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506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docx

完整打印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D.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

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

(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

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

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5、教师:

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

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二是科学技能的掌握;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目标的双重性;

(2)活动的过程性;(3)方法的针对性;(4)工具的有效性;(5)证据的重要性;(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7)结论的开放性。

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方案:

从亲近自然、靠近自然出发,以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着手,选择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精心提供材料,创设一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吸引过来、调动起来的氛围,引导学生从真实材料中发现问题,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运用经验大胆推想,通过观察进行研究,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规律,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只有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假设,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通过观看录像,纠正一些认识,改进一些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师与生的讨论、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是真正提升学生认识的重要举措,运大家之脑,动大家之手,集大家之智慧,得出的结论才更为可靠,更具说服力。

1.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附板书: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

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札记:

板书:

附表:

名称蚱蜢蚯蚓……

发现地点草丛泥土……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各种盆栽植物、植物挂图或投影或录像资料、植物卡。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

1、出示植物卡(学生常见的植物)。

(有条件可以播放常见植物的录像资料或带学生走入校园认识常见的植物)2、提问:

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

3、学生回答。

(苹果、小麦、菊花、玉米、西瓜、甘蔗、柳树……)实物投影多媒体知道大自然中植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描述植物。

1、谈话:

你家养花吗?

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

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

实物投影能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三、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

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

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4、交流:

1)不同的地方:

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2)相同的地方:

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5、板书学生发言。

6、讲述: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发给学生植物卡)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实物投影植物卡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札记:

一、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1、出示投影(挂图、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2、提问:

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3、小组讨论,汇报:

(蜂鸟、丹顶鹤、牦牛、犀牛、羚羊、蝎子、鸽子、龙虾、熊猫、热带鱼、青蛙……)4、提问:

你还认识哪些动物?

5、小组讨论,汇报。

实物投影多媒体知道大自然中动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二、游戏:

猜动物。

1、讲述: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不许直接猜动物的名称,只能问关于动物的特征,而回答只能是“是”或“不是”。

2、游戏:

请一同学上前,其他同学问动物的特征。

例如:

(老虎)问:

它长毛吗?

答:

是。

问:

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答:

是。

问:

它会生蛋吗?

答:

不会。

问:

它有四条腿吗?

答:

是。

问:

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答:

是。

问:

……答:

……

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

三、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挂图)。

2、提问:

狗和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3、小组讨论,汇报。

4、小结:

(板书)5、发给学生动物卡,讲述:

在动物卡中另选两种动物,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活动记录中。

6、交流汇报。

实物投影、多媒体知道动物的相同之处;会观察、比较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四、给动物分类。

1、提问:

根据我们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你能给你手中的动物卡分类吗?

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小组活动:

给动物分类。

3、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4、填写活动结果。

实物投影学会按不同标准给动物分类;喜欢小动物。

4.植物·动物·人物。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的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他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萝卜、兔子等的实物或标本,有关尺蠖等动植物的录像资料或投影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难点知道植物、动物、人的相似。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植物·动物·人

一、比较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教师故事导入新课:

兔子与萝卜的故事。

(边讲边出示兔子的标本和萝卜或者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导入)2、模仿兔妈妈问:

你(兔子)和萝卜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代表小兔发言。

4、再问:

萝卜和兔子也有相似之处吗?

5、小组讨论。

(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出示萝卜和兔子从小到大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兔子标本萝卜会比较动物与植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技术平台目标检测

6、全班交流汇报萝卜与兔子的不同与相同。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二、了解大自然中动植物的趣事。

1、播放录像。

(奇妙的动物、奇妙的植物)2、谈话:

同学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

4、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的趣事吗?

上前来说给我们听听。

播放录像资料了解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三、再次比较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图片(老虎、金鱼、水草、大树……)2、提问:

这些动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3、小组讨论、记录。

4、代表发言。

5、教师小结:

实物投影能通过语言、文字交流比较结果;知道动植物之间的共同特征。

四、比较人、动物、植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

1、提问:

人是动物吗?

2、出示:

人与黑猩猩。

3、小组讨论:

人与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5、小结:

我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食物、水、空气和生活的空间;我们生长,我们也会死亡。

实物投影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不同;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教学札记:

板书:

三、教学活动框图描述某一植物的特征

记录有生命的物体认识丰富多彩的植物比较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寻找校园里的生命讨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讨论、交流人与黑猩猩的异同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

比较并交流动植物的异同描述某一动物的特征

4、植物·动物·人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比较萝卜和兔子的不同比较并记录狗和兔的不同与相同

比较萝卜和兔子的相同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讨论某些特殊的生物

 四、学习评价表序号评价内容等级自评小组评

1比较植物的相同与不同没做△△

做了☆☆

有所发现★★

2比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没做△△

做了☆☆

有所发现★★

3比较植物、动物与人做了☆☆

有所发现★★

教师评价老师想对你说:

2.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

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相同

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教学后记:

2.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二、教学准备: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

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

(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6、分类,并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动物名称。

教学后记:

2.4、植物动物人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二、教学准备:

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

“植物?

;;动物?

;;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

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

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

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

(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教学后记:

第3单元

3.1生命离不开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

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

“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

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

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

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

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

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

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

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3.2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

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

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教师介绍辨认方法:

“一看、二闻、三尝”。

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

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