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453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工作大纲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〇年四月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工作大纲

 

核定:

xxx

审查:

xxx

校核:

xxx

编写:

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1规划缘由1

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3

2.1指导思想3

2.2基本原则3

2.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3

2.2.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3

2.2.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原则4

2.2.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4

2.2.5坚持水利现代化原则4

2.3规划任务5

2.4编制依据6

2.4.1规划定位6

2.4.2基础规划6

2.4.3相关文件7

2.5规划水平年8

3“十二五”规划主要工作内容9

3.1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和要求分析9

3.1.1“十一五”规划回顾和总结9

3.1.2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分析9

3.1.3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要求分析10

3.2确定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布局10

3.2.1确定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10

3.2.2提出总体思路13

3.2.3确定总体布局14

3.3广东水利建设主要任务15

3.3.1防洪减灾建设15

3.3.2民生水利建设17

3.3.3水资源开发利用18

3.3.4水资源节约保护18

3.3.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18

3.3.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19

3.4广东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19

3.4.1健全法制建设19

3.4.2加强水利管理20

3.4.3深化水利改革20

3.4.4提升行业能力20

3.5规划实施与效果评价21

3.5.1项目实施安排21

3.5.2投资测算22

3.5.3保障措施22

3.5.4规划效果分析23

4技术路线与总体安排26

4.1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26

4.2组织形式29

4.3进度安排30

5规划成果要求31

5.1报告目录31

5.2项目统计表格32

5.3附图目录32

1规划缘由

“十一五”以来,广东各级水利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广东水利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推动广东水利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区域资源、环境、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广东已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

在这关键的时期,国务院批准实施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并对广东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支撑与保障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十二五”是广东加快改革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水利实现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的关键五年。

为更好地指导全省“十二五”水利建设工作,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方向研究》。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结合水利新形势,省水利厅颁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部署了《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提出我省“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与总体布局,以及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的主要任务。

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珠江三角洲2012年全面实现小康,2020年实现现代化,以及2020年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民生水利、绿色水利和先进高效的管理能力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广东由水利大省到水利强省的跨越,实现水利服务、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要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不断开创水利科学发展新局面。

2.2基本原则

2.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2.2.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

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促进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流域区域、城市农村、东西北三角洲地区水利协调和谐发展。

2.2.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2.2.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先行先试,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2.2.5坚持水利现代化原则

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

积极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2.3规划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利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有利地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十二五”规划要针对我省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按照水利部提出的生态水利、民生水利的总体部署,结合《广东省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建立人水协调的防洪除涝与防风暴潮体系、持续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高质和谐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统一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完善健全的水政策法规体系和创新务实的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六个保障体系,提出我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思路与总体布局;在分析我省水利在水情、河情、工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水利工程布局提出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等建设任务;提出加强水利法制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升行业能力等方面的改革管理任务;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对规划进行效果评价。

2.4编制依据

2.4.1规划定位

  《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需正确把握其功能定位,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长远规划与阶段规划的关系,“十二五”规划是指导2011~2015年水利工作的阶段性规划,必须以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水利现代化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长远综合性规划为依据;二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水利发展规划是保障性的规划,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三是与专项规划的关系,各项专项规划和课题研究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支撑,必须以专项规划为基础,将其成果有机纳入到总体规划中。

2.4.2基础规划

近十年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规划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各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综合规划

全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广东省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水资源综合规划、“十一五”规划、广东省“十二五”水利发展方向研究等。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省、地市正式批准的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3)已完成的专项规划

防洪规划、水力资源复查、水土保持规划、粤东粤西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规划,水库建设规划、灌区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城市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珠江河口综合整治规划、岸线控制规划、采砂控制规划、珠江、韩江河口滩涂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东江供水水源规划、珠江三角洲清淤保洁规划等规划。

(4)“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共有16项,见附表一。

2.4.3相关文件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等相关文件;

(2)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水规计[2009]536号);

(3)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

(4)广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水规计[2009]142号);

(5)国家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相关文件。

2.5规划水平年

规划水平年:

2015年

规划的现状基准统计原则采用2009年数据,可根据实际条件用最新数据或2008年数据。

规划指标以2020年作远景展望。

3“十二五”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3.1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和要求分析

3.1.1“十一五”规划回顾和总结

全面总结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对“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对“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指标(见附表二)完成情况进行分类统计,通过对量化指标的对照分析,全面评估“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2)对“十一五”水利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十一五”规划总体布局和重大工程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对“十一五”期间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

分析水利发展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水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通过以上三方面内容的总结,全面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评价“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3.1.2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形势分析

从水利发展阶段看,“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事业处于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实现广东水利由大省向强省跨越的关键阶段。

规划应按照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统筹区域发展、建设民生水利的要求,分析我省水利现状和存在问题、发展机遇与挑战,所处大环境、压力、矛盾等因素,进行面临形势的分析。

3.1.3水利发展与改革面临要求分析

“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将面临水资源条件复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一些迫切人民生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问题。

因此,需在分析我省及周边地区资源条件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改善的要求。

3.2确定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目标与布局

3.2.1确定总体目标与指标体系

“十二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的确定,是“十二五”规划的灵魂,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明确了2012、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广东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六大体系”、达到“二十项指标”,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十二五”目标与指标体系,必须以这些长期目标为基础确定阶段性目标与指标,结合水利部的要求,提出方向性和指导性的阶段目标,提出一些易检查和评估的量化指标。

发展目标确定时要力求做到以下“四个兼顾”:

一是兼顾全面和重点,在全面反映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民生水利、水资源等领域的目标和指标;二是兼顾远期和近期,要在考虑水利发展长远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反映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新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三是兼顾需要和可能,既要考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力争做到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四是兼顾预期性和约束性,既要考虑反映水利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指标,也要突出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

初步考虑从以下八个方面设置水利发展目标:

(1)防洪除涝抗旱

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确定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和防洪体系,确定重点地区和重点防洪城市、重点低洼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排涝目标,确定重点地区和城市的抗旱目标。

(2)民生水利

全面解决城镇、农村饮水安全及进行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进行大中型及重要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我省山区、产粮区和广大农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水资源开发利用

确定重点地区、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供水安全保证目标。

提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的目标。

(4)水资源节约保护

确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提出节水考核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

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地区河段和重点湖泊水体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重点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状况得到一定好转。

(6)水利法制建设

确立水法规体系、水行政执法、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等方面水利法制建设目标。

(7)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从全面提高水利行业能力的角度,设置包括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

(8)水利改革与管理

从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等方面,设置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

初步考虑设置以下指标体系:

洪涝灾害损失率,解决农村饮安全人口人数,大型灌区骨干工程配套及完好率、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农田水利新增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农村水电新增装机容量、解决无电人口数量,水源工程新增总供水能力、新增城市供水能力。

水资源节约指标是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万元GPD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市管网漏损率。

水资源保护指标有主要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水功能区达标率、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生态修复面积。

“十二五”指标体系具体见附表三,将在工作中根据水利部的最新要求结合我省现代化指标作调整和补充,并对2020年进行远景展望。

3.2.2提出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应在分析各地区经济社会及水资源特点和突出水问题的基础上,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注重和谐社会的建设,注重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注重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从重视水利发展到发展与改革并重,从重视资源开发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从重视满足人类需求为主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化各项水利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加强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通过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能力,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继续加强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要按照以人为本、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理念审视水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结合各地区的特点和水利发展的重点,重点研究并提出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等。

3.2.3确定总体布局

水利发展布局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将按照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局。

一是按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四大流域进行布局,突出流域水利特点以及流域发展的思路与重点;二是按照国家对我省珠三角重点经济区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省政府制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布局,突出水利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确定“十二五”我省水利发展布局,将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重视水资源保护,在注重水土资源开发和江河治理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二是要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强调流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突出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重点和要求;三是统筹城乡水利发展,一方面提高城市水利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水利发展布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针对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体现水利对不同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五是可能与需求协调,尊重水的自然规律,顺应客观规律,保证可持续发展。

