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152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创新的思考.docx

有关创新的思考

创新的实质与路径

一、创新的实质

1.科技普及与创新

2.创新与价值实现

3.不同形式的创新

二、创新的实现路径

1.技术变革:

颠覆式创新

2.评估反馈:

学习式创新

3.创新途径:

文化、制度、方法和技能

三、评估思维与创新实现

1、创新的思想本质

1.创新的本质是一种思维

关于创新的概念及其涵,研究的人很多,自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各种文章汗牛充栋,无论是创新的涵和性质,还是创新的实现以及理论模式,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本文无意在众多的论述中增添一种观点,也无意论述孰优孰劣,而是从自身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新知识、技术、产品、理论和模式,都是学习、积累、思考和行动的结果,因此,创新是一种思维的模式,是行动的结晶,是价值的增长和实现,而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具有创新的本质,能够导致创新的结果和产出呢?

从系统的角度看,能够导致创新的思维方式很多,但不管有多少中思维,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都是科学思维,具有批判性、逻辑性、质疑性、评估性、反馈性等特点,正是深埋在科学文化土壤中这种理性思维,才可能结出创新的硕果。

2.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

自2009年以来,主席在多种场合提到创新,并明确指出:

“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是综观科技发展历史和各国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因此,在现阶段要更加重视科学普及的作用,只有把科学普及这一翼打造得更加坚实有力,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齐飞,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的实现。

这是因为,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任何大树都需要有丰厚的土壤,才能根深叶茂,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创新的大树也一样,需要科学文化土壤的孕育,而在我看来,科学普及是为科学文化土壤培土施肥、除草灭虫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科普工作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我国现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基本目标;其次,科普是树立科学理性思维,弘扬科学精神的启蒙实践,是培育创新思维的练习活动;第三,科普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拓展市场,为创新的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保障;第四,科普是新技术新知识传播流动的重要形式,而创新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知识的流动(传播、普及)和应用(学习、创作和实践)。

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和感同身受的事实,不再一一论证。

二、创新实现的条件

创新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虽然不同的情境下,创新的表现形式不提,但从宏观上看,笔者认为,创新至少需要思想、技术(制度)、环境三个要素,也可成为三个主要的条件和维度。

(一)从思维层面上看,创新需要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

能够导致创新的思维方式很多,实现的路径也多种多样,限于篇幅,本文只简要介绍一种评估思维。

1.评估思维的本质和涵

评估思维是在长期的评估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进行审视、度量、判断、决策和选择的思维模式(EgonGuba,andYvonnaLincoln,1989)。

本质上是人们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掌握的事实,处理社会环境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能力。

评估思维至于组织,是组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系统实现学习、反馈和创新的重要思维过程。

评估思维至于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具备的科学素养,有了这种思维,可以在面对问题时,不迷信、不盲从。

评估思维具有创造性、批判性、建构性等重要特征,核心是发现(优缺点)、学习性的行动、促进改善,是创新实现的思维表现。

(.research)

2.评估思维与系统创新

我们通常都熟悉评估的概念,运用评估来评价一个人或一个项目。

我们常常会问:

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我们怎样评价和反映其结果?

但是,评估是评估思维的运用,缺乏评估思维,难以有真正的评估。

评估就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信息,通过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来获取有用的信息。

评估思维则由一些思维方式、评估工具(方法)构成,主要包括如下方法和工具:

最显著变化(MostSignificantChange,MSC):

过去行为结果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在这些显著变化中,那种变化最重要?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发生或导致最显著变化的行为方式,加以继承和发扬,改善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系统效率。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是,由于寄托于系统的传统,可能创新型不够,只是保持了系统的良性运行,发挥了系统的优势。

欣赏性探究(AppreciativeInquiry,AI):

简单说,AI就是把过去成功的要素植入每天的生活,使系统保持并培育出新的成功要素,贯彻落实,实现系统高效、创新。

另外,还有事后行为回顾(AfterActionReview)、平行评估(HorizontalEvaluation)、影响日记(ImpactLogs)、正式调查(FormalSurveys)、快速估计方法(RapidAppraisalMethods)、行为指标评价(PerformanceIndicators)等,这些方法构成评估思维工具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条件下,对组织、系统、项目、工程等进行评估,并反馈评估结果,实现创新型发展。

