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970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docx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历史

浅析绩效管理发展史

欧阳学文

—之绩效管理工具的特点和运用

摘要: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组织提高和保持竞争力,实现组织目标及愿景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了解绩效管理的发展历史是每个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从业者的必备素养,同时,不同时期的绩效管理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沿革,而绩效管理工具的合理利用与否是一个组织能否做好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时间为主线阐述绩效管理发展的同时结合对各时期出现的绩效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加深对绩效管理发展和绩效工具特点的理解,从而使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从业者在进行本组织的绩效管理时,能够结合组织发展现状,合理的使用绩效管理工具。

关键词:

绩效管理发展历史;绩效管理工具;KPI;平衡计分卡;

序言: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绩效管理工作中,多从事基础的事务性工作,经常会产生为何要使用该种绩效工具的疑问,而不同的绩效管理工具又诞生在不同的历史发展中,因此希望借本次对绩效管理发展历史的研究,了解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绩效工具的环境,分析各种绩效管理工具的特点,结合组织发展的生命周期,为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绩效管理工具来促进组织达成目标愿景打下基础。

一、绩效管理发展历史综述

一)、西方绩效管理发展历史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西方世界绩效管理思想的启蒙阶段,初步建立了以劳动结果确定收入的基本机制,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地域的不断扩大,至19世纪末,纺织业、铁路业、钢铁业等管理者根据各行业特点先后建立了业绩衡量指标来评价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后期随着绩效管理思想的发展,衡量指标也先后运用到美国军方和公务员队伍的考核上,如今随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绩效管理思想也不断创新。

概括来说,西方绩效管理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

成本导向阶段。

该阶段绩效管理单一的以成本或计数型成果作为评价标准,在泰勒科学管理运动中,以单位时间的动作研究为基础,计件工资激励制不断发展;

第二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末)财务导向阶段。

1903年杜邦火药公司开始使用“投资报酬率”来评价公司业绩,后来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唐纳森.布朗将投资报酬率这一指标发展成一个评价各个部门业绩的手段,布朗建立了杜邦公式即:

投资报酬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并发明了“杜邦系统图”。

1923年通用公司董事长小阿尔弗雷德.斯隆提出的分权管理就利用了布朗的理论,至此杜邦分析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运用。

1928年亚历山大华尔提出了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为主的七个财务指标,统称为综合财务指标。

随后又不断有新的财务考核指标加入,到了20世纪70年代,管理者们在分析了30家公司的绩效考核指标后,发现投资回报率为当时最常用考核指标,随后又不断发掘出包括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平衡创新导向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财务指标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的绩效考核理论和方法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使用的最广泛的为基于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的绩效管理,同时随着绩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90年代在研究机构诺兰诺顿资助的资助下开展了名为“未来组织业绩衡量”的研究项目,从而开启了BSC(BalancedScoreCard)的战略绩效管理时代。

二)、国内绩效管理发展历史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根据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绩效管理发展史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475年清朝末期)吏治考绩制度发展阶段。

从战国时期开始各个朝代不断更替,依据各朝代统治者的需要,对官员在选拔、考绩、品级、奖罚、俸禄、休致、养优等一整套管理方式中虽有侧重,但多数重点都放在考绩和奖惩上。

这一时期已发展出明确的考绩标准、考绩机构、考绩对象、考绩程序与方法等,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教训也颇深,如考绩与奖惩权利过度集中、考绩标准虚化成分大、监管不严流于形式等。

第二阶段(清朝末期1979改革开放)现代绩效管理在中国的萌芽阶段。

翻开近代史,除了军阀割据,列强入侵等不可遗忘的一页,以及文化大革命的风波,也可以看到民族工业在战乱中的萌芽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绩效管理方法逐渐引入国内,缓慢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追赶和并轨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至今是我国历史上绩效管理发展最快的时期,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西方的各种绩效管理思想在中国得到实践和发展,从1990年平衡计分卡首次创立到引入中国只用了3年,1996年当《平衡计分卡:

化战略为行动》出版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管理内书籍之一。

二、常用绩效管理工具的沿革和特点

一)、绩效管理工具的沿革和描述

以20世纪初的杜邦分析法(ROI)作为最初的现代绩效管理工具为开始到如今分平衡计分卡(BSC),相继涌现出多种绩效管理工具,但随着时间和绩效管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有以下6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工具,也是最常用的6种工具,它们的出现以时间轴的方式表现如下:

1)20世纪初杜邦分析法(ROI)

