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31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事业管理学重点.doc

卫生事业管理

(6月18日15W周四上午9:

00-11:

00,2204)

一、名词解释

1.卫生事业:

泛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管理:

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3.德尔菲法:

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采用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然后将他们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各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

如此反复,意见逐渐趋于一致。

4.临床路径:

首先按病种、病情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制定规范的诊疗方案,形成规范的医疗路径。

5.卫生规划:

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的过程。

6.区域卫生规划:

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7.卫生筹资:

是指为各项卫生活动筹资所用资金,以及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资金。

8.卫生支付:

是指卫生市场在交易过程中资金从一方转移至另一方的过程。

9.按项目付费:

属后付费的传统形式,其特点是医院收入与提供的服务项目数量直接相关,即总费用=∑(服务项目费×项目价格)。

10.总额预付:

属于预付制,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供方协商,确定供方一年的年度总预算额,医疗保险机构在支付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额,相当于对供方设立了一个封顶线。

11.按人头付费:

属于预付制,该支付方式以注册的个人为支付单元,固定支付一定时间内(比如1年内)的所有服务费用。

12.按病种付费:

是以某个疾病治疗方法的主操作为基础根据事先确定的临床治疗方案,将特定的诊疗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额包干,支付方据此支付,结余归医院,超支不补。

13.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4.卫生服务营销:

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包括服务和有形物品),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和需要,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15.卫生人力资源:

又称卫生人力,是指在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工作额一切人员,主要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也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

16.卫生人力绩效考核:

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17.反应性:

是指卫生系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合理期望的程度,这个期望并非是对医疗结果的期望,而是指病人在享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对非医疗结果的各种期望。

18.卫生系统反应性:

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

19.卫生系统绩效:

指在给定的卫生资源下,一个国家的卫生系统对于自己有责任承担的卫生系统三个总目标的实现程度。

20.可及性:

是用来测量某人群获得其所需要的卫生服务的程度。

21.医疗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22.基本药物:

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基本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2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大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对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涉及基本药物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

24.全科医疗:

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的服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是医疗保健系统的基础。

25.社区卫生服务:

是社区服务中一种最基本的、普遍的服务,是由全科医生为主要卫生人力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社区定向的卫生服务。

26.卫生部门改革:

促进国家卫生政策、规划和实践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

27.PEST分析法:

通过政治的(p)经济的(e)社会的(s)技术的(t)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二、单选

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从建国以来一直以预防为主。

P8

2.定性资料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PEST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定量资料的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综合指数、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

3.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为优势,W为劣势,O为机会,T为威胁,其中S、W为内部因素,O、T为外部因素。

P52

4.卫生规划的原则:

目标原则和过程原则、协调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原则。

5.卫生规划步骤:

背景分析、拟定目标、修正目标、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监测评估。

背景分析主要从四方面展开:

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服务利用。

6.卫生服务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组成(主要是老年人口比例)、医疗质量、预防保健、文化教育、气候地理条件、居住地点和条件、婚姻、行为心理因素。

7.影响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因素:

一般的经济学因素、健康状况、供给状况、医疗保健制度、时间、供给者的双重身份。

8.监测或评价的主要内容:

适合程度评价、足够程度评价、进度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影响评价。

(具体判断哪个指标是哪个评价)见P71-72

9.卫生组织包括:

卫生行政组织:

如卫生部、卫生厅;

卫生服务组织:

如医院、诊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科研机构;

卫生第三方组织,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

国际卫生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10.基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可划分为城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组织体系。

城市卫生服务组织体系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域医院组成的两级卫生服务网络。

农村卫生服务组织体系是以县级卫生服务组织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P88-89图5-3与图5-4

11.卫生筹资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包括改善健康水平,筹资的风险保护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卫生筹资的中间目标包括卫生公平性、风险保护、质量和效率、费用控制及可持续性。

12.卫生公平性包括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

在筹资方面,垂直公平性是指支付能力越高的人其支付水平越高,水平公平性是指具有相同支付能力的人支付相同的医疗卫生费用。

在服务利用方面,垂直公平性是指具有较高卫生保健需要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公平性是指具有同等卫生保健需要的人可以获得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

13.影响卫生筹资的主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财政能力、政府治理模式、管理能力。

14.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渠道为三类,即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政府卫生支出指各级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补助、卫生和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实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支出等各项事业的经费。

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支出外的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捐赠援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指城乡居民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现金支付,包括享受多种医疗保险制度的居民就医时自付的费用。

15.卫生筹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保险、自费支付和社区筹资。

16.供方支付方式的三个核心要素:

支付单元、支付标准和结算的时间点。

17.对卫生机构的支付方式有分项预算、按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基础的预付制(DRGs-PPS)、按绩效付费等。

18.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的目标:

控制费用、强化管理、转换机制、实现多赢。

19.卫生服务质量三个层次:

