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146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docx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导标准

一、智慧社区基础设施

1.1网络设施

1.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入户率逐年提高,实现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并积极探索在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终端开设智慧社区专区。

2.接入社区和家庭的互联网宽带逐步提高,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社区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兆,WIFI无线网络公共场所按需覆盖。

3.探索和丰富物联网、云计算、北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应用。

1.2硬件设施

4.社区办公电脑配置标准原则上每位社区工作人员1台。

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上网技能培训、就近上网等服务。

5.根据居民需求,稳步推广便民服务缴费终端网络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缴费服务。

1.3便民服务终端

6.将社区网站服务体系升级为智慧社区门户网站,不断强化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在线服务,公开在线服务项目流程、服务指南,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网式”服务。

7.整合利用社区电子信息显示屏,作为智慧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

8.将96156社区服务热线作为智慧社区服务热线,充分发挥并不断强化96156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一线式”服务。

9.推广北京社会服务之窗APP应用,逐步将其建设成为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建设服务资源库,为居民提供手中必备、生活必需、幸福必达的“一窗式”服务。

二、智慧社区服务

2.1智慧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10.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电影院、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档案馆、体育馆、游泳馆等各种服务信息。

11.大力推进数字文化社区建设。

搭建服务居民终身教育和学习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上学习交流园地,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丰富多彩的在线教育信息资源服务。

2.2智慧卫生计生服务

12.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防疫、卫生监督、药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生育服务证》和《独生子女光荣证》办理流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地址及联系电话、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等基本信息查询服务以及预约挂号、健康教育、健康自我管理等服务。

13.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急救、卫生防疫、药品安全、科普、预防保健、心理疏导等知识的网上普及教育服务。

2.3智慧劳动保障就业服务

14.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等政策及办理程序的信息查询服务。

2.4智慧养老助残服务

15.根据居民需求,积极引入社会成熟成果,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智能化的电子辅助终端,建设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智能化。

16.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社会参与以及社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捐赠站、救助站、养老机构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服务信息。

17.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老年人优待证、优待卡、老人高龄津贴、老人医疗补助、残疾人证办理有关政策、手续的网上查询服务,为社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16—59周岁无工作的重度残疾人和60—70周岁的重度残疾人等享受养老助残金人员提供服务组织和单位网上信息查询服务。

18.逐步推广残疾人免费上网工程。

2.5智慧出行旅游服务

19.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实时的天气、交通气象、旅游气象、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信息以及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农家乐、乡村游、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资讯。

20.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交通导航、交通路况、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实时运行信息,停车场空位情况、车辆违章情况等服务信息以及出租车智能电召服务。

2.6智慧生活服务

21.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周边吃、住、行、游、购、娱、健等日常便民生活服务信息的查询搜索服务。

22.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邮件实时查询、快件查询、邮件网上下单、邮政编码查询、邮政营业网点查询、报刊目录查询、报刊订阅、集邮品销售、智能自助投递等邮政服务。

23.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法律知识在线查询和法律在线咨询服务以及全市司法所、市、区法律援助中心的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等服务信息。

24.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志愿服务供需信息。

2.7智慧政务服务

25.进一步推进街道“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和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在街道、社区全面推行综合事务办理“一口受理、内部协办”,在本行政区域内实行跨街道、跨社区就近办理、区域内通办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改进基层公共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26.依托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各街道、社区基础信息资源台账,统筹各种来源的信息采集需求,寓信息采集于政务服务,提高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

三、智慧社区管理

3.1公共安全管理

27.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智能便民服务终端获得重要天气服务提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逃生路线、民防设施地理位置、气象灾害风险点等信息以及气象防灾减灾、地震等科普教育服务。

3.2物业管理

28.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居民楼、商务楼宇安装烟雾报警等消防设施、器材及燃气报警设备;根据居民需求,提倡在弱势群体住户屋内安装火灾简易、独立报警装置等设备。

29.利用小区视频监控网络、各种传感器网络及小区宽带网络构成智慧物业物联网系统,实现智慧保安消防、垃圾回收清运、车辆出入管理、车位信息动态感知、车位引导、停车场管理、社区应急车道管理、日常设备检修与维护、环境监测、电梯管理等智慧服务,同时在社区安装可视对讲、安保监控、门禁等安全技防设备。

3.3精细管理

30.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对社区人、地、事、物、组织等进行综合的智能化、信息化、协同化管理,实现社会服务“全覆盖”、社会管理“全时空”、社会动员“全响应”、社会资源“全共享”、社会问题“全关注”、社会环境“全监控”、社会建设“全参与”。

四、鼓励创新

4.1特色创新

31.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索特色工作项目或成果。

五、保障机制

5.1组织保障

32.建立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推进组织,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实施工作。

5.2政策保障

33.研究制订高起点、高标准的政策和指标支持体系,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5.3经费保障

