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010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docx

名师导学新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同步5

一、文学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关羽拒绝和周瑜联姻,激怒了周瑜,周瑜下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骗过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三国演义》)

B.宁国府为秦可卿出殡的排场,荣国府迎接元妃的盛举,把贾家的高贵权势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贾府也从此走向衰败。

(《红楼梦》)

C.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

(《狂人日记》)

D.觉慧听说军人打学生,气愤难当,便加入请愿队伍,并且上街散发传单,参加学生联合会,回家后遭到高老太爷的斥责,且不准他出门。

(《家》)

E.经常出入葛朗台家的客人有两家人,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他们上葛朗台家来,是看上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E

【解析】A.题干中的周瑜应改为孙权;E.应为看上葛朗台家的财产。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雷雨》中的周冲和鲁大海,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都是革命青年,但是,周冲在家里还没有勇气和反动的资本家父亲作斗争。

B.《边城》里的王团总要把女儿嫁给傩送,并愿以一座碾坊作陪嫁,说明边城淳朴的民风受到了外来物质文化的侵袭,可傩送不为所动,他心上早有了翠翠。

C.《风波》通过对江南水乡一场辫子风波的描述,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特操”的国民性弱点。

D.克劳狄斯以最卑鄙的手段杀死了兄长,夺取了王位,霸占了嫂嫂,还试图以奸诈的手段置王子于死地,不过他事后一直处于惶恐和自责之中。

E.《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世界和人生,大马林鱼象征着人想要达到的目标,鲨鱼则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与人敌对的势力。

【答案】AD

【解析】A.说周冲和鲁大海是革命青年,评价过高;D.“自责”说法不恰当。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消息,一病不起,甚至狠命撕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将绢子撂在火上。

(《红楼梦》)

B.粮食不足,管粮官建议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后来见士兵们嗟怨不已,曹操当机立断,将管粮官斩首示众,终于稳定了军心。

(《三国演义》)

C.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有的一切。

(《家》)

D.少女时代的马斯洛娃,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侍女,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但后来无情的现实打破了她的梦。

(《复活》)

E.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克洛德趁机威胁,要与她正式结为夫妻,遭到拒绝后,就把她交给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巴黎圣母院》)

【答案】BE

【解析】B.改用小斛分发军粮的主意是曹操自己出的;E.“要求与她正式结为夫妻”表述不当,应为“满足他的情欲”。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屠维岳是吴荪甫在工厂里的得力走狗,他采用开除走狗姚金凤、提升薛宝珠为稽查的卑劣伎俩,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抵制工人运动。

(《子夜》)

B.京官的儿子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因父亲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寻求接济,王熙凤接待了刘姥姥,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红楼梦》)

C.吕伯奢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死,并声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其奸雄形象可见一斑。

(《三国演义》)

D.欧也妮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纯洁、善良、乐于助人。

但受背信弃义的堂弟的刺激,她嫁给了公证人克罗旭的侄子德·篷风,以示反抗。

(《欧也妮·葛朗台》)

E.高老太爷的病势一天天地加重,由陈姨太提出大家奉行的祭鬼、捉鬼的把戏开始上演。

捉到觉慧房间的时候,被觉慧拦住,痛骂一顿,捉鬼之事不了了之。

(《家》)

【答案】BD

【解析】B.王狗儿是京官的后代,并非儿子;D.欧也妮并非因对堂弟的行为表示反抗而嫁给德·篷风。

5.简答题。

(1)简述《雷雨》中三个年轻人死亡的经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桑地亚哥是个失败的英雄,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蘩漪带周冲去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

残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2)桑地亚哥奋力与鲨鱼搏斗,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在与暴力世界的较量中他失败了。

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无论在怎样艰苦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的抗争,用行动捍卫人的尊严,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他赢得了胜利,是个英雄。

6.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红楼梦》中凤姐“贪”的一个故事情节。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婚姻经历。

答第(  )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弄权铁槛寺。

风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的老尼姑告诉她:

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了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官司。

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

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

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欧也妮爱着查理,并将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了他。

父母去世后她还等着查理归来。

查理发大财后写信要求违约。

她一气之下与德·篷风结婚,没想到33岁就成了寡妇,于是人们又“开始包围这个有钱的寡妇,就像当年克罗旭他们一样”。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自孔氏。

”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1)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理想信念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的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儒家在理想追求方面的思想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知其不可而为之(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2)孔子明知当时大道不行,礼乐难兴,但仍然矢志不渝,周游列国,希望推行仁政于天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不要让自己的志气和理想被现实淹没,我们只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才能让自己无所畏惧,实现理想。

【参考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宿。

早晨值班看守城门的人问:

“你从哪里来?