3.评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

评估思维可以使我们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地分析、判断、比较、选择,进行科学的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提高对问题判断的准确性、解决问题思路的正确性、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其特点是:

能够准确、快捷地确立优势,发现问题,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效率,促进学习,改变系统要素的能量,达到系统整体创新的目的。

因此,评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或者说是达到创新目的的重要途径。

与创新相关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怀疑探究(skepticalinquiry)和创造性思维(creativethinking)都需要建立在评估的基础上,都需要利用评估思维技术(evaluativethinkingtool),才具有科学性,才能达到目的。

(二)创新的技术条件:

体制和制度保障

1.创新的制度保障

随着双创的深入实施,

技术进步、社会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升级,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面临挑战,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正在逐步显现。

开源硬件的兴起,使得许多不懂硬件工程的人也能根据开源硬件分享的设计图、材料清单等轻易制造出硬件设备,大大降低了创客的门槛。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云存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相继完善,在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创新的可能性。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信息技术,资源变得共享、便捷、快速,学习变得高效易行。

教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传承,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

“互联网+”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带来了科技教育的新一轮创新,另一方面全球创客运动的发展也为“互联网+”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科普创客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教育变革的重要路径之一,“互联网+”为积极开展科普创客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探索青少年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政策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的需求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迫切要求,推动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支持创客、创客空间和科普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科普创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3月5日,全国“两会”上,“创客”和“众创空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克强总理提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随后,国务院陆续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并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从各个层面对创客、创客空间和创新创业发展提出的明确的要求和引导支持以及地方积极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创客、创客空间及创新创业发展的措施规划并有效落实,为科普创客的产生和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三)创新的社会环境:

学习和文化氛围

1.创新的政治环境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强调: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高度重视科学普及,是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一以贯之的思想理念。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对全社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创客是科普和创新的有效融合,是科学技术普及在新形势下的新探索,必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和抓手。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这就对我国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少年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人群,是国家创新人才的储备力量,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科普创客是科普的创新手段,有助于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为科普创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科普创客作为重在培养学生创造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方式,既是科学普及的手段,也是科技教育的手段,必然成为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抓手和创新模式。

同时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视和发展,也将为科普创客提供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科普创客的发展。

2.文化环境

学习的氛围和环境主要表现在:

第一,评估思维是有效的学习途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有关研究表明,国家和企业每年都花费大量的经费进行职工培训,这些培训容大多是事先决定的,受训者对于培训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容、方式没有任何控制权和决定权,虽然,这种培训对于提高职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能够重新分配这些培训资源,把其中一部分资源用于评估性的学习途径,则效果将有极大的提高。

这种情况在中国的许多企业、政府机构中同样大量存在,其实,许多关于培训的理论和做法,仍然没有摆脱知识灌输的传统教育理论和模式,对于提高职工技能的具体效果十分有限,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如果把其中的一部分经费用于评估性的学习和研究,效果可能更好,因为这种结合评估的学习和培训更有针对性。

第二,营造崇尚评估的社会环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作。

从社会大环境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确定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

无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通过评估这条重要途径。

因为,评估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学习和改变,通过评估获得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同时,评估又是创新的基本方法。

现代评估本身就是一种建构,为事物的发展提供方向,能够从瓶颈处突破,从而实现创新。

但是,目前对于评估的认识远远不够深入,以致在评估事件中出现了很多偏差,导致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且,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评估本身,而不是归咎于对评估的不正确认识,或者对评估思维的欠缺。

尤其是对于评估与创新之间关系缺乏深入研究,以致很多战略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缺乏落实的措施。

第三,学习评估和从评估中学习

评估虽然历史悠久,简单的评估也几乎人人都会,每天都在进行,但是,要真正地进行科学的评估,使评估形成习惯,并不断地通过评估达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目的,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包括学习一些评估的理论,掌握评估方法,并通过实践形成一种评估思维。

