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357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docx

制氢常见事故案例

第五章事故案例分析及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伤亡事故的致因理论得知,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它们的背景原因是管理上存在缺陷。

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并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制氢装置使用的介质为石脑油、天然气和氢气,属易燃易爆;而且工艺条件十分苛刻,极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给员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影响和损失。

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制氢装置的安全运行得到了增强。

但是,往往由于操作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牢和疏忽大意,却酿成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本章结合HSE管理体系中的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对制氢装置历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人、设备、原材料、工艺、作业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

希望能举一反三,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实现制氢装置本质安全。

第一节预防事故的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就是为消除生产中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害和职业性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安全生产而在工艺、设备、控制等各方面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设备装置本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本质安全”一词来源于防爆电气设备,这种电气设备没有任何附加的安全装置,完全利用本身构造的设计,限制电路在低电压和低电流下工作,防止产生高热和火花而引起火灾或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设备和装置的本质安全性是指对机械设备和装置安装自保系统,即使人操作失误,其本身的安全防护系统能自动调节和处理,以防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设备、装置和工程的设计时就要予以考虑,并在制造或建设时给予解决和落实,使设备和装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的运转。

不同的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需要的安全技术措施也有所差异,必须根据各种生产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使用物质(含原料、半成品、产品)设备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在充分辨识潜在危险和不安全部位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预防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两个方面,这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减少潜在危险因素

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时,尽量避免使用具体危险性的物质、工艺和设备,即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这样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将因失去基础而不会发生。

这种减少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的数值

潜在危险因素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

通过一些方法降低它的数值,使之处在安全范围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

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使之达到容许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

(3)联锁

当设备或装置出现危险情况时,以某种方法强制一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

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时,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处于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

目前由于化工、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联锁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人的误操作。

(4)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的发生必须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保持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

例如,对放射性、辐射和噪音等的防护,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有害因素都属于这方面的措施。

(5)设置薄弱环节

在设备或装置上安装薄弱元件,当危险因素达到危险值之前这个地方预先破坏,将能量释放,防止重大破坏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安全阀或爆破膜,在电气设备上安装保险丝等。

(6)坚固或加强

有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安全程度,可增加安全系数,加大安全裕度,提高结构的强度,防止因结构破坏而导致事故发生。

(7)封闭

封闭就是将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能量逆流,可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

例如,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把他们封闭在容器、管道里边,不与空气、火源和人体接触,就不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将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用防爆墙围起来,一旦爆炸,破坏能量不至于波及周围的人和设备。

(8)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

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危险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警告牌示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引起注意;警告信号则可利用听觉引起注意。

目前应用较多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既有光也有声的报警,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提醒人们注意。

此外,还有生产装置的合理布局、建筑物和设备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等其他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开发出新的更加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2.安全教育措施

安全教育是提高各级领导和全体领导职工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执行安全法规的自觉性,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的手段。

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以及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主要是思想教育、劳动纪律以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法纪教育。

通过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政策水平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各级劳动保护法规政策,增强保护人、保护生产力的责任感。

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包括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组织机构及基本安全管理方法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等。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内容含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性安全技术知识。

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料、产品的危险有害特性,可能出现的危险设备和场所,形成事故的规律,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尘毒危害的防治方法,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方案,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措施等。

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如锅炉、压力容器、化学危险品、尘毒作业等有特殊的安全要求,还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应做到应知应会,不仅要懂得方法原理,还会学会熟练操作,加强处理异常情况的训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使员工系统的掌握安全知识,了解各种危害因素发生事故的原理及防止方法,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设备财产不受损失。

3.安全管理措施

这方面措施主要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为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设备财产不受损失,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和行政手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的政策法规。

这些法令法规具有强制作用,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认真执行。

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考虑。

建立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编制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等。

在传统安全管理基础之上还要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对生产装置进行预先的危险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在分析、评价基础上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识别—评价—控制危险须从源头抓起,即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之前,充分的分析、评价危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技术措施,供设计部门在安全设计时考虑,将危险因素消灭在项目的建设之中。

