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312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docx

心理健康讲座杨凤池情绪调节及心理减压

情绪调节与心理减压

——杨凤池

 

我今天来主要是配合我们葫芦岛市健康机关的建设,来到这里做一场心理健康讲座。

不知道各位对心理学有什么理解,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一、    心理学——生活的智慧

实际的情况往往不尽如意:

1¡¢         生活不断改善苦恼有增无减

2¡¢         房价蒸蒸日上压力不堪重负

3¡¢         努力建立关系相处成了难题

4¡¢         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肩负重任 …… 

面对这些,如果更从容、更智慧地生活,不是有心理疾病才需要心理学的。

引出心理学的概念:

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问题,更得体地处理问题。

说到减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减负,少留或不留作业,现在我们公务员机关干部要是觉得工作压力大,我们直觉的感觉是不是要说让领导少给我们留任务,就是减压?

这是常人说的减压,不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谓的减压,这才算从学校的来说,学校不可能给学生少留作业,从机关来说领导不可能不给我们分配任务,不可能降低工作的要求,这时候我们我减压就只能是心理减压,不知道各位是否理解了,而心理减压很关键的的一点就否情绪调节,各位是不是有这个体会,只要心情愉快,心清气爽、侥有兴趣地做一件事就会很轻松,讲一个农村种地的一个体验,“挠苗”大家开玩笑说,你不老实就让你挠苗去,后来上大学后打篮球,大汗,大学生都很有热情,没一个说“再不老实让你打篮球去”,举例就是说明,当你情绪好的时候,从内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没听说过还要减压的,只有挠苗是需要减压的,挠苗是什么心情?

当时是知青,就是说我应当在城里的,但你觉得是劳动改造干这个活时候,与同样是休闲娱乐的体力干活不一样的,但是打一场球可能累得比挠苗还要累,但是之后仍是心情愉快,挠苗其实没那么累,只是心里不情愿,所以减压与情绪调节很有关系,所以我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讲,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讲的。

心理学是什么?

我是说它是生活的智慧。

当然它有科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当然一般人对这些接触得比较少,但一般师范院校就学过教育心理学,还有比较好一点就学过普通心理学,但大家学过之后觉得心理学与生活比较远。

另外,在精神障碍发生的人群里或严重心理障碍发生的人群里需要心理学的帮助,于是心理学在公众有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觉得心理学没用,第二个就是谁用到心理学就是有毛病,也就是说咱这一屋子人里没人用到心理学,咱这一屋子的人全是葫芦岛市的精英,怎么可能需要呢。

按不太准确的概念,心理学可能没用,也可能我们就是用不到,但现在我要给大家纠正这个概念,就是心理学我们要用到的,而且就是让我们更好工作和生活要用到的,不是病人要用的也不是没用的,实际上我们生活情况往往有一些不如人意的,比如生活不断改善,苦恼有增无减;房价蒸蒸日上,压力不堪重负;努力建立关系,相处成了难题;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肩负重任。

这样的一些事情,大家有没有想过跟心理学的关系。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掌握了心理学这个生活的智慧,你就可以更从容,更智慧地面对生活?

心理学——生活的智慧

科学的定义就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只要是你在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就都需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问题,处理问题,心理学学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掌握了,尤其是再能掌握一些心理学的技术,技巧,就可以进入到什么状态呢,就是可以:

1¡¢         精确地解释人的行为

2¡¢         合理地预测人的行为

3¡¢         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

精确地解释人的行为,就是,一个人出现了什么行为,眼神,身体的什么动作,我就大概知道这个人可能要说什么,做什么……我能够理解他,然后还能够合理地预测人的行为,还能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

既然我预测了这个人的行为,那我就可以有效地影响他。

我知道我们政府机关有很多部门有处理跟人民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如医疗纠纷处理部门,信访部门,给他们做辅导时,有个案例;他们说没办法,处理不了,你看这个人怎么不可理喻,这就是要看你个人怎么理解这个人,就是说这个人怎么这样,这人现在说这个做这个,下边还要说什么,做什么,然后我怎么说怎么做就能影响到他,这就是预测人的行为。

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处理不好就会有医疗纠纷,面临着诉讼。

现在处理这方面工作的同志都特别头痛,几乎每死一个病人都会有个纠纷,一个人死在医院了,然后家属就来闹,你会怎么处理这方面的纠纷呢?

