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051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docx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精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案例

汕头市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科

一、内容提要

水产品是汕头市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品有虾、鱿鱼、蟹和鳗鱼等,以出口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为主。

该行业2003-2009年累计收购金额97.80亿元,累计销售额105.92亿元。

由于农产品收购行业税收政策特殊,农产品收购发票是企业自行填开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日常管理和监控的难度较大,2003年全市水产品行业评估前平均税负只有2.92%。

近年来,汕头市国税局对农产品收购行业管理始终保持高度的税收风险警觉和防范意识,结合实际加大监控力度,自2003年起对全市农产品收购重点行业——水产品加工出口行业,以税负分析为中心,以水产品收购价格和投入产出比分析为基本点,依托评估指标和农户产能备案,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至2008年,纳税评估共进行纳税调整4828.95万元,行业平均税负从2.91%提高至5.41%,进一步促进农产品收购行业税收管理规范,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案例介绍

(一)对象背景

水产品行业是汕头市传统出口行业,出口产品主要是以南美白对虾、鱿鱼和三眼蟹为主要原材料加工的产品,以出口美国、加拿大和

欧盟为主。

2003-2009年累计销售额105.92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位居全省前列,年应退(免)税额占全市应退(免)扺退税额的10%左右,其中对虾及虾产品约占全市水产品出口额的70%,鱿鱼产品约占10%,蟹及蟹肉产品约占10%,其他产品占10%。

2003-2008年累计收购金额亿元,占全市农产品收购生产行业的90%以上,原材料以收购养殖南美白对虾、海捕鱿鱼和蟹为主,原材料主要来自湛江、珠海、潮州和汕头本地。

目前全市有一定规模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有26户。

从近年总局查处的部分案件看,不法分子利用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出口货物进行骗税已成为当前出口骗税的新动向,为防范税收风险,针对2003年全市水产品行业评估前平均税负只有2.92%,可能存在虚增进项抵扣税额问题,汕头市国税局下发一系列文件,从日常征、退税管理到纳税评估、检查稽查等各个环节积极主动、不断加强管理。

(二)信息提供

纳税评估工作离不开齐全的基础资料和准确的信息数据资料,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是开展纳税评估的前提。

从2002年开始,我们从农产品收购行业管理基础工作入手,通过健全收购发票管理制度,实行行业细化分类管理,制定纳税人须完整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得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为实施纳税评估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一是严格资格认定。

对全市使用收购发票企业实行资格认定登记、备案和年审制度。

根据农产品收购行业的特点,要求申报抵扣收购发票时,须附送从银行提取收购资金(现金)的银行对账单、销货人身份证复印件、销货人所在地村委会关于销货人身份以及货物自产的证明和材料入库过磅单等资料。

二是规范账务设臵。

严格要求农产品收购企业按照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根据行业标准按不同产品品种规格设臵三级明细科目(如“凤尾虾”、“蝴蝶虾”、“面包虾”、“去头虾”、“虾仁”、“T+T鱿鱼”、“T+O鱿鱼”等品种,“31-40”、“41-50”、“5-8”等规格),设臵反映收购业务资金往来的“银行存款”、“现金”及相应的辅助帐。

三是实行“一申报二备案三备查”制度。

即原料购进价格和货物销售价格申报制度、纳税人收购大宗免税水产品来源核实备案制度、纳税人货物生产(投入产出比)备案制度、商检报检单备查制度、委托加工和受托加工备查制度、出口货物销售合同备查制等六项制度。

(三)调查评估

纳税评估要求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行业产品特点、企业资产、生产经营方式和财务核算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

在利用征管软件的基础上,开展行业专项调查,确定纳税评估调查的对象和指标,对纳税评估信息数据进行调查采集、统计和分析。

一方面,组织开展了水产品行业专项税源调查,全面掌握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涉税指标。

通过对企业申报、备案资料信息的统计归集,结合现场调查、约谈了解等方法,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的速冻机、蒸煮

