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深度规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暖通深度规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暖通深度规定.docx

《暖通深度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暖通深度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暖通深度规定.docx

暖通深度规定

方案

2.2.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范围;

2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3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

4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

5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

6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

7通风系统简述;

8防排烟系统及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简述;

9节能设计要点;

10废气排放处理和降噪、减振等环保措施;

11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8热能动力设计说明。

1供热。

1)简述热源概况及供热范围;

2)锅炉房及场区面积、区域供热时换热站的面积;

3)供热负荷估算;

4)供热方式及供热参数;

5)热力管道的布置及敷设方式;

6)水泥、水质、水压要求。

2燃料供应。

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要求;

2)燃料供应范围;

3)燃料消耗量估算;

4)燃料供应方式;

5)废气排放、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

3其他动力站房。

1)站房内容、性质;

2)站房的面积及位置;

3)简述工艺系统形式;

4)用量估算。

4节能、环保、消防及安令措施。

初步设计

3.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8.1在初步没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文件应有设计说明书,除小型、简单工程外,初步设计还应包括设计图纸、设备表及计算书。

3.8.2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

1)与本专业有关的批准文件和建设单位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等。

2简述工程建设地点、规模、使用功能、层数、建筑高度等。

3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齐、范围以及与有关专业的设计分工。

4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参见表3,8.2);

5采暖。

1)采暖热负荷;

2)热源状况、热媒参数、室外管线及系统补水定压方式;

3)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4)采暖热计量及室温控制,系统平衡、调节手段;

5)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6空调。

1)空凋冷、热负荷;

2)空调系统冷源及冷媒选择,冷水、冷却水参数;

3)空调系统热源供给方式及参数;

4)各空调区域的空调方式,空凋风系统简述,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

5)空调水系统设备配置形式和水系统制式,系统平衡、调节手段;

6)洁净空调注明净化级别;

7)监测与控制简述;

8l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7通风。

1)设置通风的区域及通风系统形式;

2)通风量或换气次数;

3)通风系统设备选择和风量平衡。

8防排烟及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1)简述设置防排烟的区域及方式;

2)防排烟系统风量确定;

3)防排烟系统及设施配置;

4)控制方式简述;

5)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9节能设计。

按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的各项节能措施。

注:

1节能措施包括计量,调节装置的配臂、全空气空调系统加大新风比数据、热回收装置的设置、选用的制冷和供热设备的性能系数或热效率(不低于节能标准要求)、变风量或变水量设计等;

2节能设计除满足现行国家节能标准的要求外,还府满足工程所在省、市现行地方节能标准的要求。

10废气排放处理和降噪、减振等环保措施。

11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8.3设备表。

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性能参数、数量等(参见表3.8.3)。

3.8.4设计图纸。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

各种管道、风道可绘单线图。

2系统流程图包括冷热源系统、采暖系统、空调水系统、通风及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等系统的流程。

应表示系统服务区域名称、设备和主要管道、风道所在区域和楼层,标注设备编号、主要风道尺寸和水管干管管径,表示系统主要附件、建筑楼层编号及标高。

注:

当通风及控凋风道系统、防排烟等系统跨越楼层不多.系统简单,且在平面图中可较完整地表示系统时。

可只绘制平面图,不绘制系统流程图。

3采暖平面图。

绘出散热器位置、采暖干管的入口、走向及系统编号。

4通风、空凋、防排烟平面图。

绘出设备位置,风道和管道走向、风口位置,大型复杂工程还应标注出主要干管控制标高和管径,管道交叉复杂处需绘制局部剖面。

5冷热源机房平面图。

绘出主要设备位置、管道走向。

标注设备编号等。

3.8.5计算书。

对于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热负荷、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冷却水量及主要设备的选择,应做初步计算。

 

 

3.9热能动力

3.9.1在初步设计阶段,热能动力专业设计文件应有设计说明书,除小型、简单工程外,初步设计还应包括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计算书。

3.9.2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

1)本专业设汁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2)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水质分析、地质情况、地下水位、冻土深度、燃料种类等);

3)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如总平面布置图、供热分区、热负荷及介质参数、发展要求等)。

2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承担的设计范围和分工(当有具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2)对今后发展或扩建的考虑;

3)改建、扩建工程,应说明对原有建筑、结构、设备等的利用情况。

3锅炉房。

1)热负荷的确定及锅炉形式的选择:

