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4064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docx

湖南省益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2019年11月11日,在欧洲、非洲、美洲等地欣赏到了罕见的天象奇观-水星凌日,凌日现象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2点35分开始,18点04分结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水星凌日现象开始时,北京时间是(  )

A.11日20点35分B.11日4点35分

C.12日20点35分D.10日20点35分

2.在我国境内,广大天文爱好者无法直接观赏本次水星凌日现象,原因是(  )

A.月球挡住观测者视线B.阴雨天气影响

C.水星凌日开始时已入夜D.太阳光线太强

3.在地球上,还可以观察到(  )

A.金星凌日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D.土星凌日

2017年9月6日晚上19时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

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  )

①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②诱发火山、地震

③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④产生磁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  )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平流层

中国古代普遍采用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计时制度,这种制度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太阳运动的观察和认识,也即时间的流逝取决于太阳的运动,那么太阳在空中的方位就可以用来确定时间的早晚,于是古人将太阳在空中的运行轨道均匀的划分成十二份,每一份都对应一个方位,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不同的时间段,表示时辰的十二个字,也即人们常说的“十二地支”。

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以“午时”来说,指的是11时到13时的时段,以此类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  )

A.子时B.寅时

C.午时D.戌时

7.上题中古诗为唐朝诗人张继深秋某日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所作,该日苏州地区(  )

A.日出东北B.日落西北

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

下图为益阳市某住宅小区(28.5°N)室外车位遮阳棚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箭头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  )

A.85°B.51.5°

C.61.5°D.38°

9.在棚内,该遮阳棚一年中正午遮阳面积最小的一日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10.当太阳光线为①时(  )

A.益阳市正处梅雨季节B.岳麓山枫叶正红

C.湘江进入枯水期D.张家界大雪纷飞

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

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

下图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

A.“U”型谷B.海沟

C.三角洲D.地堑

12.与现代相比,蓝洞形成前期(  )

A.北极冰川范围缩小B.针叶林带北界南移

C.海平面上升D.西伯利亚冻土层变薄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某城市中一湖泊(阴影部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是( )

A.甲、乙B.甲、丙

C.丙、丁D.乙、丁

1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B.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变大

C.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D.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季节,长江三角洲地区盛行(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6.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锋面雨带位于(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

17.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B.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C.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D.清风细雨湿梅花,骤马先过碧玉家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导致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为(  )

A.准静止锋B.气旋

C.冷锋D.暖锋

19.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9时~20时B.18时~19时

C.17时~18时D.16时~17时

20.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D.大气逆辐射减弱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地方性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2.导致自然带南北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气温

C.降水D.土壤

23.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地形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我国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

完成下面小题。

24.“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  )

A.谷地、平原B.盆地、平原

C.高原、盆地D.高原、山地

25.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寒冷B.气温日较差大

C.降水多D.受寒流影响

二、综合题

26.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乙丙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

(2)判断M地的盛行风向,此季节,该地气候特征是什么?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说出此季节N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4)有学生认为,图中S国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应当很普遍。

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S国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

请说明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Y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附近海域是该河流河道淤积的主要沙源;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Y河上游建成水库,水库建成后,上游多年平均径流的92%引向农业和工业,导致水库下游河流河床变浅、变窄。

(1)指出Y河流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图中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什么季节?

说出判断依据。

(3)Y河上游建成水库后,水库下游河流的河床变浅、变窄,请分析原因。

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地七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七月风向成因。

(2)说出乙地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若图中M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分析N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A

【分析】

1.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

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八区的区时比0时区早,“早加晚减”,因此本次水星凌日现象开始时,北京时间是11日12点35分+8=11日20点35分。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水星凌日现象发生在白天。

凌日现象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2点35分开始,我国所跨时区从东5区到东9区,则水星凌日现象开始时我国各地的时间为17点35分到21点35分;11月份我国昼短夜长,因此水星凌日现象开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被黑夜,C正确;月球挡住观测者视线应是发生日食现象,而不是水星凌日,A错误;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定当日的天气状况和太阳光线的强弱,且太阳光线强,凌日现象应更明显,B、D错误。

故选C。

3.分析材料可知,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地球公转轨道内的行星由水星和金星。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分析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4.C

5.B

【分析】

4.太阳活动一般会影响地球气候、扰乱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干扰地球磁场,形成“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现象等。

火山、地震得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释放,一般不是太阳活动造成的,故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5.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包括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耀斑和日珥出现在太阳色球层中,太阳风出现在太阳日冕层中。

平流层属于地球大气。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为基础性题目,容易。

6.A

7.D

【分析】

6.夜半时分应是24时或0时前后。

由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午时”指的是11时到13时的时段,可推知24时或0时前后应是子时,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月落乌啼霜满天”意思是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

霜多出现于秋冬季节的晴朗的夜晚,我国秋冬季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应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霜多出现于秋冬季节的晴朗的夜晚:

一是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二是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三是晴朗的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空气中的水汽较多。

8.C

9.D

10.A

【分析】

8.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图中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夏至日,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②位于两者之间,为春、秋分日。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Ω|(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可求得箭头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61.5°。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读图可知,在棚内,该遮阳棚一年中正午遮阳面积最小的一日应是太阳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

