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1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docx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P

 

网民规模

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尽管网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2011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1%,是近年来最低水平。

新增网民为2770万,网民增长的绝对数量也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万的水平。

图1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率及普及率(单位:

万人)

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

2009年3G手机上网带动了网民增长的新浪潮,随着技术与应用能量的逐步释放,易转化群体逐渐被渗透和纳入网民群体,目前非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的难度加大。

在8.15亿非网民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度还在加大。

2009年底,有32.6%的非网民是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2011年6月调查显示,由于缺乏网络技能而没有上网的非网民达到47.9%,这些人群往往是高龄群体和农村人口。

而“不感兴趣”和“上网费贵”等制约非网民上网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

因此,除了在接入条件和硬件设备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外,更需要加强高龄和农村地区人群对电脑和网络的基础知识普及,提升其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

网民属性

(1)性别结构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5.1:

44.9,男性群体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仍高出女性10.2个百分点。

图8  2010.12-2011.6网民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

网民年龄分布重心继续向中高龄偏移。

除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外,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8%攀升至7.2%。

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

图9 2010.12-2011.6网民年龄结构

(3)学历结构

互联网继续向低端学历群体渗透。

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

而高中以上学历群体从58.9%降低为56.1%。

图10  2010.12-2011.6网民学历结构

(4)职业结构

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占整体网民的1.7%,一般职员占2.4%。

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0.8%,中层管理人员占4%,一般职员为10.9%。

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8.7%;制造业/生产性企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职工分别占4.8%和3.6%;农民占5.3%;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14.6%。

图11网民职业结构

(5)收入结构

网民的收入分布结构继续向两端扩展。

与2010年底相比,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从4.6%上升到7.7%,月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网民占比也从33.3%上升至37.1%。

图12 2010.12-2011.6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6)城乡结构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较2010年底增长4.9%。

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更加完备,农村地区网民规模在持续增长。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相对不明显。

图13 2010.12-2011.6网民城乡结构

基础资源概述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2亿,较2010年底增长19.4%。

我国拥有IPv6地址429块/32,全球排名第十五位。

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其中.CN域名总数350万,占比为44.6%。

网站总数为183万个。

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182,261.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6%。

表1 2010.12-2011.6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2010年12月

2011年6月

半年增长量

半年增长率

IPv4(个)

277,636,864

331,626,752

53,989,888

19.4%

域名(个)

8,656,525

7,861,400

-795,125

-9.2%

其中CN域名(个)

4,349,524

3,502,288

-847,236

-19.5%

网站(个)

1,908,122

1,830,100

-78,022

-4.1%

其中CN下网站(个)

1,134,379

931,869

-202,510

-17.9%

国际出口带宽(Mbps)

1,098,957

1,182,261

83,305

7.6%

IP地址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2亿,较2010年底增长19.4%。

2011年2月,IANA将最后5个A分配给五大区域地址分配机构(RIR),标志着全球IPv4地址总库完全耗尽。

2011年4月,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宣布亚太地区IPv4地址也已经分配完毕,最后1个A只用于IPv6过渡。

五大区域地址分配机构(RIR)的分库,将在2011-2015年相继耗尽,全球IPv4地址将真正地枯竭。

图 14  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单位:

万个)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429块/32。

由于我国IPv6发展起步较晚,IPv6地址资源拥有数量落后于巴西、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全球排名第15位。

图 15  中国IPv6地址资源变化情况(单位:

块/32)

域名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其中,.COM域名数量370万,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7.1%。

.CN域名总数350万,占比为44.6%。

表 2  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COM

3,703,538

47.1%

CN

3,502,288

44.6%

NET

518,062

6.6%

ORG

120,479

1.5%

其他

17,033

0.2%

合计

7,861,400

100%

目前CN域名中,.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占到.CN域名总数的61.1%,其次是.COM.CN域名,为30.5%。

网站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图 16  中国网站数量变化

注:

