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572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docx

浙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浙江省教育厅

2012年4月

 

目录

前言IV

引言V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体要求2

3.1适用范围2

3.2装备数量和范围2

3.3教室环境和安全卫生的适用范围4

3.4教室环境5

3.5安全卫生5

4教学仪器设备8

5普通教室8

6专用教室和场所9

6.1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初中科学实验室9

6.2小学科学实验室11

6.3文科仪器室13

6.4技术教室、实践活动室13

6.4.1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13

6.4.2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室13

6.4.3小学实践活动室14

6.5生物园地(高中、初中、小学)14

6.6体育运动场地14

6.7卫生(保健)室14

6.8心理健康辅导室15

6.9音乐教室16

6.10美术教室17

6.11气象观察园地17

6.12图书馆(室)17

6.13计算机教室18

7学校信息化环境20

7.1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20

7.2校园广播系统21

7.3校园通讯系统24

7.4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24

7.5信息化教育资源2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选配部分28

A.1各专用教室、场地和信息化环境项目28

A.2各专用教室和场所的具体要求28

A.2.1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室28

A.2.2高中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9

A.2.3高中、初中生物数码显微实验室29

A.2.4机器人实验室30

A.2.5初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31

A.2.6初中、小学科技活动室(园地)31

A.2.7地理教室32

A.2.8书法教室32

A.2.9舞蹈教室33

A.2.10教学天文台(室)33

A.2.11电子阅览室34

A.2.12微格教室34

A.3校园电视系统3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多媒体设备36

表1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要求3

表2中小学校各专用教室和场所装备要求4

表3中小学综合信息化环境装备要求4

表4室内场所通风换气要求(除化学实验室)5

表5家具含有害物限量6

表6不同电力系统中设备外壳保护接地端和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连接7

表7中小学校课桌椅各型号的标准身高、身高范围、颜色标志和预置参考型号8

表8物理、化学、生物和初中科学实验室桌凳装备要求10

表9物理、化学、生物和初中科学实验室水源和电源装备要求10

表10各学科实验室防护用品救护箱装备要求10

表11小学科学实验室桌凳装备要求12

表12小学科学实验室水源和电源装备要求12

表13体育活动场地及装备要求14

表14心理健康辅导室装备内容15

表15个体咨询室装备要求15

表16心理咨询教师办公室装备要求16

表17团体辅导室装备要求16

表18高中、初中、小学图书馆(室)达标应拥有的藏书量(含报刊)要求18

表19学生计算机桌凳尺寸要求19

表20计算机设备装备要求19

表21校园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装备要求20

表22信息插座数量要求20

表23校园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要求21

表24校园计算机网络机房设备装备要求21

表25校园计算机网络软件装备要求21

表26校内模拟广播系统装备要求22

表27校园IP网络数字广播系统装备要求23

表28校园广播系统广播机房装备要求23

表29校园通讯系统综合布线装备要求24

表30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装备要求24

表31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装备要求25

表32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控制机房装备要求26

表33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内容26

表A1中小学校选配部分各专用教室和场所装备内容28

表A2中小学校选配部分信息化环境装备内容28

表A3机器人设备参考配置31

表A4书法桌凳高度32

表A5舞蹈教室装备内容33

表A6天文器材室装备内容33

表A7教学天文台装备内容34

表A8教学天文室装备内容34

表A9IPTV组网系统设备装备内容35

表B1投影机型多媒体设备装备要求36

表B2电视型多媒体设备装备要求37

表B3电子白板型多媒体设备装备要求37

表B4不同观看距离屏幕的最小尺寸3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2005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2006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

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除了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仪器配备全部按原

类方案;

——提高了环境要求,规定了采光、照明、通风换气、噪声、室内温度;

——提高了安全卫生要求,规定了安全原则、安全设施、安全卫生措施和使用安全等要求;

——提高了学校信息环境装备要求;

——在必配部分,增加了生物园地(室外)、心理健康辅导室、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室、小学实践活动室、气象观察园地、校园安防系统和信息化教育资源要求;

