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116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docx

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1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期末复习:

第2章《物态变化》习题精选

(1)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0春•门头沟区期末)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给墨水瓶加盖

C.将新鲜蔬菜存放在保鲜袋里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2.(2019秋•溧阳市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

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

3.(2019秋•金湖县期末)从图象中获得有效信息,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培养的能力之一。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体D.海波是非晶体

4.(2019秋•射阳县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

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

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

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

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

5.(2019秋•建邺区期末)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在标准大气压下,﹣5℃的冰块放在足量的0℃的水中会熔化

D.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6.(2019秋•常州期末)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的是(  )

A.同样擦在两只手上的酒精,用嘴吹其中一只手、这只手上的酒精干得快

B.喷洒在阳光下的水比放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

C.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

D.同样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放在同处,其中盛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

7.(2019秋•江都区期末)“糖塑”是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麦芽糖放在容器中加热由硬变软,然后取出,在常温下不停的吹气塑型。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麦芽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D.液化和凝固

8.(2019秋•东台市期末)“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图中蜡烛油在顺着蜡烛向下流淌时,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9.(2019秋•淮安区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常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水温可以超出温度计量程

B.玻璃泡要与热水充分接触

C.玻璃泡可离开热水再读数

D.温度计放进热水立即读数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0.(2019秋•启东市期末)如图甲所示,在0℃的室温下,小明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他用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用计时器测量所用时间并描绘出“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实验15min后,发现试管中依然有部分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温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  ,②  。

(2)如图丙所示为某时刻A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为  ℃。

(3)分析图乙所示的图象可知:

①实验中冰熔化时间为  min。

②10min后,烧杯中  (选填“没有”或“有”)少量冰出现。

③15min的实验过程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变化特点是  。

11.(2019秋•无锡期末)同学们同时在实验室分别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组装实验器材时,他们应根据  来确定铁圈的高度,水沸腾后,用甲、乙两套装置测出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并不相同,你认为此时水的沸点应该更接近  ℃.停止加热后,甲图烧杯和乙图烧瓶内的水并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

12.(2019秋•赣榆区期末)小明对热现象的有关规律进行了如下探究: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  ,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  ℃,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3.(2019秋•沭阳县期末)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

水的沸点是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14.(2019秋•鼓楼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内的部分水凝固成冰,制成“分子冰激凌”。

(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  。

(3)装冰激凌的纸盒外侧也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与第

(2)中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  (选填“相同”或“不同”)。

15.(2019秋•东台市期末)根据如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水银的熔点是  ℃;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3)水沸腾实验中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小题)

16.(2019秋•海陵区校级期末)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  ℃.在15min时物质处于  状态。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17.(2019秋•溧阳市期末)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本实验所需的测量仪器除了温度计,还需  。

(2)在加热过程中,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8

﹣6

﹣4

﹣2

0

0

0

0

0

0

0

状态

固态

a

(3)实验中,应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如表格中所示),图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对应于记录的时刻是  min时。

(4)表格中a处应填  。

由数据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它在熔化过程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一样碎的冰做了两次实验(实验过程中保证碎冰受热均匀),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同一坐标中作出了不同的图象(如图丙所示),请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小明用的冰初始温度比小华的高

B.小明用的冰比小华多

C.小明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小华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D.小明记录温度计示数所用的时间间隔比小华的短

(6)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和小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慢慢加热,如图丁所示(环境温度低于0℃);当烧杯中的冰块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填字母)。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8.(2019秋•如东县期末)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

小明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时特点有何不同?

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不同试管中,之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1)如图甲,在选择冰块的加热方式时,你认为最佳的选择是  (选填“A”或“B”)。

(2)分析图乙可知,盐水冰和纯冰这一类固体都属于  ,在熔化过程中都要  热量,但含盐浓度越大,  越低。

(3)小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还发现: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  (选填“快”或“慢”)。

(4)本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

(5)若某次雪后气温为﹣5℃,则撒盐浓度以达到曲线  (选填图乙中相应序号)对应的浓度为宜。

19.(2019秋•苏州期末)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1)本实验应使用  (水银/酒精)温度计。

种类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热,但温度  ,盐水的沸点为  ℃。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发现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

20.(2019秋•清江浦区期末)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出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乙的  (选填“A”“B”或“C”);

(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来工作的,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

