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681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必考题:

名词解释:

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的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逆向选择: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价格下降所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的稀缺性:

----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1、什么是资源?

资源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称为生产要素,简称要素。

生产四要素

◆人力---劳动L

◆财力---资本K

◆物力---土地N(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企业家才能E(管理)

2、资源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个相对、也是个绝对的概念。

●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所以,稀缺性是相对的。

●但是,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它存在于入类社会的任何时期和任何地方。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当今社会,都存在着稀缺性。

从现实来看,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都存在稀缺性。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多生产大炮,就得少生产黄油。

例如朝鲜

3、人的欲望(需要)是无限的

欲望(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对永恒的冲突。

与快乐生活的欲望相比较,所需要的资源是不足的、有限的,也就是稀缺性,例如钱、时间之类。

而如何利用手头既定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享受的需要,这正是“经济问题”。

二、选择与资源配置---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

1、选择:

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包括以下三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生产什么?

(产品)what;

◆B.如何生产?

(生产要素组合)how用什么方法。

◆C.为谁生产?

(分配)forwhom如何分配

◆生产多少?

(数量)howmany

◆何时生产?

(时间)when

2、机会成本:

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简言之,即作某项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的最高代价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

⏹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三、资源利用----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点上?

1、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

四、经济制度的变革----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点上?

1、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

2、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调节来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计划经济制度通过中央政府的计划及相应的行政命令来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西方)经济学:

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二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一、微观经济学

特点:

1、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二、宏观经济学

特点:

1、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政府的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凯恩斯主义)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一、需求理论

1、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需求曲线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二、供给Supply理论

1、供给:

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2、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

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三、价格政策

1、价格调节有其不完善性,需要价格政策来纠正。

(1)支持价格【最低限价】(Pricefloor):

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支持农产品的作用

☐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

以保障粮食安全;

2、限制价格的利与弊

利: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弊:

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

⏹总结:

支持价格一定>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均衡价格

第三章弹性理论

一、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priceelasticityofdemand)

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

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

商品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

⏹弹性系数(Ed)是负的,一般取正值

⏹价格从1元降到0.8元,

⏹需求量从100斤增加到150斤,则:

3、需求弹性的分类

(1)E=0完全无弹性(perfectinelastic)

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如:

急救药)

2)E=无限弹性(perfectelastic)

v

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3)E=1单位弹性(unitaryelastic)

v

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v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v如运输、住房服务

4)E<1缺乏弹性(inelastic〕

v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v主要是生活必需品

v病人对药品(不包括滋补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1

5)E>1富有弹性(elastic)

v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v主要是奢侈品(化妆品)

二、需求弹性理论的运用

总收益(Totalrevenue)收益TR=P*Q=价格×销售量

1.需求富有弹性E>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

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如价格下调10%?

试分析以下收益状况。

如价格下调10%,则数量增加20%,

P2=500–500*10%=450元/台,

Q2=100+100*20%=120台

TR2=P2×Q2=450×120=54000元

TR1=50000

TR2–TR1=54000–50000=4000元

TR2>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

如果价格上调10%?

已知:

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20%。

●P3=500+500×10%=550元/台,

●Q3=100-100×20%=80台

●TR3=P3×Q3=550×80=44000元

●TR3–TR1=44000–50000=-6000元

TR3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

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2.需求缺乏弹性E<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例:

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如价格下调10%,总收益怎样?

如价格下调10%,数量则增加5%,

P2=0.2–0.2×10%=0.18元/斤,

Q2=100+100×5%=105斤

TR1=P1×Q1=0.2×100=20元

TR2=P2×Q2=0.18×105=18.9元

TR2–TR1=18.9–20=-1.1元

TR2

如价格上调10%,则总收益?

已知:

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

v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

vP3=0.2+0.2*10%=0.22元/斤,

vQ3=100-100*5%=95斤

TR3=P3×Q3=0.22×95=20.9元

TR3–TR1=20.9–20=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谷贱伤农”: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1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征收消费税,会提高商品价格

⏹需求越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而对生产者有利;

⏹需求越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小,而生产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1、效用U(Utility):

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TU(TotalUtility):

指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MarginalUtility):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

2、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关系

MU是TU的一阶导数

•总结MU与TU的关系:

•当MU>0时,TU上升

•当MU<0时,TU下降

•当MU=0时,TU达极大值,达于最高点,也是↑、↓的拐点。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

随着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条件: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MU曲线向右下倾

•MU可以是正值,也可以下降为负值。

负值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某种物品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仅不能从消费商品中获得满足,反而会引起损害和厌恶。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第二,“经济合理性”原则决定的。

•该原则的含义:

消费者进行购买的唯一目的是从所利用的货币资源中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按照此原则,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要的用途上,等等。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序数效用论的分析

1、无差异曲线——用于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消费两种商品X,Y,可以有不同的数量组合。

减少Y时,增加X;或减少X时,增加Y,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a)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b)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c)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如果可以相交,其交点就是具有同等的效用水平,这就是说,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有相同效用水平,显然,这和前一条是相矛盾的。

•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平行的无差异曲线

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的点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e).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

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3、消费可能线(预算线)

•又称家庭预算线。

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预算线的移动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2)收入不变,两种商品的P同比例变动:

◆上升,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下降,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I=PX·QX+PY·QY其中,I为消费者的预算支出额,P为商品的价格,Q为商品的数量。

