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胶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523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胶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1胶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胶体.docx

《21胶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胶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胶体.docx

21胶体

教案7(2-1-1胶体)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第一节胶体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nm~100nm之间时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制某些胶体。

渗析是一种分离操作,通过多次渗析或把半透膜袋放在流动的水中,可以使胶体得到更好的精制。

2.为什么有的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就成为高分子溶液,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散质颗粒太小与溶胶粒子相近,表现出溶胶的某些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高分子溶液可纳入胶体研究范畴。

另一方面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又具有某些真溶液的特点,与胶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例如:

高分子溶液一般不带电荷,溶胶粒子则带电荷。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是它的高度溶剂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粒子不带电也能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当蒸发溶剂后,再加入溶剂仍然自动溶解。

胶体溶液则不能由自动分散来获得,胶粒一旦凝聚出来,一般很难简单地用加人溶剂的方法使之复原。

3.胶体较稳定的原因:

①胶体中胶粒体积小,被介质分子碰撞而不易上浮或下沉,凝析;②胶体中胶粒带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不易凝析出来。

4.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习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

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例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D.胶粒是运动的

[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A)CaCO3和Na2CO3(B)NaCl和KNO3

(C)CCl和水(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

[答案]D

[例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溴水和汽油(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

(C)乙二醇和甘油(D)鸡蛋清和甘油

[解析l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I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例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

[解析]从分散系角度来分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的分散质微粒是Fe3+和Cl-离子。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其中的分散质氢氧化铁构成的胶粒,分散质的直径要大一些。

但两者加热蒸干、灼烧后,都会得到氧化铁。

[答案]C。

胶体针对性训练

(A组题)

1.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下面正确的是()

(A)Fe3++3H2O

Fe(OH)3+3H+

(B)Fe3++3H2O

Fe(OH)3(胶体)+3H+

(C)Fe3++3H2O

Fe(OH)3(胶体)+3H+

(D)Fe3++3H2O

Fe(OH)3↓+3H+

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NaCl溶液(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Fe(OH)3胶体

3.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A)加入碘水变蓝色(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0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溴水变蓝色

5.下列各组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

(B)Fe(OH)3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溶液

(C)Na2SiO3胶体中混合有少量NaHCO3;NaHC03中混有少量Na2CO3

(D)CO2中混有少量SO2;CO2中混有少量HCl

6.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因此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A)硫铵(B)碳铵(C)硝铵(D)氯化铵

7.下列属于胶体的是()

①肥皂水②烟水晶③水玻璃④蔗糖⑤尿素⑥淀粉溶液

(A)只有⑥(B)①②③(C)①②⑥(D)①②③④⑥

8.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的大小决定了胶体丁达尔现象的产生

(C)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

(D)制备胶体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9.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淀粉溶液(D)F(OH)3溶胶

10.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四氯化碳、碘水(B)甲醇、水(C)汽油、水(D)乙酸乙酯、水

11.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溴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如何证明半透膜破损?

(5)如何证明两者已部分分离?

(6)如何操作能使两者完全分离?

12.某一混合液中含有悬浮于混合液中的固体颗粒以及胶体和电解质NaCl,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

 

(B组题)

1.有3g白色粉末,溶于10g热水中,冷却到室温时析出2g粉末,将析出的2g粉末再溶解于10g热水中,冷却到室温时析出1.5g。

据此,可确定白色粉末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某种盐(D)不能确定

2.纳米技术是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研究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在此范围内物质的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Cu的直径加工成几个纳米时,会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纳米TiO2,是理想的光催化剂,光照时在常温下可将汽车尾气中氮、硫的氧化物氧化成相应的酸,同时它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快速氧化成C02和H2O,此外它还可作抗菌材料等。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米铜比纳米铁金属活动性更强

(B)纳米铜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

(C)纳米TiO2,在不向溶剂中均形成了胶体

(D)纳米TiO2有很强的氧化性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4.用于渗析操作的半透膜的孔径是()

(A)大于100nm(B)略小于1nm

(C)介于1~100nm之间(D)小于1nm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胶体粒子是带电粒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

(C)胶体粒子通常不易聚集,因而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D)用渗析法可将胶体混合液里的K+、N03-等分离除去

6.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7.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A)碘酒(B)无水酒精(C)蛋白质溶液(D)钴玻璃

8.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D)溶液中通入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的光带

9.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用线系紧密封使绡玻璃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酒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广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细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细玻璃管内液面不变

(C)蒸馏水遇碘酒变蓝

(D)蒸馏水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0.下列分散系中,是胶体的是()

①在1mol·L-1的KI溶液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②将蔗糖加入水中③将花生油放入水中并振荡④蛋白质分散于水中⑤把1mL水玻璃加入到10mLlmol·L-1的盐酸中,用力振荡⑥把1mL饱和FeCl3溶液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滴边振荡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④⑤⑥(D)①④⑤⑥

11.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___________nm~________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胶体按其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

区别胶体和溶液时通常用__________,提纯胶体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12.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

供选择的药品和仪器:

明矾溶液,甲基橙试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NaOH溶液,酒精灯,半透膜,聚光束仪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2)证明其水解是一个吸热反应

(3)证明生成了胶体

 

第一节胶体针对性训练题答案

(A组题)

1.B2.AC3.C4.AD5.BD6.C7;C8.B9.CD10.B

11.