(4)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第12min时,物质处于  状态。

21.(2019秋•建湖县期末)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

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请读出示数并填入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3)如图丙中A、B所示,其中  图是在第3min的气泡的变化情况,图B中的气泡越往上越小,小华认为是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

(4)  现象说明水已经沸腾了。

(5)第一组与第二组用同一个实验装置,他们分别在烧杯加入水后加热,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

通过分析比较一、二两组的水沸腾图象,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多的是第  组,你认为该组加热时间较长原因是  。

(6)要验证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你的操作是:

加热水沸腾,  ,观察水是否沸腾。

(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

  ,原因是  。

(8)停止加热后,小组同学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5

水温/℃

98

70

54

44

34

27

23

22

22

2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越低,温度下降得  (越快/越慢)。

②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冷却奶茶的方案供你选择:

方案A:

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方案B:

先将一匙冷牛奶加在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实验数据,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更好。

22.(2019秋•鼓楼区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观察装置和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中让碎冰的温度较  (选填“快”或“慢”)地上升,可以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BC段的物质处于  态冰的熔化过程经历  分钟。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

23.(2019秋•常州期末)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

①带纸盖的烧杯和水②酒精灯③横杆A和温度计④铁圈B和石棉网

(2)如表格所示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第6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情形如图  (乙/丙)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由数据及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变低/不变/变高)。

(5)水沸腾后,小明若将火焰略调小一些,水继续沸腾,水温将  (变低/不变/变高)。

(6)水沸腾后,若耐心等待一会,小华可观察到烧杯中水量明显变少,水温将  (变低/不变/变高)。

24.(2019秋•兴化市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通常先固定图甲中的B铁圈的高度,主要是考虑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

(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填“A”或“B)。

(4)实验时,若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

(5)细心的小明观察到在酒精灯刚刚熄灭后的短时间内,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了沸腾,这是因为  。

25.(2019秋•高邮市期末)如图甲,是某小组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  (内焰/外焰/焰心)加热;

(2)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烧杯中的水温为  ℃;

(4)图丙是该小组同学画出的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气泡情况,则图丙中  (A/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5)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和读数,却得出了如图丁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

(6)从图象丁可以看出,小明和小红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26.(2019秋•镇江期末)小红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中实验装置存在一处错误,该错误是  。

(2)表一是她记录的实验数据,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判断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为完成本次实验,她选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为表二中的  。

表一

时间/min

0

2

4

6

8

10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表二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3)为证明水沸腾过程中要持续吸热,小红接下来的操作是  ,然后观察水是否保持沸腾。

27.(2019秋•镇江期末)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特点”。

(1)该实验应选用  (“大块“或“小颗粒“)的海波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均匀受热,小华应选用  (“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按照  (“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组装器材;

(2)如图丙所示,是小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熔化过程经历了  mm;当温度计示数为37℃,试管中海波的状态为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3)另一小组使用与小华相同的器材,仅增加试管中海波的量,则他们所作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28.(2019秋•镇江期末)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

(2)所示。

(1)由图

(1)可知,水的沸点是  ℃。

(2)如图

(2)所示是两杯正在加热的水,杯中温度不变的是  (选填“甲”或“乙”)

(3)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4)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认为是邻组在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5)小阳想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要吸热,接下来她的做法是  。

29.(2019秋•盐都区期末)小明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图甲是小明实验装置,合理装配的顺序是  (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②铁杆A和温度计③铁夹B和试管④铁圈C和石棉网

(2)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  。

(3)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

5.5

温度T/℃

﹣5

﹣1

﹣1.5

﹣1

0

0

0

0.5

1

1.5

2

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t=0.5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上表记录的温度中,第  min是错误的,画图时该数据应剔除。

(4)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温度﹣时间图线。

30.(2019秋•雨花台区期末)如图所示,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为了证明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  ;如果  ,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

(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它的主要成分是  ,“白气”的产生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需要  热;

(3)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于  (选填“杯内”或“杯外”)。

31.(2019秋•仪征市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

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如图乙所示,在开始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答:

  。

(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加热到第2min时,水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如图丙所示,这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

(4)如图丁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沸腾前,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2.(2019秋•徐州期末)在“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

(1)小明用甲图装置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第0.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温度/℃

﹣6

﹣2

0

0

0

0

1

2

(2)若冰全部熔化完后,继续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  (填“能”或“不能”)沸腾。

(3)小红将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她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想法  (填“正确”或“错误”)。

(4)小红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形成的。

3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