随着系统的运转,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各部件功能开始下降,会产生新的隐患。

因此在系统或装置运转的整个过程,还要反复的进行危险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价。

不断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只有这样才能作到防患于未然,实现系统安全。

工作危害性分析(JHA)是HSE管理体系中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对每一步骤有可能产生什么危害进行分析,再根据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最后以评估出来的风险危害程度等级来提出进一步的安全整改建议或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的。

风险等级划分及控制措施的划分见表5-1-1。

表5-1-1风险等级划分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不可容忍的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即整改

15~16

巨大的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容忍的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用工作危害性分析的方法对一些工作失误造成的事故进行分析,使人们对事故有进一步的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就是人们未能意识到工作中每一步骤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从而麻痹大意,酿成事故。

如果我们进行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进行工作危险害性分析,那么将会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措施中,技术措施主要是提高工艺过程、机械设备本身安全可靠程度,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由于人的差错难以控制,所以技术措施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安全管理是保证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从事工作,并为采取安全技术提供依据和方案,同时还要对安全防护设施加强维护保养,保证性能正常,否则再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也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安全教育是提高人们安全素质,掌握安全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方法的手段,没有安全教育就谈不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所以技术、教育、管理三个方面措施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措施又称为“3E”措施,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要始终保持三者的均衡,不能偏重其中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才能保障系统安全。

他们的关系可用图5-1-1来表示。

 

图5-1-1“3E”措施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加热炉闪爆事故

加热炉闪爆,是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怕麻烦,图省事,炉膛不经充分吹扫置换,采样分析合格,凭经验冒然点火。

结果,发生炉膛内瓦斯闪爆事故,轻者损坏炉膛保温,重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一、加热炉闪爆事故分析

1.事故经过

2002年7月11日上午14:

30,某厂制氢装置原料预热炉点火时,操作人员刚把火把伸进点火孔,炉膛即刻发生闪爆,火焰从点火孔、看火孔喷出,造成现场操作的一名操作工胳膊烧伤,加热炉辐射段衬里全部脱落。

2.事故原因

(1)事故发生后,对预热炉点火前串入可燃气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检查发现火嘴前手阀泄漏严重,点火前操作工打开高点放空排凝时,瓦斯通过内漏的阀1进入炉膛,形成爆炸混合气,遇火把发生闪爆。

事故现场瓦斯流程见图5-2-1。

火嘴

瓦斯流控阀

导淋

炉顶高点放空

瓦斯气

阀1

 

图5-2-1预热炉瓦斯流程图

(2)操作工安全意识不强,违反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点火前未分析炉膛内爆炸气,只凭经验用蒸汽吹扫炉膛,是严重的违章操作。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立即更换内漏的阀门,并在火嘴前增加一道手阀,减少或杜绝瓦斯内漏的可能性。

(2)严格执行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点火前必须分析炉膛内爆炸气,确认合格后才能点火。

(3)进一步加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处理危险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加热炉点火这种危险作业时,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人不要站在点火孔正下(上)方,要尽量远离点火孔,同时将身体加以遮挡,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二、加热炉点火作业JHA分析

根据以上加热炉点火时发生的事故,我们根据其各项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了加热炉点火的作业危险性分析,如表5-2-1所示。