杜邦分析法的最基本思想是将若干个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和财务状况按照内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最终通过投资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利润等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杜邦分析法的优点在于易于获得会计数据、可比性强等,通过经营与财务指标的体现,可以使管理层更清楚公司资产管理效率和最大化投资回报比。

局限在于,对短期财务结果的过分重视,忽略企业可能创造的长期价值。

2)50年代目标管理理论(MBO)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实施以计划目标实施目标评价反馈为一个闭环来进行,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管理,由上下级讨论绩效目标,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但忽视了员工的个人素质差异,和组织内的本位主义思想,在目标设定时员工偏向于选择短期性目标,而忽略长期的发展。

3)60年代行为等级评级理论(BARS)

行为等级评级理论也称为行为定位法,是一种对同一职务工作可能发生的代表性行为进行评分,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的方法,行为等级评级理论的优点是可以使考核结果更有效和公平,因员工行为直接参与了绩效评估,使考核结果更易接受,但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行为表格,制定和管理成本较高。

4)80年代关键绩效指标(KPI)和360度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理为基础建立的,即认为组织成员80%的效益是由20%的关键活动完成的,因此KPI绩效管理工具主义是通过提炼和归纳组织运行中的关键成功要素,然后采取一系列向下分解,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具,同时统一员工、部门和组织的目标,将其联系起来。

KPI的优点在于目标明确集中,有利于目标实现和个人与组织的利益统一,但是KPI更多倾向于定量化指标,但这些指标是否对组织关键指标产生影响,如果没有专业化工具界定起来较困难;同时过度依赖指标,而很少顾及弹性因素,考核时容易引起争端和异议。

360度评价也是8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通过获取不同角度员工的工作表现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一般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客户和员工自己的评价。

优点是评估较全面,易于做出较公正的评价;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同时还需要进行评估人员具备相关评估知识,否则多流于形式化。

5)90年代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是由卡普兰和罗顿两人通过对12家在业绩方面处于领先的企业进行为期1年研究后提出的,在1996年《平衡计分卡:

化战略为行动》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1种语言,具GartnerGroup调查表明,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7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哈佛商业评论》将平衡计分卡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把企业战略放在公司管理的核心位置,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业绩,从而克服了传统绩效管理工具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强调了持续改进,同时使公司各个层面能够平衡的发展,增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平衡计分卡对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要求较多,管理成本也较高。

二)、概述绩效管理工具的运用

不同的绩效管理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了保持绩效管理的客观和有效性,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重点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工具进行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管理的客观和有效性。

1)根据企业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合适的绩效管理工具;

企业初创期处于公司接受生存考量的时期,这一时期达成财务指标最为重要,因此建议选取系列财务指标进行绩效管理;

企业成长期企业人员不断增加,业务不断扩展,处于迅速扩张时期,形成了明确的经营目标,提高公司各部门效率,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变的尤为重要,这一时期可以选取目标管理法(MBO)作为基本的绩效管理工具,通过目标在部门和员工的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使员工的行动以目标为导向,从而达成企业的整体目标;

企业成熟期各项业务趋于稳定,绩效管理也经历了不断的完善,可以不断从工作中提炼出关键绩效指标KPI,提升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管理水平选择使用平衡计分卡(BSC)工具;

企业衰退期这一时期,企业需要通过产品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整合来促使企业进入新一轮成长期,这个时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应用各种绩管理方法。

2)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进行绩效管理工具的选择;

生产和销售类绩效管理相关指标明确,多为业务成果导向,因此多选择与财务相关联的指标或通用指标进行绩效管理;

服务类对接内外部客户,多使用服务态度等定性描述来评价,因此可以选取行为等级评级理论工具进行绩效管理;

管理类在组织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数量相对较少,在选择时可以使用360度绩效工具;

研发类考核周期较长,多以项目为主,建议使用目标管理法(MBO)作为基本的绩效管理工具;

结论:

通过本文对绩效管理发展历史的介绍,了解各时期绩效管理工具产生的背景,加深对绩效管理发展和绩效工具特点的理解,使绩效管理从业者在进行本组织的绩效管理时,能够结合组织发展现状,合理的使用绩效管理工具。

本文是属于绩效管理较浅显的论文,偏理论,实际数据支撑不足,希望后期可以就绩效体系建立方面能够有更深入的探究和实际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平衡计分卡》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著

《中国古代绩效评估思想及启示》宋一,周凯

《浅析绩效内涵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许为民,李稳博

《绩效管理工具的发展演变》方振邦,鲍春雷

《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饶征,孙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