机等设备的设计和实际生产能力、冷藏(冻)库的储存能力、生产工艺流程、原料购进、产品销售、投入产出比、库存货物、能源(水、电、柴油)耗用、包装物耗用、工人人数工资等生产经营状况。

另一方面,结合征管软件和“一户式”数据信息,建立水产品收购信息统计分析制度。

定期采集和分析水产品原料收购价格、各品种规格产品销售价格和投入产出比等数据,并对不同企业进行行业横向比较和历史纵向比较,整理统计企业的税负、购销价格、成本利润率、毛利率、应收应付账款等财务指标变动情况,研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行、行业平均税负率等详细情况,为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信息数据来源。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汕头市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投资额从近千万元至四五千万元不等,拥有现代化生产设备和自有大中型冷藏(冻)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的要求高,产销旺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但是存在税负偏低、库存偏大和销售产品耗用农产品原材料偏高问题。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销售收购情况表

(四)评估模型

1、根据水产品收购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结构特点,研究制定了包括税负、销售综合耗料比率、收购价格、投入产出比、销售价格等评估指标的水产品收购生产行业纳税评估基本指标体系。

并且参照行业平均标准,形成汕头市水产品行业评估指标预警值和参数。

(1)税负对比分析法:

税负预警值是根据各企业产品所适用征、退税率而确定,其中征税率17%退税率13%的货物“其他食品”税负率预警值参照省局测定的行业平均税负率6%,征税率13%退税率13%的货物税负预警值经测定后是4%,征税率13%退税率5%的货物税负预警值经测定后是2%。

税负预警值=[(征税率17%退税率13%的货物内外销销售额×6%+征税率13%退税率13%的货物内外销销售额×4%+征税率13%退税率5%的货物内外销销售额×2%)÷内外销销售总额]×100%。

(2)销售实耗分析法:

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由各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产品加工深度不同,测算其收购平均单价和产品投入产出比等相关指标的正常范围,并参照当地同类行业(产品)的平均值核定。

税源管理部门按核定的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计算各企业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并对年度农产品进项税额抵扣清算未到位的部分进行调整。

企业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当期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销售额×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扣除率-当期已申报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完税凭证)。

(3)水产品行业评估参数:

根据省局下发的监控指标,综合全市各企业水产品收购价格、投入产出比的算术平均值(去掉最高和最低值)和加权平均值的区间确定参数评估,既可减少大户对加权平均值的垄断影响和算术平均值不具备最大代表性的局限,又有一个合理变动范围。

经测定,汕头市2009年度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监控指标在省局监控范围之内。

对于投入产出比偏低且无充分理由的,作进项税额转出水产品;对于收购价格偏高且无充分理由的,自2008年起,在“待抵扣税金”中转出。

汕头市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监控指标

单位:

公斤、元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生产经营费用情况表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税源结构和特点,我们建立了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基本模型。

在按“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监控管理的基础上,将水产品收购价格、投入产出比和销售耗料比率等各项实际指标和评估指标预警监控值进行比较处理,同时审核分析水产品企业收购对象产能、销售变动率、单位能耗、人工支出、包装物耗、下脚(废)料销售申报纳税、待扣税金余额、存货等相关指标的变动和匹配情况。

(五)实施处理

在纳税评估的实施阶段,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静态审核与动态调查相结合、质询约谈与宣传辅导相结合、企业自查与纳税调整相结合,使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并充分运用案头分析、现场调查、质询约谈等各种方法和手段,确保纳税评估成效。

一是通过案头审核发现疑点。

运用单项和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核查存货和销售单证未齐等影响税负的因素,分析收购价格和收购淡旺季节的关系,分析投入产出比和产品品种规格的关系,分析销售价格和产品品种规格、生产工艺流程的关系,分析产品成本和水电费、包装物、工资的关系,分