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截至2011年6月底达到1,182,261.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6%。

图 17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Mbps)

表 4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

中国电信

678898.45

中国联通

399207

中国移动

72869

中国科技网

1963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1655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2

合计

1182261.45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1年上半年,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搜索引擎(79.6%),即时通信(79.4%),网络音乐(78.7%),网络新闻(74.7%)和博客/个人空间(65.5%)。

增长最快的前三个应用分别是微博(208.9%),团购(125.0%)和网上支付(11.7%)。

从数据看,当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即时通信使用率增加,提升为第二大应用

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已经达到3.85亿,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1%提升到79.4%,半年用户增长9.2%。

即时通信已经提升为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应用类型,仅次于用户达到3.86亿的搜索引擎。

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团购使用率快速上升

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使用率都在增加,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增长率为7.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增长率达到125.0%。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53亿,半年新增用户11.7%。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用户规模依然庞大

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一直处于持平或下滑的状态。

201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11亿和3.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01亿,使用率与去年底持平。

娱乐应用的相对“衰落”和商务应用的稳步“兴起”,表明了网民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

表 5  2010.12—2011.6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

 

2011.6

2010.12

 

应用

用户规模(万)

使用率

用户规模(万)

使用率

半年增长率

搜索引擎

38606

79.6%

37453

81.9%

3.1%

即时通信

38509

79.4%

35258

77.1%

9.2%

网络音乐

38170

78.7%

36218

79.2%

5.4%

网络新闻

36230

74.7%

35304

77.2%

2.6%

博客/个人空间

31768

65.5%

29450

64.4%

7.9%

网络游戏

31137

64.2%

30410

66.5%

2.4%

网络视频

30119

62.1%

28398

62.1%

6.1%

电子邮件

25172

51.9%

24969

54.6%

0.8%

社交网站

22989

47.4%

23505

51.4%

-2.2%

网络文学

19497

40.2%

19481

42.6%

0.1%

微博

19497

40.2%

6311

13.8%

208.9%

网络购物

17266

35.6%

16051

35.1%

7.6%

网上支付

15326

31.6%

13719

30.0%

11.7%

网上银行

15035

31.0%

13948

30.5%

7.8%

论坛/BBS

14405

29.7%

14817

32.4%

-2.8%

网络炒股

5626

11.6%

7088

15.5%

-20.6%

团购

4220

8.7%

1875

4.1%

125.0%

旅行预订

3686

7.6%

3613

7.9%

2.0%

信息获取

搜索引擎

截至2011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3.86亿,较2010年底增长1153万人,半年增长率3.1%,使用率79.6%。

用户层面,自2010年搜索引擎超过网络音乐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互联网服务以来,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的增长,首先是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庞大且保持高速增长,网民需要一种有效的工具获取信息;第二,音乐搜索、视频搜索、位置搜索等服务在搜索引擎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网民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和使用黏性;最后,搜索引擎不仅是信息搜集工具,其对于新闻、博客、SNS等服务引入以及平台的开放,已经使其成为一种与传统门户网站类似的互联网入口应用。

图 18 2010.12-2011.6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

网络新闻

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3.62亿人,使用率74.7%,较2010年底下跌2.5个百分点。

半年内用户人数增长926万人,增长率为2.6%。

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庞大,但使用率有所下降。

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之一,会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而上升。

此外,网络新闻在及时性、交互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之视频等内容的引入,有效的扩大了网络新闻的受众。

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提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影响了网民对于传统网络新闻渠道的使用;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逐步向低学历高年龄群体渗透,这部分人对于网络新闻的需求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新闻整体渗透率提升难度加大。

图 19 2010.12-2011.6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

商务交易

网络购物

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73亿,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用户增长7.6%,用户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

经历了2009-2010年网购用户迅速增长期,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正在转型升级,从鱼龙混杂的集市模式更多地走向了品牌化、品质化竞争时代。

