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476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docx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 ),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b.1988年c.1989年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

a.石油b.煤c.天然气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  )增加值最大

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

4、从(  )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

a.1/2b.1/3c.1/4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

a.大气圈b.水圈c.冰雪圈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b.华北c.东北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

a.砍伐林木b.开垦林地c.空气污染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

a.气候异常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柴薪b.煤c.石油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

第二章“低碳经济”:

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1、“低碳经济”概念首先出现在(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由于臭氧层破坏,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  )

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消失

3、(  )是用水矛盾最突出的领域

a.工业b.农业c.服务业d.生活饮用

4、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

a.水汽b.臭氧c.甲烷d.二氧化碳

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荒漠化(  )

a.严重干旱b.过度放牧c.流水冲刷d.风力侵蚀

二、多选题

1、荒漠化的形成主要有(   )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物理和化学作用d.工矿开发

2、“低碳”概念由(   )等核心术语组成

a.低碳经济b.碳生产率c.碳消费率d.碳关税

3、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

a.能源的高效利用b.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开发

c.追求绿色GDPd.维护生物圈的碳平衡

4、低碳经济是包括(   )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

5、推动中国由高碳能源经济向低碳能源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是实现(   )的战略选择

a.科学发展b.和谐发展c.绿色发展d.低代价发展

三、判断题

1、我国是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特征十分突出(  )

2、“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美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

创建低碳经济》中(  )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

4、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造成了全球严重的气候和环境问题(  )

5、英国率先兴起并完成工业革命(  )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单选题

1、全球的专家认为,即使平均气温上升(),就足以改变地表的景观,甚至改变历史。

A、1~2度;B、3~4度;C、5~6度;D、7~8度

17cm

2、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和海平面可能将分别上升()。

A、3.1~6.4℃和15~59cmB、2.1~7.4℃和18~59cm

C、1.1~6.4℃和17~69cmD、1.1~6.4℃和18~59cm

3、以下()不属于小排量的汽车。

A、宝来B、宝马C、奇瑞D、比亚迪F3

4、能源发展重点:

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是()的成功经验。

A、中国B、日本C、丹麦D、意大利

5、“私人投资与家庭合作投资”是()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

A、日本B、中国C、丹麦D、意大利

6、“丹麦模式”一个重要特点是()

A、实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B、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C、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事实;D、“面子”消费的嗜好。

7、通过“碳足跡”知识的普及,让大众知道自己每天的衣食住行各种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耗能排碳。

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物质消费”,反对()的生活方式。

A、“攀比奢华”B、“爬楼梯”C、素食主义D、骑自行车

8、在政府的倡议下,()国民积极行动起来,更换环保玻璃。

这一举措将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节能减碳。

A、日本B、丹麦C、意大利D、中国

9、2004年11月,()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A、日本B、丹麦C、中国D、意大利

10、在中国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中,环境指标不充分,一些COB指标(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英文chemicaloxygen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指标及其他排放指标等,在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中没有法律地位。

A、SO2(二氧化硫)B、O2(氧气)C、H2O(水)D、CO2(二氧化碳)

二、多选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主要是()

A、极端气象事件趋强趋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冰川显著退缩;

B、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

C、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D、人类健康、人居、工业、旅游、保险等均受影响。

2、低碳经济理想的形态除了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外,还有()。

A、“太空能经济”B、“氢能经济”C、“生物质能经济”D、“生态经济”

3、低碳经济的实质和核心分别是()

A、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

B、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C、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问题;

D、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4、以下属于意大利政府能源一揽子计划内容的是()

A、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措施,目标是既要履行减排承诺,又要保持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优势。

B、从需求方面看,出台了2007财政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实施条例;

C、从供给方面看,启动了第一个关于能源效率和生态工业的工业创新计划;

D、从2009年开始,将汽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限制在140克/千米。

5、丹麦实行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内容包括()

A、开征碳税B、财政补贴C、税收优惠D、利用价格杠杆

6、丹麦经验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除了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外,还包括()

A、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

B、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

C、大力发展低碳技术

D、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7、丹麦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用户能够用上最低廉的电,采取以下措施()

A、实行了输配电分开制度:

B、在市场上,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将电以最低价格卖给配电企业;

C、配电企业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用户可以从提供最低配电企业处购买电;

D、政府给用户直接补贴。

8、日本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中的《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主包括()

