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341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docx

《给教师地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苏林红

   最近认真阅读了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

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

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一、读书提高内在素质。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同时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读书提高教学水平。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

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

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

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

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9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

  二、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课文语言简朴,富有生活意味。

让学生读后受到从小要自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教学难点是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学生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依赖心理,但是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让学生在获得基本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受到从小要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四、设计思路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五、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

你们都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小猴、小鸭、小鹰是怎么学会本领的,好吗?

(出示课题)

    (由学生的喜好与生活实际入手,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自然地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

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

去哪里?

去干什么?

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

(可提出此类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朗读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

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

(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1、师指名读课文(2——3名)。

    2、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3、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4、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5、小老师进行检查。

(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

     (配乐范读环节教师可选取一些轻松舒缓且带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进行,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环境中去寻找答案。

识字教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认字,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认字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

同学们,通过检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把生字掌握地这么好。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我们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流利的朗读。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妈妈,我要吃果子。

”——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

”——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

”——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

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

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

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

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通过指导重点句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心情;此环节的联想即深挖教材,把平日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加之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求的意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及与众不同的联想内容多做肯定,大可不必规定死答案,只要符合实际,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先总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个损失,然后描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最后介绍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语言精练,从园林的分布、建筑宏伟、珍贵文物三方面描写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可以感受到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以此可感受民族情结与信念。

但由于时代原因,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成了一段屈辱历史的记忆,他的毁灭是损失,也是激发学生爱国的沉重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课文的六个生字:

珑、剔、莱、瑶、宏、烬,认识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读书,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4.初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对其毁灭的痛惜,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读通、读顺、有感情地读课文。

   2.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整理课文主要内容。

   2.在读书中感知内容,受到爱国教育。

  教学理念:

   1.创设民主、开放的氛围,落实“三维”目标。

   2.创设情境,启发思维,体现教学创新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圆明园复圆图。

询问图上地点。

   2.(课件展示一组建筑图:

长城、楼阁、园林、鸟巢水立方)

    几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过辉煌的成就,建筑就是文化的见证之一。

(随着复圆图、入侵图、遗迹图的逐一出现)这就是圆明园的复圆图,但有过屈辱,敌军入侵,园林被毁,现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忆这段历史——

   3.揭题,板书课题。

(书空:

“毁”,中间两横不连;“灭”,先两点,再写人。

  二、识读字词,初读课文。

   1.了解学情:

这篇文章,你读过了吗?

    (如果读过,便夸他认真或自觉;如果没有读,安慰他是因为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2.相机介入生字词的识读。

(或以“检查”为由,或以“要想读准先要过生字关”为由。

    

(1)指名读。

课件出示课文的六个生字:

珑、剔、莱、瑶、宏、烬

    

(2)以“挑战困难”为由,出示词语:

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宏伟灰烬

      指名解词(如提示,以李白“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加深对蓬莱、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3.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

读书好方法:

读通、读顺,画出新词。

     学生读书,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三、感受内容,再读课文

   1.检查读书情况。

    课文有五段,一组读一段只能读四段,让班长读第一段,其他每组派学生读一段。

(可安排学生推荐本组读书同学。

相机激发读书同学的信心:

让你读书,是同学对你的信任。

    读书评价、指导不平均用力,而是随机点拨,如,第一段,提示两个分句中的不同词“祖国”与“世界”,不同词语要强调;第三段,结尾一句有意境,想办法找理由让学生再读一遍;第四段质疑:

这一段主要介绍“珍贵文物”,怎么还出现“建筑宏伟“一词呢?

引导发现过渡句,并初步留下印象:

第三段是写“建筑宏伟”,第四段写“珍贵文物”;第五段试问“为什么放火烧呢?

”感受“销毁罪证”一词的意义。

   2.师:

课文读完了,有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你们有这样的读书习惯吗,读完一篇课文,就有了个问题。

如果是你们提问,会是什么问题呢?

