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995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docx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201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中文)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研究

(英文)RelationsofFinancialDevelopmentAndIncomeDistribution——AnEmpiricalStudyOntheCJDRegion

学院商学院

专业经济学

行政班级经济学081

学号084770406

姓 名高攀

指导教师汪浩瀚

完成日期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XXXXXXXX》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目录2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1引言1

2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假说文献回顾2

2.1.倒U假说2

2.2.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其他假说3

3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现状3

3.1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况4

3.2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现状4

3.3长三角区域收入差距现状6

4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实证分析8

4.1理论与模型的设定8

4.1.1模型的建立8

4.1.2变量和数据的来源8

4.1.3估计方法8

4.2实证分析9

4.2.1方程的显著性检验9

4.2.2单位根检验9

4.2.3协整检验9

4.2.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0

4.2.5ECM估计以及相关检验10

4.2.6实证结论10

5总结以及相关政策建议11

附录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15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

——基于长三角区域的实证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化的提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金融业在蓬勃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金融业在经济结构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然而,金融的蓬勃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人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却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人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将对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区域人民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

关键词:

金融发展;收入分配;长三角区域;实证分析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andtheimprovementoffinancialmarketization,China'sfinancialindustryhasflourishedvigorouslyandpeople’sincomelevelhasalsograduallyimprovedsinceChinajoinedtheWTO.Thefinancialindustryplays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theeconomicstructure.However,atthesametime,people'sincomedistributiongappresentsmoreandmorelarger.Therelationshipbetweenpeople'sincomedistributiongapandfinancialdevelopmentlevel,alsohasgainedmoreandmoreattentionandresearchofspecialistsandscholars.Thispaperwillfocusonthefinancialdevelopmentlevelandpeople’sincomedistributiongapinthisareasincethepolicyofreformandopeninguphavebeenimplementedinChangjiangDelta.

Keywords:

FinancialDevelopment;IncomeDistribution;CJD;Theempiricalanalysis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与腾飞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也迅速的拉大,不仅反映在城乡差距,还存在区域差距,社会各阶层的差距。

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这一现象也非常突出。

显然,如果这种态势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人民的矛盾将会深化,它必然会危害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二十多年的成果。

正是由于收入分配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而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或手段来缩小这种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让国民经济走向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

然而综观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有关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却十分薄弱,这显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金融业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在金融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的情况下,金融发展必然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自然也会更加深入地影响收入分配。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故其在我国经济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共有三个层次的定位:

狭义的长三角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苏锡常宁和浙江的杭甬等16个城市;广义上的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泛长三角地区主要是指包括安徽部分省市在内的以两省一市为中心的地区。

正是因为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版图上的如此地位,故对其地区人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拟将对长三角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区域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

结合长三角区域自身的金融发展特点和它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金融发展水平比较完善。

分析研究长三角区域的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在分析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存在的缺陷以及提出的优化措施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为有关机构进行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2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相关假说文献回顾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学者都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与见解。

虽然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国外的学者比较前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库茨涅茨提出的“倒U理论”,但是我国国内学者姚耀军等人也在这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2.1.倒U假说

美籍俄罗斯人库茨涅茨(Kuznets1955)提出有关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倒U理论以来,又有很多学者根据其推出各种倒U理论。

库茨涅兹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收入差距一开始会逐渐增大,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的增长,这种差距又会逐渐减小,其形状类似于倒U的过程。

但这是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一种关系,因此又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是内生于经济增长这一过程的,故金融发展也应与收入分配存在着倒U关系。

格林伍德(Greenwood)和约万诺维奇(Jovanovic)(1990)建立了一个动态的模型来讨论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该模型建立的前提是假设穷人与富人的初始财富不同,而进入金融市场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在这称其为“门槛费”,因此只有在金融市场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穷人才能支付的起这笔费用。

在这里又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进入金融市场一定会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因此在金融发展早期阶段,只有富人才能进入金融市场,故收入差距会很快拉大,但过了拐点之后,越来越多的穷人进入参与到金融市场,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直至最终达到同等水平。

其实G-J模型可以看作是库茨涅兹假说的一种理论扩展。

在该模型中,金融产品要求的“门槛费”是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

班纳吉(Banerjee)和纽曼(Newman)(1993)认为,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初始的财富积累的不同成为每个人未来职业抉择的重要因素。

由于借款时需要提供不同的抵押,所以开始的时候穷人就无法通过贷款等渠道筹集到足够的财富进行投资,只能变成工人,而富人可以进行投资变成企业家。

因此,初始的财富分配的不同将具有长期的收入分配效应,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差距将长期存在。

如果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金融市场完善,则穷人更容易借到所需的钱进行投资,那么穷人和富人的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从班纳吉和纽曼的分析可知,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有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