说你们技术使用不到位,药用不到位,处理方式不到位,而对方又都是非专业的,你用专业知识解释他们又不明白,然后你问人家怎么解决,对方就说要赔偿,问你有什么样的赔偿,你说3到5万,你问要多少,人家说5万,你说3万行,5万元你没权力,人家就问那谁有这个权力,你会说——领导。

结果一个小事越弄越大,遇到这类问题当中怎么用心理学。

那举个例子吧,你当患者家属,我做你的角色,我们来演示一下吧,好,看我如何说,我把他原来的对话里他说3—5万,人家要5万元,他说没这个权力,人家就只好找院长去了,院长还批评他要你做什么吃的,其实当初患者家属大多是情绪性的,人家大多不知道3-5万元这个事,这是你这个医务主任说的,“你不能先露出这个”。

如果你说“你们总来闹,到底想怎么地解决,不要说我们用药不当,技术不当,处理不当什么,你们就说到底要干什么,如何解决?

”其实你这么做就不对了,把矛盾激化了。

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共情,“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你说的情况我同情,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在我们对面坐的人是怎么个心情,什么个想法,预测他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尤其是窗口服务的部门,在这个时候会点心理学对这个工作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我们经常谈工作压力,其实我们找不到没有压力的岗位,也就是因为有压力才设岗的。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感到有压力的请举手,“我特别想听你对压力的感觉”“情绪紧绷的感觉”其他没举手的人是不是就没压力了,看来咱们葫芦岛的健康机关建设得挺好,这么多人没压力。

有一回我在一个单位做辅导,问“有压力的请举手,没人举手,又问没压力的请举手,结果还是没人举手,然后我就问你们当中结了婚了请举手,没人举手,那你们当中没结婚的请举手,结果还是没人举手,”我就说是不是你们都一把年纪了还同居着呢?

是都打光棍呢还是同居着呢,看看这么多人不敢举手,他们才是有压力呢“说有压力我举手领导看到不好,说没压力领导要是撤岗了怎么办”所以说他们才有压力,有紧绷的感觉呢,左右不定。

所以你们没举手的人压力比他还大,你举手了才没压力,今天你要多配合我,咱们多来点互动,其实生活中就没有没压力的地方,人生活就是遇到各种问题,处理问题就是解决压力,而我们生活的目的就是处理问题的。

二,压力无处不在

1¡¢         工作压力:

工作要求高,任务时间紧,薪资报酬少

2¡¢         人际关系:

上下级、同事、家人关系中的困扰

3¡¢         灾难性事件:

火灾、地震、核辐射

比如说我们工作方面,机关任务繁重,人少,工作压力大体现这三方面:

1是工作要求高;2工作完成时间紧;3是薪金报酬少。

大家要是觉得自己工资报酬不少了请举手,要是觉得报酬低请举手,看看这么多人啊,领导回头看一看,凡是现在举手的都是工作压力大的,为什么?

因为你看我干这么多活就给这点钱,压力就来了,另一个压力就是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家人关系……这些关系当中都会有些困扰,其实我们的苦恼大多来自关系,很少有跟物的苦恼能持续很久,丢点钱过段时间就过去了,如果失去个朋友,亲人那这个苦恼就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呀。

失去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生理学上的失去,是事实上的失去;一种是精神上的失去,这个人还在,但跟你决裂了,那这个苦恼也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前几天我见到几个记者,他们说“你老讲心理学减压,心理学应对困境,我觉得您特别弱,特别虚,”我们校长就说“心理学要干预到位”比较老百姓有很多苦恼,就业难,升学难,购房难,我们的政府如果高效,公正,廉洁公平都做好,我们老百姓的苦恼就少了,我们这些心理学家的事就少了,现在我们的事特别多,他说心理学解决问题不如现实中解决问题,本来有挺多由我们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就能解决的,却要让我们这些心理学家去,我曾经就被派去一个地方解决烦恼,那个地方强拆,比如说给5万就给2万。