——在选配部分,新增了近年来出现的高中物理数字化实验室、高中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高初中生物数码显微实验室、初中和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地理教室;

——在选配部分包含了原标准未列入的书法教室和微格教室;

——删除了单独的多媒体教室,改为要求每个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

——删除了原单设的“电子软件资料室”,软件部分在信息化教育资源中要求,本次修订中强化了资源的来源、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应用;

——删除了单独的语言教室,要求与计算机教室合并建设(计算机教室具备数字语音教学功能);

——删除了原闭路电视内容,要求原有的校园电视系统继续发挥作用,新建时采用基于校园计算机网络的电视系统(IPTV);

——删除了计算机的具体规格要求;

——必配与选配分开编写,必配内容在正文部分,选配内容在附录部分;

——各专用教室和场所的变化:

——原“科技活动室和技术(劳动与技术)室”改为技术教室、实践活动室(包括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初中劳动与技术室和小学实践活动室);

——原“视听阅览室”改名为“电子阅览室”;

——明确了必配部分教室的间数和面积,小学、初中按DB33/1018-2005,高中按DB33/1025-2006;对选配部分教室的间数和面积作了规定;

——在专用实验室和场地方面:

——规定了化学药品不应存放在教室的陈列柜中;

——明确了化学实验桌上不要求有强迫通风装置;

——初中科学实验室按物理用、化学用和生物用分别作了规定;

——明确了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实验桌上不应安装水源、电网电源、照明灯;

——修改了图书馆(室)的要求,达标拥有的藏书量按照原

级要求,并规定有条件的学校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

级要求配备,增加了藏书室安装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有条件的学校宜实行计算机管理,配备必要的设备的要求;

——在学校信息化环境方面:

——校园广播系统中明确了有条件学校或新建的校园广播系统宜采用IP网络数字广播系统,并提出了IP广播系统的配置;

——校园通讯系统增加了设备要求;

——校园计算机网络部分有较大修改,要求网络类型统一为千兆或万兆以太网,主干带宽为1Gbps及以上;

——选配部分只作原则性的推荐,未作具体规定;

——多媒体设备部分与原来相比有较大变动,提出了投影型、电视型和电子白板型三种类型;

——在编排方面的修改:

——总体要求中配备的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与各专用教室和场地分开列表,使阅读更加清晰明了;

——共同的要求采用集中叙述和引用的方式,这方面涉及环境、安全和多媒体设备要求;

——在编排体例方面,不再以表格为主,改为以条文叙述为主,在表格使用方面,带有共性的内容(例如实验桌)集中编排;

——在内容方面,没有包括功能、使用、管理及人员等方面。

本标准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2005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2006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

《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首次于1999年发布,于2005、2010年修订。

《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首次于2006年发布。

 

引言

中小学教育装备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对2005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2006年版的《浙江省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是实施《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在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具体配套要求,本标准不涉及学校生活设施。

标准中必配部分是学校达标必须的,选配部分供学校特色选择。

标准中的动词形式:

——“应”表示应该、只准许,“不应”表示不得、不准许;

——“宜”表示推荐、建议,“不宜”表示不推荐、不建议;

——“可”表示可以、允许,“不必”表示无须、不需要;

——“能”表示能够,“不能”表示不能够;

——“可能”表示有可能,“不可能”表示没有可能。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总体要求,以及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场所、学校信息环境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002-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

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5440-1985广播用立体声录音机

GB/T5701-2008室内热环境条件

GB/T7313-1987高保真扬声器系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GB/T9402-1988高保真传声器最低性能要求

GB/T12062-1989高保真声频组合设备最低性能要求

GB/T14200-1993高保真声频放大器最低性能要求

GB/T16260.1-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

质量模型

GB/T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

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21748-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

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99-201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50356-2005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A173-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YJ26-19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

