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335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0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1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⑵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⑶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

  ⑵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

  ⑵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

  ⑴声音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动手实验,从亲身体验中去发现发声物体所具有共同物征,并通过观察、实验、尝试从现象中提炼出规律;

  ⑵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通过演示“瓶罩实验”使学生了解、分析、推理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完成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中加工整理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教师用:

多媒体、“钟罩实验”装置、玻璃缸(铁棒),水槽、音叉、铁架台、吉它、锣、鼓、镲子等。

  学生用(2用一组):

尺子、纸、水、笔套、竖笛、衣架等。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课题引入:

  上课前出示:

锣、鼓、镲子,请三位同学即兴表演一段。

  设问:

刚刚三位同学在表演时,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设疑:

你们是否思考过,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那声是什么?

声是如何产生的?

又是怎样被听到的?

——引入新课,屏显:

声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屏显)

  首先请刚刚表演的同学谈谈,在使你手中的乐器发声时有什么感觉?

  其余的同学利用你身边的(教师出示)尺、纸、水、笔帽、竖笛等器材,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

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做实验的过程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

屏显:

  ①同一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⑴学生动手做实验;

  ⑵引导讨论,分析小结;

  ⑶引导学生共同做一做:

你在讲话的时候,声带是怎样发声的,(手按住声带)提醒学生注意和思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上面的探索过程,你得到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学生回答后)

  屏显: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刚刚在实验的过程,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竖笛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产生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学生答:

(……)

  屏显(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直接屏显: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出示一件乐器:

问是否是声源?

突出“正在”

  2、我正在讲话时,我的声带是不是声源?

你讲话时,,你的声带是不是声源?

设问我和同学们之间能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空气在起作用呢?

屏显:

2、控索声音在固体、液体、真空中能否传播?

⑴钟罩实验:

(出示器具)并提醒学生注意:

  1.抽气前,你能不能听到铃声?

  2.抽气过程中,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3.进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

  演示并做说明:

在实验的基础上,假如真的抽成真空,你还能听到吗?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屏显结论: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提问设疑1:

声音在液体中能传声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看书,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提问设疑2: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下面也通过实验来验证。

  做实验前看书,并猜想结论。

    屏显:

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提问: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证明上述结论?

  学生回答:

(……)

教师小结,应用举例:

  ⑴人们用“电子发声器”播放鱼爱听的声音,大大地提高了捕鱼产量;

  ⑵相传贝多芬晚年失聪,他克服困难,用硬棒来“听”钢琴,

设疑提问: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呢?

先提出问题,声音在水中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

演示

  ①水波实验;

  ②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

  ③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以类似的方式传播,但人眼看不到。

讲解:

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

设疑:

声音能使耳膜振动,声音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

实验演示:

声波使烛焰在摇晃,

 声波能使其它物体振动,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请大家阅读:

生活、物理、社会

三、复习小结:

四、巩固练习:

 ⑴拔动琴弦,琴发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⑵击打音叉,小球振动说明什么问题,

⑶敲响音叉A,音叉B也会发声,靠在音叉B旁边的小球会被弹起,你能说明原因吗?

 

同学们答:

(看到敲打乐器,听到锣、鼓、镲子发出的声音)

 

学生答:

(……)

 

学生思考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分析总结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并思考

 

三位学生做实验,其他同学看演示

 

实验后,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液体、固体、真空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形式是什么?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

(4)声音具有能量

1.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不同的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各种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3.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

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表征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

关于声速的估测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结果也不是太精确,但是我觉得重要的在于测量方法,这才是学生应掌握的。

教学资源

录音机、锣、鼓、秒表、皮尺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

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

(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音的音调

1、【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单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2、【猜想】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用同样大的力,让物体振动的快慢不同,观察声音的不同。

3、【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发音齿轮、纸片

〖方案1〗按教材的样式,将钢锯条压在桌子边,使钢锯条露出的长度不同,然后用同样的力拨动钢锯条,比较所听声音的不同。

〖方案2〗让发音齿轮按一定的速度转动,用硬纸片在齿轮边靠近齿轮,通过硬纸片在不同齿数齿轮上靠近时,感受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4、结论:

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

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5、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Hz)。

6、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7、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看课本上的图,引导学生总结出

(1)人的发声频率范围;

(2)人的听声频率范围;(3)哪种动物听声的频率最低和最高;(4)频率范围最广的是谁。

8、观看多媒体,进一步了解动物之间交流的情景。

(二)响度

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通过鼓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观察碎纸屑振动起来的高度。

〖方案3〗课本上图1.3-4所示的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5、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6、结论:

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三)音色

1、【提出问题】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2、【多媒体展示】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观看声波的录像。

3、音色:

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它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4、举一些振动频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却不同的例子。

