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871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案

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文具店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小数的意义和特征。

难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客都超市举行文具大促销活动,我们一起去文具店买些文具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小数。

1、(课件出示商品及价格)从这儿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每一种文具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几分?

 出示文具标价牌。

 

日记本:

3.15元   铅笔:

 0.50元   钢笔:

6.66元   尺子:

 1.06元       

书包:

 25元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怎样分?

小组内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师:

25元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是整数。

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出小数。

师:

剩下的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

(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4、你能举出几个小数?

(小数有无数个)

(二)读小数。

1、读小数。

 

师:

你会读小数吗?

 

(1)出示小数3.15,0.50,1.06,6.66。

 

(2)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

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叫做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如:

3.15 

3、你是怎样读的?

 

课件出示:

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

千万不要忘了小数点。

3.15读作:

三点一五。

4、小数点的重要性。

 

师:

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25元写成了2.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

写成0.25元呢?

 

师:

其实在小数中,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

让学生议一议,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

 

5、同桌互相读一读上面商品标价签中的小数。

 

(三)写小数。

 

1、师:

物品的价格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刚认识的小数表示。

 例如:

3元1角5分=3.15元。

课件出示一些钱数。

2、你是怎样写出来的?

 

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

把元写在小数点的前面,角和分写在小数点的后面。

 

6元6角6分=       1元零6分= 

 三、巩固练习。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智慧王国里走一圈,看看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一)下面咱们就一起进入智慧王国,看看智慧天使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考验?

有决心闯三关吗?

 请看大屏幕:

 

第一关写一写、读一读—看钱数填空写小数。

 

第二关说一说—统计教科书价格。

第三关摆一摆—用钱币模型,同桌你说我摆。

 

(二)我学我用。

(填一填)

3元5角=(  ) 元      2元5角5分=(    ) 元   15元6角(  ) 元     

8角=(       )元        5分=(     ) 元       3元5角=(     )元 

独立完成后组织讨论,教师巡视,并帮助个别学生。

最后提问学生结果。

结束后请学生读一读。

 

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比较简单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

能用多种策略比较小数的大小,体会其中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今天,学校的附近新开了三家文具店,我们的好友笑笑想买一个铅笔盒。

可是,她不知道该买哪一家的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帮助笑笑去这三家看一看,比一比,来一个“货比三家”(板书课题)好不好?

走,我们逛文具店去咯(出示课件)。

一般商店都有导购员的,导购员就是向顾客介绍商品的价格与性能的,你们当过导购员吗?

想不想当,老师先来示范,你们认真学呦。

“我是奇奇文具店里的导购员,我店里的橡皮价格是1.80元,就是1元8角,也可以简写成1.8元。

”导购员先读出商品的价格,再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听明白了吗?

谁来接当奇奇的导购员,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是不是优秀的导购员呢?

(这个精美的导购证就送给你了,还奖励一个笑脸)从这三家文具店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同一种文具在每家店里的价格不一样)怪不得笑笑拿不定主意。

那么,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呢?

(出示课件)

二、合作交流,学会比较。

1、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买铅笔盒)

(1)谁先找找哪家店里有铅笔盒?

价格是多少?

板书:

   4.90元       5.10元

(2)去哪家买便宜,实际上就是比较什么?

(小数比大小)

(3)怎样比较呢?

与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比比哪种方法好。

可能有:

①把元化成元角分比较。

(评价:

能联系生活实际比大小,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确实有用)

②4.90元比5元少,5.10元比5元多,因此4.90元比5.10元少。

(评价:

这种方法也很了不起)

③4.90元就是4元多,5.10元就是5元多,因此4.90元比5.10元少。

(评价:

哇,你真棒,4.90元的整数部分是4,5.10元的整数部分是5,直接比较整数部分就行)

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呀?

小结(并板书)小数比大小,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动脑筋,会用脑的好孩子,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还找到了最简便的一种,确实不简单。

2、三个小数比大小。

(买橡皮)

我们在奇奇店里帮笑笑买到了便宜的铅笔盒,这时淘气赶来了,他想买块橡皮,去哪家文具店买比较便宜呢?