结构(基础质量,即硬件结构)、过程(环节质量,即具体步骤与经过)、结果(终末质量,即卫生服务对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

20.全面质量管理特点:

三全一多,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和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实施质量管理。

21.PDCA循环法:

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

22.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服务过程导向管理模式,客户需求导向管理模式,供求互动导向管理模式,整体质量管理模式P136-140

23.卫生服务质量缺陷:

1)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存在差异2)管理人员确定的质量标准与管理人员对顾客期望的理解之间存在差异3)管理人员确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质量之间4)服务人员实际提供的服务与机构在营销活动中宣传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差异5)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或实际经历的质量与顾客期望的质量不同。

(了解原因)P145-146

24.社会营销管理过程的步骤:

分析社会营销环境;调查和选择目标人群;设计社会营销战略;计划社会营销组合方案;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估社会营销活动。

P154图9-1

25.社会营销的组合包括七要素:

产品、价格、地点或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又称7P营销组合。

26.卫生人力资源特点:

能动性、时效性、社会性、开发过程的连续性、知识密集性。

27.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可根据其管理过程分为九个具体环节:

工作分析,人员规划,人员的获取、甄选与聘任,激励,绩效管理,薪酬组合与福利安排,人员培训与开发及组织学习,员工关系与人事争议处理,生涯管理与接任者计划。

其中最核心的是获取、激励、绩效管理与开发。

28.预测卫生人力需求量的方法:

卫生需要法;卫生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标准工时法;工作任务分析法。

29.卫生系统的绩效目标:

促进健康(首要目标)、增强反应性以及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30.传统的健康状况衡量指标:

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预期寿命等为代表的生命统计指标,以及以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及残疾率等为主的反映人群发病、患病、感染、残疾情况的疾病统计指标。

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减寿人年数——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年)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是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

健康期望寿命——亦称活动期望寿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

伤残调整寿命年——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伤残调整期望寿命——是在寿命表的基础上,将人群的生存质量和死亡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测量,并能成功用于各成员国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

31.卫生系统反应性主要由两个部分八个方面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个人的尊重,包括尊严、保密性、自主性、交流与沟通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包括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施质量和选择性四个方面。

32.在卫生领域通常可及性分为:

物理可及性、经济可及性和服务可及性。

33.医疗服务管理的性质:

法律强制性、社会公益性、职业人道性、时效性。

34.医疗服务准入管理以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准入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为管理重点。

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是指对医疗卫生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

35.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

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较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疗医用设备,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管理品目中的其他大型医用设备为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医疗设备的三证管理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6.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P235(具体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

37.传染病分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列入乙、丙类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公布。

38.慢性病控制与管理:

1.慢性病监测2.慢性病控制与管理

采取的策略与措施1)全人群策略2)高危人群策略3)慢性病防治社区干预策略

4)慢性病的临床预防P253-254

39.我国医疗保障体系:

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以及社会医疗救助。

P273图15-2

40.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特点:

全民性;公平性和福利性;政府责任重大;卫生资源的配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德国,法国,日本

特点:

强制性;互助共济性;现收现付;保险机构同医疗单位建立合同关系。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美国

特点:

非强制性;市场化运作;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签订合同;营利性;注重效率而非公平。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代表国家--新加坡

特点:

纵向筹资;自愿性;强调个人责任。

P271-272

4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目标:

通过确保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通过基本药物的普及使用,促进合理用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体系的建设,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运行机制;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最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阶段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2.国家基本药物遴选遵循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的原则

43.药事服务费与处方费两者广义的理解都是指患者为享受医生诊断和药品调剂等服务所交的费用。

P295

4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

45.基本药物使用覆盖的机构范围: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应首先选择配备基本药物,作为临床首选,卫生部制定不同层级的药物,并定期检查配备情况。

基本药物采用零差率销售政策。

目的是转变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减轻患者负担,吸引群众到基层就诊,让群众得实惠。

46.全科医疗的特点:

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

47.社区卫生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残疾人、低收入居民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4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49.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

50.2007年《突发事件应急法》第四条:

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

51.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52.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方针强调中西医并重。

53.卫生部门改革的核心目标:

改善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质量、效率、反应性和可持续性。

三、简答

1.如何理解卫生事业的性质?