老百姓就想不通,就闹,在这方面心理学家就显得软弱无力了,但有些地方就行,比如说亲人去世,我们一般认为减压就是把事给解决了,可亲人去世这事如何去解决,重要的关系人物没有了,这事只有在心理学层面上减压,别的没有办法。

人际关系,还有灾难事件就更不用说了,更大强度的大压力,在神州系统发射之前,让我去减压,在走进会场时我听到他们窃窃私语,“咱们这么大的工作压力,让一个心理学家来减压,能解决吗,他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痛,”我上台就说“我是被请来给大家减压了,可我在上台的路上听你们说话,我就被加压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听到有同志们说我减不了压,”我要了解我为什么减不了,谁能告诉我,我指一位老大姐“您说说,我上来的路上就听您说话声最大”“那大姐就站起来了,那我就说说,反正我没两月就要退休了,中央领导指示,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万无一失,你看这压力有多大。

我说:

“那也能解决呀,把领导叫来,改下指示粗心组织,马虎施工,出点错不要紧,摔就摔了,大家哄然笑了,我说“你们为什么笑,这么严肃的事?

想必你们觉得这不是减压的路子,你让领导改指示不行,如果换位思考,你们要是中央领导,也会这么指示,那就只有心理减压了。

”我可看过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回发射,紧急制动,当时你们都在现场吗?

——好多人都举手了,比刚才你们嫌薪金不高举手的人一样多,原来你们都在啊,我继续还问那个老大姐,如果有(万无一失)一失会怎么样,她说有一失会不得了呀,不得了会怎么样?

不得了就会双开呀,万世英明毁于一旦呀,我说“你看你们都在呀,都在就说明没被双开呀”后来前排一个发射副总指挥说“没受到什么处罚,只是写检查。

”写几遍?

一遍?

这就让过啦?

现在做什么呀,现在发射我还是副总指挥,你们看到了吧,有一失的结果就是这样的呀,实际上呀工作上很大的压力不是来自于恐怖的现实而是来自于恐怖的想象,就是你想着这事多危险,想着这事多可怕,如果真要出错了,领导批示又会来了:

认真查找原因,别灰心,别气馁,以利再战。

我说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是非常人性化的集体,所以在工作中我送大家一句话,就6个字“尽人事,听天命”。

有很多时候我们想把事情都做好,一点不能出差错,于是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们就会非常认真的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认真去执行,我们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一点也没想让这个工作失败,所以,真的到后来我们就:

听天命,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只要尽人事了,天命一点也不会差。

如果你尽了人事,结果还是失了,还是不理想,这是你无法改变的,所以心理健康的人通常会有这么一种功能,他会接受他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会尽量影响和改变他可以改变的事实,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其实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无非两类:

一类是适应环境,大家都穿裙子,像尼泊尔,如果你是从中国大陆来的,你就要适应环境,你就要穿裙子,如果你想改变环境,不穿,这就得等你当了尼泊尔国王了再说,在没当之前,你先学别的男人找个裙子再说,等你有主动权了你再改变。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要用到这个原理,其实有的时候塞翁失马……我在评正教授的时候,因为我控制不了的原因被我的同行产生了嫉妒,在大屏幕投票的时候就差了一票,其中有一个就说“这人中央台都叫杨教授了,咱们就别浪费这个名额了”一投票少一个,后来我就私下里找到评委问一下,说怎么回事呀,说你票数不够,问我有什么缺点,没缺点,那我下一步要往哪方面努力,没方向,你非得问我我告诉你,不是做得太差而是太好了,等到下一年还是没通过,三级评委,两级全体通过,如果我这一过就可能成为评委了,正在这时候我们换了校长,这校长一看,“杨凤池怎么不是正教授?