34.探索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基本经费纳入同级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5.4队伍保障

35.逐步培养集技术、业务和行政能力于一身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每个街道应明确1名领导负责分管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每个社区应明确1名工作人员负责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5.5推进机制

36.建立智慧社区建设诊断机制和持续推进机制,并根据诊断情况确定智慧社区建设目标任务,确保智慧社区持续不断推进。

37.建立民生政策、预警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各类服务信息维护、更新的长效机制。

38.建立政府引导、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多元参与、动态评估、持续发展、共建共享推进机制。

整合、发挥社会力量,倡导企业、社会、市场在社区推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六、评估机制

6.1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

分为协同度、便利度、安全度、感知度四个维度考评。

协同度主要考核:

建立科学、有效的条块协同配合机制,使居民能够及时获得各个部门的公共服务信息。

建立服务资源的整合利用机制,使社区内各类服务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并服务居民。

便利度主要考核:

居民在出行、就医、教育、旅游、购物、就餐、政府公共服务信息获取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

安全度主要考核:

居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感,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应急安全信息等的及时获取和感知程度。

感知度主要考核:

公众对智慧社区建设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6.2评估主体

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第三方社会组织等。

6.3评估标准

实现30个(含)以上指标,并已认定为三星级或四星级智慧社区的,可认定为五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25个(含)以上指标,并已认定为三星级智慧社区的,可认定为四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20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三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15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二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10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一星级智慧社区。

说明

一、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生活环境,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幸福、更安全、更和谐、更文明。

二、制定《指导标准》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和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和建设标准,规范、指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使智慧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

三、远景目标。

将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实现5A模式“智慧社区、美丽家园、幸福生活”,使“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任何方式(Anyway)、能得到任何服务(Anyservice)”。

四、指导标准结构。

包括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共包括3个基本标准、1个鼓励创新标准、1个保障标准和1个评估标准。

五、指导标准内容。

基本标准反映智慧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智慧社区基础设施、智慧社区服务、智慧社区管理3个基本方面内容。

六、评估机制。

(一)评估主体。

社区居民、专家、辖区单位、新闻媒体、第三方社会组织等。

(二)评估内容。

评估从协同度、便利度、安全度、感知度四个维度考评。

(三)评估标准。

实现30个(含)以上指标,并已认定为三星级或四星级智慧社区的,可认定为五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25个(含)以上指标,并已认定为三星级智慧社区的,可认定为四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20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三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15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二星级智慧社区。

实现10个(含)以上指标,可认定为一星级智慧社区。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

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北京市民政局

2013年12月23日

 

“智慧社区”建设让百姓充分享受便利生活

  十分钟便民商圈,配备社区智能卡,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科尔沁区西门街道团结社区居民深刻感受到了“智慧社区”建设带给他们的便利。

  在团结社区东方世纪城小区的棋牌室里,记者看到,老人们玩着各类棋牌,不亦乐乎。

今年85岁高龄的单国林老人说:

“儿女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照顾我,但又担心他们不在家时我一个人出什么事。

现在好了,小区里建立了老年人活动站,白天可以到活动站打发时间,社区里还有食堂。

最主要的是平时有什么事儿打一个电话,就会有社区服务人员上门帮忙,孩子们也安心了。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独自在家老人无人照顾问题,该社区实施了“智慧社区”建设,社区内的老人有什么事可以拨打社区服务电话,无论是饮食,还是医疗问题,都会有人及时来到家中为其解决。

  记者在市科技局了解到,“智慧社区”项目是西门街道2012年12月与北京市西城区合作开发的项目。

  “‘智慧社区’是以科技信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语音平台和多媒体资讯平台为载体,以政府行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全新的社区运行模式。

其中,社区建立的十分钟便民商圈、社区智能卡和虚拟养老院最受辖区住户欢迎。

”团结社区主任卢铁梅向记者介绍说,“社区内每户居民的情况,信息中心都有记录,遇到紧急情况,通过名字就能搜索到住户所住的具体楼层位置。

此外,社区还搭建了网络购物平台,有800多种商品供居民选择。

持社区智能卡,居民可以在社区服务站的自助设备终端缴纳水、电、燃气、电话等费用。

虚拟养老院则可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娱乐学习、应急求助等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记者徐健)

 

我市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发布日期:

2014-03-18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自治区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区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内经信发[2013]95号)文件精神,包头市把智慧社区建设作为2014年信息化工作“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全市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实际,参照《内蒙古自治区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具体指导智慧城市建设,编写《包头市智慧社区建设框架》草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和责任,将“智慧城市”概念引入社区,以社区群众的幸福感为出发点,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突出重点领域,统筹各类便民智慧服务项目20家,试点社区30个,实现煤气水电一卡缴费;通过打造智慧社区为社区百姓提供便利,从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区居民生活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