2011年上半年,在B2C综合购物网站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垂直化、个性化的精品购物网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服务商在一些新的品类市场上继续开拓,市场容量仍在增大。

但是,由于网络购物市场越来越多的欺诈和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也成为支付、物流等问题之外阻碍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图 20 2010.12-2011.6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

团购

2011年上半年,中国团购用户数从2010年底的1875万增长至2011年中的4220万,半年增长率达到125.0%。

2010年团购在中国出现以来,服务网站数量增加迅速,虽然鱼龙混杂甚至受人诟病,但团购这种模式迎合了网民对服务性商品的需求,填补了市场空白。

可以预见,网上团购将成为网民的生活常态。

图 21 2010.12-2011.6团购用户数及使用率

网上支付

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数从去年年底的1.37亿增至2011年中的1.53亿,半年增加1607万,用户增长11.7%。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支撑的网上支付服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处于平稳发展期。

各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网上支付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将促进网上支付应用在网民中进一步普及。

与此同时,在拥有超过9亿的手机卡号、拥有3.18亿手机网民的中国,随着手机支付相关标准和政策的明朗化,运营商、银行等各方机构正积极布局手机支付,手机支付也有望在未来取得较大的发展。

图 22  2010.12-2011.6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

旅行预订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86万人,使用率为7.6%。

用户数比2010年底增长73万,半年增长率为2%。

2011年旅游市场发展面临良好机遇,随着我国人均GDP越过3000美元关键点,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升级,旅游消费需求被激发,休闲旅游观念得到加强。

同时,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距离因素对旅游出行的制约将更加弱化。

但是,由于我国的线下旅行预订服务较为完善,在线旅行预订认知度相对较低,用户自主使用旅行预订的动力不强,导致旅行预订服务的用户相对较为固定,用户新增较慢。

从市场发展看,2011年上半年代理网站和服务商官网发展迅速,垂直旅游搜索在市场上的地位有所增加,旅游团购成为团购市场上的热门领域。

团购模式对酒店、旅游线路的冷热不均起到了良好的分流作用,这一服务形式已经在主要的旅游代理网站、门户以及论坛普遍应用,有利于培育用户预订习惯,促进旅游消费日常化。

随着人们旅行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尤其是休闲自助游的比例的提升,以及服务商对网民的宣传和引导,会更多地推动用户使用在线旅行预订服务,预计旅行预订服务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 23 2010.12-2011.6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

交流沟通

即时通信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85亿,比2010年底增长3251万,增长率为9.2%。

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回升势头,增长至79.4%。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信使用率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滑后,近两年开始逐步回升,目前手机即时通信是使用率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这一领域成为众多厂商的突破口,2011年多款手机即时通信工具被推向市场,其中不仅有传统即时通信工具的手机版本,包括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各类企业都开始进军这一领域,试图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产品。

而在即时通信市场比较集中、格局相对稳定的传统互联网领域,部分厂商也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多个即时通信产品推出了账号互通服务,以及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界面直接使用第三方应用,平台化、开放化成为重要趋势。

图 24 2010.12-2011.6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

博客/个人空间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为3.18亿人,较2010年底增长2318万,增长率为7.9%。

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5.5%,较上一年底略微提升1.1个百分点。

博客/个人空间已经成为众多网络应用的基本组件。

虽然纯粹的博客网站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是由于即时通信、SNS等置入了博客和个人空间功能,大大增强了其社交性,这成为博客和个人空间使用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动力:

传统的博客虽然能够让用户生产内容,但是开放性、连通性的不足限制了内容的传播,IM产品集成个人空间功能后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建立起基于用户社交关系的内容推送和分享机制。

近期,针对博客使用门槛较高、社交性不足和微博客碎片化、信息质量不高的弊端,“轻博客”的概念开始流行,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个热点。

可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陈出新,博客这一最早的web2.0应用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形态。