这怎么回事。

到底欠缺在哪,把评委发言放一遍,说这怎么能能为理由呢。

后来我全票通过了,校长发言说“对杨凤池就要投票了,我很担心杨凤池能不能成为正教授,但我觉得杨凤池对首医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给首医争了荣誉,如果他不能评为教授,我不怀疑他是不是够资格,倒是怀疑我们评委够不够资格。

是不是我们评委会有问题,下面开始投票,结果一致通过,有时失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当初没有这么个差失,说不定在其他环节上也会有问题,所以失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事,向生活付出,生活一定会回报呢,有人说你说的是大话,我天天认真做事怎么没看到回报呢,我说你别关键,我以我活了54年的人生经验跟大家分享,我原来上学时学了好多课,当时觉得好些课都没用,老师说学吧,总有用的时候。

20多岁学的知识到现在都用上了。

我做咨询以来,发现现在回报最大的就是当初那些免费的人。

因为你真帮了人家,还没收人家的费,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我所认识的杨凤池”,说20年前我给他做了咨询,那时他遇到问题了,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找我咨询,我看他困难没收他的费,还带他到食堂吃了顿饭,送到公共汽车站,把我当里对他说的那些话都写了出来,最后说从此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你想这个文章在网上一出现,那个效果会多大,比我当初收他5块钱咨询要大多少啊,所以我希望各位要饶有趣味的工作,饶有趣味地生活,尽人事,至于回报是什么,要听天命。

二、    工作压力的来源

1¡¢         胜任不愉快

2、通常的假设

工作压力的来源很重要是胜任不愉快,这个工作你不用花大力气做但你还不愉快,是因为你做了没得到及时的评价与鼓力。

或者你在这个岗位做了这么多年,还一直是副的也没评上正的,心里不愉快,这时候就会感觉工作压力大了,本来我这就不愉快,这又来事了,又来事了,我想我们能不能把它看成我们又来事了,而是把它想成我们应当这么做,这是我们的本份呢。

有时我们还会觉得某个工作好,某个局好,某个岗位是肥缺,我这是苦差事,行业间互相羡慕的事,不同部门间互相羡慕的事,我有次去银监会讲课,我在准备课件时,我的研究生就说这个单位的人挣钱可海了,你想银行的人挣钱就多,银行行长挣钱会更多,那监银行行长的人挣钱会多少,国务院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人肯定是挣钱海了呢是吧,然后等我去那讲的时候,我把这段话讲给现场的人听,前排有个老同志就说“你才挣钱海了呢”你看我当教授的我认为银监会的人挣钱海了呢,而银监会提人认识这个教授才挣钱海了呢,我问你们当中有没有57年出生的,说:

有,我说您把您的工资单和我的晒一晒,结果我们的工资差10块,你们挣钱海了吧,葫芦岛挨着海,大海,就说轮船一开黄金万两,到海里一捞都是好东西,这是开玩笑,但我想你们的工资也不是很高,说到这个待遇问题,挺有意思的,有一回国航让我做减压,大家都知道空中服务员,飞机上有两个领导,一个是飞机长,一个是乘务长,做乘务长心理减压辅导。

说我们的空中小姐特别辛苦,工作时间长,时差老在变换,劳动强度大,而且特别危险而且现场乘客素质特别差,原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做飞机的都不是一般人,现在能做飞机的有的扛扁担上飞机的,所以空中小姐的待遇还特别低,是1999年事,我当时就问:

别的我不说就说你们挣多少钱一个月,不多,我们辛辛苦苦一个月才9000多块钱,我当时是一个月2570.,一个空中小姐快抵上4个杨教授了,我说那你们那个待遇低是怎么产生的呢,她说因为香港空姐一个月25万,我说那你们就不要为这个发愁了,你们就到香港去当空中小姐吧,她说杨教授那个不行,人家香港是要香港特区身份证的。

1997年不是香港回归嘛,我就无语了,我沉默,他们问您怎么不说话呀,我说:

我听你们说呢,她们说:

您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么说不妥呀。

我说你们找了个不存在的可能性去比较,然后就比较出低来了,所以我总结出句话来了“人的苦恼往往来自于不恰当的比较”你这个比较不恰当,所以你就苦恼了,她说,那我跟谁比较恰当呀,我说我们学校外面有餐厅,那里的服务员我问过,一个月500多,她们说你不让我们跟香港的比较,让我们跟端盘子的比较,我说;你们工作性质有什么区别呀,来个餐巾纸,来个矿泉水,你们有什么区别呀,不就端盘子的地高点嘛,那也不能一个顶20个呀,你要是嫌那地方高危险,你下来呀,所以不恰当的比较是人苦恼的重要来源。