表5-2-1加热炉点火JHA分析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或潜在事件

主要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L

S

风险度R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1

准备工具

未使用铜质工具

未制定操作方案

火灾、爆炸

火灾、爆炸

有规定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已制定规程

1

1

5

5

5

5

2

穿戴劳保

未戴安全帽

未穿工作服

人员伤亡

火灾、爆炸

有规定

有规定

偶尔发生

偶尔发生

1

1

5

5

5

5

3

进入作业现场

手机未关

火灾、爆炸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2

5

10

4

作业前检查

未检查瓦斯阀门

未检查三门一板

未检查仪表

未查火嘴长明灯

火灾、爆炸

熄火、爆炸

超温

堵塞

有规定

有规定

有规定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执行较好

执行较好

执行较好

4

1

1

1

5

5

3

2

20

5

3

2

制定规程,严格检查

5

吹扫炉膛爆炸气分析

未吹扫炉膛

吹扫时间不足

炉膛内未分析爆炸气

泄漏、爆炸

泄漏、爆炸泄漏、爆炸

有规定

有规定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未有效执行

未有效执行

4

4

4

5

5

5

20

20

20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6

点长明灯

吹扫间隔长

未正面避开头部

未检查炉内燃烧

泄漏、爆炸

人员烧伤

长明灯熄火

有规定

有规定

有规定

执行较好

未有效执行

未有效执行

4

4

5

5

4

5

20

16

25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7

点火嘴

未检查炉内燃烧

未正面避开头部

熄火、闪爆

人员烧伤

有规定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未有效执行

4

4

5

4

20

16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8

调整燃烧状况

未检查调整火焰

熄火、闪爆

有规定

未有效执行

4

5

20

制定规程,严格控制

从表5-2-1可以看出,加热炉点火作业中危险度超过20的占的比重较大,说明加热炉点火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发生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车间的管理不善和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意识不强,对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执行不严。

三、加热炉点火作业预防措施

制定完善的加热炉点火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是预防或减少加热炉点火事故的根本措施。

制氢装置的原料预热炉(圆筒炉)与转化炉(顶烧箱式炉)因结构不同,点火操作规程也存有差异。

1.点火前的准备

  将加热炉施工前后炉膛内的杂物及炉区周围的易燃物清扫干净,对施工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验收合格;检查火嘴、耐火砖、烟道、鼓风机、引风机等处于良好状态;燃料气、蒸汽等管线吹扫、试压完毕;消防蒸汽、吹扫蒸汽引至炉前,并脱净凝结水;联系仪表,检查各种仪表是否好用,加热炉的联锁已调试好;点火前,将加热炉点火孔,防爆门、看火孔及所有燃料气炉前手阀关闭;引氮气吹扫燃料气管线,并对管线进行置换、气密,采样分析氧含量≯0.5%;拆除装置界区燃料气线盲板,缓慢打开边界燃料气进装置阀门,引燃料气进燃料气分液罐,投用燃料气压控阀,压力控制在0.3~0.5MPa左右,瓦斯去火炬置换;投用瓦斯加热器及伴热,并加强瓦斯罐脱水排凝,经采样分析氧含量≯0.5%,氮含量≯1%,停置换;打开自然通风门和烟道档板,准备好点火棒(点火枪)、火种。

2.加热炉点火

原料预热炉:

  蒸汽脱尽凝结水后,引蒸汽向炉膛吹汽,直到烟囱见汽10~15分钟,赶尽炉子内可能残存的可燃气体。

联系化验做炉膛爆炸气,吹扫至爆炸气≯0.5%后停吹汽。

  将火嘴一二次风门适当关小,将烟道挡板开度调整在1/3左右,调节负压在-10~-20Pa。

引瓦斯至长明灯火嘴前第一道阀门,为防止回火,调节阀后瓦斯压力在0.06MPa左右,投上长明灯压力低低联锁。

  燃料气引至炉前,高点放空排凝。

点火棒浸上柴油,点燃点火棒,将点火棒(点火枪)放进点火孔,使其火焰达到火嘴的尖端,此时另一人慢慢打开长明灯手阀,点燃长明灯,再点另一长明灯,直到把长明灯全部点燃为止,同时调节长明灯的风门。

  在瓦斯压力稳定后,投用燃料气压力低低联锁,点主火嘴时应全开一道手阀,然后慢慢打开火嘴另一道手阀,点燃主火嘴,并调节二次风门及烟道挡板,使各火嘴的火焰形状稳定、火焰呈明亮蓝色,火焰短齐。

(如加热炉未设长明灯,可按以上步骤直接点主火嘴)。

当炉膛燃烧稳定,排烟温度上升至180℃以上时,投运鼓风机、引风机,风机运行稳定后关闭自然通风门、快开风门和烟道挡板,同时调整一、二次风门和引风机入口蝶阀开度,控制烟气氧含量在2%~4%,负压在-10~-20Pa。