国内有关学者则从实证方面得出相关结论,乔海曙和肖燕飞(2009)认为,金融资源在城乡的资源配置随着金融机构的成长与发展不同而呈阶段性变化,进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发生变化,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胡宗义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也发现,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2.2.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其他假说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线性关系假说中,有两种线性关系:

一是金融发展加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是金融发展减小了收入差距。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没有显著性的关系。

PaulHoldenVassiliProkopenko(2001)研究认为,在宏观经济稳定的条件下,金融发展能够促进贫困率降低不仅仅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为穷人创造就业机会,而且金融发展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ShankhaChakraborty和TridipRay(2003)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助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化,因此,全社会的传统部门比在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下更少,收入分配状况也更好,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利于降低收入分配差距。

从实证层面看,学者们通过实证数据发现,金融深化能够减少贫困人口所受到的信用约束,这有利于贫困人口选择高收益率的投资,从而提高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一研究结果证实金融发展对于穷人收入的提高具有更大的作用,从而强调了金融发展对穷人的重要性。

Galor和Zeira(1993)认为,金融中介不发达时,利用金融中介的成本将会比较高昂。

穷人的初始财富禀赋达不到利用中介的门槛水平从而得不到金融支持,富人则会方便地取得融资从而获得高收益率。

因此,金融抑制状态强化了初始的收入差距并阻碍了收入差距的改善。

Mookherjee和Ray(2003)指出,金融市场不完美时,初始的财富分配会影响稳态的收入分配。

当初始收入差距较大时,经济绩效较差,均衡的收入分配差距也较大。

DeGregorio和Kim(2000)认为,金融市场的不完美使穷人面临人力资本投资约束从而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与此相似,Cagetti和DeNardi(2005)的分析表明,由于存在信贷约束,企业家的初始财富决定他的投资规模,这样,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会扩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Maurer和Haber(2003)认为,金融发展与深化并没有使穷人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依然只是针对富人和具有某种政治联系的企业,并提高了他们的相对收入。

金融深化以牺牲低收入者、中产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增进了高收入者的福利。

从实证层面来看,金融发展扩大了收入差距的观点主要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实证支持。

我国的“城市偏向型”金融发展战略导致了城乡金融规模与效率差异的进一步加剧,从而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楼裕胜(2008),翟立宏,徐志高(2009),章奇等(2003)发现控制其他因素后,以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信贷水平所衡量的金融中介发展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温涛等(2005)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但是,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是不显著的。

陆铭、陈钊(2004)有关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尹希果、陈刚等(2007)发现,在我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不为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否定了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性。

3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现状

通过对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模型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对区域有关金融机构或政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3.1长三角区域经济概况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经济相融,文化相近,地域相连。

这里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大运河沿线、铁路和沪宁杭公路的若干城市基本连成一片,长江三角洲区域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汇集了科技、文化、教育、金融、贸易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结构可以与太阳系的星系结构相类比。

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其地位如同太阳一般;上海市的另外15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经济腹地,如同行星;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也有自己下辖的县乡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与经济腹地与各个行星的卫星相似。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新阶段的双重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经济带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07年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万亿元,到2008年更是突破到了6.6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28%,2009年长三角的GDP已经有7.25万亿。

2009年末长三角经济数据

地区

全国

长三角

上海

江苏

浙江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960

21.3

0.6

10.3

10.4

人口(万人)

133474

14826

1921

7725

5180

GDP(万亿元)

34.051

7.249

1.504

3.446

2.299

3.2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开放城市积极接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其中尤以金融方面最为突出,国外的金融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完善的水平。

长三角在这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金融发展也相当迅速。

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金融相关比率逐年上升,总量上保持快速增长。

金融理论界一般采用戈德史密斯(GoldSmith)提出来的金融相关比率(FIR)和麦金农提出的货币存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两个指标来表示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

由于国内缺乏各地货币存量的准确数据,所以国内的研究一般采用戈氏指标的金融相关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在大多数研究中,我们把金融相关比率定义为金融存贷和与GDP之比。

即FIR=(D+L)/GDP,其中D代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代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其上升的势头,具体可见下图表,

 

年份

金融相关率

1990

1.6829

1991

1.8673

1992

1.8656

1993

1.7335

1994

1.7175

1995

1.7189

1996

1.8772

1997

2.0786

1998

2.1658

1999

2.2738

2000

2.2414

2001

2.3806

2002

2.6479

2003

2.9093

2004

2.7884

2005

2.7986

2006

2.8005

2007

2.7675

2008

2.8354

2009

3.3215

2010

3.3085

2.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从金融机构存贷差和存贷比的情况看:

存贷差是指金融机构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的差额部分,它反映了地区金融机构资金充裕程度;存贷比则反映了银行当期的盈利能力。

长三角两省一市金融机构存贷差均呈扩大之势,存贷款差额上海最高,说明上海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存贷比上海最高,浙江存贷差较少而存贷比上升,说明浙江省金融机构盈利能力较强。