JY/T0363-2002视频展示台

JY/T0373-2004教学用液晶投影机

JY/T0381-2007数字语音学习系统

JY/T0383-2007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

JY/T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QB/T4071-2010课桌椅

SJ/T10796-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WS99-1998黑板安全卫生要求

DB33/T768.1-200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第1部分:

一般单位重点部位

DB33/T768.10-200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第10部分:

学校

DB33/1018-2005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

DB33/1025-2006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令第82号)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

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则

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装备规范

3总体要求

3.1适用范围

本章规定适用于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场所、学校信息化环境。

3.2装备数量和范围

3.2.1中小学校应配备的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项目、专用教室和场所、信息化环境要求的装备要求应符合表1、表2和表3。

3.2.2本标准第4、5、6、7章均为必配,选配部分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学校可根据条件装备选配部分的内容。

表1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装备要求

序号

类别

名称

装备要求

备注

1

理科

高中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学仪器

必配

《浙江省普通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待公布)

初中

数学、科学教学仪器

《浙江省初中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

小学

数学、科学教学仪器

《浙江省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试行)》

2

文科

高中

思想政治(思想品德、品德)语文、历史、外语常规仪器

必配,根据各校具体情况选择

参照《中学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外语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初中

小学

参照《小学思想品德、语文、社会、英语、健康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3

音乐

美术

高中

音乐、美术器材

必配

《浙江省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试行)》

初中

必配

《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义务教育初中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小学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4

体育

高中

体育器材和设施

必配

《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学部分)

初中

小学

《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小学部分)

5

体能

测试

高中

体能测试器材

必配

《浙江省青少年体质测试器材配备标准》(中学部分)

初中

小学

《浙江省青少年体质测试器材配备标准》(小学部分)

6

卫生

(保健)

高中

卫生室器械与设备

必配

《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

初中

小学

7

技术或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学器材

必配

《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仪器增配目录》(信息技术部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初中

劳动与技术教学器材

《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实验本)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器材

具体内容根据各校实际需要选择

注:

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学仪器装备要求目前为《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2000版,高中部分),加《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信息技术教学仪器增配目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部分)

表2中小学校各专用教室和场所装备要求

序号

类别

名称

装备要求

备注

1

学科实验室

高中:

理化生实验室

必配

b

初中:

科学实验室

小学:

科学实验室

附属用房:

准备室,仪器(标本、模型)室

2

技术教室、实践活动室

高中:

通用技术教室

必配

b劳动技术教室

初中:

劳动与技术教室

b劳动技术教室

小学:

实践活动室

b劳动教室

3

生物园地

高中、初中、小学:

生物园地(室外)

必配

在室外空地安排

4

体育、卫生、艺术

体育运动场地

必配

见6.6.2条

5

卫生(保健)室

必配

b

6

心理健康辅导室

必配

b

7

音乐教室

必配

b

8

美术教室

必配

b

9

气象观察

气象观察园地

必配

c

10

图书馆(室)

图书馆(室)

必配

b

11

语言和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教室

必配

a、b

a原有AP型(或AA型)、AAC型、AACV(或APV、AAV)、AACV-M型模拟语言教室的应继续发挥作用,新建计算机教室时应兼有语言教学功能

b间数和面积:

小学和初中按照DB33/1018-2005《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的“6校舍面积建筑指标”执行,小学见表6.1、6.7,初中见表6.3、6.8;高中按照DB33/1025-2006《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的“6校舍面积建筑指标”执行,以及见条文说明(表6.1、6.3)

c气象观察园地:

小学和初中按照DB33/1018-2005《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的“5学校用地面积指标”,高中按照DB33/1025-2006《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的“5学校用地面积指标”,在集中绿化地面积中安排

表3中小学综合信息化环境装备要求

序号

名称

装备要求

1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必配

2

校园广播系统

必配

3

校园通讯系统

必配

4

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必配

5

信息化教育资源

必配

3.3教室环境和安全卫生的适用范围

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场地都应符合本标准第3.4和3.5条要求,各部分的特殊要求在相应部分规定。