”子路说:

“从孔氏那里来。

”守城门的人说:

“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坚持要做的人吗?

孔子说:

“一国军队,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但一个人却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1)曾子对孟敬子说的话,重点在哪三方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子临死前,曾提醒孟敬子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请根据上面材料,分析他的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仪表、态度和谈吐。

(2)曾子提倡修身为本,注重人的整体修养,要求内在修养好,外在修养高。

曾子认为一个人学问好、德行高,不论是从政还是做别的事,都能得心应手。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有关技术问题自有主管的官吏去办。

【参考译文】

曾子病危,孟敬子去探望他。

曾子说:

“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应当重视的道德有三方面:

使容貌谦和严肃,就可以避免粗暴急躁,放肆怠慢;使脸色正派庄重,就接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注意言辞(得体)和口气(声调合宜),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的官吏去办。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②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1)文段①中孔子的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段①,谈谈你对文段②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国以礼(或“礼治”、“以礼治国”)。

(2)①孝悌是为人之道。

人要先有对家人的孝悌之心,才会有对他人的仁心,然后才能施行仁道。

②孝悌是治国之道。

孝悌者不会犯上作乱,推广开来,可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参考译文】

①齐景公问孔子关于国家政治的事。

孔子回答说:

“使国君像个国君,臣子像个臣子,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

”齐景公说:

“说得太好了!

假如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得着吗?

②有子说:

“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顶撞上级的人,是很少见的。

那种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做好基本事情,基本事情做好了,才会产生最高原则,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坚持仁爱原则的基本吧!

10.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成语,试写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暴自弃 居仁由义

(2)比喻。

强调仁义对于人的修养的重要性及行道的日常性。

【参考译文】

孟子说:

“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说话不合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

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

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1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

“敢问其次。

”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孔子把“士”分为哪三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行己有耻”这一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类是德才兼备的“士”;第二类是有德而才不足的“士”;第三类是说话守信,办事可靠,但器识褊狭,不问大义的“士”。

(2)“行己有耻”是做人的道德准则。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心,没有荣辱感,那么他为人处世时就会不顾脸面,不顾是非曲直,这样违法犯罪行为就会多起来,社会风气就会被严重败坏。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子贡问:

“怎样才可以成为‘士’呢?

”孔子说:

“自己做事情时保持着羞耻之心,出使别国,不辜负君主授予的使命,这样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又问:

“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同族的人都称赞他孝敬父母,同乡的人都称赞他敬爱兄长。

”子贡又问:

“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说话算数,办事坚决果敢,尽管他是一个浅薄固执的小人物,也可算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又问:

“现在那些掌权的人怎么样(不能称得上“士”吗)?

”孔子说:

“唉!

一帮鼠目寸光的人。

算什么东西!

1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这些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问政,孔子为什么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 讲究礼仪

(2)主要是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注重秩序。

【参考译文】

①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②季康子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时说:

“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

“你处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

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君子的品德好比是风,小民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③齐景公向孔于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

“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1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材料三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尽心下》)

(1)简要概括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在谈到孔子的“节用而爱人”时说:

“孔子讲节约,是心疼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

”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三则材料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以民为本”。

即治理国家要取信于民,以百姓的意向为自己的意向,以老百姓为重。

(2)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与语段中所体现出的孔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不符。

首先,这里的“节用”和“爱人”是并列的两件事,不能将“节用而爱人”错误地理解成节用的目的是爱人;其次,“节用”指的是节约用度,是要求统治者不可挥霍侈靡、滥用民力,统治者挥霍侈靡而不节用,真正受害的是百姓,而不是“有钱有势有身份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

“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谨慎认真地对待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用度,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圣人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习惯于把百姓的意向作为自己的意向。

孟子说: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位居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诸侯,得到诸侯欢心的做大夫。

诸侯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换掉他;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