A、未来5年投入300亿美元和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应用;

B、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40倍和提高“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

C、燃料电池汽车、低耗能电灯和200年长寿住宅;

D、“绿色证书”和“白色证书”。

9、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的“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包括()

A、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碳足迹”标示制度B、特别折旧制度和补助金制度

C、“领跑者”制度和节能标签制度D、“零排放”能源的应用比率和“福田蓝图”

10、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A、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和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

B、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和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

C、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和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决策依据:

D、一些领导对碳减排认识不足和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

三判断题

1、在全球尺度上,人为增暖可能已经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构成不可辨别的影响。

()

2、使大气变暖,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

3、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消耗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

4、意大利的“绿色证书”不可以买卖。

()

5、尽快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引导“斤斤计碳”的消费方式。

()

6、为了实行低碳建筑,丹麦规定,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窗户改造、外墙保暖得不到政府财政补贴。

()

7、通过丹麦政府长期的努力,节能的观念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能源与环保分开,是丹麦人的生活方式。

()

8、“EATLOCAL运动”是指“清涼商務和温暖商務运动”。

()

9、要在202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的应用的是日本。

()

10、在第三章中,“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指中国存在问题之一。

()

第四章低碳社会对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什么是“低碳生活”?

()

A.生活中降低碳水化合物消耗

B.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C.生活中减少使用木炭煤炭等

2、对于低碳生活,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大力宣传并不实践

B.先提倡后实践

C.积极提倡并去实践

3、低碳经济是以()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A.低能耗、低成本、低排放

B.低能耗、低效率、低排放

C.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4、低碳经济核心是()。

A.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B.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C.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

5、现阶段,“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是()。

A.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B.能源技术和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C.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购(),可以有效地低碳环保。

A.技术先进的小排量汽车B.电动车C.越野车(SUV)

2、平时提倡(),即减少污染又卫生。

A.使用一次性餐巾纸B.外出使用手绢C.在家使用毛巾

3、空调低碳节能的做法有()。

A.空调安装尽量不要加长管道,室外机尽量安装在背阴面

B.定期清洗过滤网,保持进出风口通畅

C.空调的摆放位置应注意出风口尽量不要正对房门、窗户及通道

4、在生活中采用()也能低碳。

A.使用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B.多用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方式,少用传真机、纸质信件

C.多用淋浴,少用盆浴

5、上楼多步行,少用电梯()。

A.会浪费时间

B.能节电环保

C.可以锻炼身体

三、判断题

1、温室气体在大气当中的含量持续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所面对的重大环境威胁之一。

()

2、200多年来,人类依赖碳基能源创造了很多人间奇迹,但它们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灰霾、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

3、“二氧化碳减排”是国家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4.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

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一氧化碳的排放。

()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第六章、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

B.必须改变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C.要把低碳经济发展的愿景目标分阶段地实施

2.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有()

A.森林植被B.海洋C.城市建筑

3.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中国的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很高,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

B.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C.中国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太阳能发电总量也居世界第二位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碳排放和经济发展权的不同看法

B.中国是否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

C.如何在现代进程中让世界接受中国的发展观念

5.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使用属于()

A.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B.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范畴

C.节约能源的范畴

6.2009年,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之比为()

A.12.2:

47.7:

40.1B.10.6:

46.8:

42.6C.14.3:

48.6:

37.1

7.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污染加剧之间的矛盾,必须()

A.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足够的认识

B.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调整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C.以全新的方式用更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发展

8.以下几种能源中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既安全又经济的工业能源

A.风能,太阳能B.核能C.沼气等生物能

9.征收“碳关税”是一种()

A.典型的绿色贸易保护壁垒B.环境保护税C.技术壁垒

10.2008年,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A.4.1吨B.19吨C.4.3吨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

A.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B.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

C.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D.到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2.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有哪几条()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C.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D.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

3.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C.煤的洁净技术

D.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4.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A.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一直占主导地位

B.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处于补充的地位

C.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70%以上

D.新能源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

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A.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B.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十分严重

C.发达国家转移重化工工业,将节能减排责任转移到我国

D.政府立法保障工作滞后

6.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B.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型经济

C.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的经济

D.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

7.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有()

A.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

B.服务业不发达

C.工业内部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D.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8.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具体表现()

A.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B.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简单地把经济增长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

D.没有很好的解决为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问题

9.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城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A.北京B.上海C.大连D.保定

