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6466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docx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

2012届高三历史课时作业2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东北民歌歌曲《松花江上》唱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皆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

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中画得清清楚楚。

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

这说明日本人  

A.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想对中国地理学开展学术研究

C.积极帮助中国勘测地貌地形

D.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3.1931年马占山所领导的部队在江桥战役中一战成名。

在上海集会的音乐家谱写了《马家军之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广告词说:

“愿人人都学马将军。

”这里的“马家军”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B.东北抗日联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国民革命军

4.“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

先占火车站,后占北大营”。

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华北日益殖民地化

5.“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漫画“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漫画反映出的内容是  

A.美蒋亲密关系

B.日蒋亲密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亲密关系

D.伪满洲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

6.2011·湖北武汉联考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这一事变发生在12月主要是由于西安大学生纪念某运动一周年的活动的推动。

当时西安大学生纪念的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B.瓦窑堡会议

C.一二·九运动D.华北事变

7.蒋介石在1933年说:

“我们要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奢言抗日……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

”他的意图是  

A.要专心一致进行国家建设B.肃清国内各派阀势力

C.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D.对日妥协,对内“围剿”红军

8.2011·哈尔滨高三统考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判断政治形势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其依据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华北事变已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C.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中国

D.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9.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0.周恩来总理在评价西安事变时,称赞张、杨两位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这里的“功”主要是指  

A.推动了中国从内战到全面抗日的转变

B.直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打击了亲日派势力

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11.2011·浙江五校模拟2001年10月,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去世,其中一个网友写的挽联是“一代名帅,功泽九州,受千秋万代敬仰;百岁寿星,忠心爱国,誊五湖四海恩名”。

张将军之所以受人景仰,是因为  

A.冲破“不抵抗政策”,领导了东北抗日斗争

B.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C.促成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

D.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了两岸合作交流

12.2011·湖北黄冈一调“清明祭拜和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现存的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时的祭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年□月□日注:

□表示字迹不清,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这里的“中华民国□年□月□日”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五日

B.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D.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五日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学良自与国民政府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此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他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

——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

的意见书1931年11月

材料二 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1931年9月22日

材料三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通过决议:

基本上接受了李顿调查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决议……要求日本退出中国东北;恢复中国对日占区的主权,要求在该地成立具有广泛自治权的新政府机构,并承认日本在该地的“特殊利益”。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为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

目的是什么?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采取怎样的态度和行动。

4分

3材料三中,以英法为代表的国联通过了在中国东北建立“新政府机构”和承认日本在该地的“特殊利益”决议反映了什么矛盾?

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

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

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1937年2月1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

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6分

答案与解析

1.解析:

 从歌词内容分析,东北松花江上“那个悲惨的时候”应指九一八事变。

答案:

 A

2.解析:

 根据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可判断日本绘制地图的目的是侵略中国。

所以D符合题意。

答案:

 D

3.解析: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马占山领导的部队是其中著名的一支。

答案:

 A

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中“九月十八”、“鬼子兵”、“占北大营”等信息可知,歌谣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其影响。

答案:

 A

5.解析:

 从图片内容分析《膝下图》反映了伪满州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

答案:

 D

6.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四个事件均发生在1935年,但从日期上看,C项最为接近。

答案:

 C

7.解析:

 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

通过材料关键内容“专心一致剿匪……奢言抗日……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可知,此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据此可判断他的意图是为对日妥协,“围剿”红军的反动行动寻找借口。

答案:

 D

8.解析:

 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1935年底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论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答案:

 B

9.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说明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

A项错误,国内矛盾的激化只会导致内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项错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营垒就出现分化。

D项是由中共提出的这一正确的政治主张带来的影响,而非这一主张提出的依据。

答案:

 C

10.解析:

 解题时,要结合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当时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抗日,而蒋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转变。

答案:

 A

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张学良将军的主要功绩。

张学良于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由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结束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序慕。

答案:

 C

12.解析:

 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20世纪30年代”“陕西”。

由材料信息可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即在1936年10月之后,排除A、B两项。

再注意“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这意味着红军还没有改编,国共第二次合作还没有正式形成,即在1937年9月之前,根据中华民国纪元可知是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之前,所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3.解析:

 材料涵盖了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事件发生后,国际、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

解答此题时,应首先分析九一八事件的国际、国内背景,日、英、法等国政治力量在华争夺的矛盾和国际关系的整体走向,国内蒋介石集团的阶级性。

第1问应结合九一八事变来分析理解。

第2问应结合蒋介石的阶级本质来回答。

第3问应结合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认识。

答案:

 1诬称是张学良对“日本在满州的权益”压迫所致,日本出于自卫。

目的在于掩盖其罪责,实现其征服中国的野心。

6分

2采取不抵抗政策,将此事诉之于国联。

4分

3反映了英法与日本的矛盾。

真实目的:

在于怂勇日本去进攻苏联,企图将东北由日

本独占变为国际帝国主义共管,反映了英法帝国主义的利益。

8分

14.解析:

 解答本题应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代采取各种方针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回答第1问时应把握好具体时间为1933年,结合当时国内形势并依据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中,中共革命对象有两个:

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可总结出方针为“反蒋抗日”,原因的分析应联系当时国内形势和中共内部问题;第2问的变化较易概括,原因应结合1936年前后国内形势的变化分析;回答第3问应充分结合

材料意思得出联蒋抗日的方针,影响要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答案:

 1反蒋抗日。

原因: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

8分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原因:

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8分

3拥联蒋抗日。

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