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458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docx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小结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不相符的是()

A.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

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C.

向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

【来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线上)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相符;

B、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碱性减弱,则pH会减小图象下降,但不会降到7以下,故相符;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不相符;

D、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原温度,故相符。

故选C。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小,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质质量增大,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反应前溶质质量,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符合题意;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镁条质量的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因此,气体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符合题意;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因此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不断增加,待氯化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

,铁和稀盐酸反应:

,锌比铁活泼,锌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锌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铁,故铁最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产生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点、d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详解】

A、a→b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正确;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正确;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正确;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

D.

饱和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铝粉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镁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C、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稀到盐酸中,开始时稀盐酸中含有水,起点不为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至碳酸钠固体反应完,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再增加,符合题意;

D、饱和硝酸钾溶液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变化来判断曲线的起点、折点和终点。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带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加入稀盐酸,n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反应产生氯化铜溶液,和n点到m点继续加入稀盐酸,但铜离子的质量不变,则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但稀硫酸少量时,两者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当硫酸过量时,铁产生的氢气小于镁产生的氢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钡离子和硫酸根反应会立刻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则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

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随着铁的加入直至过量,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将变成0,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一氧化碳的通入,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氧化铁反应完全,固体的质量将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质量相同的粉末状碳酸钙和块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同,故C错误;

D.向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刚开始金属不足,相同质量的锌和铁,铁生成的氢气质量较多;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因为酸的量相同,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故D正确。

故选:

D。

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A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此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无其他物质的进入或散失,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与图象所示吻合,故B正确;

C、当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时,金属有剩余,酸不足,故产生氢气相等;等质量的金属,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因此正确的图形应该是

,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先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一开始无沉淀产生,把盐酸消耗掉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D正确。

故选:

C。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加入不同的金属

B.

盐酸、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是等质量且等质量分数,硫酸的质量是相同的,铝和镁的质量是足量的,稀硫酸一定会反应完,由于产生氢气的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铝和镁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 =MgSO4 +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8份质量铝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24份质量镁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消耗等质量的金属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图像与事实相符,故选项A正确;

B、向盐酸、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开始加入的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加入的氢氧化钾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钾,故选项B不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最终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选项C不正确;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开始煅烧的时候,固体碳酸钙不会分解,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煅烧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才会增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10.下列图象与所述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

A.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

B.

向室温下一杯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少量生石灰

C.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最终气压比开始时小,图像与所述操作过程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B、室温时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降到原来的室温后,溶解度由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先变小再变大最后与原来相等,图像与所述操作过程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C、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根据方程式可知,每加入56份质量的铁,放出2份质量的氢气,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粉,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不再放出氢气,反应结束后加入铁粉,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大,直线较之前更陡,图像与所述操作过程不相符,不符合题意;

D、向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不断产生氢气,产生氢气的质量决定于稀盐酸的质量,因此当稀盐酸质量相等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也相等。

根据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能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4份质量铝能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最终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图像与所述操作过程相符,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1.镁、铝、锌、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之间的反应规律及图象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氢气质量与酸溶液的关系图象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等量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速率越快;

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氢气越快,

越大,产生氢气越多。

【详解】

A、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等质量的镁、铝、锌、铁与足量酸反应,反应的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和酸反应生成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铝活泼,铝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因此反应时间由短到长的顺序是镁、铝、锌、铁,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等量酸与足量镁、铝、锌、铁反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当金属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是顺序是铝、镁、铁、锌,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某小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则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观点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中

B.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D.c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来源】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故C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体现对应操作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加水

B.

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来源】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稀硫酸的pH小于7,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无限的接近于7,不会大于7,A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敞开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的量逐渐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前氧气的质量0,反应过程中氧气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图像从原点开始,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C选项图像变化正确,符合题意;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硝酸钡与硫酸或硫酸钾反应均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一开始就会生成沉淀,D选项图像变化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对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①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E、F点溶液的pH相同

③O点溶液和G点溶液的离子种类一样多

④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相等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

①向一定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故O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①不正确;

②E点溶液中盐酸与加入的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都呈中性,F点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②正确;

③O点溶液中的离子有H+、Cl-、Ca2+三种,G点溶液中有Cl-、Na+和CO32-三种离子,两点溶液中的离子种类一样多,故③正确;

④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

,生成2.2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5.0g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

,生成5.0g的碳酸钙,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5.3g,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④正确。

故选C。

1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

向含有盐酸的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等质量的镁、铝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

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

D.

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含有盐酸的Cu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就活泼性而言镁比铝活泼,和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时间短,就生成氢气而言最终铝比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氯化钠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pH逐渐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①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使其充分反应

B.

②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

③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混合溶液pH的变化

D.

④将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8%的a、b、c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都是8%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时,消耗的铜与氧气的质量比=(2×64):

(1×32)=4:

1,因此,在密闭容器中加热等质量的铜和氧气,氧气过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反应的稀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氯化锌质量相等,最终氧化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多,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pH值小于7,碳酸钠的pH值大于7,同时碳酸钠可以和盐酸、氯化钙反应,所以当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能够溶于稀盐酸,所以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由于发生了反应而使溶液的pH值增大,直至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碳酸钠则碳酸钠由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沉淀,溶液的pH值不变,直至氯化钙被完全反应掉;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则溶液的pH值要大于7,即乙图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t2℃时溶质质量分数都为8%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没有析出固体,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仍然都是10%,c溶液由t2℃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没有析出固体,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8%,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稀释饱和氯化钠溶液随着加入水的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逐渐减小的,故①错误;

②红磷的质量随着燃烧时间越来越少,当氧气燃尽时,红磷的量就不再减少,成一条水平线,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一直不变的,故③错误;

④锌和盐酸反应,铜和盐酸不反应,随着盐酸的滴加,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锌反应完时,剩下的铜的质量就成为定值了,故④正确。

故选C。

1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

B.

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C.

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

D.

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

考点:

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

19.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描述相符的是

A.

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D.

将足量的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一开始气压会升高,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完全冷却后,压强会减小,由于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反应结束后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会为零,不符合题意;

B、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符合题意;

C、刚开始加热时氯酸钾未分解,固体质量不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已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由于反应后有气体生成,因此反应后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但不会减少至零,不符合题意;

D、向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二者反应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