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787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课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了解诗人生平及其创作

评价作

者的观

点态度

能力

目标

1.了解沉郁、哀婉等语言风格

2.学习夸张、比喻、对比等手法

情感

目标

理解诗人忧国、感伤亡国及对生活热爱的感情

[知作者]

1.《阁夜》

杜甫(见《蜀相》相关介绍)。

2.《李凭箜篌引》

李贺(约791—817),字长吉,唐代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3.《虞美人》

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虞美人》《玉楼春》《长相思》等。

4.《苏幕遮》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其作品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

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代表作品有《兰陵王·柳》《西河·金陵怀古》《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等。

[知背景]

1.《阁夜》

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的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2.《李凭箜篌引》

本诗写于元和六年(811),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虞美人》

此词作于978年,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

“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一词。

4.《苏幕遮》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诸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一、字音识记

1.雪霁(jì)2.渔樵(qiáo)

3.鼓角(jiǎo)4.短景(yǐng)

5.女娲(wā)6.弹箜篌(kōnghóu)

7.神妪(yù)8.玉砌(qì)

9.燎沉香(liáo)10.消溽暑(rù)

二、词语释义

1.岁暮阴阳催短景景:

同“影”,日光

2.天涯霜雪霁寒宵霁:

雪止

3.三峡星河影动摇星河:

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4.卧龙跃马终黄土卧龙:

诸葛亮

5.人事音书漫寂寥漫:

徒然、白白地

6.吴丝蜀桐张高秋张:

演奏

7.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

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8.二十三丝动紫皇紫皇:

天皇。

这里兼指皇帝

9.石破天惊逗秋雨逗:

10.春花秋月何时了了:

了结,终止

1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

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12.只是朱颜改朱颜:

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13.燎沉香燎:

14.消溽暑溽:

湿润、潮湿

15.侵晓窥檐语侵:

渐近

16.小楫轻舟楫:

17.梦入芙蓉浦浦:

水边

三、名句背诵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5.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8.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9.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10.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2.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1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燎沉香,消溽暑。

17.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1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9.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20.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一、了解行文脉络

阁夜颈联—战后所见尾联—追昔抒怀悲感时伤世 怆然泣下宇宙永恒 人生无常

玉碎、凤鸣、泣露、兰笑起伏神奇美妙

虞美人悲恨愁

苏幕遮故乡遥,长安旅忆渔郎,梦芙蓉思乡之情

二、把握文章主旨

1.《阁夜》

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写到五鼓,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百姓,从国家历史写到个人命运。

诗人饱经沧桑之后,在人生的暮年把万端感慨集于笔端,既有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也有客居天涯、老病孤独的凄寒;既有对连年战伐、百姓劳苦的痛惜之情,也有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感悟。

2.《李凭箜篌引》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

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3.《虞美人》

这首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亡国的哀怨以及由此产生的绵绵无尽的愁绪。

3.《苏幕遮》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光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了思乡之心。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达出了词人思念故乡和朋友的真挚情怀。

一、阅读《阁夜》,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首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沉痛的基调。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提示:

本联借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奠定了全诗沉痛的基调。

景物

情感内涵

“岁暮”

明写时序,暗含已届暮年,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

指所在地夔州,有沦落天涯、万里漂泊之意味

“短景”

指冬天日短,暗指光阴苦短

“宵”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寒”

天寒,更是心寒

2.颔联主要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

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答:

提示:

①“五更鼓角声悲壮”是听觉,“三峡星河影动摇”是视觉。

②上句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描绘出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两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的,二者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不仅使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也使星河的摇动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3.全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

从诗人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答:

提示:

共写了诗人五种悲慨:

①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从“岁暮”“催”中可看出;②客居天涯的凄寒,从“天涯”“寒宵”中可看出;③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从“野哭”“闻战伐”中可看出;④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从“终黄土”中可看出;⑤对自己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从诗的最后一句可看出。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解读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进行评价。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答题方法

(1)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诗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2)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3)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答题模式

模式一:

(1)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2)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3)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模式二:

(1)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2)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

答案:

示例1:

同意。

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两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颇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阕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示例2:

不同意。

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两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观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二、阅读《李凭箜篌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开头四句诗是如何描写音乐的?

