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500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

《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会认“卖、牌、吆”等15个生字,生写“蛙、卖、搬”等8个生字,会写“青蛙、草籽、野鸭、泉水、竹子、应该、花丛、尽情、道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并和同学演一演这个故事。

 

3.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

 

4.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生字“蛙、卖、籽、倒”;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中蜘蛛开店都卖什么了吗?

(学生联系第20课内容回答。

2.师:

今天青蛙也要卖东西呢!

你们想知道青蛙卖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21课《青蛙卖泥塘》。

(板书课题)

(1)出示生字“卖”,指名认读。

(2)比较“卖”和“买”,读音上有什么不同?

字形上有什么不同?

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可编顺口溜:

上面有东西就“卖”,上面没东西就“买”。

(3)朗读课题。

3.激发设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他是怎么卖泥塘的?

结果卖出去了吗?

4.引入:

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好孩子。

让我们一同走进故事,去看看青蛙是怎么卖泥塘的吧。

设计意图:

“谜语”是很多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用猜谜的方式导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通过“卖”和“买”的比较,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字形,了解字义,以便准确运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主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3)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mài làn pái hè

卖泥塘 烂泥塘 牌子 吆喝

①指名朗读,正音。

②谁知道“吆喝”的意思?

试着来“吆喝”一下。

(2)出示第二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kēnɡ jí bōsǎ yīn tǐnɡshū

水坑 采集 播撒 绿茵茵 挺舒服

①指名朗读,正音。

(后鼻音要读准。

②谁知道“采集”是什么意思?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谁采集什么吗?

“播撒”是什么意思?

你看到过谁播撒什么吗?

③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或两句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3)出示第三组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ɡuàn quē yǒnɡ lènɡ

灌水 缺少 游泳 愣住

①指名朗读,正音。

(前后鼻音要读准。

②“灌水”是什么意思?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游泳、愣住”。

(4)整体出示三组词语,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5)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字谜识字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字谜识字:

烟草各少一半(茵);三点水,草字头,住进一口又一口(灌)。

字理识字:

集:

会意字。

甲骨文、金文从隹从木,像鸟停在树上。

小篆像群鸟聚在树上,引申指聚集。

   

           (甲)  (金)  (篆)

缺:

形声字。

“缶”表义,缶是一种瓦器,容易破损;“夬”表声。

“缺”有破损的意思,本义是残缺。

   

             (篆)

(6)指名朗读课文,师生正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是学生走向阅读和表达的第一步,也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老师既要引导学生聚焦生字词语,又要将生字词语融入课文中,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认读中熟记字形。

要适度引导学生运用词语来说话,逐步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

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青蛙做的事情

泥塘发生的变化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读完后思考:

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

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组织学生交流,完成活动卡。

3.对照活动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步向中年级过渡。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指导书写“蛙、籽、破、搬、倒”五个字。

1.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

2.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蛙、破、搬、倒”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籽”左右等宽,左部的“米”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子”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破”左部的“石”要避让右边的长撇;“搬”右部右边的“殳”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4.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

5.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这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中,要坚持“识写结合”,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回忆内容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牌子 吆喝 水坑 采集 播撒

灌水 缺少 游泳 愣住 烂泥塘

卖泥塘 绿茵茵 挺舒服

2.回忆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吗?

泥塘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词语,巩固知识,回忆课文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快速阅读,了解起因

1.自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2.指名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画简笔画“烂泥塘”。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设计意图:

用简笔画代替板书,直观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入情入境,探究原因

1.听,青蛙正在高声叫卖呢!

我们也来帮他叫卖吧!

(出示“卖泥塘喽,卖泥塘!

”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喽”,把前半句读得稍长一点;抓住“!

”,把后半句读得短促一点。

2.出示生字“吆喝”,再次认读。

3.你们的吆喝声可真响亮,相信动物伙伴们都能听得见,那么有动物来买泥塘吗?

他们说了些什么?

