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734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docx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地图的三要素是(  )

A.方向、比例尺、图例

B.图名、比例尺、图例

C.图名、方向、图例

D.图名、比例尺、方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而图名并不是每幅地图都有,所以不属于地图的基本要素.根据题意.

故选:

A.

2.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有(      )

A.青海、四川B.甘肃、四川C.西藏、青海D.甘肃、西藏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江、黄河流经的省区。

长江、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四川。

3.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   )

A.东北、华北B.华中、华南C.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南水北调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由于人口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导致这里的水资源严重不足,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的有关知识.

4.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寒带,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20°W

D.66.5°S,160°E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目可知,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说明该点是处于东半球的起始线上,是20°W

;以南是寒带,以北是温带地区,说明该点的纬线名称是南极圈,是66.5°S,故选C。

5.秦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秦岭的走向。

秦岭呈东西走向。

6.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此时地球上的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是昼长夜短,而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说明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故选D。

7.泼水节是下面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

A.哈萨克族

B.彝族

C.壮族D.傣族

【答案】D

【解析】

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中,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蒙古族的摔跤,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故选D。

8.下列属于陆地地形的是( )

A.大陆架B.大陆坡C.盆地

D.大洋中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世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而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是海底五类基本地形,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9.南方地区的植被主要是(  )

A.热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针阔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温暖湿润,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有关知识.

10.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根据图,图中甲经线是(  )

A.20°WB.20°EC.160°ED.160°W

【答案】C

【解析】

【详解】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由图可知,图中甲地的经线是位于向东增大上的160°E,故选C。

11.我国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采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植树种草,绿化荒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筑梯田,修堤坝D.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可以加大植被的覆盖面积和覆盖率,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压缩农业用地,如果大力发展畜牧业,会破坏草场,加速水土流失,故B措施不合理。

【点睛】此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要牢记。

12.下列哪个事例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

A.柑橘树在零下9度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B.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

C.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变化不大

D.新疆吐鲁番人“早穿皮袄午穿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世界各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气温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柑橘树在零下9度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是气温与生产的关系;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是气温与生活的关系;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变化不大,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新疆吐鲁番人“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故本题选C。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3.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在下列哪个工业基地(  )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工业的相关知识。

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在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为重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为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为轻工业基地。

14.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人口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四川省—广东省一山东省B.河南省一山东省一四川省

C.江苏省一河北省一河南省

D.四川省一山东省一江苏省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行政区划的相关知识。

人口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

15.小明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出发时他的家乡一片冰天雪地,可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当地依然是鲜花盛开,生机盎然。

那么他去的地方最有可能是以下省区的(  )

A.海南省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河南省

D.天津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目可知,小明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出发时他的家乡一片冰天雪地,可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当地依然是鲜花盛开,生机盎然,那么他去的地方最有可能是位于热带的海南省,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考查我国冬季时的南北气温差异,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6.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一组是(   )

A.甘、青、宁

B.黑、吉、辽

C.黔、滇、藏

D.苏、沪、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以黑龙江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题目中AC省份位于该线以西,BD省份位于该线以东,比较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江苏、上海和浙江的人口更加稠密,故选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人口分布。

1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  )

A.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C.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陆边缘,地壳稳定

D.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河的沿岸地带,地壳活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中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这里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故选A。

18.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本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资源丰富B.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料

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答案】D

【解析】

日本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销售到海外市场,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二、综合题

19.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纬线名称和纬度:

①名称:

________,纬度:

________。

②名称:

________,纬度:

________。

【答案】

(1).北寒带

(2).北温带(3).热带(4).南回归线(5).23.5°S(6).南极圈(7).66.5°S

【解析】

【分析】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详解】

(1)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从图中可知,C热带,B北温带,A北寒带。

(2)从图中可知①为南回归线,纬度为23.5°S,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②为南极圈,纬度为66.5°S,是南寒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五带的划分及分布范围,多观察地球五带分布图。

20.读日本略图,回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

A________ 海 B________ 洋 C________ 岛

(2)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________ 板块和________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气候有明显的________ 性特征.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________ .

(5)日本________ 岛附近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答案】

(1)日本、太平、本州

(2)太平洋、亚欧

(3)海洋

(4)太平洋、濑户内海、资源少,大部分依赖进口

(5)北海道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日本略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气候特点、日本工业的分布和原因,日本的渔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A是日本海,B是太平洋, C是本州岛。

(2)读图可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读图可知,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气候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4)读图可知,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是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5)读图可知,日本北海道岛附近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2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中国主要位于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

(填字母)

(3)图中①处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4)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________学说,告知我们各板块在不断地________着,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欧板块

(2).非洲板块(3).美洲板块(4).A(5).D(6).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位于环太平地带上)(7).板块构造(8).运动(9).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10).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美洲板块。

(2)中国主要位于A表示的亚欧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D表示的太平洋板块。

(3)图中①处经常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大陆飘移学说,告诉我们地壳在不断运动着,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点睛】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带有关知识,要知道板块之间的产生的影响。

22.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人口与面积比较表

(1)图中区域B代表的是________ 地区,区域A、B的分界线Ⅰ大致是________ 一线,与一月________℃等温线一致,区域B、D的分界线Ⅱ大致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2)区域C、D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为主,形成了以________为主的农业生产部门.

(3)由材料可知,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________地区,造成该区域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至少写一点)

【答案】

(1).北方

(2).秦岭--淮河(3).0(4).400(5).草地(6).畜牧业(7).C(8).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读图分析可知,A为南方地区,B为北方地区,C为青藏地区,D为西北地区。

(1)图中区域A是南方地区,B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一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Ⅱ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2)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部门。

(3)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青藏地区,造成该区域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是海拔高,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点睛】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分)

甲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

(2分)

(2)如甲图所示时间,该日地球位于图乙所示公转轨道中的____(填序号)位置。

图丙是四个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能表示咸宁市这一天昼夜长短的是___(填序号)。

(2分)

(3)今天(6月20日)正午时分,咸宁市(30oN,114oE)某学校旗杆的影子与___图所示最相似。

(1分)

【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2)①④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图示得知:

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表明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夏至日.

(2)结合图乙,当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位于图中的①处;位于北半球的咸宁市在夏至日这天是昼最长夜最短,和图丙中的④最符合.

(3)根据题意,在6月20日这天的正午时分,位于北半球的咸宁市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的最大值,影子的长度接近最短,和B最接近.

考点: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