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787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docx

推荐精选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我国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掌握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活巨变的基本状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归纳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3.理解互联网的兴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

(2)到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

经济总量与最发达国家差距缩小。

(1)1990年在世界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

(2)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

(3)2006年跃居世界第四。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人民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图解识记]

经济腾飞的表现

[易混易错]

国内生产总值不等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的净额。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

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

2.进程

(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以来进程加快。

(3)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

3.趋势:

出现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了城市群的雏形。

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等。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原因

(1)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政府的大力支持。

(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

2.表现

(1)1995年中国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

(2)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信息社会的一个缩影。

3.影响

(1)打破时空界限,使信息、知识更快传递、共享。

(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3)改变着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

四、时尚中国

1.原因:

改革开放的推动。

2.表现

(1)思想观念:

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等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

①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②居住条件的改善引发了“装修热”。

(3)流行语言:

既有新创词语,又有外来词汇,也有港台语言等。

[思维点拨]

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大且持续增加,互联网应用范围扩大且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在于:

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是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易混易错]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出了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主题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生活变化及原因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图(美元)

注意对比材料中“1949年”“1978年”“1998年”三个时期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生活从1949年到1998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请说明原因。

提示 变化: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原因: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内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的努力。

2.改革开放后民众物质生活的变化

材料 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

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

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从划线中的“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可总结其特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可以总结其原因。

根据材料,指出1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

提示 特点:

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

因素:

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及原因

(1)巨变

①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③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

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

(2)原因

①政治局势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秩序安定,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

这是推动现代中国发生巨变的根本原因。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近代社会生活巨变的延续。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不仅在城乡普遍发生,而且更深刻更彻底。

⑤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中国社会受到很大冲击。

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其作用

1.特点

(1)发展曲折性: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常发展;②“大跃进”时期,超常发展;③国民经济调整时,逆城市化;④“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化停滞;⑤改革开放,稳步发展;⑥进入21世纪,高速发展。

(2)道路多样性:

①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实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市化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区域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如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

2.作用

(1)促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

1.(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

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  )

A.款式多样B.受西方服饰影响

C.受苏联影响D.注重个性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妇女的着装因而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故选C。

2.(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  )

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迅猛发展

C.改革开放的实施D.穿着品味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

3.2004年,由海内外近百名权威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该报告显示:

未来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集聚。

这充分体现出(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B.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

C.我国城市化的道路是多样的

D.我国现已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体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区域化倾向。

4.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这表明(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网络聊天、网络日志等都体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C与题意相符。

A、B、D与材料无直接关系,都不符合要求,故排除。

5.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

“网”。

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

这表明(  )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

答案 A

解析 从“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可知A项叙述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的增长过程比亚洲大多数国家都稳定。

——《世界经济千年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GDP变化出现怎样的趋势?

有何意义?

答案 趋势: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增长相对缓慢,以后迅速增长。

意义:

表明中国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生了巨变。

解析 趋势从图表可以看出,中国人均GDP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相对增长缓慢。

意义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个角度分析。

[基础达标]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下列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B.到197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D.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六位,故D项错误。

2.中国GDP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答案 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GDP迅速增长。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看时间的方式不断变化,有这样的说法:

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传呼机),21世纪看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人们看时间的方式从太阳、挂钟、手表、传呼机到手机的变化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故选B项。

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民俗,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被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取代,进入21世纪,又被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等取代。

这从根本上说明(  )

A.中国完成了工业化

B.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突出

C.人们追求物质享受

D.社会生活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答案 B

解析 “嫁妆”档次的提高,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中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A项说法错误;C、D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

5.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等,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际形势的影响

B.服装产业的发展

C.纺织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 D

解析 衣着的变化是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表现,而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B、C与题干所述现象都有关系,但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6.下列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前后“客人来了心情不同”的场景。

从“亲朋来家待客愁”到“好友聚会露两手”的变化得益于(  )

 亲朋来家待客愁   好友聚会露两手

A.土地改革的进行B.三大改造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制定D.改革开放的实施

答案 D

解析 两幅漫画中的变化,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改革开放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

7.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 B

解析 城市化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市发展迅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

8.下图EF段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  )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答案 D

解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可知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

9.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体现出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不包括(  )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 C

解析 由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B、D都正确;C叙述太绝对,错误。

10.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互联网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  )

    网购          网骗

A.方便了人们的生活B.节约了人们的时间

C.信任度和安全感低D.是一柄双刃剑

答案 D

解析 第一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的购物功能,其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低的问题。

综合两幅图片可知,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D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有:

自主择业、自贸区、基因重组、希望工程、博客、赞等,上述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有(  )

①文化的多元化 ②大众传媒的推动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弘扬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可以看出有经济、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这与文化的多元化有关,故①正确;“博客、赞”等与大众传媒的推动有关,故②正确;“自主择业、自贸区”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没有体现传统文化,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12.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

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政府推行的抵制城市化政策阻碍了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进程,这些政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只能反映某个时期的原因,不能整体上反映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排除。

13.肖恩·马洛尼说: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他这样评价互联网的主要理由是(  )

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比其他媒介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答案 C

解析 材料“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反映了互联网信息传播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

14.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亲历北京后写道:

“几年或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目不暇接的特殊美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逐渐发生颠覆性的转变

B.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服装贸易强国

C.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

D.中国人对着装的追求逐渐转向个性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A、C、D三项说法皆正确。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并没有成为服装贸易强国,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项。

15.2011年《羊城晚报》载:

短短半月,“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账号已有17万粉丝关注,数以千计的照片得以上传。

发起人于建嵘表示,平面媒体对解救行动的报道应该“降降温”,“给一个版面不如开一个专栏”。

于教授意在此强调(  )

A.微博打拐行动取得了完全胜利

B.借助互联网迅速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C.微博打拐行动需理性有序推进

D.打拐迅速发展推动了微博的介入

答案 C

解析 微博的介入使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发展得很快,于教授希望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长期的广泛关注,打拐行动需理性有序推进,故C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A380客机

材料二 各时代的流行语

①“志愿军”“尼龙”“大鸣大放”“大跃进”“大炼钢铁”;②“上山下乡”“串联”“知青”“右派”“样板戏”;③“平反摘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合资”“四化”;④“下海”“打工”“公关”“白领”“克隆”“知识经济”;⑤“入世”“WTO”“反恐”“黑客”“灌水”“斑竹”“伊妹儿”。

材料三

水质的污染  交通堵塞   失业者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判断材料二中①至⑤的流行语各流行于什么年代。

(3)材料三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

请给出你的解决方法。

答案 

(1)变化:

城市化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服装日益时尚,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出行更为便捷。

原因: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2)①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③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④是在20世纪90年代;⑤是在21世纪初。

(3)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解决办法: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治理和保护城市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变化”可根据材料一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2)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第(3)问第一小问“问题”可根据材料三所给图片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解决办法”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题时注意论从史出,充分结合材料概括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