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8603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7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docx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大纲

 

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要求及操作方式

一、考试内容要求

(一)临床技能

  1.临床诊断能力

  

(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

  (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

  (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2.辨证论治能力

  

(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

  

(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

  (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

  (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3.病历书写能力

  

(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

  

(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

  (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

  4.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

  1.感冒2.咳嗽3.肺痈4.哮证5.喘证6.胸痹(心痛)7.心悸8.血证9.不寐10.郁证 11.胃痛12.呕吐13.泄泻14.痢疾15.腹痛16.便秘17.水肿18.腰痛19.淋证20.消渴21.胁痛22.黄疸23.眩晕24.头痛25.中风26.痹证27.肠痈28.崩漏29.肺炎喘嗽 30.小儿泄泻

  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

  6.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心电图:

  a.正常心电图

  b.室性期前收缩

  c.窦性心动过速

  d.窦性心动过缓

  e.心房纤颤

  f.急性心肌缺血

  g.典型心肌梗死

  

(2)X线片:

  a.正常胸部正位片

  b.肺炎

  c.气胸

  d.正常腹部平片

  (3)实验室检查结果:

  a.血、尿、大便常规

  b.血清钾、钠、氯、钙

  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

  d.血糖

  e.肝功能

  f.肾功能

  

(二)基本操作

  1.体格检查;

  2.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

  3.基本心肺复苏术;

  4.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其中体格检查为必考内容,其余3项随机抽取1~2项)

  (三)临床答辩

  1.根据提纲规定的病种要求,临床答辩题分为问答题和病史采集方面口试两个部分。

问答题随机抽取1~2个问题,病史采集口试抽取1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

  2.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考试内容进行综合答辩;

  3.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

  

附:

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考试病历书写格式

  姓名:

  出生地:

  性别:

  常住地址:

  年龄:

  单位:

  民族:

  入院时间:

  婚况:

  病史采集时间:

  职业:

  病史陈述者:

  发病节气:

  可靠程度: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过敏史:

  婚育史:

  家族史:

  休格检查:

  体温(T):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整体状况:

  皮肤、黏膜及淋巴结:

头面部:

颈项:

胸部:

腹部:

二阴及排泄物:

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经络与腧穴:

专科检查:

实验室检查:

辨病辨证依据:

西医诊断诊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

治法:

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

二、操作方式

1、考试方式由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随机抽取规定范围内的一个病例,通过接诊到诊治的全过程、基本操作及临床答辩,综合考察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2、考站设置

第一站:

望、闻、问、切诊及辨证论治(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

第二站:

基本操作第三站:

临床答辩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

一、考试分级与分类与实施形式: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医师和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

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

中医师资格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

二、考试内容与科目:

执业医师考试测试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

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

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40题。

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三、医师资格考试报考类别全称及代码

执业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执业助理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

临床执业医师110口腔执业医师120公共卫生执业医师130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141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42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341

四、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方案及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具有规定学历者: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药理学、病理学、卫生法规14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法规大纲

第一单元卫生法

细目一:

卫生法概述要点:

1.卫生法概念。

2.卫生法渊源。

3.卫生法基本原则。

4.卫生法的作用。

细目二:

我国卫生法律体系要点:

1.宪法和基本法律。

2.卫生法律。

3.卫生行政法规。

4.地方卫生法规、规章。

第二单元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细目一:

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要点:

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民事责任的构成。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细目二:

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行政责任的构成。

3.行政责任的形式。

细目三:

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要点:

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刑事责任的构成。

3.实现刑事责任的方法。

4.卫生法中须承担的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执业医师法

细目一:

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要点:

1.执业医师的概念。

2.执业医师的职责。

细目二:

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要点:

1.医师资格。

2.医师执业注册制度。

细目三:

执业医师的权利和义务要点:

1.医师享有的权利。

2.医师履行的义务。

细目四:

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第四单元药品管理法

细目一:

药品管理法的概念

要点:

1.制定药品管理法的目的与药品管理法规的概念。

2.药品的法律定义。

3.药品是特殊商品。

细目二:

假药、劣药要点:

1.假药。

2.劣药。

细目三:

特殊管理的药品要点:

1.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与定义。

2.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

细目四:

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

第五单元传染病防治法

细目一:

传染病概念、分类及管理要点:

1.传染病的概念。

2.法定传染病分类。

3.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

细目二:

疫情报告要点:

1.法定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

2.报告程序及要求。

细目三:

控制措施要点:

1.一般措施。

2.紧急措施。

3.特殊措施。

细目四: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

第六单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

细目一:

医疗事故的概念及特征要点:

1.医疗事故的定义。

2.医疗事故具有的特征。

细目二:

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要点:

1.医疗责任事故。

2.医疗技术事故。

3.医疗事故分级。

细目三:

医疗事故的处理要点:

1.处理方式。

2.法律责任。

第七单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细目一:

制定医德规范的目的

要点:

1.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2.医德规范的内容。

细目二:

在医疗活动中严禁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

要点:

1.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的危害。

2.整顿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目的。

3.追究责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细目一:

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

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概念。

第二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细目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三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生克乘侮。