3.随着长三角区域产业的不断转移,整合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区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合作与融合。

这更加的促使了长三角区域金融业的不断优化与发展,金融开放度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集聚。

4.证券保险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证券市场的成熟能实现资金的集聚和重新分配。

一个区域的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数量反映了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功,市场走出弱的股票市场局面,蓝筹公司的入市,融资功能全面恢复,各种监管条例不断完善以及交易所在信息技术和交易平台方面的领先优势,标志着中国股市正步入繁荣和健康的发展期,一方面将提升对QFII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吸引力,增强市场定价机制完善和活跃程度;一方面将促进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实力,促进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

同时,可以预期,应该随着创业板、股指期货推出时间越来越明确,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在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3长三角区域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3-0.4属于合理区间,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

当然,基尼系数不是绝对的,运用它时必须考虑具体条件,如它会受到测算的区域和人群的大小、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在这里反映了1990年至2010年,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收入表(单位:

元)

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表

城镇

农村

城/乡

1990

1832

1322

1.385779

1991

2149

1378

1.559507

1992

2595

1549

1.675274

1993

3566

1912

1.865063

1994

4911

2498

1.965973

1995

6016

3223

1.866584

1996

6773

3779

1.792273

1997

7188

4077

1.763061

1998

7543

4199

1.79638

1999

8633

4284

2.015173

2000

9266

4471

2.072467

2001

10241

4739

2.161004

2002

11048

5049

2.188156

2003

12437

5443

2.284953

2004

13904

6062

2.293632

2005

15753

6759

2.33067

2006

17672

7454

2.370808

2007

20192

8324

2.425757

2008

22694

9352

2.426647

2009

24667

10165

2.42666

2010

27857

11489

2.424667

长三角区域城乡收入比

从上表和图中可知,长三角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但在最近几年扩大的趋势有所减缓。

3.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上海地区居民与江浙两省居民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两省一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

4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实证分析

构建模型,从实证方面分析长三角区域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4.1理论与模型的设定

4.1.1模型的建立

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前文共描述了三种观点,即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倒U假说、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线性关系假说以及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没有显著关系。

为了检验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利用长三角区域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模型,并对假设进行验证。

检验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倒U关系的回归方程式

ΔYt=α1Yt-1+α2FR+α3FR²+βT+ε

其中,Y是城乡收入比,FR是反映金融发展水平的金融相关率,T是其他控制变量,ε是误差项,t表示时间。

4.1.2变量和数据的来源

由于反映金融规模的指标,通常用M2/GDP(麦氏指标)和FIR(戈氏指标)衡量。

而麦氏指标在中国是很受质疑的,正如国内许多学者认为的那样,中国较高的麦氏指标应该归因于投资渠道不畅、交易手段落后以及支付体系的效率低下,而非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的直接表现。

因此,本文用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长三角地区GDP之比来反映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参考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统计年鉴。

FIR=金融资产总量/GDP。

收入差距有多种衡量手段,基尼系数、城乡收入比等都可以反映,本文鉴于城乡收入比的数据在统计年鉴上易于查找,故选取城乡收入比这一指标。

以上数据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长三角统计年鉴》等,以下计量运算都运用Eviews6.0来完成。

4.1.3估计方法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其优点是VAR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建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合理的描述了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4.2实证分析

4.2.1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对方程ΔYt=α1Yt-1+α2FR+α3FR²+βT+ε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出下表,其中DL表示金融机构存贷款比,反映了金融机构发展的效率。

相关性

FR

FR²

Y

DL

FR

1.0000

0.9957

0.8897

0.7071

从上表可以初步看出因变量城乡收入比与其他三个自变量,相关度很高,但是这里没有排除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

在经过一阶差分后,时间序列FR的自相关性减弱了。

再次检验方程的显著性,得出方程的拟合优度良好,各自变量的t统计量的收尾概率,在1%的水平下,都能拒绝原假设,即各自变量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

4.2.2单位根检验

本文利用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下表。

变量

ADF值

滞后阶数

临界值

检验结果

Y

-2.1919

0

-2.6504(10%)

非平稳

ΔY

-3.9529

2

-3.8868(1%)

平稳

FR

2.3748

0

-1.6075(10%)

非平稳

ΔFR

-3.3136

0

-2.6924(1%)

平稳

FR²

2.1329

0

-1.6075(10%)

非平稳

ΔFR²

-3.4703

0

-2.6924(1%)

平稳

DL

0.7752

1

-1.6071(10%)

非平稳

ΔDL

-2.2531

0

-1.9602(5%)

平稳

从上表可以得出,序列Y,FR,FR2,DL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4.2.3协整检验

在这里运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首先,先对序列Y与FR检验,得出残差序列e的取值。

对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由上可以认为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进而得到序列Y和FR具有协整关系。

同理检验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