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62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教案

__2013__年__春__季

学期计划

 

__2013_年__春__季学期_五__年级__美术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

情况

分析

五年级同学经过前期美术学习,已掌握了基本的绘画表现与造型表现技法,对美术学习兴趣浓厚。

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

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本册内容共有12节课,内容涉及欣赏评述、综合探索、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四个方面的内容。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在课程标准中所处的位置: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属于高年段,旨在引导同学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一、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

  2、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3、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4、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二、本册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构图方法、透视知识,学习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进行绘画和造型表现,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带来的形式美感。

三、本册教学难点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讲授、示范

观察、讨论

欣赏、评述

练习、评价

 

教学进度

本学期上课为__19__周,除去节假日和复习时间,实际上课时间为__15_周,共__15__节。

根据教学内容,具体安排见下表:

 

教学进度安排一览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开学第一课

1

2

家乡美

1

3

逛大街

1

4-5

聪明的机器人

2

6

欢乐陶吧

1

7

团扇

1

8

星光灿烂

1

9

大地飞虹

1

10

编花篮

1

11

生命的甘露

1

12

飞天畅想

1

13

我们去旅行

1

14

复习

1

15

考试

1

课时教案

内容:

家乡美

教学

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笔、尺子

 

 

一、导入新课

1、模拟情境:

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3、景点介绍:

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5、老师小结:

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二、欣赏认识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三、学习制作

1、图案化方法:

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2、尝试制作:

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备注

 

内容:

逛大街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记忆、想像,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逛大街的热闹场景。

2、能较好的掌握画线的基本方法,并用线条较准确的描绘出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

重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画线的基本方法。

教师

准备

图片

学生准备

彩色笔

一、导入

1、听声音(人的喧哗声)

2、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

(2)通过听到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3)这些声音会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4)大街上,你能看到些什么?

二、图片欣赏

1、街头小设施2、建筑物3、人物4、街市图片

三、介绍相关知识

1、认识不同视角及构图类型

2、透视知识

(1)近大远小

(2)近清楚远模糊

3、遮挡关系

四、画法指导

1、确定内容,突出重点。

2、定好构图,灵活、新颖。

3、大胆描绘:

先画近处的,再画远处的;近处的画大一些,远处的画小一些;近处的物件总是遮挡远处的一些物件。

五、学生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六、欣赏评价

一、1、欣赏学生作品2、谈感受3、讲评作业4、总结、拓展

备注

 

内容:

聪明的机器人1

教学

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

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铅笔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

你了解机器人吗?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

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

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

是人吗?

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

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

板书课题:

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

引导思考:

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分别都能做什么。

机器人分为两大类:

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

包括:

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机器人的类型不同,它的作用也就不同。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

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

教师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3、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4、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三、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

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

注意将关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四、展示创意,评价小结

1、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2、互评。

备注

 

内容:

聪明的机器人2

教学

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2、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造型活动。

3、发展空间想像力,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培养探索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

重点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

教学

难点

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纸盒、剪刀、胶

 

 

一、欣赏感受

1、引导提问:

通过观察,机器人在造型上都像人形吗?

都有哪些外形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机器人模型的图片,感受模型制作的材料和有趣的造型,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课题:

机器人模型制作。

二、分析讨论

1、引导思考:

这些机器人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2、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总结发言。

3、小结:

运用了各种纸张、泡沫、纸盒、蔬菜瓜果等材料。

运用了卷、折、贴和切制、削制、插接等方法。

4、分析教材范作。

这件作品的制作是怎样巧妙利用材料来制作的?

自主学习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小结:

机器人的不同部分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三、尝试制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做机器人的形体组件。

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2、小组策划机器人模型制作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画示意图,派代表发表模型制作的构思,说明小组内的分工。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协调各组制作情况。

四、作品发表

小组各自展示模型作品,分小组分别进行自我评价,表达设计意图和功能特点。

五、学习拓展

科技发展很快,需要我们去发现与学习,通过今天的美术学习活动,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会用科学知识为人类造福。

备注

 

内容:

欢乐陶吧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陶艺作品的赏析,认识和了解我国古今陶文化的发展过程,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个人文化素养。

2、运用陶艺制作的多种方法,创作造型有特点、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3、增强学生的想像表现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

教学

重点

了解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教学

难点

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教师

准备

学生准备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媒体展示。

二、赏陶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

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三、玩陶

1、欣赏认识。

出示教材范作,提问:

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尝试练习。

学生动手试做一个造型。

3、反馈小结

(1)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2)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3)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泥条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4)泥板的拼接有什么困难,怎样才能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5)都有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4、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5、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四、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备注

 

 

内容:

同一幅画

教学

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

重点

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教学

难点

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

教师

准备

学生准备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

你见过这些画吗?