转化炉:

投运鼓风机、引风机,调整引风机入口蝶阀开度和鼓风机配风量,控制炉膛负压在-10~-20Pa。

联系化验做炉膛爆炸气,合格后引燃料气至炉前,高点放空排凝,脱净存液。

引瓦斯至火嘴手阀前,稍开火嘴风门,将点火枪放进点火孔,使其火焰达到火嘴的尖端,此时另一人慢慢打开火嘴前手阀,点燃火嘴。

调节火嘴风门,使火嘴的火焰形状稳定、火焰呈明亮蓝色,火焰短齐。

3.点火操作时注意事项

(1)点火前炉管内一定要有稳定的介质,防止炉管干烧。

(2)点火前向炉膛吹汽,且烟囱冒汽10~15分钟以上,或启运引风机运转15分钟以上,炉膛爆炸气分析合格。

(3)引瓦斯前一定确认各火嘴前手阀关闭,最好在各火嘴前手阀加盲板隔离,拆一块盲板点一个火嘴,防止在炉膛分析合格后,引瓦斯时炉膛串入燃料气。

(4)调整烟道挡板开度和火嘴风门,炉膛保持负压在-10~-20Pa左右。

 (5)点火时要两人以上操作,相互协调,操作人员面部勿正对点火孔和看火窗,防止回火伤人。

 (6)先点长明灯,再点主火嘴,相邻两火嘴点火,严禁对点。

(7)如果一次点火不成功,不允许进行连续点火,必须立即关闭火嘴瓦斯阀,炉膛重新吹汽或引风机运转5分钟以上,再按点火步骤重新进行点火。

(8)点火后,调节炉膛负压正常、火嘴燃烧良好后方能离开。

开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多到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加热炉升温一定要按开工方案中要求的加热炉升温曲线进行,严禁升温速度过快和超温,提温时适时增点火嘴,增点火嘴时要分布均匀,以保持各分支温度、炉膛温度的均衡。

【案例2】瓦斯爆炸着火,人员伤亡事故

【案例3】换热器内漏,氢气爆炸,人员伤亡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年9月13日上午8:

30,某厂动力管网车间进行水处理单元阴床顺洗水回收项目施工,在用电焊对生水箱顶部管线的安装过程中,生水箱内部发生爆炸。

施工人员唐某被爆炸冲击波从6.7m高的罐顶掀到地面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施工人员颜某被炸伤。

罐顶掀开,罐体稍微移位。

2.事故原因

(1)事故发生后,对动力管网车间水处理单元生水箱串入可燃气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发现生水箱使用的1.0MPa加热蒸汽串入了部分甲烷和氢气。

经过进一步的溯源分析和查找,发现制氢装置的中变气和除盐水换热器(E302/A)发生内漏,使中变气中的甲烷和氢气通过水汽分离器(V305)进入1.0MPa蒸汽管网系统,生水箱直接加热蒸汽取自该管网,因此甲烷和氢气串入生水箱并从中析出,形成爆炸气。

当动火人在罐顶切割时,便引爆了串入罐内的爆炸气体。

这是导致爆炸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2)施工人员擅自扩大原火票使用范围,违章到火票规定范围以外的地点进行切割动火,火票上开的是预制管线动火,而施工人员却到生水箱顶部动火,属于无票违章动火;施工队唐某不是电焊工,私自动火,属于无证违章动火;施工队在动火过程中,私自更换动火人,致使火票上的用火人与实际用火人不符。

施工队无证、无票,擅自违章动火,是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另一原因。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将制氢装置水汽分离器(V305)产的1.0MPa蒸汽改去放空,不进蒸汽管网,坚持到装置检修,将换热器(E302/A)进行改造,解决了其管壳程温差大导致的管束内漏问题。

(2)在水、蒸汽、氮气等不可燃设备管线上动火作业时,也要对设备内爆炸气进行分析,检查确认有无可燃介质串入,合格后,才能动火施工。

(3)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作业监护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无票、违章作业。