D.发展现代农业

10.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具体包括()

A.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发展带来危害,影响阻碍自身经济的健康发展

B.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不切实际的向中国施压,使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C.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的矛盾加剧

三、判断题

1.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愿景,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

()

2.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

()

3.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为特征而建立起来的增长模式()

4.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5%以上。

()

5.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既不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也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6.截至2008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高达27.4亿吨,远远超过了石油的产量。

()

7.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8.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避免因温室效应而带来的气候变化灾难,符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利益()

9.2007年12月发布的《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首次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

10.“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第七章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模式

第八章我国当前的环境经济问题

一、单项选择

1、在节能减碳方面的低碳价值及其所具备的化石能源利用减量化、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化的内涵和品质是()。

A、循环经济指标B、能源利用指标

C、资源再利用D、资源再循环

2、产业层面的低碳发展,时间跨度一般为()。

A、10年B、20年C、25年D、30年

3、大空间跨度的低碳模式是关注()的低碳发展。

A、企业系统B、产业系统C、社会系统D、生态系统

4、太阳能热发电,其转化率可在()。

A、12-%20%B、25%-35%C、40%-60%D、60%-80%

5、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荒漠土地面积达262.2万K㎡,占国土面积的17%。

B、土地荒漠化以每年2460K㎡的速度扩大。

C、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K㎡,占土地面积的28.2%

D、全国盐渍化土地面积约1.99亿K㎡,占土地面积10%。

6、我国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A、1/10B、1/20C、1/5D、1/6

7、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

A、五分之一B、四分之一C、三分之一D、二分之一

8、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要协调人口、环境、资源三者之间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整体原则、生态平衡原则、自我调控原则

B、减量化原则、效益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C、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9、低碳伦理观是()

A、以“人类属于地球,而地球绝不属于人类”为价值判断。

B、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判断。

C、以“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均衡发展为价值判断。

10、当人口增加到15亿时,人均土地和耕地(假定耕地总面积保持稳定)面积,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左右。

A、10%B、8%C、20%D、30%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评价指标是()

A、能源利用指标B、水资源利用指标

C、矿产资源利用指标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

2、预计到2050年,温室气体浓度将达到550ppm,全球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气候变暖B、冰川融化C、海平面上升

D、病毒增加E、物种减少F、灾害性气候频繁

3、增加碳汇的手段有()

A、碳中和技术B、碳封存技术C、发展碳汇林D、碳汇交易机制

4、低碳模式的理论体系包括()

A、低碳资源B、低碳产业C、低碳社会D、低碳生态E、支撑体系

5、低碳技术主要包括()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新能源技术D、零碳新能源技术

6、新能源汽车根据动力的不同有哪些类型()

A、混合动力汽车B、纯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D、新材料动力

7、我国低碳汽车发展的途径()

A、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B、加强国家扶持力度

C、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E、优化油价政策

8、太阳能有哪些优点()()

A、不受季节限制B、没有区域局限行C、环保型

D、经济性E、开放空间大

9、太阳能光发电主要方式有()

A、光伏发电B、光感应发电

C、光化学发电D、光生物发电

10、人口增长产生的压力有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是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

A、土地资源的压力B、森林资源的压力C、水资源的压力

D、能源资源的压力E、物种资源的压力

三、判断题

1、解决因化石能源无度利用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最棘手、最根本的问题。

()

2、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低碳模式具有开放性、高维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

3、低碳模式是最具操作性的、可量化的持续发展模式。

()

4、长时间跨度的低碳模式,关注的是社会层面的低碳社会,一般为100年以内。

()

5、国家低碳政策体系包括低碳政策体系、低碳市场体系和低碳考核体系。

()

6、石油消耗最大部门是建筑与民航。

()

7、太阳能的利用重点方向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另一个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8、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具有双重性。

()

9、人力资源开发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措施。

()

10、全世界人口2000年比1950年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就减少一半多。

()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第十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一、单选题: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A、环境保护B、经济发展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2、()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A、环保B、经济C、政治D、文化

3、环境法具有()发展功能。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4、()对经济发展非理性环境不良后果具有控制功能。

A、环境法B、商标法C、专利法D、经济法

5、狭义的循环经济能实现物质资源和能量在经济系统()高效循环的利用。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属之间D、其他

6、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为前提。

A、观念转变B、科技进步C、资金投入D、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