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468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docx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阿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两篇课文和一个习作组成。

课文《搭船的鸟》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认识翠鸟的过程,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的草地上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和事情,激发了我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此阶段的孩子们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仍旧不会很深,即便能够对作者认真观察与细致描写有所感知,但却不能从中真正掌握作者究竟是如何将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所以教材编排了习作。

学情分析

此阶段的孩子们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仍旧不会很深,即便能够对作者认真观察与细致描写有所感知,但却不能从中真正掌握作者究竟是如何将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经过前几单元的学习与培养,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既可以轻松掌握字词读音,更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感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10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搭、亲、父”等26个生字,会认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4.学会并掌握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为自主习作提供写法指导。

课时安排:

《搭船的鸟》2课时、《金色的草地》2课时、习作2课时。

教学过程: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学会“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翠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翠鸟的样子和其捕鱼时的特点。

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图说图:

师:

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简单讲解,同时引出课题:

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

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题:

搭船的鸟)。

3.指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美丽,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认读生字小游戏:

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准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行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注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经验进行个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翠、嘴、吞”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

“翠”上面的“羽”要写得稍扁且竖钩变竖画,下面“卒”的中间部分要紧凑,另外最下面的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嘴”左边的“口”较小,右边上半部分的“此”写得略扁而宽;“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则要写得扁而阔。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描红临写四个生字,同时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子以书写强调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

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三、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段话的意思。

(1)学生读书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2)指导学生试着根据每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即可,教师再次补充归纳(主要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2.过渡引入:

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

孩子们,让我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段落。

看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黑板上张贴翠鸟的图片)。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鸟样子的词语,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样子美,同时引导他们再读文段。

看看这段话中作者重点抓住了翠鸟样子的即一方面特点来写的。

(3)学生继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抓住了翠鸟的颜色来写的。

同时引导他们看看都写了翠鸟哪些地方的颜色。

教师适时归纳板书:

羽毛、嘴巴。

同时出示翠鸟以及鹦鹉的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色彩美(板书:

色彩鲜艳)。

并与鹦鹉进行对比,体会其“漂亮”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美。

四、课堂小结

这么可爱的翠鸟,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吗?

孩子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船的鸟》。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色彩鲜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对照大屏幕自主进行听写评价,然后反馈听写情况,教师抓住普遍出现书写错误的词语再次进行识读,书写巩固。

同时指名试着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试着描述它的样子,并说说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的(抓住它的颜色),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走近翠鸟

1.过渡引入:

孩子们,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河面上行驶的小船上,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读书想象,与同学交流(似乎看到了雨下得很大,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响......),教师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到看到的,听到的相关描写,体会雨下得很大的情形。

同时抓住最后一句体会船夫在雨中摇橹十分吃力的样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雨大”的特点。

2.谈话激趣:

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儿站在船头。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1)学生思考交流:

师:

确实是一只人见人爱的鸟儿!

孩子们,课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问差不多,小脑瓜里一连冒出来三个问号。

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3自然段,注意读出自己的疑问语气。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强烈的疑问感觉。

(3)讨论交流:

当你读到第3自然段时,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我”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

3.过渡:

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本领呢,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的“本领”是什么。

(1)学生阅读交流(捕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4段,边读边思考,看看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翠鸟捕鱼时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动作快,同时引导学生再读这段话,看看自己都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翠鸟捕鱼动作快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板书:

冲、飞、衔、站、吞。

(3)课件聚焦这几个动作词,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都是动作词......),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这几个动作词中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神速,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捕鱼吃鱼动作。

(4)情境表演:

指名佩戴翠鸟头饰,表演翠鸟捕鱼的过程,师生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抓住四个动作词体会动作“快”的特点。

同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深化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强调几个动作词。

4.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我”是如何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的。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告诉我”这句话,懂得学习不一定都是来自课本,还有其他的途径(如观察自然,询问他人等)。

5.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翠鸟的特点。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怎样的情感。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翠鸟的感知,从中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板书:

爱动物),并引导学生想象人和鸟共搭一船的画面,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怎样(翠鸟会继续站在船头捕鱼,一直到“我”下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从画面中体会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同时体会“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补充板书:

爱自然)。

2.教师小结:

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与可爱。

更因为鸟不害怕人,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好的画面,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

孩子们,做个爱鸟爱自然的人吧,相信你也会遇见很多美好的瞬间。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样子美:

羽毛、嘴巴血色鲜艳

翠鸟爱动物、爱自然

动作快:

冲、飞、衔、站、吞婚

 

15、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

“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

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

”引导学生朗读谜语并猜一猜谜语中写的是哪一种植物,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抓住特点进行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蒲公英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内有白色乳汁。

当果实成熟时,花茎顶端长成一个白色的,蓬松的小绒球,风吹来后,一簇冠毛带着一颗果实,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个个小伞兵飘落到远处。

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药用)。

2.想象引入:

孩子们,如果草地上到处都盛开着蒲公英花的时候,你们能想象到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

板书课题:

金色的草地。

引导学生质疑:

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

教师及时梳理问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与同桌进行自主朗读课文检查,注意及时进行互读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出示读错的生字予以纠正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清”是第二声,“英、拢、盛”三个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婴”读成了“要”,“钓”不能读成了“钩”。

3.生字识写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熟字比较法,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构字法以及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书写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指导“蒲、盛、耍、趣、睡”5个生字:

“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艹”略宽,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钩略微舒展,与下面部分呈半包势,下面的“皿”要注意写得扁而略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耍”上面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略扁,下面“女”的横画较长,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较长,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画变成点画;“睡”特别要注意右边“垂”的笔画安排及笔顺,其中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书写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书写强调。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都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师:

真奇妙!