(1)取烧杯内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碘水,发现不变蓝色。

(2)因Br-半径大于Na+,因此只要检验Br—即可说明;取烧杯中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3)经过多次更换烧杯中的水,最终取烧杯中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AsNO,,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若用碘水检验出烧杯中的液体合淀粉,则说明半透膜破损。

(5)从半透膜袋中取出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若无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液体中已不含溴化钠,淀粉跟溴化钠已完全分离。

(6)烧杯中的水要不断更换。

12.先将溶液过滤,将滤出的固体颗粒洗涤,干燥;再将滤液置于半透膜袋,悬挂在蒸馏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电解质离子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则袋中为胶体,从而分离。

(B组题)

1.B2.D3.D4.B5.D6.B7.A8.D9.AD10.C

11.1100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丁迭尔现象渗析

12.

(1)用pH试纸测明矾溶液pH<7证明溶液呈酸性

(2)加热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pH,pH减小。

(3)用聚光束仪的光束照溶液,有丁达尔现象。

教案7(2-1-1胶体)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第一节胶体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nm~100nm之间时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

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据此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制某些胶体。

渗析是一种分离操作,通过多次渗析或把半透膜袋放在流动的水中,可以使胶体得到更好的精制。

2.为什么有的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就成为高分子溶液,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分散质颗粒太小与溶胶粒子相近,表现出溶胶的某些特性,例如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高分子溶液可纳入胶体研究范畴。

另一方面高分子溶液是分子分散体系,又具有某些真溶液的特点,与胶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例如:

高分子溶液一般不带电荷,溶胶粒子则带电荷。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是它的高度溶剂化起了决定性作用,粒子不带电也能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当蒸发溶剂后,再加入溶剂仍然自动溶解。

胶体溶液则不能由自动分散来获得,胶粒一旦凝聚出来,一般很难简单地用加人溶剂的方法使之复原。

3.胶体较稳定的原因:

①胶体中胶粒体积小,被介质分子碰撞而不易上浮或下沉,凝析;②胶体中胶粒带有同性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不易凝析出来。

4.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习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C)胶粒不能通过滤纸(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粒可以透过空隙较大的滤纸,但不能透过空隙较小的半透膜。

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B

[例2]胶体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B,同种胶体的粒子带有同种电荷C.胶体溶液显电中性D.胶粒是运动的

[解析]胶体稳定的原因是其中的胶粒带电荷,并且同种胶体的粒子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而胶体稳定。

[答案]B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常用渗析方法分离的是()

(A)CaCO3和Na2CO3(B)NaCl和KNO3

(C)CCl和水(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析]渗析方法适用于胶体和溶液的分离。

[答案]D

[例4]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溴水和汽油(B)硫代硫酸钠和盐酸

(C)乙二醇和甘油(D)鸡蛋清和甘油

[解析lA形成的是溴的有机溶液,B形成的是单质硫沉淀和NaCI溶液,C二者物质互溶,D形成的属高分子溶液,也属于胶体的范畴。

[答案]D

[例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呈红褐色

[解析]从分散系角度来分类,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

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其中的分散质微粒是Fe3+和Cl-离子。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其中的分散质氢氧化铁构成的胶粒,分散质的直径要大一些。

但两者加热蒸干、灼烧后,都会得到氧化铁。

[答案]C。

胶体针对性训练

(A组题)

1.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下面正确的是()

(A)Fe3++3H2O

Fe(OH)3+3H+

(B)Fe3++3H2O

Fe(OH)3(胶体)+3H+

(C)Fe3++3H2O

Fe(OH)3(胶体)+3H+

(D)Fe3++3H2O

Fe(OH)3↓+3H+

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NaCl溶液(B)淀粉溶液(C)酒精溶液(D)Fe(OH)3胶体

3.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A)加入碘水变蓝色(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0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溴水变蓝色

5.下列各组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

(B)Fe(OH)3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溶液

(C)Na2SiO3胶体中混合有少量NaHCO3;NaHC03中混有少量Na2CO3

(D)CO2中混有少量SO2;CO2中混有少量HCl

6.已知土壤胶粒带负电,因此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A)硫铵(B)碳铵(C)硝铵(D)氯化铵

7.下列属于胶体的是()

①肥皂水②烟水晶③水玻璃④蔗糖⑤尿素⑥淀粉溶液

(A)只有⑥(B)①②③(C)①②⑥(D)①②③④⑥

8.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的大小决定了胶体丁达尔现象的产生

(C)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

(D)制备胶体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9.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B)碘酒(C)淀粉溶液(D)F(OH)3溶胶

10.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四氯化碳、碘水(B)甲醇、水(C)汽油、水(D)乙酸乙酯、水

11.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溴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如何证明半透膜破损?

(5)如何证明两者已部分分离?

(6)如何操作能使两者完全分离?

12.某一混合液中含有悬浮于混合液中的固体颗粒以及胶体和电解质NaCl,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

 

(B组题)

1.有3g白色粉末,溶于10g热水中,冷却到室温时析出2g粉末,将析出的2g粉末再溶解于10g热水中,冷却到室温时析出1.5g。

据此,可确定白色粉末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某种盐(D)不能确定

2.纳米技术是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研究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在此范围内物质的性质发生很大变化。

例如Cu的直径加工成几个纳米时,会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纳米TiO2,是理想的光催化剂,光照时在常温下可将汽车尾气中氮、硫的氧化物氧化成相应的酸,同时它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快速氧化成C02和H2O,此外它还可作抗菌材料等。

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纳米铜比纳米铁金属活动性更强

(B)纳米铜在反应中可能作氧化剂

(C)纳米TiO2,在不向溶剂中均形成了胶体

(D)纳米TiO2有很强的氧化性

3.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4.用于渗析操作的半透膜的孔径是()

(A)大于100nm(B)略小于1nm

(C)介于1~100nm之间(D)小于1nm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

(B)胶体粒子是带电粒子,在溶液中自由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