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844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 第9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9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四单元第9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考纲】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标提示】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3.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主革命的主要史实。

五四爱国运动

1.“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背景

(1)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密约。

(2)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欧美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2.“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揭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

(2)高潮:

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3)初步胜利:

北京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意义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4)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

(2)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组织基础: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国际因素:

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

(1)召开: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大会

内容

(3)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中国共产党“二大”:

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领导机构:

1921年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过程:

起自香港海员罢工,终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教训:

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国民革命运动

1.前提——国共合作

(1)背景

(2)实现: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2.目标:

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

3.发展: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沉重打击了张作霖势力。

4.失败: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国共十年对峙

1.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起义。

这次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召开,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后转向农村。

(4)井冈山道路: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红军长征

(1)背景

(2)过程

(3)结果: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3.西安事变

(1)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内部分化。

(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事变,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中共方针:

确定了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五四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条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两大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三大精神:

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对五四运动结果的认识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只是取得了初步胜利,并未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其彻底性是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可归纳为“一、一、二、四”

一个标志:

中国共产党“一大”。

一个实践:

开展工人运动。

两个纲领:

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

四大条件:

马克思主义传播、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共产国际帮助。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有了新型政党的领导。

但是当时的共产党还不够成熟,没能提出符合中国当时实际的革命纲领,未能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国民革命运动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前提:

国共两党合作。

两个目标:

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

两个教训:

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革命统一战线。

三个阶段: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共十年对峙可归纳为“一、二、二、三”

一个核心:

革命道路的探索。

两次起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两大会议: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三大事件:

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和西安事变。

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

①坚定不移的革命信息;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⑤艰苦奋斗的作用。

(2)长征精神:

①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②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③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④求实创新的胆略。

一、近五年高考命题角度

1.xx年第13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xx年第12题考查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原因

3.xx年第29题

(2)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xx年第11题考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革命政策

二、山东历史

1.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青岛主权和山东权益的正当要求,被列强拒绝后引发五四运动,北京学生喊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等口号。

2.1921年王尽美、邓恩铭作为山东党组织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1961年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曾赋诗叙及此事: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君,即王尽美)。

重难点一 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史料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各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导读:

史料反映出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引发的,是巴黎和会分赃导致的;运动从青年学生罢课发展到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斗争矛头进一步指向帝国主义和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

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

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史料印证】

3.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难点二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历程

(1)探索时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

①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提出开展工人运动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成熟时期

①从对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史料印证】

重难点三 国民大革命至抗日战争,民主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

1.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

史料一 吴贼(注:

吴佩孚)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之地,既勾结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

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1926年《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

导读:

史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广东革命政府的北伐宣言。

20世纪20年代,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

史料二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因而南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一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导读:

史料反映的是对南昌起义的回忆。

从史料看,南昌起义一部分力量转向了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星星之火,导致了从1927~1934年,民主革命中心区域在南方的湘赣闽浙等山区。

史料三 (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成仿吾《长征回忆》

导读:

史料反映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情况,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也表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1.识图

图1

思考1:

从图1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提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图2 攻打冬宫和井冈山会师

思考2:

图2中两幅图片反映了中俄两国怎样的革命道路?

提示:

苏俄走的是一条城市中心道路,而中国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读表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类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结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

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相同点

革命任务、性质

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思考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近代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

从当今社会发展角度看,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提示:

抵抗外来侵略,追求解放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今,成为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而贡献的不竭动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

“工农武装割据”与井冈山精神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含义

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井冈山精神的解读

①坚定信念:

秋收起义失败后,进军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信心。

②敢闯新路:

抛弃城市中心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③依靠群众:

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热点材料:

2012年9月21日,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在天津召开开机发布会。

编剧王朝柱介绍《寻路》是以革命史诗风格,真实再现了“四一二”大屠杀、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黄洋界大捷、古田会议、三次反围剿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

该剧将于xx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

思考:

文中“寻路”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提示: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之路。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体验高考1】(xx·福建文综,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解题突破 注意题干五四运动时,是一个大概念,这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要求民主,不要个人崇拜;启蒙要科学,不迷信,具有理性思考判断的精神。

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

答案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某学者认为:

“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

”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③说法正确,五四运动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排除带④的选项,A项正确。

答案 A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体验高考2】(xx·广东文综,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省份时间农会会员数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766

8144

38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000

1927年6月

700000

8144

4517140

2502600

382617

284

360

245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反映的时间“1926年6月”、“1927年6月”可以排除A、B两项(均为1927年),D项是毛泽东考察北伐战争期间农民运动后发表的,因此也可以排除。

1926年~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在中共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在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迅速发展,故选择C项。

答案 C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xx: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解析 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

由此推断出“开天辟地”指1921年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是指1935年遵义会议。

答案 B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xx山东文综:

比较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影响

◆xx课标全国:

归纳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

◆xx广东文综:

“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

◆xx安徽文综:

比较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及意义

【体验高考3】(xx·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 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对比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解题关键在于一方面学生要掌握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两个概念,另一方面要理解中国近代化的基本内涵。

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C两项虽然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步性,但两者都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不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D项属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且由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

(1)有很好的群众;

(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有相当数量的红军”进行判断。

北伐时称“国民革命军”,抗战时称“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称“人民解放军”,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xx广东文综:

创设招贴画情境,切入国民大革命

◆xx浙江文综:

创设西北抗日场境,考查抗战形势

◆xx重庆文综:

链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

◆xx上海单科:

链接中共“一大”纪念馆增补共产国际代表问题,考查中共“一大”

【体验高考4】(xx·广东文综,15)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D.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故正确答案选C项。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五四运动(1919),其他选项时间不符。

答案 C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2012年7月18日,为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静安区召开,中共二大代表李达之子李心天特邀参加。

中共二大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决定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解析 中共一大宣告了党的成立,A项错误;中共三大确定和国民党合作,C项错误;湖南秋收起义应为1927年,D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xx·济南检测)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爆发。

答案 D

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故选D项。

答案 D

3.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

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的警察送到各警察分局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的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由警察逮捕的,而当学生“垂泪而道”时,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由此可知五四运动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A、D两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可排除;B项错在“主导”上,可排除。

答案 C

4.(xx·银川模拟)毛泽东曾经指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材料中“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的信息说明毛泽东评价的是五四运动对第一次大革命的重要意义。

答案 A

5.(xx·莱芜一中测试)xx年2月,一张北京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业证书走红网络。

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等历史名人,而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

仔细阅读图片,判断毕业证颁发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解题关键在时间“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

(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1912+民国纪年-1,如本题:

1912+15-1=1926)。

答案 A

6.(xx·德州联考)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

B.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D.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浦东

解析 材料明确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