1.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

单一定价与歧视定价

⏹单一定价:

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相同价格。

⏹歧视定价:

同样的商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1)一级价格歧视:

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价格

2)二级价格歧视:

把消费需要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

实现歧视定价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企业必须能自己定价而不是被动接受价格

实行歧视定价的商品不能转售

能用一个客观标准区分需求弹性

分配理论(自行复习)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四位一体”的公式:

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企业家的才能---利润。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1)是一种派生的需求,是产品的需求而引起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

是为了直接满足各种需要(直接效用)。

●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厂商。

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利益。

●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任何生产都需要多种生产要素。

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

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

⏹使用要素是为了生产产品,最终目的是实现最大利润。

⏹产品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要素市场,这一原则仍然适用:

⏹边际成本=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或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

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或收益。

二、工资(W)理论

1、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需求:

劳动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即边际生产力。

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向变动。

(2)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

包括两类:

⏹实际成本:

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以及教育费用。

⏹心理成本:

补偿劳动者心理上负效用的费用。

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会给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

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初期,工资增加,劳动会增加。

⏹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高过一定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负效用,劳动的供给量反而减少。

(3)劳动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工资水平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工会的存在:

工会控制了工人,是劳动供给的垄断者。

工会影响(提高)工资的三种方式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增加工资,增加就业。

增加劳动需求的方法:

增加出口,限制进口;反对用机器替代工人,反对失业;一人做的分给两个人

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减少供给的方法:

强制退休;禁止使用童工;限制移民;减少工作时间。

结果:

工资上升,就业水平下降

3)最低工资法

⏹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将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会出现失业。

⏹实际的工资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行业之间舒适与安全度的差别,劳动者之间的工作效率的差别;性别歧视等。

三、利息理论

1.时间偏好理论:

人们喜爱现期消费,对未来难以预期,放弃现期消费应该得到利息作为报酬。

2.迂回生产理论:

先生产生产资料,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

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

,从而带来利息。

现代生产的特点就在于迂回生产,但迂回生产的实现就必须有资本。

这种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资本具有净生产力是资本能带来利息的根源。

四、地租(R)理论

1、土地:

(泛指各种自然资源)

特点:

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

地租:

是土地使用者对使用土地所支付的价格,或者是土地所有者因出让土地使用权而收取的报酬。

地价:

购买土地的市场价格,购买者具有所有权。

一般来说,地价与地租成正比。

2、地租(R)的决定:

地租由土地供给和需求的交点所决定。

供给曲线是条垂线,表明土地的供给不会随地租的提高而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地租的发展趋势:

不断上升

五、利润理论

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经济)利润。

1、正常利润,即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一种特殊的工资。

⏹正常利润的决定与工资类似,取决于“企业家才能”的供求关系。

⏹企业家才能需求很大;

⏹企业家才能供给很小;

⏹企业家才能的供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正常利润就会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的工资。

⏹完全竞争中,利润最大化就是获得正常利润。

⏹超过正常利润以后的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之下并不存在。

2、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即超过正常利润部分的利润。

⏹超额利润来自创新,承担风险,垄断。

 

1)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熊彼特)

⏹是合理的,应予以鼓励。

2)垄断

⏹卖方垄断:

出售权

⏹买方垄断:

购买权

⏹这是对消费者、或要素供给者的剥削而获得,不合理。

3)承担风险:

对某项事业可能失败的补偿。

六、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标准。

1、洛伦斯曲线:

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它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公平,越近则越公平。

2、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1912年提出,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A÷(A+B)

◆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

◆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2.道德风险: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必考名词解释)

3.逆向选择:

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价格下降所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必考名词解释)

4.国民核算理论中的量:

1)消费C:

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2)投资I=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

固定的含义是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存货投资=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

应该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

3)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4)净出口X-M: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

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也是扣除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

6)国民收入(狭义):

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NI=NDP-间接税

7)个人收入,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

8)个人可支配收入PDI、DPI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消费+储蓄。

PDI=PI-个人所得税

5.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乘数K:

总需求增减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乘数的作用:

发挥作用条件:

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6.失业的类型

1)自然失业:

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不同,但有不断上升趋势

自然失业的类型

A.摩擦性失业: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B.求职性失业:

职业转换,已经有工作,但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所造成的失业。

C.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D.技术性失业:

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设备代替工人。

E.季节性失业:

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2)隐蔽性失业

⏹表面有工作,实际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即有职无工的人。

⏹当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7.经济周期概述

1).经济周期: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国民收入的波动

2).主要阶段-繁荣与萧条

⏹繁荣: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顶峰: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

☐萧条: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谷底:

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3).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

复苏:

萧条——繁荣。

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衰退:

繁荣——萧条。

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4).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

纯货币理论:

完全由银行信用造成的(银行紧缩信用、扩大信用造成的)

投资过度理论:

对投资品需求增加,减少对消费品的需求

创新理论:

乘数-加速原理:

投资增加——产量增加——投资增加

8.经济增长的经济源泉

资本:

物资资本:

有形资本,指设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劳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

无形资本,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

劳动力数量增加的来源

⏹人口的增加

⏹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

⏹劳动时间的增加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9.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内容

(1)财政支出:

■政府购买:

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如基础设施政府工程支出。

■转移支付:

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2)财政收入: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10.内在稳定器及其机制:

所得税、转移支付

■通货膨胀时期。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