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

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

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

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

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

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

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

(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2、临摹涂色。

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备注

 

内容:

团扇

教学

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教师

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彩笔等。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

古诗、古画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1.提出活动要求:

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

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

4.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

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为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多媒体欣赏折扇的扇面画。

备注

 

内容:

大地飞虹

教学

目标

1、欣赏立交桥的艺术美,感受立交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运用裁、剪、切、粘贴等手法,将纸材加工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

重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学

难点

激发学生参与改造生活的热情,播下建设美丽家乡的理想种子。

教师

准备

范作

学生准备

绘画铅笔、白纸或色卡纸、课本、彩笔、剪刀、绳子

 

一、立交桥欣赏

1.欣赏桥:

水面有桥,沟通隔水两岸;陆地有桥,连接四面八方的立交桥,方便了往来,繁荣了经济,也可沟通心灵。

2.揭示课题:

立交桥。

二、立交桥分析

1.提问:

(1)你能想像一下,在城市中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什么条件吗?

(2)你还能想像一下,真正建造一座立交桥需要做些什么吗?

2.图片欣赏:

立交桥的种类:

一、跨线桥;二、地道桥。

3.欣赏跨线桥,提问:

你能将这座跨线桥用绳线表现出来吗?

三、了解本地交通现状提供设计指导

1.我市某地交通拥挤,是交通事故高发地段……

2.你们能为此地设计一架立交桥,舒缓其交通压力吗?

1.你们能尝试先用手中的绳线来设计吗?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设计立交桥

提出要求:

将用绳线设计的立交桥雏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备注

 

内容:

编花篮1

教学

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教学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教师

准备

学生准备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实物竹篮和书上的各种竹篮。

2.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把这种美进行延续和扩展,做一个可爱的圆底的小花篮。

4.板书课题:

编花篮

二、对比激趣

1.同时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按书中步骤图)的录像。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还需要一些小技巧。

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呢?

课件演示编织过程。

三、晋级游戏

我们一起进入编织竞技。

游戏规则:

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1.开始的级别为杂工。

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底面)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

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

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2.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

你们先用2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

有什么问题吗?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

教师小结:

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

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教师小结:

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3.升级为设计助手。

回主菜单——花篮。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

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

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教师小结:

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怎样更好利用?

师生交流、讨论。

师:

非常棒。

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

4.进入主菜单——花篮。

这一关会有什么展现给我们呢?

四、作业

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个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

学生组内制作。

备注

 

内容:

编花篮2

教学

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点

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教学

难点

如何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到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

教师

准备

范作

学生准备

花束、花瓶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多媒体呈现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

二、命名游戏,感知归纳

1.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

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

(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2.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课件展示插花作品。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1)花束首先以未经造型的形象出现,和刚才欣赏的插花作品形成视觉反差,使学生产生动手欲望。

(2)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3)试摆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花泥的妙用,并启发学生寻找其他能固定花枝的替代材料。

教师小结:

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1)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直立造型的插花作品。

(2)用花泥等材料固定花枝,做出横卧造型的插花作品。

(3)先将花枝包装成束,再和花篮组合造型。

问:

“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师小结:

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3.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课件展示同一组花篮和花枝的各种造型。

结合课件观看相应的插花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1—2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

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

2.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五、师生共评,展示个性

1.请摆出生动造型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讲述创意。

2.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美化教室

备注

 

内容:

生命的甘露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和水的多姿多彩,欣赏珍视生命之水。

2、学习用线描、色彩表现雨景,制作保护水的招贴画。

3、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通过对水的绘画表现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的好习惯

教学

难点

用线描、色彩的方法来表现雨景

教师

准备

学生准备

 

 

一、情境导人

1.教师设问:

同学们,下雨是自然现象,你喜欢下雨吗?

为什么喜欢下雨?

描述一下雨天上学的情景好吗?

(学生发言描述之后看影像)

2.看下雨的影像。

3.小结:

烟雨朦胧,湿漉漉,空气清新,到处像洗过一样很漂亮。

二、深人理解

1.下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景物、人物)

2.你注意到雨点落下来时是什么样子?

(在空中、在地上)

3.下雨时你是什么心情?

有什么感觉?

(喜欢、不喜欢)

学生回答后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