确定计算热负荷,列出各热用户的热负荷表;确定供热介质及参数;确定锅炉形式、规格、台数,并说明备用情

况及冬夏季运行台数;

2)热力系统:

应说明热力系统,包括热水循环系统、蒸汽及凝结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给水系统、定压补水方式、排污系统、供热调节方式、各种水

泵的台数及备用情况等;

3)燃料系统:

说明燃料种类、燃料低位发热量、燃料来源及烟气排放;当燃料为煤时,说明煤的种类,确定煤的处理设备、计量设备及输送设备,确定烟气的除尘、脱硫设备,确定除渣设备;当燃料为油时,说明油的种类,简介燃油系统,说明油罐位置、大小、数量,油的储存时间利运输方式;当燃料为燃气时,说明燃气种类,确定燃气压力,确定调压站位置;

4)技术指标:

列出建筑面积、供热量、供汽量、燃料消耗量、灰渣排放量、软化水消耗量、自来水消耗量及电容量等。

4其他动力站房。

1)热交换站:

说明加热、被加热介质及参数;确定供热负荷;简述热力系统,包括热水循环系统、蒸汽及凝结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定压补水方式等;确定换热器及其他配套辅助设备;

2)柴油发电机房:

说明供油系统及排烟方式;

3)燃气调压站:

确定调压站位置,确定燃气用气量,简述调压站流程,确定调压器前后参数,选择调压器;

4)气体站房:

说明各种气体的用途、用量和参数,简述供气系统,选择主要设备;

5)气体瓶组站:

确定气体用途、用量,简述调压和供气方式,简述瓶组站流程,确定调压器前后参数,确定瓶组容量及数量。

5室内管道:

确定各种介质负荷及其参数,说明管道及附件的选择,说明管道敷设方式,选择管道的保温及保护材料。

6室外管网:

确定各种介质负荷及其参数,说明管道走向及敷设方式,选择管材及附件,说明防腐方式,选择管道的保温及保护材料。

7节能、环保、消防、安全措施等。

8需提请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9.3设计图纸。

1锅炉房。

1)热力系统图:

表示由热水循环系统、蒸汽及凝结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给水系统、定压补水方式、排污系统等内容;标明图例符号、主要管径、介质流向且设备编号(应与设备表中编号一致);标明就地安装测量仪表位置等;

2)平面图:

绘制锅炉房、辅助间及烟囱等的平面图,注明建筑轴线编号、尺寸、标高和房间名称;并布置主要设备,注明定位尺寸及设备编号(应与设备表中编号一致)。

对较大型锅炉房,根据情况绘制表示锅炉房及相关构筑物的尺寸及相对位置的区域布置图。

2其他动力站房:

绘制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

3室内外动力管道:

室外动力管道根据需要绘制平面走向图。

3.9.4主要设备表。

列出主要没备名称、性能参数、单位和数量等,对锅炉设备应注明锅炉效率。

3.9.5计算书。

包括负荷计算、主要设备选型计算、水电和燃料的消耗量计算、主要管道的水力计算等,并将主要计算结果列入设计说明书中有关部分。

施工图

 

4.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7.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凋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

4.7.2图纸目录。

应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4.7.3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

1设计说明。

1)简述工程建设地点、规模、使用功能、层数、建筑高度等;

2)列出设计依据(内容见第3.8.2条第1款),说明设计范围;

3)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室内设计参数参见表3.8.2);

4)热源、冷源设置情况,热媒、冷媒及冷却水参数,采暖热负荷、折合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折合冷热量指标,系统水处理方式、补

水定压方式、定比值(气压罐定压时注明工作压力值)等;

注:

气压罐定押压时工作压力值指补水泵启泵压力、补水泵停泵压力、电磁阀开启压力和安全阀开启压力。

5)设置采暖的房间从采暖系统形式,热计量及室温控制,系统平衡、调节手段等:

6)各控调区域的空调方式,空调风系统及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空调水系统设备配置形式和水系统制式,系统平衡、调节手段,洁净空调净化级别,监测

与控制要求;有自动监控时,确定各系统自动监控原则(就地或集中监控),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等;

7)通风系统形式,通风量或换气次数,通风系统风量平衡等;

8)没置防排烟的区域及其方式,防排烟系统及其设施配置、风量确定、控制方式,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措施;

