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55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省府谷县麻镇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科技文阅读(6—9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

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

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

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

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

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

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

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

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40多年的事。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

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

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

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评卷人

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

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

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遂:

于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3分)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3分)

7.请用“∕”为下面短文断句(4分)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胡难及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背诵(6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

(《诗经·氓》)

(2),尔卜尔筮。

(《诗经·氓》)

(3)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诗经·氓》)

(4),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5)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6),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青草的声音

车永静

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和春天相握。

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

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色中变得诗意葱茏,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远山被这种神秘的春之手点拨着,草色驱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

草的呢喃是那么柔和,深情地回应着大地母亲的爱抚和呼唤,它们日生夜长,日益繁茂。

那片片叶茎,在风的细语中悄悄地抻大抻长,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绿色的生命体酣畅地吟唱。

它们的花瓣在阳光下层层地舒展着,轻轻地绽放,一朵又一朵,发出难以觉察的声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籁。

我迷恋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倾听着植物生长的声音,倾听着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样。

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上的.它们争着在山坡上、河岸边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绒绒的团状幼苗。

接着,蒲公英也出了、长得漫山遍野.那黄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在风中飘姑朵花,狗尾巴草……

我最初接触的小草,是从茵陈草开始的,它给了我太多的儿时记忆。

在我的家乡,父亲是个乡镇医生,每年都会依据季节和草药药性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回不同的药材。

每年最先采摘的,就是茵陈草了。

那时我家房头有位肝病患者.脸黄黄的,每年都大量的吞服茵陈草,那种草熬出的汤药的味苦苦的,带着一种蒿味,很不好喝,看着他对一堆堆草药贪婪的样子,我感到了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恐惧的心情,他说他不能死还有一对没有拉扯大的孩子。

那时父亲经常领着我,在大地上寻觅这种小草,我一看到他们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欣喜,并对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我们家虽然生活艰难,但父亲的诊费通常很低,对待贫困的患者有时还会无偿地赠送,我的这位贫穷的邻居才得以长久地喝下去,后他们病好了,成了我们家的好朋友,父亲的许多贫穷好友就是这样结交下的。

长大后我在一本书里看到一篇文章,说三国时代的吴国人董奉隐居匡山,为人治病不取财,重症愈者植杏树五株,轻者一株,多年后医人无数,得杏树十万课,蔚然成林,被后人传为佳话。

我把那上面的事讲给父亲听,父亲那时已经有些驼背,脸上皱纹丛生,仍然辛苦的为一家人生计操劳.父亲闻听后欣然地笑着,笑得胡须抖动,一连好几天都很高兴。

父亲说,这样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专为名为利而活着的.人活着总有些更好的东西。

我开始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向往城市,向往幸福和爱情。

当我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扬洒向外面的世界时,我满怀希望地跋涉着,可是我的真情总是换欺骗,总是会失望,心被爱情一次次的烙伤,人在痛苦中一次次挣扎。

我不明白,人为什么那么自私,贪婪,嫉妒,在物欲和权欲中变得丑陋不堪。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孤独地住在城市里一间阴暗漏雨的房间里,心灰意冷,了无生趣,心里无限的烦闷和忧郁。

可是当我在雨停后起身,站在窗前,在我目光所及中,我看到在昨天的暴风雨的浩劫中,地上的一丛青草,它们在风雨的摧残中虽然变得凌乱,根须依旧死死地咬住大地,正在阳光下立了起,身着泥污和伤痕,在风中颤颤地晃动。

那一刻,我的心震颤了,我分明听到了一首小草之歌。

我弄一盆清水,洗去它们的满身泥浊,它们又一身新绿地沐浴在阳光下。

它们那么卑微渺小,却又清雅高贵,居柔宁拙,倔强峥嵘,葆有着一种不屈不挠默默向上的精神,我想我从那一刻才真正地懂得了草的语言,草的精神。

我想起了故乡的那片青草覆盖着的原野,我拿起了电话,当父亲那熟悉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我的心里出奇地温暖和激动。

没有谁不熟悉草,它们其实是与人类同在的,大古以就在那里。

甲骨文把一茎两叶叫做草,草们带着柔弱的身体和不屈的精神从远古时走。

我的居室里堆着书籍,堆着现代生活的用品。

我的窗前总会百一抹绿色,一丛丛小草。

我愉快地生活着,在书籍之中寻求智慧吸取营养,我的心情沉静,平缓,明晰透澈如一台明镜。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02期)

9.草本无声,如何理解“青草的声音”?

(5分)

10.“父亲说,这样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专为名为利而活着的,人活着总有些好的东西。

”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6分)

答:

11.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答:

12纵观全文,分三点概括草的作用。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15小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段时间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

C.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美国就子虚乌有的“浓缩铀计划”指控朝鲜,这只能被看成有意拖延核问题的解决。

D.丁是丁,卯是卯,本次模拟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分值、试卷结构等都已确定,我们就不必再讨论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5年,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B.恢复升降级的中超06赛季即将打响,人们担心的假球、黑哨等不安定因素,会不会将日渐失去公信力的中国足球,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

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改变气质的价值不可小视。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②①⑤④③B.①④⑤②③C.①②③⑤④D.③①④⑤②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5分)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加利福尼亚一家提供软件的公司走到了一起。

福特公司有三万多家零配件供应商,今后,它同大部分供应商的联系将通过因特网进行。

美国通用公司汽车公司同一家上网公司合作的目标是:

减少库存,供货时间,从40天缩短到7至10天。

因特网也在使全球易腐食品的交易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网上交易不仅能够减少繁琐的文书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缩短交易时间,而确保水产、农产品和鲜花更快地抵达目的地。

17、我国每一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示例,选两个节日,写两句话表达情思。

(6分)

例:

清明节:

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节:

节:

评卷人

得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

,木匠、石匠暗暗竞赛。

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

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

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

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的,无法在当地补充。

若皇帝知晓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

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

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

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

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

“乐音”属于听觉,“水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2.C(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A.B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落脚点,D项信息在第三段。

3.C(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偿还。

(3分,其中“贷”,借,1分;“没”通“殁”,死亡,1分;“鬻”,卖,1分)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

“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3分,其中“议”,建议,1分;“状”,情形,1分;“吾曹”,我们,1分)

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分,技巧1分;分析2分,选择其一回答即可)

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诗经·氓》)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氓》)

(4)涉江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