3.4教室环境

3.4.1采光

教室采光应符合GB/T50033-2001。

3.4.2照明

教室照明应符合GB50034-2004。

桌面平均照度应达到300lx,照度均匀度应不低于0.7。

书写板面照度应达到500lx,照度均匀度应不低于0.7。

统一眩光值(UGR)应符合GB50034-2004第5.2.7条。

照明灯具安装高度应在离教室地面1.8m~2.0m之间,教室宜采用定向照射灯具,应满足桌面、黑板面和银幕(或电子白板)对环境照度的不同要求。

吊式电扇应位于灯具之上。

为提高桌面照度,保护学生视力,照明灯具宜采用表面反射系数高、反射曲面适宜的灯罩和发光效率高的日光色光源,不宜采用裸灯。

实验台上如果设局部照明,前排灯不应对后排学生视线产生眩光。

3.4.3通风换气

室内场所通风换气要求(除化学实验室)按表4。

表4室内场所通风换气要求(除化学实验室)

序号

项目

指标

高中

初中

小学

1

每小时换气数

四次

三次

2

必要换气量立方米/(小时·人)

17

14

11

3

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0.15%

4

换气方式、换气制度、换气次数的测定方法

应符合GB/T17226-1998

3.4.4噪声

小学和初中应符合DB33/1018-2005第8.1.5条,高中应符合DB33/1025-2006第8.1.5条。

3.4.5室内温度

室内安装空气调节设备时,应按照GB/T5701-2008第4~7章设计。

室内温度夏季宜不高于28℃,冬季宜不低于19℃。

3.5安全卫生

3.5.1安全原则

在经济利益与安全要求,或者性能与安全之间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需要。

3.5.2有害物限量

3.5.2.1教室环境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GB50325-2010第4、5、6章。

3.5.2.2建筑和装修材料应符合GB50034-2010第3章。

3.5.2.3家具有害物限量应符合表5。

表5家具含有害物限量

内容

标准

条文

有害物限量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0-2001

E1级

甲醛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1-2009

第4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游离二异氰酸脂、甲醇、卤代烃、可溶性有害重金属等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3-2008

第3章

游离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异氰酸脂等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4-2001

第4章

含甲醛释放量、有害重金属含量

3.5.3实验室废液废气废物

实验室废液废气废物排放应符合GB3095-1996二级标准。

不符合要求的应经过处理。

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装置,或者由企业回收。

3.5.4危险品配备、存放和使用

应按照《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则》的规定,做好化学药品的存放和使用。

除了配备目录中教学必须的危险品外,不应配备其它危险品。

3.5.5室内布线

室内电气布线应符合GB50303-2002。

综合布线应符合GB50311-2007。

3.5.6网络防雷和接地

网络及联网设备应具有防直击雷和感应雷以及地电位升的装置,建筑物防雷设计应符合GB50057-2010。

网络系统的防雷和接地线应符合GB50343-2004第3~8章。

计算机系统的交流供电电源和直流供电电源以及通道应安装防雷保安器。

防雷保安器应符合GA173-2002。

教室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3.5.7安全设施

3.5.7.1学校应根据易燃物性质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GB50140-2005。

防盗措施不应违反防火规定,应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防盗措施。

3.5.7.2学校应有符合规定的安全通道,并保持畅通。

公共场所应有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系统。

3.5.7.3普通教室和各专用教室的供电线路均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和过电流保护器。

普通教室可分区安装,各专用教室应单独安装,学生实验供电宜分线路安装。

3.5.7.4学校的供电系统应采用TN-S系统,也可用TT或TN-C-S系统。

不应使用TN-C系统。

当供电系统为TN-C系统时,可改造成TN-C-S系统。

不同电力系统中设备外壳保护接地端和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连接见表6。

表6不同电力系统中设备外壳保护接地端和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连接

电力系统

TN-S

TT

TN-C-S

设备外壳保护接地端

接保护导线PE

接地

接保护导线PE

剩余电流保护器

PE线严禁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四线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

PEN线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