如课本中的图1.3-5可以看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基频(振幅最大的振动的频率)相同,但是在基频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动,这些小的振动和大的振动一同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四)三种典型的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

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

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4、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五)小结

 

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该实验学生都可以操作,将钢锯条换成塑料尺也行

 

 

学生实验

 

 

 

 

85~1100Hz

20~2万Hz

最低为狗

最高为海豚

 

  

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

 

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个钢锯条

 

 

学生实验一样

 

 

不一样

 

 不一样

 

 

 

 

 

 

 

 

尝试打击乐器

 

尝试弦乐器

 

尝试管乐器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分类

声音可分为乐音与噪声

二、音调

频率: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三、响度

振幅:

物体振动时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3令人厌烦的噪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重点难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具和媒体:

玻璃片、铁钉、音叉及相应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

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

(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鸣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声音优美)

(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令人厌烦)

师: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

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

同学们,在平时,你们认为哪些声音让你心情愉悦,哪些声音让你心烦,说一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噪声的来源

[读一读]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

[小结归纳](板书)

1.乐音:

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

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讨论交流]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

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

[拓展]

1.从物理学角度讲:

(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保角度讲: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看一看]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拓展]噪声的危害:

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

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

极强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读一读]

[举例]噪声的危害:

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死亡。

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

(三)噪声的控制

[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介质——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

[小结归纳](板书)控制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想一想]以下各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

[议一议]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思考:

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答案:

①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周围的噪声源②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③关上教室门窗④在教室周围多种树⑤设置隔音墙等。

 

欣赏·感受、交流、回答

 

第一次的音乐使人轻松愉悦、精神振奋;第二次的音乐令人厌烦,坐卧不宁。

 

列举

 

学生阅读并概括出乐音和噪声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

 

(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

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

 

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对仗的影响。

 

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

 

(1)抓植物绿化工作:

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

(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

板书设计

1.3令人厌烦的声音

1.乐音:

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2.噪声:

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3.控制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

2.通过交流与合作,了解超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

4.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渗透STS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

设计思路

学生平时都是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因而他们对于感觉不到的、未知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

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引入新课

问:

人的耳朵是不是能听见所有的声音呢?

我们来试试看!

二、讲授新课

1.人耳的听觉范围

测试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

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当刚听到到时就举起手臂,直到听不到就把手下。

指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对不同的动物的听觉范围进行了解,从而了解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

2.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给学生观看B超图像。

总结:

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总结:

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

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三、课堂练习

分析“WWW”的第1题。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答:

不是(或是)

闭上眼睛仔细的听,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解自己的听觉范围。

总结:

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学生阅读P20页的“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并说出与此相关的生活习性。

A组:

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

超声波可以成像。

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

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D组:

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E组: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

大自然中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

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答:

因为蜜蜂的翅膀振动频率高,发出的是可听声,而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低,发出的是次声,人耳听不到,所以可以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听觉的频率的范围。

2、超声波。

(1)超声波特点。

(2)超声波的应用。

3、次声波。

(1)次声波的危害。

(2)次声波的利用。

 

2.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了解医用体温计的特点,会使用体温计。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下的不同特征,利用语言将这些特征描述出来。

(2)组织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认真分析、讨论、总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交流,学会使用酒精灯并归纳水的三态及特征。

(2)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3)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互动和反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

下面我们观看几幅画面:

冰川、河流、云、雨、雾、露、霜、雪、雹等画面。

(播放多媒体)

导语二师:

我们对上述画面并不陌生,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及特征

[做一做]按课本图形操作2—1,在烧杯中放入少许冰块,

加热,直至烧干。

观察水的三种状态变化。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状态

形状

(固定/不固定)

体积

(固定/不固定)

固态

固定

固定

液态

不固定

固定

气态

不固定

不固定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酒精灯使用时的注意点:

(多媒体展示)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绝对禁止用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用外焰加热。

[议一议]平时我们常会看到水在温度降低时结冰,而水温度升高时又会变成水蒸气,所以我们说水有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冰),液态(水)的气态(水蒸气)。

那么水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它的形状和体积变化有何特征呢?

[想一想]除了水有三种状态外,其它物质也有三种状态,列举事例。

[小结归纳](板书)

物质处于固态时,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时,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三)练习使用温度计

[导入]物质的三态发生变化时,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要想深入进行研究,首先要学会温度的测量。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实物,然后播放幻灯片,介绍各种类型温度计。

[点拨与归纳]

1.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

(1)表示所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

(2)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

(3)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1做摄氏度。

(4)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

例:

“—8℃”,读作“负八摄氏度”或“零下八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是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物体充分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议一议]让学生对照上面温度计的使用讨论课本图2—7“谁对?

谁错?

(四)体温计

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温度计结合课本P32“WWW”第三题运用比较法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同学们已经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隐患,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了解“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后果。

理解陆游的“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