9)设备降噪、减振要求,管道和风道减振做法要求,废气排放处理等环保措施;

10)在节能设计条款中阐述设计采用的节能措施,包括有关节能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文和以“必须”、“应”等规范用语规定的非强制性条文提出的要求。

2施工说明。

施工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中使用的管道、风道、保温等材料选型及做法;

2)设备表和图例没有列出或没有标明性能参数的仪表、管道附件等的选型;

3)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要求;

4)图中尺寸、标高的标注方法;

5)施工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大型设备安装要求参照第4.8.3条第2款第1项;

6)采用的标准图集、施工及验收依据。

3图例。

4当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分别由两个或量个以上的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交接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4.7.4设备表(参见表3.8.3),施工图阶段性能参数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

4.7.5平面图。

1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

2采暖平面绘出散热器位置,注明片数或长度,采暖干管及立管位置、编号,管道的阀门、放气、泄水、固定支架、伸缩器、入口装置、减压装置、疏水器、管沟及检查孔位置,注明管道管径及标高。

3二层以上的多层建筑,其建筑平面相同的采暖标准层平面可合用一张图纸,但应标注各层散热器数量。

4通风、空洞、防排烟风道平面用双线绘出风道,标注风道尺寸(圆形风道注管径、矩形风道注宽×高)、主要风道定位尺寸,标高及风口尺寸.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

的定位尺寸和编号,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标注风口设计风量(当区域内各风口设计风量相同时也可按区域标注设计风量)。

5风道平面应表示出防火分区,排烟风道平面还应表示出防烟分区。

6空调管道平面单线绘出生凋冷热水、冷媒、冷凝水等管道,绘出立管位置和编号,绘出管道的阀门、放气、泄水、固定支架、伸缩器等,注明管道管径、标高及主要定位尺寸。

7需另做二次装修的房间或区域,可按常规进行设计,风道可绘制单线图,不标注详细定位尺寸,并注明按配合装修设计图施工。

4.7.6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和剖面图。

1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反编号,

注明设备外形尺寸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

2绘出连接设备的风道、管道及走向,注明尺寸和定位尺寸、管径、标高,并绘制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滤器等)。

3当平面图不能表达复杂管道、风道相对关系及竖向位置时,应绘制剖面图:

4剖面图应绘出对应于机房平面图的设备、设备基础、管道和附件,注明设备和附件编号以及详图索引编号,杯注竖向尺寸和标高;当平面图设备、风道、管道等尺寸和定位尺寸标注不清时,应在剖面图标注。

4.7.7系统图、立管或竖风道图。

1分户热计量的户内采暖系统或小型采暖系统,当平面图不能表示清楚时应绘制系统透视图,比例宜与平面图一致,按45°或30°轴侧投影绘制;多层、高层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绘制采暖立管图并编号。

上述图纸应注明管径、坡度、标高、散热器型号和数量。

2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及复杂的或平面表达不清的风系统应绘制系统流程图。

系统流程图应绘出设备、阀门、计量和现场观测仪表、配件,标注介质流向、管径及设备编号。

流程图可不按比例绘制,但管路分支及与设备的连接顺序应与平面图相符。

3空调冷热水分支水路采用竖向输送时,应绘制立管图并编号,注明管径、标高及所接设备编号。

4采暖、空调冷热水立管图应标注伸缩器、固定支架的位置。

5空调、制冷系统有自动监控时,宜绘制控制原理图,图中以图例绘出设备、传感器及执行器位置;说明控制要求和必要的控制参数。

6对于层数较多、分段加压、分段排烟或中竖怪井转换的防排烟系统,或平面表达不清竖向关系的风系统,应绘制系统示意或喉风道图。

4.7.8通风、空调剖面图和详图。

1风道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的部位,应绘剖向图或局部剖面。

2绘出风道,管道、风门、设备等与建筑梁、板、柱坟地面的尺寸关系。

3注明风道、管道、风口等的尺寸和标高。

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

4采暖、通风、空调、制冷系统的各种设备及零部件施工安装,应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的图名图号。

凡无现成图纸可选,且需要交待设计意图的,均需绘制详

图。

简单的详图,可就图引出,绘制局部详图。

4.7.9室外管网设计深度要求见第4.8.7条。

4.7.10汁算书。

1采用计算程序计算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打印出相应的简图、输入数据和计算结果。