这样,就能不断地从评估中学习,反之,也会通过学习评估,促使评估行为规化和实践化。

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途径。

从文化的角度看,既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要有崇尚创新的文化基础和环境。

三、评估思维与系统创新实现

(一)系统的作用机制

1.系统体制、机制改变与系统创新

人类社会进入相互作用、影响和控制的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最显著特点是,所有作用都是双向的。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系统问题的显著特点,忽略这种系统特性,不仅不可能实现创新,甚至连基本的系统效率都难以实现,而使整个系统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

媒体(栏目)忽略互动和双向作用,只能成为自说自话,结局就是等着被淘汰。

从现实来看,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就是一种系统体制和机制的改变,是一种大的系统创新。

这种创新起源于对计划体制的总体评价而产生的创新动机,其实现是基于总体评估的基础上的,尽管当时没有从评估的角度来阐释,国际上的评估理论也没有发展到评估思维的高度,但这种路径导致创新的效果仍然是十分巨大而长远的。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结构调整就是一种系统创新

系统的基本特性就是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要素性,最重要的功能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要真正了解系统的创新过程,我们需要考察两种不同的系统结构和作用方式:

 

计划经济就是一种简单的单向控制理论,这种单向控制简单高效,但容易放大事物运动的错误。

市场经济则通过市场规律、价格机制,构成作用与反馈相互作用的机制,是对单向机制的一种创新,因而具有很大的促进发展的作用。

因此,从系统论和结构轮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就是一个系统的结构调整、利益调整、作用机制调整的过程。

在今天,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创新型国家,仍然离不开这种结构调整,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这种调整要依靠更加科学的方法。

(二)两种不同的系统机制及效率

1.单向作用与集中化系统的结构与行为

20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

从纯粹技术的观点来看,高度计划、集中统一的官僚制度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

其典型的形式如军队和,就是这种组织形式。

但是这种高效率体现也是两面的。

当决策正确时,具有很高的建设效率;当决策失误时,也有很大的破坏效率。

这种单向控制系统的运行特点是,行动程序化、组织严密、横向沟通少,由于缺少反馈修正机制,因此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行为都能得到放大和加速。

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

上下等级森严;横向隔绝无关;动点少而集中;行为机械简单。

在20世纪40年代末以后,由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提出,人们发现了由相互作用联系构成的有机系统结构,比较这两类系统。

人们发现,集中化系统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存在着许多弱点和不足。

2.相互作用与扁平化系统的结构与行为

旧的计划经济模式是一种简单系统结构,是机械论思想在社会和经济系统中的反映。

正是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改革的科学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经济才开始了走上了运用相互作用机制的发展道路。

是这条道路的提倡者,是他通过评估思维,反思旧体制存在的问题,把发展的车轮搬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轨道之中。

改革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运用系统相互作用的原理,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列复杂问题的调节,交给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机制去调节、去发挥作用,建立起系统的反馈作用,政府只是一句反馈信息,进行宏观调控。

在这种新的机制作用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快速有效,而且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了科学发展。

(三)自组织机制与系统定位(创新方向)

1.正反馈与负反馈的结构与创新

自组织有许多重要的机制,系统的最基本机制就是“正反馈”与“负反馈”。

它们是由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的不同耦合形成的相互作用循环。

正相关是一种同涨同落的因果关系。

水位、船位;钞票、物价;技术含量、经济收益;工作效益、工资收入;生产收益、投资兴趣;产品功用、产品价值。

负相关是一种此涨彼落或此落彼涨的因果关系:

2.正反馈和负反馈系统的自组织行为与创新

正反馈是一种“自推动”性循环,负反馈是一种“自稳定”性循环。

正反馈机制能够自主地推动系统加速度地离开原初状态,自动地走向新的状态,其速度是出人意料的。

3.评估与系统创新

充分利用自组织机制,实现系统创新

社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仅有大量的明规则还是很多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约定俗成,有合理的成分,违背它,同样会影响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利用系统创新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从计划到市场、从行政机制到社会机制就是一种系统创新,这种系统创新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系统所有要素或子系统都发生了巨变。