冬至日,益阳市(28.5°N)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因此遮阳棚内遮阳面积最小。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益阳市(28.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当太阳光线为①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应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

益阳市梅雨季节应是5、6月份,A正确;岳麓山枫叶正红应是秋季,湘江进入枯水期、张家界大雪纷飞应是冬季,B、C、D错误。

故选A。

11.A

12.B

【分析】

11.根据材料可知,蓝洞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是因冰川侵蚀而成,A正确;海沟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和碰撞,在海底形成的,B错误;三角洲是流水的沉积作用,C错误;地堑是断层的一种形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12.根据材料,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蓝洞形成前期,应是地球的冰期,全球气温低。

寒冷时期,北极冰川范围应扩大,针叶林带北界南移,海平面下降,西伯利亚冻土层变厚。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C

14.A

【分析】

13.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主要是因湖泊与周围陆地温度不同,从而导致湖面与陆地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不同,因此甲、乙二图错误。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冬季湖面温度高于周围陆面,气流上升,夏季相反,因此丙、丁图二图正确。

故选C。

14.湖陆风会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A正确、B错误;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B

16.C

17.B

【分析】

15.读图可知,图示季节西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为夏季。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读图可知,此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材料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因此雨带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杏花雨”一般指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5、6月份江淮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黄梅雨”;“细雨”、“闲花落地”应是春季;“梅花”绽放的季节应是冬季。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5月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南岭一带相遇,华南雨季开始;6月雨带移到江淮流域一带;7~8月雨带随锋面移到华北,东北等地;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撤回到长江以南;10月冬季风频频南下,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结束。

第一小题易错选成D项,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设问为“图示季节”、“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不是具体的某一天、某一地点,因此不能利用等压线判定风向。

18.C

19.B

20.C

【分析】

18.从图中气象资料看,天气系统经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应是冷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锋面经过时风力最大,沙尘暴最强,从图中看18时~19时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大,属于锋面经过时刻,故选B。

20.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大气能见度变差,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B

22.B

23.C

【分析】

21.图中区域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图中区域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主导因素是气温。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P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说明大陆东岸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低。

同纬度地区气温的高低主要受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排除A、B。

自然带P所在的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千岛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C正确;海拔高、气温低,而P所在地区海拔较低,D错误。

故选C。

24.D

25.B

【分析】

24.由题文可知“春城”多位于纬度较低且海拔较高的地区。

纬度低、冬不冷;海拔高、夏不热。

所以从地形来看一般是高原、山地。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基多位于赤道附近,但海拔接近3000米,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6℃,基多大约常年温度在17℃左右,气温应该“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由于山地影响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气温较低,所以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

(1)甲:

副极地低气压带;乙:

副热带高气压带;丙:

赤道低气压带。

(2)东南风。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炎热干燥。

因为此季节N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4)S国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多,光照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风力小。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

(1)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甲、乙、丙代表的气压带的名称分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

M地应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

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因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

(3)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4)图中S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属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不足;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而该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微弱。

27.

(1)汛期出现在夏季(春夏季);枯水期出现在冬季(秋冬季)。

原因:

Y河流位于浙江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夏季(春夏季)降水多,冬季(秋冬季)降水少。

(2)秋冬季节(枯水季节)

(枯水期,Y河流下游河床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河床不断抬高,河道处于淤积状态,因此河流处于枯水季节。

(3)水库建成后,拦截了水库上游的大部分径流,下游河流径流量大幅减少,径流流速降低,对河床的冲淤能力减弱,水库下游河流的河床不断淤积抬升,导致河床变浅、变窄。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河流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时间与主要补给水源相关。

Y河位于浙江东部,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雨水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对河流补给量大,河流进入汛期;冬季降水少,对河流补给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

(2)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

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

因此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秋冬季节。

(3)流水的搬运、侵蚀和沉积作用对河床的变化影响较大。

由材料可知: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附近海域是该河流河道淤积的主要沙源;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Y河上游建成水库后,“上游多年平均径流的92%引向农业和工业”,因此水库建设使下游河流径流量大幅减少,径流流速降低,对河床的冲淤能力减弱,水库下游河流的河床不断淤积抬升,导致河床变浅、变窄。

28.

(1)西南风。

成因:

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

(2)热带荒漠带,受来自内陆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

(3)向南,受洋流(或加那利寒流)影响。

(4)(该海域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深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形成渔场。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甲地位于赤道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并深入内陆。

(2)依据乙地纬度位置可知,乙地受东北信风控制。

对于乙地而言,东北信风来自内陆,带来水汽少,降水稀少,因此乙地形成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带。

(3)M处位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陆西岸,有自北向南流动寒流,因此泄漏的原油向南扩散。

(4)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的海域。

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寒暖流交汇和冷海水上泛处,饵料丰富。

N渔场位于低纬海区大陆西岸,受东北信风影响。

对大陆西岸而言,东北信风为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深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繁生,鱼类饵料丰富;图中N处有河流入海,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