第二个是多变的环境难适应,现在的社会属于转型的社会,多元化的你的职业有多个可能性,工资虽然差不多,还是觉得政府官员社会地位高,大家尊敬你,当店员就不这样,因为工资差不多,但现在多元化,一个小老板就可能比你工资高,就不好适应。

所以压力有他3种结果:

1是强人强迫症:

尽管很有压力,还在绷紧弦,跟压力做斗争,顶着压力压上加压。

2是职业倦怠症,打拼一阵,没什么起色,觉得没什么希望了,自己要枯竭了,然后工作就没兴趣了,心态就不好了。

3是升职焦虑症。

我干了一阵副局是不是该升局级了或副处级了,我在北京一个大局的副局找我来咨询,当了24年副局,他问我,你看我什么时候能升,我说你应当享受你一直是副局的状态,没必要生了,这么多年,你应当把自己定位在副局上,有个好的职业状态了,你要学会要工作中多次示强后要适当示弱,其实你们看看,有好多特别有名的领导干部升到相当高的职位的人有时显的不是很强执,中国文化强调以柔克刚,你总是强势,弦紧了就要断了,强的人要弱执,弱的人要强心,所以你们看到什么状态都没有强势的必要,按照我们文化的传统,以柔克刚,强的人总有一天要折,弱的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现在有一个名称叫女强人,凡喜欢这外名称的请举手,不喜欢的请举手,看来还是你没压力,看来是不是你也没升上去呀,笑。

女强人是什么概念?

其实她们骨子里是弱的,其实真正的强是不需要示的,强本身就是在压别人的,所以事业做的很好的人,升职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如果没有被提拔就是人生的失败,大家有这么的想法吗?

有次一个行政学院让我去讲课,说我们这都是局级后备,你给我们减减压,只有一个教学任务,让这些学员心理紧张焦虑大幅减轻,用什么方法都行,我说他们紧张焦虑是什么?

说他们学习后过三个月回到本单位,就有可能被扶正,学员们都担心不被扶正,我到他们班上我就问他们:

你们说说正职的好处,再说说副职的好处,都写在黑板上,叫一个学员写正职的好处,优点,再叫一个学员写正职的坏处,缺点。

再让一学员写副职的好处,再让一学员写副职的坏处,写正职的好处,学员写1234567。

写正职坏处的学员拍脑袋瓜子想半天,老师没有啊,写副职好处的人也没写出来,写副职坏处的学员写了一大堆,咱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单位正副职都来的?

我这课还得分类讲,这一课全是正职的,另一课全是副职的,那一个是副职要升正职的,那一课是副职全升不了的,那既然有正有副就不这么细讲了。

这焦虑的来源是看到升职的好外,看不到升不了职的好处,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这命题本身就很荒唐?

啊,升不上去还有好处?

毛主席可教导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的心理障碍恰恰是违背了毛主席的教导,就看不到另一面,升不上去的好处特别大,尤其是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好多年而升不上去,升上去当然也有好处,后来我让这些学员头脑风暴,把正职的坏处,副职的好处都给我想,挖空心思地想。

结果正职的坏处想出10条,副职的好处想出11条,你们看看我现在的职务,刚才市长也念了9个,其中副职8个,正职1个,就这个正职当的难受,副职当的都特别潇洒,我就结合我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分享,等到下课,我出去的时候,一个哥们就跟出来了,杨教授,他们可就没准呢,我这回去就铁定了要提的,我说:

好啊,好啊,他说,有什么好啊,刚才我们说了那些正职的坏处,我这回去有什么办法不让他们提我啊,不给我扶正,我说我药劲用大了,我说的是咱升不上去怎么办。

能当正职干嘛不当啊,我这是说当不上去,什么事都有个度的概念,你当的副职不以扶正为目的,你这副职就当的有神采了,我就当一辈子副职了,如果当副职那一天起你就想着升正职,那你就成了这个职位的奴力了,爱岗敬业就好。