析销售额和销售毛利、利润总额等关系,对于评估指标非正常偏离参数的,作为疑点进行纳税质询,要求企业做出合理正当的解释和举证。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进行纳税调整。

经质询后仍不能排除疑点的,约谈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人员,同时,加强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端正态度,提高纳税意识。

绝大多数企业经过质询约谈,都能够主动自查自纠,并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调整意见,个别评估指标异常又无法排除疑点的移交稽查部门进行查处。

至2008年,纳税评估共进行纳税调整4828.95万元,行业平均税负从2.91%提高至5.41%,基本达到纳税评估目的,进一步规范了农产品收购行业的税收秩序。

汕头市水产品行业纳税评估税负情况表

案例:

汕头市某水产有限公司

该公司2002年5月成立的生产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是汕头市龙湖区国税局辖管一般纳税人,2003年9月正式投产,主要产品为制作保藏凤尾虾。

我们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估分析:

(一)生产能力评估。

该公司自有厂房面积13000平方米,生产场地约7535.84平方米,有急冻平板机、双螺旋起冻机、虾类自动分选机等固定资产1302.93万元,检测化验室一个。

主要生产流程是:

选别→去头、扒壳、去肠→蒸煮→低温保存→急冻→分级→称重→包装。

月均职工人数611人。

从现场情况看,该公司基本具有相应的生产能力。

(二)销售情况评估

1、销售情况评估。

该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为制作保藏凤尾虾、去头虾和虾仁,客户主要为美国H公司、加拿大T公司等12个外国公司。

2004年销售量2795.76吨,销售额14965.26万元,其中:

出口额1808.0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964.92万元,内销0.34万元,平均销售单价每公斤53.53元;

2005年销售量4891.56吨,销售额27555.18万元,其中:

出口额3393.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7549.36万元,内销产品5.82万元,平均销售单价每公斤56.33元,比全市测定虾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参数52.97元/公斤高3.36元/公斤。

经质询,售价高的原因主要是原料规格较大且收购价格高,销售价格也相应提高。

2005年销售额比2004年增长了84.13%,主要原因是企业新办设备新,产品质量较好,客户相应增加订单,加上企业在2004年刚刚起步,2005年生产和业务全面展开,致使2005年生产销售规模比上年增长比例较大。

2、对出口相关单证的抽查。

根据企业提供的出口相关资料,我们抽查了该公司2005年12月2日报关出口的制作保藏凤尾虾(出口量7790.64公斤、出口额48613.59美元的相关单证,对该批出口货物的《出境货物报检单》、《出境货物通关单》与《出口货物报关单》中主要内容的校对结果看,逻辑关系相符。

(三)收购情况评估

1、收购情况评估。

该公司2004年收购南美白虾4987.91吨,收购平均单价25.09元/公斤,收购额14381.97万元,主要向湛江梁某某、黄某某等虾农收购,前10位收购数量为3497.39吨,占总收购量的70.11%,平均收购单价25.09元/公斤,比全市主要水产品虾原料收购价格加权平均单价参考值每公斤24.22元高0.87元/公斤;2005年收购南美白虾9688.87吨,收购平均单价25.35元/公斤,收购额28229.83万元,主要向湛江梁某某、陈某某等虾农收购,前10位收购数量为5753.97吨,占总收购平均量的59.39%,比2004年的比率下降。

数据显示,2005年收购量比2004年增长94.25%,原因是销售量的增长引起的。

该公司2005年平均收购单价25.35元/公斤,比全市主要水产品虾原料收购价格加权平均单价24.55元/公斤高0.80元/公斤。

2、对收购情况真实性的估算,约谈中该公司反映,白虾基本是由虾农用汽车送货上门的,每车运载的白虾是十几吨。

我们对该公司2005年12月3日的收货的磅码单进行反框算,磅码单体现的南美带头白虾收货量每车200-424箱,净重为10-12.72吨(50×200=10000kg,30×424=12720kg),按净重占毛重的75%左右计算,每车的载货量为13.33-16.96吨,与企业反映的每车运载量相符。