    

(1)学生质疑,说问题。

    

(2)根据学生说话,揭示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了——

      课件出示:

读书会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师:

同学们不要急于回答,要想答好,文章要熟,大家快速读文思考。

  四、理清内容,指名读书

   1.边看书边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

看看我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3.学生汇报。

可按自然段说,可按逻辑段说,也可以总体说明。

根据学生汇报,采取灵活的方式板书。

(如,先自然段再逻辑段,或先逻辑段再自然段,还如奖励学生板书等。

   4.根据汇报,相机指名读书。

  五、精读部分,激发爱国情感

   1.课文说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个损失,介绍了它的辉煌过去,介绍了它的毁灭经过,想想看,最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出示第一段文字。

(课件:

背景是圆明园的大水法遗迹,上方是第一段文字。

    

(1)学生读文。

    

(2)“损失”是什么意思?

不说字典上的解释,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师准备例子:

老师有次在班上开展了辩论活动,同学们像你们这样热情聪明,可是有个同学请假没来。

第二天来到学校,听同学们说头天的辩论课那么精彩,他觉得——没来上课是个损失。

    (3)你们说的丢钱等、老师说的那位同学没来上课,这些都是一些小损失,而圆明园的毁灭是——(相机让学生感受“不可估量”比“大”更严重。

    (4)看来,“不可估量”的意思你们已明白了。

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2.怎么看出圆明园是宏伟建筑?

    

(1)说说有哪些建筑。

    

(2)文中写了那么多的景物,怎么不感觉到累赘呢?

文中是用什么词语连接的。

    (3)引读“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情境创设,变换句子说话。

(课件:

消除第一段文字,只留下大水法遗迹图)

      师:

同学们,圆明园以前“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但是,残暴的侵略军来了之后,这里“没有了——也没有了——”

      后面这两句你会这样说说吗?

    (5)你们感受到什么?

    (6)是啊,这一切都没有了。

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第一段。

      (课件:

全黑背景,红字显示第一段文字。

  六、总结

    圆明园的昔日多么辉煌,终因当时国力的衰弱惨遭侵略者毁灭。

他们毁去了建筑,但他们毁灭不了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我们会继续以勤劳智慧创造灿烂的文化,振兴中华。

  七、拓展作业。

   1.这堂课介绍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老师也有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读书会思考会提问)第一自然段能不能放在文章最后?

对原文的排列顺序,你感受到什么?

  附板书: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林红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

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

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

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

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

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3.检查字词。

(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

傲慢 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

懦弱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

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

1-6自然段

    生预设:

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师:

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师:

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

(生:

骄傲)。

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

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

谁来试一试?

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

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

句子中、前、后。

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

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师:

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学生汇报)

   3、师:

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

(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

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

(出示课本7-9自然段。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

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a.生(小组代表)预设:

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铁罐:

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

    b.引导读: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生评价。

    C、分角色朗读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2-9自然段)。

    ①教师读提示语,一生读铁罐,另一生读陶罐的话;②自由组合读(去到旁白)。

     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3、总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的优缺点。

    师:

铁罐那么傲慢,究竟为什么?

    生预设:

因为铁罐很坚硬,所以它很骄傲。

(板书:

坚硬)

    师:

陶罐那么谦虚,他为什么不跟铁罐碰一碰?

    生预设:

因为陶罐很容易破碎。

(板书:

易碎)

    师过渡:

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

难道陶罐一点长处也没有了吗?

  (三)学剩余自然段

    出示课件:

默读剩余自然段,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了。

    生预设:

陶罐:

朴素、美观、有价值,铁罐:

什么也没有了

    师:

易碎的陶罐成为了古董,坚硬无比的铁罐却变得无影无踪。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预设:

不能光看到别人的短处,还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师:

对呀,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因为人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

童话故事学完了,铁罐的结局让人感到悲哀,不过,我们可以把结尾改一下:

  四、拓展延伸,提高应用能力。

    出示课件:

    很多年以后,受了伤的铁罐也被人挖出来了,他()对陶罐说:

“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你的缺点,没看到你的优点。

    陶罐()说:

“人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1、学生填空,并有感情地朗读。

   2、师过渡:

表示人物神态、动作的关键词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善于观察,你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生动。

请大家来看:

     一生出场,表演:

边笑边说话。

   3、师:

谁能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句话?

    生:

预设:

某某笑着说:

“今天真高兴!

”某某大声笑,说:

“今天真高兴!

  五、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短处)  易碎坚硬  (长处)

             谦虚          傲慢

             争辩          恼怒

            (长处) 美观无影无踪 (短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