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136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docx

中级统计师考试国民经济核算公式集

国民经济核算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

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二、核算价格主要有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三种价格。

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其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应收补贴。

基本价格是一种理想的核算价格,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DP):

1、生产法: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增加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2、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按购买价计算的实际消费+虚拟消费)+资本形成总额(有形无形资产购入+存货购入-有形无形资产和存货处置支出)+净出口(货物、服务的出口——进口后的离岸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式(GNP)=国民总收入(GNI)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

=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和职工报酬。

其中,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的利润、利息收支和再投资收益、证券投资收益(股息、利息等)和其他投资收益(利息)。

职工报酬指我国个人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而得到并汇回的收入以及我国支付在华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工资福利。

五、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计算公式: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DI)=国民总收入(GDI)+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对国外的经常转移支出

=总消费+总储畜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单方面收入转移相抵后的差额,即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减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之差额。

包括国际组织往来、无偿捐赠、侨汇或交纳的国外收入税等。

六、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

七、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八、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九、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5、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第I产品投入量/总投入量

例如:

表3-1投入产出表数据单位:

亿元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总产出

农业

工业

其他

合计

消费

投资

净出口

合计

中间投入

农业

工业

其他

12

17

11

25

50

15

5

16

2

42

83

28

25

50

10

2

28

7

1

-1

-1

28

77

16

70

160

44

合计

40

90

23

153

85

37

-1

121

274

最初投入

固定资产折旧

净增加值

2

28

13

57

3

18

18

103

合计

30

70

21

121

总投入

70

160

44

274

通过表3-1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

农业

工业

其他

合计

农业

工业

其他

0.1714(12/70)

0.2429

0.1571

0.1563(25/160)

0.3125

0.0938

0.1136

0.3636

0.0455

0.1533

0.3029

0.1022

合计

0.5714

0.5526

0.5227

0.5584

(2)完全消耗系数

 

十、资金流量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6、基本记录原则

(1)资金流量表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

在实物交易方面,一个部门的收入同时是对应部门的支出。

(2)收入记录在来源方,支出记录在使用方。

(3)在金融交易方面,一个部门金融资产的增加(减少),一般伴随着对应部门负债的增加(减少)。

金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使用方,负债的增加或减少记录在来源方。

7、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8、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收入

这两个比例相加之和等于1

 

例如:

表3-2资金流量表(收入分配部分)单位:

亿元

机构部门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国内合计

国外

交易项目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1.净出

-3051

2.增加值

45510

1862

7649

23324

78345

3.劳动者报酬

17054

716

6860

21378

45999

46008

45999

8

17

4.生产税净额

10857

783

59

12724

1026

12724

12724

5.财产收入

7304

2586

6545

6789

721

250

31

3607

14601

13232

454

1823

6.初次分配总收入

12881

607

12983

50495

76967

7.经常转移

2560

282

460

326

2911

3484

2498

4692

8429

8784

387

32

8.可支配总收入

10603

473

13556

52689

77322

9.最终消费

9485

36921

46406

10.总储蓄

10603

473

4071

15768

30916

11.资本转移

2133

1

2134

4

2138

2134

4

12.资本形成总额

22202

188

2722

4434

29546

13.净金融投资

-9464

286

-785

11330

1366

-2024

该表是一个平衡表,其平衡关系由两个方面体现。

一是部门内部平衡关系,即在每一部门之下,来源列与使用列相关项目合计相等,以表达部门内部各种收入来源与分配和消费投资等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在此平衡关系基础上推导得到的经济总量指标。

以住户部门为例:

初次分配收入总量=23324+(45999+3607)-(21378+1026+31)=50495

可支配收入总量=52689+4692-2498=52689

总储蓄=52689-36921=15768

净金融投资=15768-4-4434=11330

另一个平衡关系称为部门间平衡关系,是指针对不同收入分配流量,各部门收入与各部门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对于每一个收入分配流量项目,其各部门的来源合计肯定等于其各部门的运用合计,由此反映了在特定收入分配项目上,收入分配的来源和去向。

以劳动者报酬为例,可以演示这种平衡关系:

劳动者报酬:

各部门运用合计=17054+716+6860+21378+8=46016

各部门来源合计=45999+17=46016

表3-2收入部门占有结构(%)

非金融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

住户

以增加值计

58.09

2.38

9.76

29.77

以初次分配总收入计

16.74

0.79

16.87

65.61

以可支配总收入计

13.72

0.61

17.53

68.14

根据表3-1数据计算出收入部门占有结构的表3-2中,增加值主要由非金融企业部门创造的(58.09%)住户部门对增加值创造也有较大贡献(29.77%),这是由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的缘故;而政府和金融机构则只占有一个较小的份额。

经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秤税等流量分配之后,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非金融企业增加值大部分转移到住户部门,比例骤减为16.74%,而住户部门成为占有比例最大者(65.61%),政府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

经过再分配感到的可支配收入分配结构上,住户部门和政府所占比重继续增加(68.14%,17.53%),而非金融企业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最终,住户部门获得收入的大部分。

表3-3收入使用结构

非金融企业

金融机构

政府

住户

国内合计

可支配总收入

10604

473

13556

52689

77322

消费率(%)

0

0

69.97

70.07

60.02

储蓄率(%)

100.00

100

30.03

29.93

39.98

表3-3说明了1998年各部门收入使用结构。

从国民经济整体看,收入主要使用方向为消费(60.02%),但在各个部门之间有所差异:

住户和政府部门有更多部分的收入(分别为70.07%和69.97%)用于消费,而用于储蓄的比例相对较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则由于自身没有消费职能,收入全部转化为储蓄,储蓄率均为100%。

十、国际收支表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5、对外支付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总量/月均货物和服务进口用汇量

6、偿债率=[用于当年还本付息的外汇/当年出口货物和服务所得外汇]×100%(通常认为,偿债率不应超过20%)

7、综合收支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项目收支差额

=净误差与遗漏+储备资产增减额

十一、以下关于国民资产负债表中平衡关系的表述

1、资产=负债+净值

2、金融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

4、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

5、以下关于国民财产与资产负债的计算关系

(1)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之和-国内各部门负债之和

(2)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

(3)国民财产=国内各部门资产负债差额之和

6、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7、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8、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9、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10、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