3、实地抽检装运白虾的净重。

企业反映,虾农车运时是用泡沫箱来装南美带头白虾的,每箱有28公斤和50公斤等不同规格。

我们对泡沫箱每箱能装50公斤的白虾产生疑问,于是现场检验了一个规格为60cm×45cm×42cm泡沫箱的白虾装运净重。

经过实地测算,该规格的泡沫箱确能装50公斤的白虾,加冰后装的重量可达75公斤,基本可以与该企业反映的情况相吻合。

4、收购发票的抽查情况。

我们抽查了该公司2005年12月开具的部分收购发票、虾农的身份证、所在地村委会证明书和养虾承包合同,从抽查的情况看,该公司开具的收购发票能按规定填开。

(四)税负情况。

该司2004年税负=(149649225.72×17%+3435.61×17%+731.19×13%-19706429.65)÷149652661.39=3.83%;

该司2005年按先征后退方式计算,当期应纳税额=275493576.60×17%+(55186.03×13%+3048.27×17%)-(35934303.81-11818734.34+11019743.11)-648428.30=11057859.53(元),

2005年的税负=11057859.53÷275551810.90×100%=4.01%。

比税负预警值6%×(1-30%)=4.2%低0.19%。

税负低的原因是年末库存多。

(四)投入产出比情况

根据该公司主要原材料(南美白虾)的投入生产的重量(公斤)与产品的产出重量(公斤)情况看:

2004年投入产出比=产出成品2779090÷投入原料5193589=53.51%

2005年投入产出比=产出成品4901558.16÷投入原料90252939=54.31%

2005投入产出比54.31%,比全市测定的虾产品平均投入产出比参数51.81%高2.50%。

(五)销售综合耗料比率

销售综合耗料比率=投料发生额÷0.87÷产成品借方入库数量发生数×产成品贷方销售数量发生数÷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100%;

2005年销售综合耗料比率(养殖虾)=228529058.65÷0.87÷4901558.17×4892047.66÷275551810.90×100%=95.14%。

经测算,该司2005年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当期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销售额275551810.90元×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92.31%×扣除率13%=33067043.96,该司当期已申报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34464889.33

元,多抵扣进项税额1397845.37元。

(六)资金流向情况

该司收购南美白虾的货款通过现金支付,在资金管理上该公司设臵专门反映原材料收购业务的现金收支辅助帐,所有现金收购款项来源于其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市某支行的银行账户提现。

其中:

2004年应付虾农的收购款14381.97万元,当年全部以现金形式付清,共支付购虾款14381.97万元;2005年应付虾农收购款28229.83万元,当年以现金支付26517.45万元,年末未付购货款1712.38万元,占应付款总额的6.09%,应付未付货款情况基本正常。

(七)下脚废料销售情况

2004年该公司没有销售下脚废料的记录;

2005年该公司申报纳税下脚料销售额55186.32元,经测算,按2005年总投入产出比54.31%计算,当年下脚废料占总投料的45.69%。

按60%的下脚废料回收比例计算:

下脚废料销售量=投料9025293×45.69%×60%=2474193.82(公斤)

按销售下脚料平均每公斤0.30元计算:

下脚料销售额=2474193.82×0.30÷1.13=656865.62(元)应补增值税=(656865.62-601679.30×13%=78218.31(元

(八)评估结论

经过评估,该公司在经营上基本能执行税收政策,帐务基本健全。

该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白虾的收购价格偏高、销售综合耗料比率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异常及下脚料销售问题,对这些问题龙湖区国税局在评估中已进行相应处理。

1、对该企业在2004年收购原料虾平均价格高出参考值部份作进项转出处理,应转出进项税额648428.30元[4987910÷0.87×(25.09-24.22)×13%];2005年虾产品原材料收购价格平均不含税单价25.35元/公斤,比全市主要水产品虾原料收购价格加权平均单价24.55元/公斤高0.80元/公斤,其中:

