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并使组织结构有效地运转起来,为成功地实现既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全过程。

(2)任务

控制:

指按计划标准来衡量所取得的成果并纠正所发生的偏差,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

领导:

对组织内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事就影响的活动过程。

主要涉及激励、领导模式和方法

1、计划职能:

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计划职能的特点:

目的性、首要性、普遍性、效益性、重要性

计划的类型: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计划的程序: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择方案、

评价备择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

二、组织职能组织存在的条件:

同一目标;协作愿望;信息联系

三、控制职能:

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以确保实现既定的目标

分类: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基本要求:

控制应具有整体性、控制要讲究客观性、控制要保证适时性

控制要考虑灵活性、控制要注意经济性、控制系统应当适应领导者的个人情况

控制必须重视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四、领导职能

功能:

确定并实施组织目标的功能

通过指挥、协调、控制去指引下属完成组织目标的功能

弥补组织设计中的部分缺陷,促进组织的良性运作功能

激励功能

使用人才的功能

满足职工不同需要的功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人性化趋势

2、战略化趋势

3、弹性化趋势

4、信息化趋势

 

第三章卫生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卫生管理研究的设计

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法是综合运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卫生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1、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选题来源

实际工作、日常生活、文献资料

(二)、选题原则

1、重要性:

卫生管理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科学性:

选题时要以事实根据和科学理论为依据,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性

3、可行性

4、创新性:

研究问题与既往研究相比有自身的新颖之处和独特性

2、研究课题的确定

可以将卫生管理研究课题的确定看作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研究目的的确定、研究假设的提出以及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1)、研究目的

1、探索:

通常满足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某事物更加了解的欲望、探讨对某议题进行细致

研究的可行性、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

探索性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文献回顾、咨询专家和实地考察

2、描述:

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其所关注的焦点是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通常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也有一些描述性研究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

3、解释:

主要目的是说明卫生管理领域相关问题及现象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或后果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实施检验的命题

三种表达方式:

1、条件陈述“如果A,则B”2、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

3、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

(三)、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通过对卫生管理研究问题进行明确的陈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具体的研究问题,将笼统、宽泛的研究问题变得明确。

3、研究设计

(一)、分析单位一般来说,分析单位等同于抽样单位,包括:

个体、群体、组织和社区

(二)、时间维度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将研究分为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三种类型:

趋势研究、队列研究、同组研究

(三)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确定分析单位、制定抽样方案、指定问卷、研究经费的安排

第二节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己在科研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直接资料,二是别人记录下的间接资料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资料收集方法。

通常分为未公开发表和公开发表两大类进行检索

注意事项:

1、紧密围绕研究课题2、内容上应尽可能丰富3、尽可能收集原始文献资料

4、注重筛检,保证研究的信度5、态度要严肃,禁止剽窃

2、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科学观测仪器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1、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活动分为: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分类要求:

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3、访问法通过询问的方式向访问对象了解情况

1、根据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分为:

结构式访问、非结构式访问和半结构式访问

2、根据访问对象构成分类:

个体访问、集体访问(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4、实验法:

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改变或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研究对象的效应,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个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实验对象、试验效应

第三节资料分析方法

1、常用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基本步骤:

阅读原始资料、编码登录,资料的归档与深入分析

(一)、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

1、描述性解释(descriptiveexplanation)

第一阶段:

计划定性个案研究的第一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以及设置个案研究界限的概念过程至关重要。

定性个案研究的第一步就是确认或描述研究问题或争论点。

第二步给个案设置界限,第三部选择抽样策略

第二阶段:

首先选择资料收集的工具

2、建构类属诠释性研究与定性资料的分析通常采取的是归纳而非演绎的方法

3、逻辑分析:

利用现代数理逻辑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并通过语言分析来分析研究现象与既有理论的关系。

4、提出假设诠释性有研究主要着重于发展假设而非检验假设

5、证实资料即定性资料的验证过程,与定量资料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过程包括:

对立假设、范例分析、多元交叉的处理,以及保存资料的脉络

(二)、卫生管理中常见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1、SWOT分析法,主要步骤:

环境因素分析、SWOT矩阵构造、行动计划的制定

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需要在:

每个利益相关团体的期望对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如何;他们是否有方法使政府部门重视其期望;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对未来战略可能的影响

3、PEST分析法:

通过政治的(politics)、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ety)和技术的(technology)角度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4、情景分析(scenarioanalysis)指就某一主体或某一研究主题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

5、定性资料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2、常用定量资料分析方法

(一)、在定量资料分析中的基本统计方法:

统计推断和统计描述

(二)、常见的定量资料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综合指数、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3、卫生管理研究方法新进展

1、关键路径法(criticalpathmethod)CPM推出了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

临床路径

2、询证政策分析(evidence-basedpolicyanalysis)

3、Topsis(technology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solution)

4、POWERSWOT分析法加入了个人经验(personalexperience)、规则(order)、加权(weighting)、重视细节(emphasizedetail)、等级与优化(rankandprioritize)

卫生服务规划

第一节卫生规划的基本概念

1、规划工作与规划

规划工作(planning)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或目标而建立一整套有效分配资源的综合协调机制的过程。

规划(plan)是规划工作的一种实体化产品,是一种规范化或法律化的文件,是达到某个特定目的目标的蓝图。

规划重在过程,规划内容的变更,不仅发生于规划制定过程,也可以发生在规划执行过程。

“规划本身轻如鸿毛,规划工作重如泰山”“theplanisnothing;planningiseverything”

2、卫生规划

卫生规划(healthplanning)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满足这些健康需要。

在具体的卫生管理实践中,卫生规划属于中长期计划,一般考虑3年或更长时间期限的资源配置问题。

3、卫生规划的意义

1、明确发展方向:

更好地促使有关人员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影响

2、为控制活动提供杠杆:

将各类卫生活动取得的卫生成效与既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误差,采取必要的校正活动

3、统筹卫生资源,协调各类卫生活动通过比较甄别和指定活动承担机构等方法去除某些重复性和浪费性的卫生活动

4、统一思想,促进工作协调卫生规划能够使得所有有关人员了解某项卫生活动的目标、资源和障碍,以及为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在此基础上,有关人员就能调整他们的工作,形成团队。

4、卫生规划的特点

卫生服务的特殊性在于:

疾病的多样性、医疗方法的不确定性和多重选择特点、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人口老化与慢性病问题。

卫生服务既是技术密集型服务,也是劳动密集型服务,因此又需要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增加情感、心理、伦理的服务内容

5、卫生规划的原则

1、目标原则和过程原则卫生服务规划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构建卫生活动或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

卫生规划也是一个过程,规划制定是一个过程,规划制定好了以后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随着规划环境的变化,需要对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修改,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更可行。

2、协调原则制定规划的过程,更多的是一个协调有关各方利益和诉求的过程。

越是层面高的规划,越需要综合协调。

3、系统性原则对于卫生规划工作者来说,需要将卫生事业或其他各个组成部分视作相互联系的系统,相互之间,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4、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系统内部的持续能力和环境的持续能力

第二节卫生规划的过程

一、规划模型

外部因素(力量)要达到的目标

规划工作需要解决的差距规划

内部因素(力量)目前的状态

二、卫生规划步骤

(1)、背景分析

卫生服务需要:

是依据人们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认识的需要、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以及个人未认识到的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

可以从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来讨论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健康状况、供给状况、医疗保健制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