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46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x

历史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兵家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来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C.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

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5.余英是雯:

“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

”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D.知行合一

6.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7.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

A.董仲舒B.朱熹C.黄宗羲D.王阳明

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束缚了人的思想B.树立了人的尊严

C.限制了人的自由D.否定了人的地位

9.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

“在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发戏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这一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空间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B.促进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的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10.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

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_______;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是()

A.智慧与德行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D.法律与宗教信仰

11.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2.有学者认为:

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

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B.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13.“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材料反映的作者的态度是()

A.认同教皇聚敛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喜欢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经济掠夺

14.“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15.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6.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B.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17.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

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C.“尊孔复古”逆流泛滥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18.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19.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

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20.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

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摧毁蒙昧和宗教势力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共和国家

21.德国哲学家歌德曾这样评价伏尔泰和卢梭: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赫尔岑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在为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时,卢梭却已经在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材料指出卢梭与伏尔泰思想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提出社会契约论 ④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2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C.宋代发明了火药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23.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

”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A.人身自由B.推翻专制C.思想自由D.主权在民

24.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

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19世纪欧洲有一种被称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的文学流派,它们特别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26.“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27.《新全球史》在评论某一项成果时写道:

“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现实或真实仅仅是一系列精神概念。

”这个“科学成果”是()

A.亚里士多德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8.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②优胜劣汰的思想影响着被压迫民族的斗争③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的世界观④为中国的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

“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

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么透。

”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予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     B     C D

30.“……整个世界骤然间都给画家笔下提供合适的题材了。

色调的美丽组合,色彩和形状的有趣排布……不论他在哪里有所发现,都能安下画架……摹绘到画布上。

‘高贵的题材’、‘平衡的构图’、‘正确的素描’这些古老的魔鬼统统被抛到一边。

艺术家在考虑画什么和怎样画时只遵照自己的敏感性,此外对什么都不承担责任。

”下列作品中与其风格相似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向日葵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12分,33题13分,共40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

《劝学篇》

材料二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

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严复: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

(1分)该派别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分)

(2)材料二是哪一派别的思想?

(2分)结合材料二与此派别的主张,分析材料一派别认识的不足在哪里?

(2分)并分析此派别认识变化的原因。

(2分)

 

(3)材料三中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1分)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分)

 

32、(12分)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

他说: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2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2分)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4分)

 

28.(13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它们能够

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分)

 

(2)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分)

 

(3)当欧洲发生前两次解放思想运动时,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什么现象?

(4分)

 

(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思想解放潮流?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

CACDACCBBA11-20:

BADACDBCBC21-30:

CBCBABDCC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有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15分)

(1)“西学”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1分)

实践: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分,写出时间或口号给1分,写出“洋务运动”给1分)

(2)派别:

资产阶级维新派。

(2分,仅写出“维新派”只给1分)

不足:

维新派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要建立对在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上才能发挥作用,(1分)而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不够的。

(1分)因此,维新派认为应该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2点即给2分。

原因:

①洋务运动扩大了西学的转播;(1分)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分)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1分)(每点1分,任意答出2点即给2分。

(3)民主和科学。

(1分)

影响:

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②弘扬了民主、科学思想;③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思想基础;④为五四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⑤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和繁荣。

(每点1分,任意答出3点即给3分。

(4)趋势:

①态度上:

由被动到主动;②内容上: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③阶级上:

由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④对象的性质:

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⑤始终伴随着救亡图存的根本任务。

(每点1分,任意答出2点即给2分)

32.(12分)

(1)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分)

(2)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一是泯灭人性,材料二是提倡重视人性。

(4分)

(3)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4分)

33.(13分)

(1)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3分)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分)

(2)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2分)

(3)当欧洲发生文艺复兴时,中国思想界理学兴起与发展,占据了统治地位。

它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了人性;(2分)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时,中国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思想;(2分)

(4)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封建专制主义异常强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