3.3广东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3.3.1防洪减灾建设

我省主要江河防洪(潮)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需按照人水和谐的原则,全面完善各流域的防洪(潮)减灾体系,重点在以下方面:

——珠江洪水威胁主要来自西江,但西江干流主要防洪控制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尚未兴建,难以有效调控上游大洪水;景丰联围、江新联围等部分重点堤防工程未全部达标,规划中的西北江中下游堤库结合防洪工程体系有待完善;韩江流域重要防洪工程高陂水利枢纽因移民淹没条件制约未能开工建设,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根据相关规划逐步完善西江及韩江的防洪体系。

——西北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靠堤围防御洪水,防御能力不能满足防洪要求,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思贤滘、南华控导工程防洪作用尚未明确,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滞后。

东江流域防洪体系已初步建成,但中上游地区堤围建设尚未配套,制约了该地区的防洪减灾能力。

要继续完成西北江三角洲地区和东江的堤防建设。

——随着城镇化程度提高,下垫面变化,河涌淤积,排涝设施老化,原以农田排涝为主的排涝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的需求,部分工程设施效益未能有效发挥。

因此,治涝将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突出问题,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推动“十二五”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排涝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对县城以上的城市防洪作用大,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位于中小河流、小流域上的乡镇、农村地区防御洪水能力低,遭遇山洪等次生灾害的危害大,两岸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积,影响两岸人民居住环境。

本规划要在分析中小河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规划方案。

“十一五”我省已完成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但江海堤围的达标加固尚未全面完成,本规划在“十一五”规划基础上,完成万亩以上重点海堤的达标加固建设,完成东江、西江、北江和韩江等四大江河干堤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并逐步加强乡镇堤围建设,特别是中心镇的水利防灾减灾建设。

3.3.2民生水利建设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重点在以下方面: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水利工程。

我省共有约1950万(含列入国家规划范围及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其中“十一五”计划解决约750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2013年前要解决列入国家规划的剩余900万人和新增的300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按照省政府要求,“十二五”期间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本规划需要解决“十二五”期间完成村村通自来水的任务。

我省灌区经过几十年的运行,老化失修问题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是保障“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根据灌区存在问题及相关规划提出保障农业生产的万亩以上主要灌区及山区重要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按照国家要求,提出病险水库、大中型病险水闸的除险加固,以及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曾效减排工程、重点地区农业应急抗旱水源的“十二五”规划,推进我省小型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3.3水资源开发利用

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及重要地区供水保障能力。

在三个供水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我省水资源情况及供需矛盾,制定“十二五”水资源配置及重要调水工程规划和新建蓄水工程建设规划。

并以珠三角为重点进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及雨洪水、海水、废污水处理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建设的“十二五”规划。

3.3.4水资源节约保护

按照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原则,以深圳节水型社会为代表的城市示范区,在水资源规划基础上建设一批“十二五”节水型城市,提出节水措施的“十二五”规划。

在城市饮用水保护规划及水资源综合规划基础上,提出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重要大中型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的“十二五”规划。

3.3.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根据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2006年水土流失遥测资料,结合现场调查、地方调研,制定“十二五”水土保持规划。

在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及重要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同时,推进重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在开展珠三角河涌修复治理规划的同时,确定典型水库及主要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的“十二五”规划。

3.3.6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根据我省水利行业管理的需要,在已有规划及三防指挥系统等管理设施的基础上,全面加强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系统,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提出加强水利应急管理设施、水利科技基础设施、农村基层单位基础设施、水政执法与技能训练基地建设的“十二五”规划。

3.4广东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3.4.1健全法制建设

围绕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通过研究调研,按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民生水利、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利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的“十二五”水利法制建设规划。

3.4.2加强水利管理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地下水保护利用规划,提出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入河排污口总量控制、地下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管理的“十二五”水利管理规划。

3.4.3深化水利改革

在我省已初步实施水利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水务一体化得要求,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探索流域与区域管理的结合点,进一步推进水务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