对2005年已耗用原材料9015782.49公斤多计的进项税额1077748.71元(9015782.49公斤×0.80元/公斤÷0.87×13%)作转出处理;对2005年尚未耗用的库存原材料673089.51公斤多计进项税额80461.27元(673089.51公斤×0.80元/公斤÷0.87×13%),要求该司在2005年期末“待抵扣税额”中调整。

2、该司2005年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33067043.96元,已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34464889.33元,多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1397845.37元,作进项税额转出。

3、对未申报的下脚废料销售额601679.30元,依13%税率,应补增值78218.31元。

三、完善管理

(一)通过纳税评估,我们虽然对收购价格和投入产出比异常的企业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税负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仍有部分企业的税负依然偏低,经过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是这部分企业的库存数量较大。

鉴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企业自行填开,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和-16-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库存数量难于监管;而且收购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企业未垫用资金支付税款,销售时也不应拖占国家税款。

我们2006年探索对农产品收购企业试行“预警监控、稽核评估”的“销售实耗扣税法”。

1、对农产品收购企业取得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普通发票扣税凭证,实行“先核后抵”和按“预警值”监控增值税的管理措施。

对当期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一时难以完全核实的,暂按“预警值”计算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

其中:

(1)农产品收购商贸企业按“毛利率预警值”(即监控毛利率计算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

具体计算公式为:

企业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当期农产品销售额×(1-毛利率预警值)×扣除率-当期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完税凭证)。

(2)农产品收购工业企业(生产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按“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计算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

具体计算公式为:

企业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当期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销售额×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扣除率-当期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完税凭证)。

“毛利率预警值”=(农产品销售额-销售农产品买价)÷农产-17-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品销售额×100%,“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销售产品耗用农产品买价÷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品销售额×100%。

两者由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上年度(新办企业按最近3个月)的纳税申报情况评估后,根据产品加工深度不同,测算其产品投入产出比等相关指标的正常范围,并参照当地同类行业(产品)的平均值进行核定。

2、对农产品收购企业实行“毛利率预警值”、“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监控措施,企业取得的除收购发票、普通发票以外的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规定进行抵扣。

企业购买农产品自行填开农产品收购发票及取得普通发票后,按买入农产品(收购发票、普通发票)价款计算进项税额,暂先列入“待摊费用—农产品待抵扣税金”科目,月末将按“毛利率预警值”或“销售综合耗料比率预警值”计算当期实际最大可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额(收购发票、普通发票),转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收购发票和普通发”票的进项税额按付款时间顺序和“先付款后抵扣”等有关规定进行抵扣。

企业在每月纳税申报前应将《农产品收购企业纳税申报附表》报税收管理员备案。

(二)研究开发了“汕头市水产品行业收购产能备案监控管理系统”,完善收购产能备案制度加,大对产能备案和产能收购信息分析的监控力度。

运用“水产品行业收购产能备案监控系统”,及时准确采录产能备案和收购有关数据,深入分析养殖面积和产量、日(月)收购量和时间季节性产量等的关系,对出现异常收购情况的进行发函核查和实地查验;对超出备案产能的购进数量部分,暂不予抵扣进项-18-

广东省汕头市国家税务局税额,须核实后方准予抵扣。

四、案例点评本案例评估,紧紧抓住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投入产出比两个重要指标,同时对收购对象产能、单位能耗、人工支出、包装物耗、(废)下脚料销售、存货等相关指标的进行分析。

实践证明,纳税评估是加强收购发票管理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

农产品行业税收管理,应建立“产能备案、查验监开、预警监控、纳税评估、征退联动”相结合的一系列管理机制。

同时在现行农产品特殊税收政策下,采取“销售实耗扣税法”进行预警监控具有良好效果。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