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70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docx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

2.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

A.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

B.为战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工能

C.服务于组织的中层管理者

D.面向需求进行趋势分析

3.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入(A)。

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B.非结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

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4.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模式,其含义是,(B)

A.文件/服务器模式B.客户/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5.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A)。

A.需求分析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D.运行维护

6.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D)。

A.系统说明书B.系统设计说明书C.系统测试方案D.可行性报告

7.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8.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是(A)。

A.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

B.数据流、文件、文件条目

C.系统结构图、子系统分布图、模块图

D.数据流、数据条目、数据项

9.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是(D)。

A.DFD图B.系统流程图C.详细调查报告D.系统分析说明书

10.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勾画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以便说明(C)。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B.系统是什么C.系统干什么D.系统如何实施

11.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

周期特征,它应属于(C)。

A.螺旋模型B.喷泉模型

C.澡布模型D.混合模型

12.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B)

A.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源和终点

B.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和终点

C.数据流、数据流名、加工、处理

D.数据源、加工、文件、外部项

13.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B

A.组织结构图B.数据流程图

C.程序流程图D.业务流程图

14.系统分析的目的是(A)

A.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B.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C.系统中的程序设计D.程序流程图设计

15.系统设计说明书描述了新系统的(D)。

A.数据模型C.逻辑模型

B.概念模型D.物理模型

16.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C)

A.可行性分析报告C.系统设计说明书B.系统分析报告D.系统功能结构图

17.系统设计工作不包括(B)

A.代码设计B.程序设计

C.输人、输出设计D.数据库设计

18.藕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传输的信是控制信息,则这种祸合方式称为(B)o

A.数据祸合B.控制藕合C.非法藕合D.内容辆合

l9.模块间的调用关系不包括(D)o

A.直接调用B.判断调用C.循环调用D.交换调用

20.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盘模块内的联系,下列的模块内聚方

中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的是(A)A.功能内聚C.过程内聚

B.逻辑内聚D.顺序内聚

21.模块划分的原则是(C)A.藕合小,内聚小C.藕合小,内聚大

B.藕合大.内聚小D.藕合大.内聚大

22.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的主要文档和依据是(B)

A.系统流程图C.系统流程图

B.模块说明书D.A和C

23.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B)

A.一般测试法、特别测试法B.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C.单测试法、复杂测试法D.辑测试法、物理测试法

24.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D)

A.先白盒测试再黑盒测试

B.先黑盒测试再白盒测试

C.系统总体测试、子系统测试、模块测试

D.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25.系统测试的目的是(D)。

A.证明程序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B,证明程序正确地执行了预期的功能

C.使人们确信程序可能完成预期要完成的工作过程

D.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6.新老系统的转换有同时使用的过度期,这种系统转换方式称(C)

A.直接切换B.分段切换

C.平行切换D.以上都不是

27.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错误的维护称为(B)

A.适应性维护C.完善性维护

B.改正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28.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基层管理属于(D)

A.战术级管理C.控制层管理

B.战略级管理D.作业层管理

29.信息源中的同一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受者使用,这种特性称为信息的(C)。

A.扩散性B.层次性

C.共享性D.普遍性

3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B)。

A.物理系统B.人机系统

C.机器系统D.人工系统

3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

下列选项中不包括在内的是(C)

A.技术可行性分析B.经济可行性分析

C.信息可行性分析D.管理和开发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32.下列最能准确概括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的选项是(D)。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33.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耍任务是明确(B)

A.系统的开发工具等B.系统是什么C.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D.系统的数据流程

34.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系统详细调查所处的阶段是(A)

A.系统分析C.系统实现

B.系统设计D.运行维护

35.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完成(D)o

B.物理设计D.系统逻辑设计

A.程序设计.c.代码设计

36.数据字典描述的信息有(C

A.数据流条目B.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C.数据流条目、文件条目、数据项条目D、数据流条目、数据项条目

二、填空题

1.站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看,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和开发语言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

2.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管理和技术两个领域,是介于管理科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

3.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管理科学。

系统科学。

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5.SQL的中文含义是结构化查询语言

6.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能减少不确定性、

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

7.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8.系统的属性包括:

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统一性

9.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

10.人们将管理活动分为高、中、基3个层次,即战略计划层、管理控制层、执行控制层。

11.结构化开发方法的6个主要阶段是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和系统评价。

12.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总体规划,

下联系统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核心业务活动分类可分为电子业务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商务

14.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数据处理方式分类可分为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和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15.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6.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17.为保证系统分解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需要考虑的原则是指可

控制性原贝、功能聚合性原贝和接口标准化原则。

18.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9.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集中式处理模

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四种。

20.从综合视角看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战略计划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

执行控制子系统。

21.需求分析分为总体需求分析和详细需求分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进行总体规划,明确未来系统“是什么

;详细需要分析也称系统分析,主要明确未来系统“干什么”。

22.需求调查通常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

它们分别在总体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进行。

23.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

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简育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2.简述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案: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l)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2)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3)分析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4)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5)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6)编写可行性报告。

3.决策分为哪些类型,它们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如何?

