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329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docx

第一章思修试题库最新

第一章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

A.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具体同一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

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对规律的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对规律的发展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5.“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19.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

20.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唯一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2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矛盾D.联系

2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7、“先有图纸后施工”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0、“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D)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5、“过犹不及”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掌握适度原则,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16、“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意义是(B)

A.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D.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

18、“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9、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2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告诉我们(C)。

 

A. 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  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 追求真理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 真理具有客观性

10. 在中国功夫中,太极拳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主张用“四两拨千斤”来以柔克刚,这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

可见(D)。

 

A. 有些事物是运动的           B. 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C. 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      D. 应该用辩证的对立统一思想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13. 3G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按3G标准生产的手机问世后,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网络游戏、移动电邮、移动搜索、传输音像、网络电视等。

这说明(A)。

 

A. 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B. 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发生变化 

C. 应该彻底否定旧事物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新事物

15.“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Travel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 put your hand in mine . You and me, From one  world ,we are family.”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You and Me》这首歌词,主要揭示了(A)。

 

A.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 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D. 不同人的世界是不同的

21. 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

这传达一个信息:

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C)。

 

A.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  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 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循环往复中获得

D.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5. 如果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表现不加以正确管理、引导和化解的话,就可能被积累放大,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真正实现。

这说明(B)。

 

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D.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28. 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有时也存在“一票否决” 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的做法体现了(B)。

 

A.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C.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41. “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六十余年的历程体现了发展是(D)。

 

A.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 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C.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9.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B)。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80. 荀子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C)。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所有知识都要通过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   

 D. 只有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2.C3.A4.C5.D6.A7.B8.A9.A10.D11.A12.D13.A14.A15.C16.D17.B18.A19.D  20.A21.A22.C23.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D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C.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8.某山村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0.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否极泰来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D.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8.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

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8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C)。

A. 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B.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C. 物质决定意识   D.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89. 《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这表明(AB)。

 

A.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总是向前进的

90. 2009年9月8日1时,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四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5人死亡,44人下落不明。

这家煤矿从2008年停产整顿以来,未经批复开工,派93人下井非法开采,终酿成特大安全事故。

这说明(AD)。

 

A. 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 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C.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  D.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91.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多数情况下72小时的气象预报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仍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CD)。

 

A.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B. 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C. 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D. 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93. 如果一些地方的农民看到蒜价猛涨,便一窝蜂地种植大蒜,有可能造成蒜贱伤农。

因此农民除了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外,也要重视获取最新、最可靠的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再因地制宜,稳妥发展适销对路的生产项目,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ACD)。

 

A.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并不总是向前进的 

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遵循客观规律 

96. 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

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第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化“危”为“机”,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说明(ABD)。

 

A. 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D. 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2.台湾魔术师刘谦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引领了魔术表演的热潮。

名利双收的他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说:

“在我决定要做一个职业魔术师时,我就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思考宽广,是我有别于其他魔术师的地方”。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BD)。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D. 理性思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0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 。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09. 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联系做出不同划分。

以下对联系的分类正确的有(ABC)。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113.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ABD) 

A. 稳定性         B. 普遍性 C. 主观性         D. 重复性 

11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ABCD)。

 

A. 现象与本质       B. 原因与结果 

C. 必然性与偶然性     D. 可能性与现实性 

120.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ABC)。

 

A.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矛盾所代替

B. 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C.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D. 矛盾双方长期共存

[多项选择题答案]

3.BC4.CD5.ABC6.ABCD7.BCD8.AB9.ABDlO.AB11,ABC12.ABCD13.CD14.AD15.CD16.ACD17.ABC18ABCD19.ABC20.BD21.BD22.CD23.ABD

三、判断题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错 

2、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错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错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对  

6、运动和静止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错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错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错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错 

13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1.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5.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

5.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对

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对

5.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基本派别。

5.“质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显著的,渐进的变化错

5.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特殊情况下可以忽略客观规律错

5.古语说“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对

5."过犹不及"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1、世界观就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能够自主的创造客观世界。

10、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12、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判断题答案]

1.错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错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首先,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其次,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请阐述什么是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包括哪几层含义?

答: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5、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

答: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具有辩证的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或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另一方面,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6、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要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就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⑵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