图 25  2010.12-2011.6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及使用率

微博

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95亿,半年内增长了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9%。

网民使用率从13.8%迅速提升至40.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微博多方面的特性让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

其一,微博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体验良好;其二,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其三,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最后,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在微博上结成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从而使微博迅速成为当前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微博自身带来了高知名度,推动了用户增长。

图 26  2010.12-2011.6微博用户数及使用率

社交网站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30亿,相比2010年底减少516万,降幅为2.2%,使用率也由上年底的51.4%回落至47.4%。

中国社交网站发展进入瓶颈期,用户规模出现萎缩势头。

从2010年开始,SNS的热潮逐渐退去。

由于过分倚重游戏类应用,无法对用户造成持续的吸引力,导致使用黏性降低,用户不断流失。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内主要社交网站今年加快调整步伐,通过改进一系列功能来提升用户的社交体验和移动体验,继续深化开放平台放,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拓展盈利渠道,从而尝试将网站建设成能够融合用户现实生活中社交、商务等行为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网站。

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短时间内无法挽回用户流失的局面,目前不断更新游戏应用仍然是国内SNS的主要策略。

其中,由微博带来的挑战尤为明显,其用户数量在2011年上半年增长超过两倍,抢夺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及其访问时间。

虽然专门的SNS网站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但是SNS这一概念被业界广泛接受,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微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家尝试将SNS的基因置入到现有产品中,实现产品的“SNS化”。

纠正目前我国SNS发展道路中过分娱乐化的偏差,让SNS更具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国内互联网业界不断探索的方向。

图 27 2010.12-2011.6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

网络娱乐

网络游戏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11亿,较2010年底增长727万,增长率仅为2.4%。

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率也出现了下降,从2010年底的66.5%降至64.2%。

自2010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

首先,网络游戏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游戏产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使用形式很难出现大的变革,同时,长时间的使用造成用户对于原有的游戏产品发生厌倦,最终导致用户流失;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用户基数庞大,在没有新游戏形式带动的情况下,新用户增长较为缓慢,以上两点共同作用造成中国整体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放缓。

未来,中国网络游戏产品细分重要性提升,对于运营商而言,更应该关注不同游戏类型间用户的转换,找到不同用户的产品诉求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手机游戏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图 28  2010.12-2011.6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

网络文学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1.95亿,与2010年底持平,渗透率有所下降,从2010年12月的42.6%降至40.2%。

自2008年以来,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增长态势逐渐放缓,这和网民结构、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等因素有关。

网络文学用户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而近年来网民中青少年群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网络文学的整体使用率。

此外,网络文学市场存在的文学内容同质化问题,也是导致网络文学使用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为迎合读者喜好而进行的类型化、流水线式创作,会导致情节雷同、类型单一的文学作品泛滥,从而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使用意愿。

这也提醒文学网站和文学作者以长远目光看待网络文学市场,通过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 29 2010.12-2011.6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

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01亿,用户使用率为62.1%,与2010年底一致,半年用户增长率为6.1%。

网络视频行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进入平稳期。

作为与线下电视最为相近的互联网服务,网络视频服务是使用最多的服务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盈利压力:

版权成本和带宽成本较高,而视频广告价格较低、付费模式难成气候,造成了视频网站目前的主要困境。

图 30 2010.12-2011.6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

手机网络应用状况

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普遍提升

2011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应用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基本都有一定提升。

各类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率排名上没有太大变化,前三名与2010年下半年相同。

2011年上半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使用率达到71.8%,较2010年底的67.7%略有提升。

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群体大、手机即时通信软件预装率高等都为手机即时通信应用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其次,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62.6%,较2010年底也略有提升。

由于手机的随身性和及时性,信息获取类应用在手机上网应用中相对也是比较普及的。

搜索在总体网民的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一,但在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率中仅排名第三,达到59.5%,较2010年底也略有提升。

这种差异是由于手机和PC的上网使用方式差异造成的。

由于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