 

  细目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第四单元五脏 

  细目一:

五脏的生理功能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

2.肺的生理功能。

3.脾的生理功能。

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

  细目二:

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肝与脾的关系。

6.肝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

五脏与五志、五液、五体、五官九窍的联系

  要点:

1.五脏与五志的联系。

2.五脏与五液的联系。

3.五脏与五体的联系。

  4.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

5.五脏外华。

第五单元六腑

  细目一:

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和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

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脾与胃的关系。

  2.肝与胆的关系。

  3.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六单元奇恒之腑

  细目一:

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

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  

  细目一:

气  要点:

1.气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

3.气的生理功能。

4.气的运动形式。

5.气的分类。

  

  细目二:

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

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主要关系。

 2.血与津液的主要关系。

    

第八单元经络

  细目一:

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二:

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3.督脉、任脉、冲脉和带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三:

经络的生理与应用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九单元病因

  细目一:

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及六淫与六气的关系。

  2.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8.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

疠气   要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细目三:

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内伤的概念。

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细目四:

饮食所伤 要点:

1.饥饱失常。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

劳逸损伤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

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病证特点。

    

  细目七:

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病证特点。

  

第十单元发病  

  细目一:

邪正与发病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细目二:

内外环境与发病  要点:

  1.内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第十一单元病机

  细目一:

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

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

气血失常  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

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

内生“五邪”  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

五脏阴阳气血失调   

要点: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细目七:

六腑功能失调

  要点:

  1.胆的功能失调。

  2.胃的功能失调。

 3.小肠的功能失调。

 4.大肠的功能失调。

  5.膀胱的功能失调。

  6.三焦的功能失调。

  细目八:

奇恒之腑功能失调  要点:

1.脑的功能失调。

 2.女子胞的功能失调。

第十二单元治则

  细目一:

治病求本 

要点:

1.“本”和“标”的概念。

2.治病求本的意义。

3.正治与反治的应用。

 4.治标与治本的应用。

  

  细目二:

扶正祛邪  要点: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细目三:

调整阴阳  要点:

  1.损其偏盛。

 2.补其偏衰。

  

  细目四:

调理气血  要点:

  调理气血的原则。

  细目五: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要点:

  1.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

  3.因人制宜。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药学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四气和五味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

细目二:

归经要点: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三:

升降浮沉要点: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细目四:

有毒与无毒要点:

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中药的应用

细目一:

中药的配伍要点: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细目二:

用药禁忌要点:

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三:

用药剂量要点:

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

细目四:

用法要点:

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

第三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2.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辛温解表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生姜、香薷、羌活、辛夷、藁本、苍耳子。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麻黄、香薷、荆芥、辛夷。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

细目三:

辛凉解表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牛蒡子、升麻、蔓荆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

淡豆豉。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薄荷、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薄荷、牛蒡子。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桑叶与菊花。

第四单元清热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2.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清热泻火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芦根、天花粉、淡竹叶。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石膏。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石膏。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石膏与知母。

细目三:

清热燥湿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黄芩、黄连、黄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龙胆草、苦参。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苦参。

4.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黄芩、黄连与黄柏。

细目四:

清热凉血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水牛角、紫草。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水牛角。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和赤芍。

细目五:

清热解毒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板蓝根、青黛、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

3.下列药物的功效:

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熊胆。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青黛、牛黄、鸦胆子、熊胆。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穿心莲、牛黄、射干、山豆根、鸦胆子。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金银花与连翘。

细目六:

清虚热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

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青蒿。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青蒿。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

第五单元泻下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

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

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攻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的功效:

芦荟、番泻叶。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黄与芒硝。

细目三:

润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

火麻仁、郁李仁。

2.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火麻仁。

细目四:

峻下逐水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甘遂。

2.下列药物的功效:

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

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

第六单元祛风湿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

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独活、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白花蛇。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威灵仙、五加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

豨莶草、络石藤。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白花蛇、豨莶草。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防己。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羌活与独活。

第七单元芳香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芳香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2.芳香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苍术、厚朴、藿香。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砂仁、白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

佩兰、草果。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砂仁、白豆蔻。

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

第八单元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2.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茵陈蒿。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猪苓、滑石、木通。

3.下列药物的功效:

通草、海金沙、石韦、瞿麦、地肤子、萆薢。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木通。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

第九单元温里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温里药的配伍方法。

2.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细辛、花椒、丁香、小茴香。

3.下列药物的功效:

高良姜。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丁香。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

第十单元理气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理气药的配伍方法。

2.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青皮、乌药、沉香、川楝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

佛手、荔枝核、柿蒂、青木香。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木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沉香、川楝子、青木香、薤白。

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

第十一单元消食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消食药的配伍方法。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神曲、麦芽。

3.下列药物的功效:

谷芽。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鸡内金。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麦芽、莱菔子。

第十二单元驱虫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槟榔。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使君子、苦楝皮、贯众。

3.下列药物的功效:

雷丸、榧子。

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第十三单元止血药

细目一:

概述要点:

1.止血药的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

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

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蒲黄。

3.下列药物的功效:

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炮姜。

4.下列药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