(我们再来帮帮他好不好)

(1)谁来说说哪家文具店有橡皮,单价是多少?

(出示课件)

(2)这三个数谁最小呢?

同桌讨论,先把两个小数进行比较,再与第三个数比较。

(三个小数比大小,注意书写)

让学生观察,并小结。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依次类推。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考考大家,敢挑战吗?

(出示课件)(解决答题卡三)

      0.8元○0.6元       10.9元○11元  

      3.3元○3.30元      4.05元○4.5元

重点讲3.3元○3.30元      4.05元○4.5元

4.05中间的0可以省略吗?

真棒,智慧老人向咱们竖起了大拇指。

模拟购物

我们帮淘气和笑笑买到了便宜的文具,那你们想不想为自己购物呢?

听说学校附近又开了几家商店,走,我们购物去了。

(1)让同学当导购员介绍商品的价格。

(2)你会提出比较大小的数学问题吗?

(3)课件出示问题。

(4)请四人为一小组,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放在小组长那里。

同学们互相讨论,由小组长记录,每组请出一位代表来汇报。

(5)现在轮到你们购物了,想买什么?

去哪家商店?

真棒,我想每位同学都为自己买到了便宜的商品,看来大家不仅是解题能手,还是理财高手呢。

四、课堂评价,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谁来说说?

同学们,看你们今天的表现,人人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相信大家,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你们都不会害怕,更不会认输,因为你们是最棒的。

最后,老师还想看看大家的实践能力如何,希望同学们能课后完成教材83页第4题。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在现实情境中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存过零用钱吗?

存了多少?

2、淘气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存了零用钱,我们一起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

二、开展活动。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情境图: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2.做一做。

(1)结合情境图思考:

你能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2)汇报交流:

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3)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算法:

11元+3元=14元,5角+2角=7角,也就是14.7元。

11.5元=115角,3.2元=32角,115+32=147(角),147角也就是14.7元。

小数竖式:

元角

11.5

      + 3.2     (提问:

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14.7 

小结:

小数点对齐就是要元、角、分对齐。

三、延伸活动。

刚刚我们解决了一道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题,说明同学们非常聪明。

现在老师再出一道题,你们能向刚才一样解决它吗?

1、出示问题。

淘气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尝试列竖式计算结果。

3、集体交流。

让学生讲清计算过程和结果,明确计算方法。

同学们,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你现在知道了吗?

四、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课,你有什么收获?

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

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加法、减法的算理。

难点:

处理进位、退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元=( )角   17角=( )元()角  

2.4元=()角  140角=()元()角

2、直接写出得数。

2.5+3.2=    9.8-4.8=   9+0.1=  12.5-10=   8+2.7=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手拉手读书献爱心”活动,妙想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今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书,让我们跟随妙想一起去邮局看看吧。

(课件出示书中情境图)

三、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我知道了妙想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师: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生2:

妙想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师:

很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妙想算一算邮费问题。

2、估算。

师:

我们先来估计一下1.6+12.8的结果在多少元到多少元之间,也就是说一定不会超过多少元,一定不会低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桌讨论。

学生汇报:

生1:

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因此邮费一定不会超过15元。

生2:

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邮费一定不会低于13元。

生3:

妙想需要的邮费应该在13元到15元之间。

师: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妙想所需的邮费比13元多,比15元少。

那么妙想到底一共要付多少元?