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如何理解:

第一、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福利政策。

(因此,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2.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卫生事业是健康的保证

(2)卫生事业是保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3)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人民的健康水平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卫生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卫生规划的特点:

疾病的多样性、医疗方法的不确定性和多重选择特点、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人口老化与慢性病问题、医疗保险带来的医疗需求释放等,这些因素都需要通过卫生规划来统筹权衡、综合协调。

同时,卫生服务既是技术密集型服务,也是劳动力密集型服务,需要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增加情感、心理和伦理的服务内容。

在我们的卫生服务网络中,每一个机构的服务都是多目标的,每一个机构之间的联系又是异常复杂的。

这些都使得卫生规划面临着一个困难的环境背景,也彰显出卫生规划整体性的重要作用。

4.区域卫生规划的特点:

1)针对特定区域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3)涉及社会各个部门4)属于战略规划p73

5.税收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能够较好地实现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从长远看,具有可持续地为更多人群提供有效风险保护的作用。

缺点:

需要与政府其他部门竞争预算,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时会影响公平性。

6.保险的优缺点:

社会医疗保险优点:

1)为卫生系统筹得更多的资源2)有效实现风险分担

缺点:

1)缺乏广泛的覆盖面2)管理较为复杂。

商业医疗保险优点:

1)自愿购买2)有各种不同的商业保险计划可供选择

缺点:

1)通常情况下,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更愿意购买保险(逆选择),而保险公司则更喜欢健康的人参加保险(风险选择)

2)对于同一保险项目,保险费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投保人收入的高低,因此穷人难以支付。

3)由于许多保险公司的存在,导致管理成本重复。

7.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

1)卫生资源配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2)公平和效率兼顾原则

3)以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原则

4)按成本效益(效果)配置原则

8.按项目付费优缺点:

优点:

该方式为医疗服务供方提供了较多经济刺激和机会,医疗费用控制力度很弱。

医疗质量一般能有较好保证,但存在服务过度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缺点:

审核时需要查看大量的服务项目和收费账单,操作难度虽不大,但工作量较大,管理成本也高。

9.总额预付优缺点:

优点:

将医疗消费和费用的控制权交给了供方,医疗保险机构的工作主要在于对预算总额的制定和预算执行的审核,因此,可以简化医疗保险的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缺点:

1)如果预算额偏高,医疗服务会不合理增长,出现服务过度现象;

2)如果预算额偏低,医疗服务量和质量会下降;

3)如果预算额适宜,依然会出现不合理的减少服务、服务积极性下降的情况。

4)如果医院不能合理计划并有效提供服务,则很可能出现阶段性的服务过度和服务不足的情况。

10.按人头付费优缺点:

优点:

1)可以鼓励供方降低成本,2)防止过度提供服务,

3)促进供方更加注意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4)减少更加昂贵的治疗性服务

缺点:

1)供方可能为了控制成本、节约费用而减少一些必要的服务

2)医生可能筛选相对健康的患者,拒绝重病人

3)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对供方的选择,使供方缺乏竞争,医务人员积极性如果没有得到激励,则服务量可能减少。

11.按病种付费优缺点:

优点:

1)制约力度强于按服务单元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和成本核算

2)对于医疗质量的影响依医院反应不同而不同,但整体而言能够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缺点:

能被纳入到按病种付费范围的病种有限,如果付费标准定得过低,则供方没有将适宜的病种纳入付费范围的积极性,患者不被纳入或纳入后中途退出,发生变异,导致费用控制效果差。

12.当前改革目的(或支付制度改革的趋势):

以预付制为目标,以打包付费为形式,推行综合性的混合型支付方式。

即从项目付费到简单病种、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简单支付方式,到复杂单病种(即带有DRGs,有诊断分组的病种)逐步过渡到DRGs下,其他多种支付方式共存的模式。

13.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顾客至上、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系统思维、预防为主、强化控制、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

14.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特征(与市场营销的区别):

1)营销产品:

为希望目标群体接受进而采纳的观念。

是社会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最主要差别。

不同于市场营销的产品:

具体的物质产品或者服务。

2)营销目的:

是应对社会问题,把那些存在社会问题的或有可能存在某种社会问题的目标群体作为营销目标,通过营销活动影响目标群体的观念、知识和行为。

不同于市场营销的目标:

使营销组织获得财务上的最大化,即追求利润最大化。

3)消费者需求:

卫生服务社会营销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还得处理负面需求。

不同于市场营销: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满足组织自身的利益。

4)市场竞争:

多样化的,其中较严重的是营销不健康、不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的产品的市场营销。

不同于市场营销:

竞争对手主要来自提供相似产品和服务、满足相似需求的其他组织。

5)营销主体:

涵盖政府及其代理机构(包括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

不同于市场营销的主体:

主要是企业等营利组织。

6)营销难度:

卫生服务社会营销是营销观念和行为,最终达到影响目标群体行为的目的,强调社会公益性,可利用的人、财、物的资源有限,同时,目标群体不像市场营销那样具体和容易接触到,而往往是针对难以变革行为的群体展开活动,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15.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目标群体细分变量:

1)行为变量:

追求的利益、态度和信念、了解程度;

2)心理变量:

生活方式、社会阶层、个性;

3)统计变量:

人口统计、追求的利益。

16.选择细分市场的方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1)无差异营销:

在推广人们共同关心的卫生服务社会营销主题时采用。

优点:

活动成本低,较适用于资金缺乏的卫生服务社会营销活动

缺点:

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所有目标群体的需求。

2)差异营销:

用在提倡全体健身、乳腺癌早期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