(四)建立评估思维,实现系统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如何建立评估思维

人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是体系问题,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难免会导致片面,有时会被感情因素所左右而失客观。

在信息社会中,各种事物、组织、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信息交换,处理问题也需要有系统的观点,用评估思维进行多维度审视,才能形成全面客观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仅是评估工作者需要建立评估思维,一般公众更需要建立评估思维。

因为评估工作者在评估过程中不断使用评估技术,经常处理一些系统性问题,也就较容易形成一种评估思维;而一般公众即使遇到一些需要评估的问题,由于缺乏评估技术和系统思维习惯,往往用简单的评判代替系统评价,容易产生以偏概全、感情用事等,导致用单一指标代替整体的错误。

因而,对于一般公众来说,需要熟悉一些具体的评估思维工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用这些技术来处理问题,就能形成一种科学的评估思维。

这种评估思维既有助于公众理性处理社会事务,也有助于促进组织学习和实现系统创新。

2.把评估思维引进系统机制

评估思维和系统思想是不可分割的,评估思维需要系统思想的指导,本质上是一种系统的、多维度、全方位的看待问题,分析事物,进行评估和总结的手段。

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的评估方式,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缺乏有效反馈的系统,也就难以实现系统的自调节,难以实现系统的稳定发展。

因此,在系统机制中引入评估思维,有助于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尤其是发现有点,并加以继承,发现缺点,加以克服。

对于社会组织系统,就有利于促进组织学习,促进系统创新。

因而,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3.系统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在一方面得益于体制创新,另一方面得益于高投入、高消耗以及人口红利,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实现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从评估思维与系统创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评估思维是促进组织学习,实现系统创新的重要途径。

而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的系统创新,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举措。

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普及评估思维,建立科学的政绩观,用系统思想指导社会经济的评价,以评估思维促进系统创新,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平等译《评价理论》译文2007年3月第一版

2.[美]约翰·杜威著《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一版

3.[美]约翰·杜威著《确定性的寻求》傅统先译,人民2004年第一版

4.[美]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1982年10月第1版

5.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效果评估理论和方法,:

社会科学文献,2003。

6.[美]彼得•罗西等著,邱泽奇等译,项目评估:

方法与技术,:

华夏2002。

英文可参照sagepublications.Inc.1999

7.[美]欧文·拉兹洛主编《多种文化的星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的报告》戴侃辛未译,社会科学文献,2001年4月

8.[美]Egon.G·GubaYvonnaS.Lincoln《第四代评估》林燕玲译,第1页,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12月

9.念平淡编著科普项目的管理与评估科学普及2008年12月

10.[瑞士]让·皮亚杰著文彬译《人文科学认识论》中央编译2002年1月第二次印刷

11.AmericanJournalofEvaluation,SponsoredbytheAmericanEvaluationAssociation.No.2,3,4,5,2004

12.LeonaSchauble,GaeaLeinhardt,LauraMartin.AFrameworkforOrganizingaCumulativeResearchAgendainInformalLearningContexts.mer-online.org

13.HowPeopleLearn:

Brain,Mind,ExperienceandSchool.JohnD.Bransford,AnnL.Brown,andRodneyR.Cocking,Editors;CommitteeonDevelopmentsintheScienceofLearning,NationalResearchCouncil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1999

14.WAYSOFKNOWING,THEREALITYCLUB3,EDITEDBYJHONBROCKMAN,PRENTICEHALLPRESS,15ColubusCircle,NewYork,NY10023,ⓒ1988,1991

15.TheoryOfValuation,ByJohnDewey(1859--1952),UniversityOfChicagoPress,July1939

16.ServingPublicInterestsinEducationalAccountability:

AlternativeApproachestoDemocraticEvaluation.KATHERINE.E.RYAN,AmericanJournalofEvaluation,VOl.25,No.4,2004,p443-4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