2采暖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一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及建筑物采暖总耗热量计算;

2)散热器等采暖设备的选择计算;

3)采暖系统的管径及水力计算;

4)采暖系统设备、附件选择计算,如系统热源设备、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伸缩器、疏水器等。

3通风、防排烟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通风、防排烟风量计算;

2)通风、防排烟系统阻力计算;

3)通风、防排烟系统设备选型计算。

4空调设计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空调冷热负荷计算(冷负荷按逐项逐时计算);

2)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及附件(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变制冷剂流量室内机、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热回收装置、消声器等)的选择计

算;

3)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4)风系统阻力计算;

5)必要的气流组织设计与计算;

6)空调系统的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泵、冷却水泵、定压补水设备、冷却塔、水箱、水池等设备的选择计算。

5必须有满足工程所在省、市有关部门要求的节能设计计算内容。

 

4.8热能动力

4.8.1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热能动力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设备及主要材料表、设计图纸、计算书。

4.8.2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的设计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通用图或重复利用图。

4.8.3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

1设计说明。

1)列出设计依据(内容见第3.9.2条第1款),当施工图设计与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有较大变化时应说明原因及调整内容;

2)概述系统设计,列出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包括各类供热负荷及各种气体用量、设计容量、运行介质参数、燃料消耗量、灰渣量、水电用量等。

说明系统运行的特殊要求及维护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3)设计所采用的图例符号;

4)节能设计,在节能设计条款中阐述设计采用的节能措施,包括有关节能标准、规范中强制性条文和以“必须”、“应”等规范用语规定的非强制性条文提出的要求;

5)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应明确排烟、除尘、除渣、排污、减噪等方面的各项环保措施。

应明确有关锅炉房、可燃气体站房反可燃气、液体的安全措施,如防火、防爆、泄压、消防等措施。

当设计条款中涉及法规、技术标准提出的强制性条文的内容时,以“必须”、“应”等规范用语表示其内容。

2施工说明。

1)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应与土建施工配合及设备基础应与到货设备核对尺寸的要求;设备安装时,应避免设备或材料集中在楼板上,以防楼板超载;利用梁柱起吊设备时,必须复核粱柱强度的要求;

2)管道安装:

工艺管道、风、烟管道的管材及附件的选用,管道的连接方式,管道的安装坡度及坡向,管道弯头的选用,管道的滑动支吊架间距表,管道的补偿器和建筑物入口装置等,管道施工应与土建配合预留埋件、预留孔洞、预留套管等要求;

3)系统的工作压力和试压要求;

4)防腐、保温、保护、涂色:

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保护、涂色要求;

5)图中尺寸、标高的标注方法;

6)本工程采用的施工及验收依据;

7)图例。

48.4锅炉房图。

1热力系统图。

表示出热水循环系统、蒸汽及凝结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给水系统、定压补水方式、排污系统等内容;标明图例符号(也可以在设计说明中加)、管

径、介质流向及设备编号(应与设备表中编号一致);标明就地安装测量仪表位置等。

2设备平面布置图。

绘制锅炉房、辅助间的平面图,注明建筑轴线编号、尺寸、标高和房间名称;并绘出设备布置图,注明设备定位尺寸及设备编号(应与设备表中

编号一致)。

对较大型锅炉房根据情况绘制表示锅炉房、煤、渣、灰场(池)、室外油罐等的区域布置图。

3管道布置图。

绘制工艺管道从风、烟等管道平面图,注明阀门、补偿器、固定支架的安装位置及就地安装一次测量仪表位置,注明各种管道尺寸。

当管道系统不太复杂时,管道布置图可与设备平面布置图绘在一起。

4剖面图。

绘制工艺管道、风、烟等管道布置及设备剖面图,注明阀门、补偿器,固定支架的安装位置及就地安装一次测量仪表位置,注明各种管道管杆尺寸及安装标高、坡度及坡向,注明设备定位尺寸及设备编号(应与设备表中编号一致)。

5其他图纸。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绘制机械化运输平、剖面布置图、设备安装详图、水箱及油梢外孔图、非标准设备制作图等。