答案:

决策是管理活动的中心,管理活动的高、中、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l)结构化决策:

通常指确定型的管理问题,它依据一定的决策规则或通用的模型来实现其决策过程的自动化。

(2)半结构化决策:

通常是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

它多属于短期的、局部的决策。

(3)非结构化决策:

很难用确定的决策模型来描述,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

这类问题一般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复杂性。

4.简述系统分析的工作步骤。

答案:

系统分析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l)详细调查和分析用户需求。

在总体规划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了解、分析用户需求,调查用户的有关详细情况;

(2)确定初步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仅指逻辑上确定的新系统模型,而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

逻辑模型由一组图表工具进行描述;(3)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即对上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采用图表描述的逻辑模型进行适当的文字说明,这是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成果。

5,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哪些部件组成,请绘制出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

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

信息管理者

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

信息系统概念结构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

6.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答案: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科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口。

7.简述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基本手段和基本策略。

答案:

(1)“分解”和“抽象”是结构化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两个基本手段。

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这就是“分解”。

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集中精力先解决主要问题这就是“抽象”。

(2)“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结构化方法按上述思想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按照这种策略,不论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有多大,分析工作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对于大的系统只需要多分解几层,分析的复杂程度并不会随之增加。

这也是结构化分析的特点。

8.什么是“祸合小、内聚大”原则,请简要说明。

答案:

系统设计的目的之一是将系统分解成为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

祸合和内聚这两个概念就是度量模块独立性、衡量模块划分质量的重要概念。

祸合表示模块之间的联系程度;内聚是用来表示模块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联系程度的概念。

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强,模块间尽可能独立,接口明确、简单,有适当的共用性,即满足“藕合小,内聚大”的原则。

9.简述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图分析?

答案:

数据流贯穿于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可以说没有数据流就没有企业的活动。

通过对数据流程的分析,一方面人们不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还能分析出各种管理活动的实质和相互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我们正在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以及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打下基础。

10.试述如何对系统进行测试

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的。

因此测试过程按照“自底向上”的思想,分为模块测试、分调、总调三个层次,它们分别对应着程序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1)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本身能正常运行,在该步发现的问题大都是程序设计或详细设计中的错误,对于模块测试,一般分成人工走通和上机测试两步进行;

(2)分调。

也称子系统测试,就是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是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令,即重点测试子系统内各模块的接口,一般有非渐增和渐增式两种策略;(3)总调。

也称系统测试,它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用以发现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中的错误,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11.简述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关系。

答案:

计算机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重要学科基础之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它的产生源于管理科学的发展,但管理信息系统却依赖于现代技术而存在。

人们从有管理活动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利用工具进行信息处理了。

计算机越来越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和数据通信技术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手段。

面向现代化管理活动中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没有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是难以完成数据的加工处理,进而对管理进行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的。

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在发展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计算机相关知识,则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管理信息系统。

12.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具备一般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特有的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具体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l)数据处理。

(2)预测功能。

(3)计划功能。

(4)控制功能。

(5)辅助决策功能。

13.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答案:

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

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14.简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答案:

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l)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2)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3)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4)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15.简述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

答案: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现行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分析,将系统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在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它侧重于从业务全过程的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畅,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现行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16.简述需求分析的难点。

为什么说需求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答案: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难点包括:

(I)没有足够的用户参与;

(2)用户的需求经常变更;(3)用户与开发人员很难进行交流。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第一个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60%左右的问题都在这一阶段埋下的“祸根”,该阶段的工作有以上难点,需要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具备勾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系统分析员来完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17.什么是数据流程分析?

答案:

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流程分析一般需要用到三种工具:

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其中,数据流图是用图形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分解,描述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有什么联系;数据字典用图表描述系统中的每一个数据组、数据存储和数据项;加工说明有时也称做处理说明,是用文字等形式详细描述系统中的每一个基本处理的过程。

数据流图,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18.简述模块设计的任务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答案:

模块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划分后的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并画出模块结构图。

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如何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数据交换及其调用关系;如何评价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19.简述系统设计的任务。

答案:

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

其任务是要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资料,采用正确的方法确定新系统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模块组成,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另外,考虑到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还要进行代码设计、输人输出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处理设计和安全设计等。

20.系统维护的内容和类型有哪些?

答案:

系统维护主要包括了硬件设备的维护、应用软件系统维护和数据维护三部分内容。

根据系统维护的目的可分成以下几类:

(l)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

21.请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的含义。

答案: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内容和管理决策的层次来看,我们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看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其含义描述如下:

首先,组织的管理是分层次的,一般可分为战略计划层(高层)、管理控制层(中层)和执行控制层(基层)。

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它们提供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分为三层。

其次,组织的管理在分层的同时,又按管理职能分条,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市场销售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

第三,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下层系统为上层提供数据,形象地说,下层较“宽”、上层越来越“窄”。

综合上述三点就组成了纵横交织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22.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答案:

在研究和描述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所面对的系统通常都是庞大而又复杂的,一般无法通过一张图表一下子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就需要按一定的原则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相对总系统而言要小的多,便于人们的分析和理解,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五、应用题

1.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