心理学其实看起来很软,但当你真的用起来的时候效果真的挺好,我的书《幸福心帮助》讲你怎么从内心改变了,然后你的行为,心态等等都发生了改变了,书上写到:

--换一种想法,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方式,从此你的生活大不相同。

言行举止做派都改变了,你的生活也就发生改变了。

职场的压力有时还和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有关,职场不是单纯的职场,有一些人在职场中麻烦不断,你要是上他家去,家里也是狼烟四起。

工作和生活,事业和情感互相影响,职场减压与建设和谐家庭密切相关,在生活当中我们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其实是在很多层面上互动的。

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了婚,这可不是两人在一块,至少要有6个人在生活在互动,这两个人在结婚的时候,分别带着儿童的我,和父母的我进入这个小家庭,每个人跟别人一结婚就是你自己是3,别人是3,这一下就是6个人,你看那些特别和睦相处的夫妻,白头偕老的夫妻,大多数时候是丈夫是成人的丈夫,妻子是成人的妻子,有小部分时候,这妻子像小女孩,这丈夫马上提升自己像老爹,有时候这丈夫像小男孩,太太马上提升自己的状态像父母,就像妈,所以我就站在男的这边看,这男的娶了一个女人就娶了3个,有的时候像太太,有的时候像女儿,有的时候还像妈,要是最理想的婚姻就是8个人结婚了,每个人还带着一个情人的我。

就是婚外情是什么情况发生了,这人我也有,你不定期上哪找去呀,你想要什么,不就是这几个人嘛,几个角色都齐啦,我跟太太刚结婚度蜜月就吵起来了,就是2儿童我出来了,后来有一阵好一点,再后来又吵,2父母出来了,还是吵,我是你妈,我还是你爸爸呢,都想胡相管,从40不惑后就吵得少了,51知天命后我们俩特别和谐了,和谐成啥样呢,只要她一撒娇,耍赖,这不我闺女嘛,我一提升就是他爸了,她觉得挺舒服,这时候我们两的4个老人都去世了,我们两都有意思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个对方的父母,有时我说我哪不舒服,她就说“老杨来我给你揉揉”她一撒娇我就说“另着急,咱身体要紧,谁气坏了我都不着急,就你气坏了我着急”。

你看我我如何做你舒服,有时做生日也要满足一个她那个小女孩的心愿,一朵玫瑰花什么的,现在实行婚纱摄影,好多婚姻破裂,就是“我就是这一角色,你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你就找别人去”,所以我那本书里有一句话:

关于婚姻,换人不如换思维,你觉得你爱人不好,你先换换你的想法,咱就以男的说吧,你看你媳妇不好,那你就看看她像什么,她像你太太,你就像她丈夫,她像你闺女,你就像她妈,她你就妈你就像她儿子,她像情人你就像她情人,她不像情人你像情人勾引她,你勾引到手了,别人就勾引不了了,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有。

应对压力:

1、了解压力的来源

2、了解自己对压力的反应

3、改变自己对压力的反应

4、调整导致压力的性格。

其中1和2是已经发生的现实,3和4是可以改变的现实。

航天发射的那些人,压力来源是自己带来提,中央领导的批示只是说明了你的心声,做为一名航天工作者你是不希望发生故障的,所以你要改变对压力的看法,这也是你自己对工作的要求,个位可以去体会一下,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个压力事件,你想改变,却改变不了,这可能就是你的性格有问题了,可能你比较偏执、比较强迫、比较固执,这就是要改变的了,但性格的改变比较难。

大家都知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要改变性格,就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了,改变态度可以通过你自己的思想转变来做,中国男足踢球你们爱看吗?

我原来爱看,因为中国男子足球高呼:

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没有球的队员动作特别漂亮,等球一来了就慌了神了,这劳什子来了,不管好坏,踢出去算了,一个球承载着“走向世界的重担,”有千斤重,我讲这个足球可能跟今天的讲座无关,但想一想,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