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037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docx

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

2019秋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的习作内容是要求学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习作提示中明确了本次训练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写完后,通过组织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继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并挖掘习作素材,为写好习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往往能说出一些现象,但在表达时还存在困难。

加之学生本身的积累不是很丰富,对记叙事情的条理不明白,要把自己的观察清楚的表述出来,还需要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循序渐进,激发习作兴趣,逐渐培养习作能力。

 

教学建议:

本次习作应从现象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并能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活动,并通过指导提高科学观察的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难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

确定观察对象,布置学生连续观察。

(开学初就进行布置)

学生:

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主题,把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写下来。

2.语言具体生动,观察要细致,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组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把观察的经过和自己的发现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观察过程中,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根据内容取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明确写作要求

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要坚持写日记。

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

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学生动手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六、佳作引航

水仙花

3月16日 星期五 晴

半个月前,爸爸从花市买回一盆植物,说是水仙,挺漂亮的,我决心认真观察它。

我仔细端详,发现它与别的植物不同,不需要泥土,一盆清水加上一把雨花石就能养活它花。

水仙花的底部比我的拳头大一点,像一个大蒜头,一层褐色的外皮裹着它洁白的“肚子”。

“蒜头”下面长着密密麻麻的白色根须,像老爷爷的白胡须。

“蒜头”顶部分开五大个枝条,它们均匀地生长,枝条中间长出一枝筷子粗细的茎。

为了养好它,我去网上查找养水仙花的方法。

天晴时,我把它端出去晒太阳,每隔两三天就给它换一盆清水。

今天下午,我惊喜地发现,水仙开花了。

白色的花瓣围成小喇叭的形状,中间众星拱月般围着黄色的花蕊。

凑上前去闻一闻,哇,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来,让人舒服极了!

我看着眼前这水仙花,仿佛是从水中站立起来的仙女,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怪不得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称呢!

点评:

这篇日记采用总分的结构介绍了水仙花。

先写买来水仙花,认识它,再写它生长环境,详写了它的外形特点,接着写查找养花资料,最后写水仙花盛开的样子。

本文描写生动,巧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出了水仙花的美丽。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明确习作要求 动笔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鉴赏能力。

2.让学生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

难点

组织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导评议内容及方向

1.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2.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3.优秀习作的赏析。

二、自我修改文稿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的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三、誊写评价

学生誊写作文,老师对本次作文进行总结评价。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自我修改 认真誊写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写观察日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解决的办法,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了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知道了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用一些描写手法才能把文章写好。

“生活是作文之本。

”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

我想观察是首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

我想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

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

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习惯,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描写性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生课堂同步作文:

四年级上册(RJ)

作者:

唐仕伦

京东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词句段运用”,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另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关于秋天的谚语。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难点进入了对文本的理解。

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

抓中心句、中心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

这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教学建议:

“平台交流”这一板块的内容是要学生养成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辨析领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

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秋天的谚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思考:

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读文中旁批的话。

5.在此基础上要求联系自己的习作情况,想想有什么好的经验。

二、词句段运用

(一)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两组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厩”的字音。

2.读完后告诉学生动物的家的称谓,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生自己连一连。

4.教师订正。

(二)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师出示例句,学生自由读。

2.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3.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4.师生交流,体会不同。

5.小结:

这二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

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请学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三、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中的语句,要求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语句,纠正字音。

3.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4.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丢:

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

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

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5.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谚语。

 

教学反思:

教学中只要能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教学时,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乐,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