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画出动物伙伴们说的话及描写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

4.组织学生交流。

(1)我们先来看看老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指名学生朗读老牛说的话。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

“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

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①出示词语“水坑坑、挺舒服”,指名认读,注意“舒服”的“服”读轻声,再扩展为“挺舒服”,借助语境理解“挺舒服”的意思。

②读了这段话你认为老牛对这个泥塘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通过朗读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

(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2)听了老牛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①出示生字“集、播、撒”,再次认读,借助语境理解“播撒”的意思。

②指名朗读句子。

③出示青蛙辛勤劳动的画面,师动情导入:

草籽播撒下去了,青蛙经常施肥、浇水。

在青蛙的辛勤劳动下,泥塘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④巩固认读生字“茵”。

⑤想象一下,有了小草的泥塘是怎样一番景象?

⑥快把泥塘边有这么美的草地的好消息告诉小伙伴们吧!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绿茵茵”。

(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边上勾画“绿茵茵的小草”。

(3)青蛙又开始吆喝起来了,指名朗读:

“卖泥塘喽,卖泥塘!

”一只野鸭飞来了,他又说了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

“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①水太少了,会给野鸭带来哪些不便?

②难怪野鸭有点不满意,你能读出野鸭的心情吗?

(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4)听了野鸭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①青蛙为了从山里引些水做了哪些事?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②你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吗?

(指名读,评议,再指生读,后齐读。

(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泉水”。

(5)泥塘里的水灌足了,这下,泥塘总能卖出去了,于是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指名朗读:

“卖泥塘喽,卖泥塘!

”青蛙的吆喝声引来了哪些小动物?

他们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

①展开想象,扮演角色:

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呢?

你能扮演一种小动物按照刚才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②巩固认读生字“缺”。

(6)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

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

对!

对!

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

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①想象说话:

青蛙是怎样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的?

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想象说一说。

(教师在原来的简笔画上添加“树、花、路、房子”。

②这真是一只勤劳的小青蛙呀!

谁能把青蛙的勤劳读出来?

(7)泥塘边有了小草、花、小树、小路、房子,泥塘里还有清清的水(老师指简笔画),这下青蛙又开始推销自己的泥塘了,他是怎么推销的呢?

指名朗读第11自然段。

①读了这段话,你知道青蛙为什么不卖自己的泥塘了吗?

②一边想象泥塘的美景,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读,评议,再比赛读,后齐读。

③巩固认读生字“泳、愣”,在语境中理解“愣住”的意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动物伙伴是怎么说的?

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些核心问题展开思考,体会青蛙的泥塘是怎么一步步变美的,为接下来的讨论明理做好铺垫。

教学不仅仅基于故事情节的展开,还要立足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在反复朗读中训练学生语感,使其在想象说话中提高表达能力。

四、拓展表演,明白道理

1.同学们,青蛙的泥塘一开始是一个烂泥塘,青蛙不想住,现在变成了一个有树、有花、有草、有水、有房、有路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2.从这个童话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造。

3.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联系生活谈体会。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好的原型,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课外,让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写“卖、泉、应”三个字。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如,加一加识记“卖、泉”。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卖、泉”是上下结构的字;“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卖”的第一笔短横在横中线上面起笔,第二笔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泉”的第七笔是横撇,一笔写成,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开;“应”注意第四、五笔两个点的写法。

3.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或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5.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我观察,发现书写规律,注重书写反馈,评议修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抓住“动物伙伴是怎么说的?

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些核心问题一步步展开,融朗读、识字、想象、说话、明理于一体,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1.在举象立意中开拓意境。

某特级教师说过:

“读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借助语言文字还原出一个意象世界来。

也因此,学文学作品,教文学作品,关键在于两条:

第一条,能逐渐地掌握将语言文字还原出一个意象世界的方法和本领。

第二条,能逐渐地领悟作者凭借语言文字托出一个意象世界的诀窍和秘妙。

”在本课的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一下,有了小草的泥塘是怎样一番景象?

”“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呢?

你能扮演一种小动物按照刚才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

”通过对文本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在诵读中促进体验生成。

诵读是将无声的、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动态的、有情的听觉符号。

通过诵读可以将作者要表达的情意传达出来,与此同时,获得一种与之相应的情感审美。

本课教学中,教师把“读”作为重点,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里洋溢,在强弱得当、疾徐适宜的情感节奏中,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着浓郁的韵味。

3.在兴趣培养中激发阅读动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伊始,采用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在识字阶段运用谜语识字、字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运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在想象说话环节引导学生扮演角色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切实感受文本内容本身的精彩、生动、有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