你能列出算式吗?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1:

1.6+12.8。

生2:

12.8+1.6。

(2)分组讨论。

在讨论之前自己先在练习本上试算,然后再把自己的意见带到小组中去,最后在小组中研究1.6+12.8的计算方法。

(3)师巡视。

(4)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

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14.4元

第二种:

1元+12元=13元 6角+8角=14角=1元 4角  13元+1元4角=14元4角=14.4元

第三种:

1.6+12.8=14.4(元)

             元角

              1.6

         +12.8

           14.4

师: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5)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师:

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看谁能自己算出来。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交流计算方法:

生1:

15元-14元=1元=10角,再算10角-4角=6角,6角就是0.6元,所以应该找回0.6元。

生2:

把15元转化成150角,14.4元=144角。

这样150角-144角=6角,所以应该找回0.6元。

生3:

可以用竖式计算.

       元角

      15.0

  -14.4

      0.6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了解多样化的算法。

(6)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多媒体课件出示该法则。

(7)回顾小结。

师:

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回答。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用竖式计算。

1.8元+4.5元          6.1元-3.8元             20元-3.6元

2、超市购物。

师播放课件:

小明跟妈妈到超市购物。

一条饼干3.8元,一包瓜子2.5元,一盒薯片4.6元,一包虾条0.8元。

(1)一包饼干和一包瓜子一共多少元?

(2)一盒薯片比一包虾条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意识,建立生活中处处有小数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难点:

理解生活中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去春游吗?

我们去春游时要乘坐大客车,大客车的高度是3.25米,但在公路上行驶时遇到了一个限高杆。

限高杆的高度是3.50米,我们的大客车能开过去吗?

(出示情境图)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情境图看完了,3.25米有多高?

3.50米呢?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根据情境出示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我们乘坐的大客车车身高度是3.25米,3.25米到底有多高呢?

客车要经过的道路上有一个限高杆,限高杆的高度是3.50米,3.50米又是多高呢?

我们的客车能否通过这个限高杆呢?

2、学生独立思考。

(1)猜测。

谈话:

我们的大客车能开过去吗?

请想一想,怎样理解3.25米呢?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

解释1:

3.25米是多少?

明确它是3米多一点。

3.50米是多少?

明确它也是3米多一点。

但感觉比3.25米多。

3.25﹤3.50 (3.50>3.25)

结论大客车能开过去。

解释2:

3.25米和我们以前学习的3.25元很像,3.25元可以转化成3元2角5分,3.50元可以转化为3元5角。

这样可以比较出来3.50元大于3.25元。

因此可以得出3.25米可以转化为3米2分米5厘米,3.50米可以转化为3米5分米。

3.25﹤3.50 (3.50>3.25)

结论:

大客车可以开过去。

(2)验证。

谈话:

3.25米和3.50米到底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画出来,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孩子们认识到3.25米和3.50米到底是多少,而且在交流中让孩子懂得去估算长度。

(3)班内交流。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看一看后去读一读,理解这些小数的意思。

谈话:

这些瘦肉馅7.9元,读一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

7.9元,读作:

七点九元,可以说它是79角或者790分。

(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灵活进行换算,用不同的方式解读7.9元的意义。

谈话:

我的50米赛跑成绩是7.98秒,读一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

7.98秒,读作:

七点九八秒。

(跨越以元、角来认识小数的基础,呈现新的小数,并且读懂其含义。

谈话:

我的身高是1.41米,读一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

1.41米,读作:

一点四一米,可以说它是141厘米。

(在此处学生也可以将1.41米换算成14.1分米,以此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梯度,让学生有所跨越。

谈话:

你的体温是38.2℃,读一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交流:

38.2℃,读作三十八点二摄氏度,认识温度的单位。

(通过学习新的知识,灵活运用。

(4)通过换算和画图来分解小数,从而对小数有更深的认识。

学生从教师准备的学具里找出货币和直尺,请同学们实践操作摆一摆,说一说。

你有什么感受?

用语言表达一下。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自主交流“练一练”。

1.交流第1题,小袋鼠过河。

问题1:

一只小袋鼠要跳过4.3米宽的小河,而它一次跳跃有4.8米远。

4.3米有多长?

4.8米呢?

想一想,写一写。

(学生可以运用之前的知识理解,对4.3米和4.8米进行分析、认识、理解。

2.交流第2题。

读一读,并和同伴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