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083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docx

标点病句成语总复习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十)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一、句子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1.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

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

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2.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

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3.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不搭配

  1.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2.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

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3.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

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

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5.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

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

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三、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

⑼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

要避免这种歧义,应把“许多”调到“张老师”的后边。

词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

如:

⑽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

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

因此,这句话可改为:

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四、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

⑾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

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五、交叉关系并列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

⑿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

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六、意义关系颠倒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

  ⒀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

这个复句可改为:

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七、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有时候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消极的效果,如:

  ⒁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首先”和“第一个”是同义词,在这句话中出现显得多余,应将其中一个删去。

  八、关联词语不搭配

  关联词语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

⒂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

  “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九、滥用关联词语

  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如:

⒃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加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

  十、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如:

⒄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不仅”只有放在“中草药”后才能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调到“中草药”后。

十一、前后项不对应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

⒅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

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十二、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

⒆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个句子的原意是要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加否定词“不”后,就改变了整个句子的原意,因此,应将否定词“不”去掉。

  【新题预测】

  ⒈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发展。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⒊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前,某校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B.滥用外来语,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B.职业道德之花已在这里绽放,这娇艳的花瓣上有着青年们倾注的斑斑汗渍,散发着青年们心灵中的阵阵幽香。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⒌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B.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C.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D.通常,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医生要获得其大脑的扫描图像,以便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了解肿瘤附近血管的状况。

  ⒍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兵马俑,这两千年前的威武之师!

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全都高大、魁伟、相貌堂堂

  C.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⒎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晖中学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时,开展话说“嫦娥奔月”的活动。

  B.今年春节前后各大媒体详细报道了抗击冰雪灾害的感人事迹。

  C.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D.救灾队伍在余震不断、交通断绝、通信不畅的恶劣环境下坚韧前行,一条条生命因为他们的到来重获生机。

  ⒏指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⑴李明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国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⑵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息,一直都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

  ⑶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⑷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

  ⒐下列文段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把正确的写在下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大晴天,万里白云。

那一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在信阳人心中很受欢迎的鸡公山。

那里万里群山,它们像一条大龙似的蜿蜓盘旋在大地上。

来这里游玩的今天还有好几个旅游团。

我们首先来到湖边观赏那碧绿的湖水和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

紧接着我们又翻过一座山,来到了一条大河边,顿时觉得心情舒畅,似乎忘却了所有烦恼。

  ⒑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⑵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⑶我们要树立“信阳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

⑷为了实现创建卫生城市的目标,市文明办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要从做文明信阳人开始。

人文明了,城市才能真正卫生起来,人文明了,才能把卫生城市建设好、保持好。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十一)

成语的运用

【经典试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帮助学生“砍断自卑的枷锁”,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B、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C、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D、70多岁的竺可桢,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2、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在这个世纪新旧交替之际,回顾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不禁百感交集。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异想天开,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C、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的远程教育网将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D、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人的音乐长廊。

【解题指津】

以上二题要求在句子中辨析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选出不当的一项。

第1题正确答案为“C”,“可歌可泣”在这里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

第2题正确答案为“D”加点词语犯了用错对象的错误。

在成语运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如下注意点(结合实例):

第一类望文生义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例如:

  1.万人空巷:

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3.望洋兴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4.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第二类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

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

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置若罔闻:

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5.休戚相关:

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6.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7.巧夺天工:

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第三类褒贬颠倒,例如:

褒词误用贬义

  1.凤毛麟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洋洋大观:

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3.沁人心脾:

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4.别有天地:

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贬词误用褒义:

1.满城风雨: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

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4.无独有偶: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6.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6.长此以往:

长期如此这样下去7.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8.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第四类词语重复,例如: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⑶百姓生灵涂炭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⑼众多的莘莘学子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12)目前当务之急(13)妄自菲薄自己等

  资料补充

  容易造成重复的成语

  1.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

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

原指热衷于某事而不能克制自己。

后多指忍不住要发笑。

不能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

  2.难言之隐:

隐,隐情。

深藏于内心的话或事。

难以说出口的隐情。

不能用成“难言之隐的苦衷”

  3.南柯一梦:

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

泛指一场美梦。

比喻得失无常,美梦成空。

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4.相形见绌:

相形,互相比较。

绌,缺陷,不足。

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5.津津乐道:

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

乐道,乐于谈论。

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

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6.闻名遐迩:

遐,远,迩,近。

远近都闻名。

形容名声很大。

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第五类误用字面意义

  例:

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例句中误用了字面意义,显然是错误的,

  对下面这些成语,要注意防止望文生义,误用字面意义:

  1.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第六类谦敬错位

  1.虚怀若谷:

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2.蓬筚生辉:

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资料补充:

  3.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4.贻笑大方:

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5.鼎力相助:

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6.洗耳恭听:

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

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

(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

成语运用专项练习题

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__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间。

(2)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__:

所建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

(3)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__,被逮捕归案。

(4)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__。

A.玩火自焚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自食其果B.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自作自受

C.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自作自受D.作茧自缚自作自受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2.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B.本着(曲突徙薪)之义,战士们都苦练军事技巧,准备参战。

C.战士们趴在壕沿上,(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一个月后,他终于闯过危险期,又一次(起死回生)。

3.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徇私枉法)的事件。

B.看他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C.人家都在捐钱物,你却(细大不捐),真是不好意思。

D.人民的力量大如天,团结起来,可以(移天易日)。

4.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B.如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南辕北辙)。

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5.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

B.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C.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李明和张伟从小就是好朋友,无论做什么事,他们总是(沆瀣一气),共同进退。

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B.桂林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C.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D.高考复习阶段,有些同学天天开夜车,搞得白天上课精神不好,这样就象(缘木求鱼)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7.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悲痛万分。

B.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C.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D.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晨星)啊。

8.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A.《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C.千佛山地面上的奇巧岩石是处处可见,而各种各样的奇伟山峰也(比比皆是)。

D.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9.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规模相当大的百货商场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10.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恶运”来临,你想扔下书逃走,可办不到,就像你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

C.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伟大的事业,要靠全国人民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为贫困地区的所捐的衣物,已把仓库堆满了,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11.选出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一项()

A.“六一”晚会上,小朋友们(神气活现)的表演,使观看的大人们非常高兴。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C.我狙击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后,伤亡十分惨重,而敌人的攻势却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D.他的发言,头绪纷繁,逻辑混乱,听来听去,始终叫人(不可理喻)。

12.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

B.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东山再起)。

C.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

D.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13.选出括号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卡车在倒车时由于(尾大不掉),撞坏了院墙。

B.就只在选煤的地方,(走马观花)看了一遍。

C.吴强不懂得礼貌待人,他经常对自己的邻居(犯而不校)。

D.孔子是(因人而异)的人,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14.选出下列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一直第一的小明(激流勇退),成绩下降到了十五名。

B.我厂的制度改革任重道远,堪称(邯郸学步)。

C.小明虽然被多次劝告,但仍(怙恶不悛),不知悔改。

D.封建统治者为统治人民,用迷信的手段(蛊惑人心)。

15.下列句子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B.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新鲜,现实感强。

D.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16.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雷锋一生很短暂,但所做的好事却极多,简直(罄竹难书)。

B.我刚刚学习绘画,请您务必多加指教,(感同身受)。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17.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B.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C.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D.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

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18.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下岗后靠那点微薄的补贴养活(嗷嗷待哺)的四口之家已经十分困难,实在没有力量再供他念书。

B.排雷是(生死攸关)的工作,这个排雷部队已伤亡200多人。

C.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举不胜举)。

D.一个工作不足半年,就利用职权挪用挥霍公款达950万元之巨的蛀虫,仅被判处无期徒刑,(罚不当罪),难平民愤。

19.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