但是老师更为你们第一节课就能知道这么多关于课文的知识而感到高兴。

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述。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描述各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补充(本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

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

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指名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简单说说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过渡引入:

这样美好的草地我们怎么能错过了呢?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

赶紧带上我们善于发现的双眼和一颗感悟美好的心灵一起出发吧

二、图文对照,融情入境

1.过渡引入:

孩子们,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

课件呈现草地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草地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

教师补充出示开满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

好美啊,绿色的地毯上面好像洒了一层金光。

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感受“我”对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读这段话,找出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感觉的词句,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样玩耍的,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感觉,同时随文理解“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课件出示第5句话: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

(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并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三、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1.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妙的变化呢?

2.学生读书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抓住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3.指名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的填写情况补充出示在表格内,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草地颜色变化与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准确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4.想象体验:

孩子们,看到草地因为蒲公英竟然发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你心里对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觉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还想探究更多关于蒲公英的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重点引导他们抓住这段话中第1、2两句感叹句,体会孩子们对于蒲公英的喜爱和赞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注意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

从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要学会认真观板书设计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交流平台”,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自己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

同时引导他们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板书设计:

16、金色的草地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绿色绿色花朵还没张开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张开

傍晚绿色绿色花朵合拢,花瓣被包住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进一步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2.学会并掌握从多方面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为自主习作提供写法指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有重点的对事物和场景进行观察。

难点:

能够用流畅、具体的语言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具体说说自己的体会。

2.老师觉得你说得非常具体,为你点个赞。

是啊,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任务----课件出示教材63页单元“提示”中的话: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孩子们,咱们再看看教材68页的“交流平台”,联系这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重温一下两位作者观察事物的技巧。

4.学生认真朗读“交流平台”中左侧的四段话,再次准确感知观察的意义及作者是如何选择观察点的。

二、探究交流,感知观察方法

1.过渡引入:

好的文章总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更来源于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真观察和细心品悟。

老师这里有两篇美文想分享给大家,一篇是写动物的有趣文章《我家的小狗》,另一篇是经典美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真读一读两篇文章,看看文章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写小狗和故乡的杨梅的。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第一篇“习作范文”《我家的小狗》,看看文章作者主要写了小狗“王子”的哪些方面。

(1)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文章写了“王子”的可爱样子,跟“我”学习的情形以及同火车赛跑这三方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再读文章,结合文章旁边的批注重点研读“王子”学“狗”字以及同火车赛跑时的有趣情形,说一说这两部分内容写得是否有趣,有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3)学生交流(作者通过“王子”不同的叫声想象出亡不同的内心情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文中“王子”的神杰,动作带描写,体会作者对“王子”的观案细致。

(4)学生默读文章,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王子”的淘气。

画出相关句子,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王子”与“我”一起玩耍,学习以及与火车赛赛跑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再次休会心的可爱与淘气。

3.过渡:

通过作者的描写,小狗“王子”可爱淘气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读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看看文章分别义是从哪儿个方面来描写杨梅的,重点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4.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注意找出文中捕写杨梅不同方面的段落,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主要是从杨梅树,杨梅果两大方面来写的。

其中第4-6自然段写杨梅果又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引导他们明确:

观察事物时可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入手,并抓住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板书:

多方观察,有侧重点)。

5.引导学生再读文章第4-6自然段,香看作者在写杨梅果的过程中义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和描写的。

(1)学生交流(写了杨梅果实的样子,颜色,味道)。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分别从文中找出几方面内容的描写,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在精写“味道”时又写了“没熟透”和“熟透”两种情况。

(2)深入交流对观察方法的感知。

师:

同学们,读过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杨梅哪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然后,课件出示桂圆,杨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体会作者对杨梅果外形观察的仔细。

其次,课件继续出示杨梅以及咬开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与文中的描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描写的准确。

最后,再读一读文章,看看读过后你心里都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1.交流体会:

孩子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你们现在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我渴望拥有一条像“王子”一样的小狗;我想尝一尝杨梅,看看它不是像作者说的“甜津津”的还夹着一点酸味的......)

2.教师小结:

是啊,认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我们才能像两篇文章的作者那样将事物描写得形象逼真,也才能够让自己的习作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和欣赏。

3.作业布置:

观察身边的某种事物,将自己学到的方法用到对事物的认真观察中。

板书设计: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小狗“王子”淘气

杨梅甜津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