表现出音乐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提示:

(1)①“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描写演奏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②“空山凝云颓不流”一句移情于物,空山上的流云听到这夺人魂魄的乐声都为之凝神驻足,忘记了流动。

③“江娥啼竹素女愁”一句进一步烘托音乐的动人效果。

乐声幽怨低回,使湘夫人对竹挥泪悲痛欲绝,神仙素女愁容满面。

(2)开头四句以移情、烘托和炼词的方法,表现出音乐高亢饱满、幽怨低回的特点。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

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

答:

提示:

“昆山玉碎凤凰叫”一句以声写声,表现琴声起伏多变,华丽悦耳。

“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以形写声,表现琴声或悲抑或欢快,感情丰富。

6.“石破天惊逗秋雨”中哪一个字用得最为传神?

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

提示:

最为传神的是“逗”字。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

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了起来。

7.“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有何妙处?

答:

提示:

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

用“老”和“瘦”这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蛟,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如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三、阅读《虞美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8.“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答:

提示:

“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在词人心里改变了颜色。

春花秋月愈美好,词人这个阶下囚便愈悲伤,故而词人希望它早点结束,也好早日结束这种屈辱的生活。

9.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词眼”?

答:

提示: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可以作为“词眼”。

改变的不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贵到忍辱蒙羞)。

10.“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提示:

这两句具体写“回首”“故国”——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朱颜”一词既是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1.“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答:

提示:

一“又”字惨甚。

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消亡,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仍存于内心,让词人历尽折磨。

1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提示:

①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又难以遏止的愁绪。

②把春水喻作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

四、阅读《苏幕遮》,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内容分析其好处。

答:

提示:

运用了动静结合、比拟的表现手法。

这两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个“呼”字,运用比拟,极为传神,表现出了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暗示昨夜雨,今朝晴的天气状况。

“侵晓窥檐语”,一个“窥”字,写出了鸟雀的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14.下片两个问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提示:

这首词,上片侧重写夏日雨后风荷的美丽景色。

下片一开头便以问句引起,直接表达了词人对可爱家乡的思念,并由此写出梦回故乡。

第二个问句以曲笔从对面入笔,虚写家乡的人情风物,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并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15.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称赞“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请对这三句加以赏析。

此外,它们与下片的乡思之情又是如何衔接在一起的呢?

答:

提示:

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只一个“举”字,作者便以清新之笔,刻画出荷花的动态。

荷花是江南风物的象征,自然容易勾起客居京师的作者的乡思。

同时下片结尾处的“梦入芙蓉浦”也是对上片风荷的巧妙呼应。

16.“五月渔郎相忆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提示:

不言自己思念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之情。

《阁夜》

1.诗中用事

诗中用事共有三处:

①“五更鼓角声悲壮”一句用祢衡事;②“三峡星河影动摇”一句用汉武帝问星象事;③“卧龙跃马终黄土”一句用诸葛亮、公孙述事。

诗人用事之妙在于事与诗中意境合为一体,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的前两联中的景物描写,所暗含的是诗人对时事的伤怀。

诗人从景物写起,意在创造一个与诗人内心世界一致的情境,让读者凭借具体可感的形象,走入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感情。

《李凭箜篌引》

1.想象奇特,瑰奇绚丽

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从正面写乐声,前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后句以形写声,着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以下八句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沉浸在寒光之中,然后写高处远处:

天帝受惊,五彩石破裂,神妪佩服,老鱼腾跃,瘦蛟起舞,吴刚废寝,露湿玉兔。

以形写声,选用的物象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并且动静结合,高潮跌宕,惊心动魄,发人联想。

2.活用典故,自铸伟辞

李贺在这首诗中用典十分灵活,把它们几乎不见痕迹地熔铸在自己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之中。

他将众多的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匠心独运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虞美人》