4.8.5其他动力站房图,

1管道系统图(或透视图)、对热交换站、气体站房、柴油发电机房等应绘制系统图,图纸内容利深度参照锅炉房部分;对燃气调压站和瓶组站绘制透视图,并注明标

高。

2设备及管道平面图、剖面图,绘制设备及管道平面图,当管道系统较复杂时,还应绘制设备及管道布置剖面图,图纸内容和深度参照锅炉房部分。

4.8.6室内管道图。

1管道系统图(或透视图)。

应绘制管道系统图(或透视图),包括各种附件、就地测量仪表,注明管径、坡度及管道标高(透视图中)。

2平面图。

绘制建筑物平面图,标出轴线编号、尺寸、标高和房间名称;并绘制有关用气(汽)设备外形轮廓尺寸及编号,绘制动力管道、入口装置及各种附件,注

明管道管径;若有补偿器、固定支架,应绘制其安装位置及定位尺寸。

3安装详图(或局部放大图)、当管道安装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时可以不绘管道安装详图,但应在图纸目录中列出标准图、通用图图册名称及索引的图名,图号。

具他

情况应绘制安装详图。

4.8.7室外管网图。

1平面图。

绘制建筑红线范围内的总图平面,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坎坡、水系等,并标注名称、定位尺寸或坐标;标注指北计;标注设计建筑物室内±绝对标高和室外地面主要区域的绝对标高;

绘制管道布置图,图中包括补偿器、固定支架、阀门、检查井、排水井等,标注管道、设备、设施的定位尺寸或坐标,标注管段编号(或节点编号)、管道规格、管线长度及管道介质代号,标注补偿器类型、补偿器的补偿量(方形补偿器时其尺寸)、固定支架编号等。

2纵断面图(比例:

纵向为1:

500或1:

1000,竖向为1:

50),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应绘制管道纵断而展开图。

当地沟敷设时,标出管段编号(或节点编号)、设计地面标

高、沟顶标高、沟底标高、管道标高、地沟断面尺寸、管段平面长度、坡度及坡向;当架空敷设时,标出管段编号(或节点编号)、设计地面标高、柱顶标高、管道标高、管段平面长度、坡度及坡向;当直埋敷设时,标出管段编号(或节点编号)、设计地面标高。

管道标高、填砂沟底标高,骨段平面长度、坡度及坡向。

管道纵断面图中还应表示出关断阀、放气阀、泄水阀、疏水装置和就地安装测量仪表等。

简单项目及地势平坦处,可不绘制管道纵断面图而在管道平面图主要控制点直接标注或列表说明上述各种数据。

3横断面图,当地沟敷设时.管道横断面图应表示出管道直径、保温层厚度、地沟断面尺寸、管中心间距、管子与沟壁、沟底距离、支座尺寸及覆土深度等;当架空敷设时,管道横断面图应表示出管道直径、保温层厚度、管中新间距、支座尺寸等;当直埋敷设时,管道横断面图应表示出管道直径、保温层厚度、填砂沟槽尺寸、管中心间距、填砂层厚度及埋深等。

采用标准图、通用图时可不绘管道横断面图,但应注明标准图、通用图名称及索引的图名、图号。

4节点详图。

必要时应绘制检查井、分支节点、管道及附件的节点详图。

4.8.8设备及主要材料表。

应列出设备及主要材料的名称、性能参数、单位和数量、备用情况等,对锅炉设备应注明锅炉效率。

4.8.9计算书。

1锅炉房的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热负荷计算;

2)主要设备选型计算;

3)管道的管径及水力计算;

4)管道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

5)汽、水、电、燃料的消耗量计算;

6)炉渣量的计算;

7)煤、渣、油等的场地计算。

注:

小型锅炉房可简化计算,

2其他动力站房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各种介质的负荷计算;

2)设备选型计算;

3)管道的管径及水力计算,

3室内管道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绘计算草图并作管径及水力计算;

2)附件选型计算;

3)高温介质时管道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

注:

当系统较简单时,可在计算草图上注明计算数据不另作计算书。

4室外管网计算包括以下内容:

1)绘计算草图,并作管径及水力计算;

2)根据水力计算绘制水压图;

3)凋压装置的选型计算;

4)架空敷设及地沟敷设管道的不平衡支架的受力计算;

5)直埋敷设时管道对固定墩的推力计算;

6)管道的热膨胀计算和补偿器的选择计算;

7)直埋供热管道若作预处理时,预拉伸、预热等计算。

注:

管网简单时可简化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