第三节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氢气高点排空,雷击起火事故

1.事故经过

2003年8月11日17:

50分,某制氢装置酸性水汽提塔顶放空线遇雷击着火。

岗位人员紧急启用塔顶放空线消防蒸汽,将火扑灭。

2.事故原因

灭火后,查找事故原因,发现PSA入口的中变气第四分水罐液位出现偏高假指示,液控阀在自动状态下全开,酸性水减空后,导致大量中变气串入CO2酸性水汽提塔,随塔顶放空线排入大气,遇雷击着火。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立即联系仪表工处理好分水罐液位指示,调整分水罐液位至正常。

(2)加强岗位人员责任心教育、考核,督促其认真盯表、巡检,及时发现仪表问题。

(3)夏季雷雨季节,做好防雷击安全检查。

【案例2】阀门内漏,氢气着火伤人事故

1.事故经过:

2002年6月1日,某厂制氢装置的氢气线上要加流量表。

6月5日19时,车间安排岗位人员将阀1、阀2、阀3关闭,并将导淋阀1打开进行管线撤压,撤压结束后将导淋阀1关闭。

6月6日下午15时10分,厂调度处、车间共同到现场确认阀2、阀3之间是否达到加盲板条件,将阀1打开检查管线内氢气是否放净,随后开大导淋阀1,阀门开大后管线内的氢气突然从导淋阀1处喷出着火,将在导淋下开阀的刘某、王某二人轻度灼伤。

消防队接火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掩护并对周围管线降温处理。

并关闭阀1、阀5、阀6,氢气放火炬撤压,15分钟后火焰熄灭。

事后检查该线阀1、阀2、阀3、阀4四道阀门全部内漏,使化肥厂来的2.3MPa的氢气通过内漏的阀门从导淋处喷出引发着火事故。

事故现场氢气线流程见图5-3-1。

 

图5-3-1事故现场氢气线流程

2.事故原因

(1)氢气线上阀1、阀2、阀3(阀4关不动)长期未检修致使阀门内漏,导淋阀1处有铁锈存在使导淋不畅,当阀门开大后铁锈与氢气一起喷出,氢气因流速高产生静电而着火。

(2)处理问题前厂调度处虽然组织召开了讨论会,但车间制定的方案过于简单,没有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也没有对氢气的危险性有充分认识。

(3)员工个人防护意识不强,思想上麻痹大意,开导淋时未采取保护措施,而且两人同时站在导淋的下面,导致氢气喷出着火后将两人同时灼伤。

(4)此处管线设计上有缺陷,一是氢气管线上无压力表,无法确认管线内氢气是否放净;二是氢气线上无高点放空,低点撤压时有铁锈将倒淋堵塞。

3.整改及预防措施

(1)将内漏的阀1、阀2、阀3、阀4进行了更换,以防止重复事故的发生。

同时针对氢气易泄漏的特点,对装置界区的氢气阀门,建议更换密封性能好的奥伯特(ORBIT)阀。

(2)在阀2、阀3之间增加压力表和高点放空。

便于直接观察管线内氢气压力,减少或防止排空时阀门堵塞。

(3)处理问题前必须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和安全防范措施,尤其是处理氢气、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别危险的介质时,必须制定出详细的防静电着火、防自燃着火、防烫伤以及防着火伤人事故的安全措施,施工方案要经有关处室审批。

(4)进一步加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处理危险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易产生静电着火的氢气时,排空一定要缓慢,有条件时要用蒸汽掩护,人不要站在排空点下面,要尽量远离排空点,同时将身体加以遮挡,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

【案例3】设备超温,法兰泄漏着火事故

1.事故经过

1997年4月16日,某制氢装置脱碳系统溶液再生塔因起泡而发生拦液,大量溶液由塔顶跑损,双塔循环紊乱,导致粗氢中CO2浓度急剧上升,甲烷化反应器床层温度瞬间超过600℃,造成与甲烷化反应器出口相连的设备过热,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