1.对比的创作手法

全词八句,两句一组,形成对比。

每组对比都指向一个核心:

个人失去的永不复回的惬意生活与永恒的无言的自然之间的深刻矛盾。

词中的对比,首尾呼应,意脉贯通,高度和谐,高度完美。

例如:

词的前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朱颜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呼应“往事”。

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起伏跌宕的笔法

一开头就是自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词人借眼前景物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极端悲苦和对人生的绝望。

接着自叹:

“往事知多少。

”表明作者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

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作者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是个什么样子。

由此自然过渡到下阕,一开始又是虚写: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这是作者想象中的“故国”图景。

他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水到渠成,把这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这样的愁情是何等真实而深沉啊!

3.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这首词的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读着它,不免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江水,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以形象的比喻和夸张,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苏幕遮》

1.炼字精当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词的极妙之处当在“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清新而又美丽,写荷花的神态。

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

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

2.侧面渲染烘托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

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为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从侧面刻画荷花的神韵。

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和“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素材主题

长处与短处

[课内·提炼]

生不逢时的李煜

李煜本无心于霸业,但造化弄人,他却偏生于帝王之所,人生被责任所牵制,双翅被江山所束缚,文采被皇权所掩埋。

他作为一位帝王,少却了统治上的霸气专横,少却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少却了生活上的蛮横无理,这一切使他具备了一种超然的气质神韵。

李煜不同于以往君王,他本身多才多艺,情趣风雅,赏花饮酒吟诗作对,与佳人情投意合,他的生活算是优渥而奢华的。

面对他人的叱责与嘲弄,也丝毫不生气,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真性情才使国家走向衰灭。

[课外·延伸]

1.学会扬长避短

林肯相貌丑陋,是竞选的一个劣势,但是每次有人以此为话题攻击他时,他都能借机展示自己的智慧与幽默。

比如他跟史蒂芬·道格拉斯一起竞选总统,在进行辩论时,道格拉斯指责林肯是个两面派,有两张面孔。

林肯听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如果我有两张面孔,我还会情愿戴这一副吗?

”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赢得了台下不约而同的叫好。

也是在竞选时,他的贫苦出身让他处于劣势,但是他用这个特点拉近了与中下层选民的距离。

林肯没有专车,他买票乘车,每到一站,朋友们就为他准备好一辆普通马车。

他发表竞选演说时说: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

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

此外,我还租了一间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有大书架一个。

架上的书,每一本都值得细读。

我本人既穷又瘦,脸很长,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

2.名言警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古代谚语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3)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才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过今天!

——纪伯伦

(4)别的什么都不会,只好做数学。

——陈省身

[运用·点拨]

李煜根本不想当皇帝,却被命运嘲弄,做了亡国之君;林肯相貌丑陋,却能用自己的优势赢得人们的拥护,成为一位有作为的总统。

由此可见,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很重要。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但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更好地发挥所具有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去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所以,把握自己的每一个闪光点,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信,扬长避短就是通向成功的秘诀!

(时间:

40分钟分值:

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yǐng),天涯霜雪霁(qí)寒宵

B.梦入神山教神妪(qū),老鱼跳波瘦蛟(jiāo)舞

C.雕栏玉砌(qiè)应(yīng)犹在,只是朱颜改

D.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ǔ)

解析:

选DA项,“霁”应读jì;B项,“妪”应读yù;C项,“砌”应读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景:

景色

B.天涯霜雪霁寒宵霁:

雪止

C.石破天惊逗秋雨逗:

D.梦入芙蓉浦浦:

水边

解析:

选A景:

通“影”,日光。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事音书漫寂寥漫卷诗书喜欲狂

B.春花秋月何时了吏呼一何怒

C.五月渔郎相忆否及时相遣归

D.一一风荷举杀人如不能举

解析:

选C用在动词前,代指动词支配对象。

A项,副词,徒然、白白地/副词,随便、随意;B项,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项,动词,擎起/副词,尽、全。

4.名句默写。

(6分)

(1)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