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167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知识提要]

1.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是由声源振动发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苏东坡有诗曰:

“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

”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2.春节联欢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

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

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3.《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4.图4-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如图4-1乙中,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图4-1

5.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_________.

6.荆州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

蜜蜂并不是靠发声的。

后来,她双做入如下实验:

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

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

不管她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

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3.下列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夜空中的雷鸣

B.静静挂在床头的吉他

C.秋风中正在簌簌发抖的树叶

D.正在挥舞的手臂

4.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5.谭维维同学用扬琴演奏时,她用竹槌有节奏地敲击琴弦,观众就能听到优美的琴声,发出这声音的物体是()

A.竹槌B.空气

C.琴弦D.琴弦柱

实验探究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盆水,轻敲桌面,在你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什么?

先动手做一做,再解释你看到的现象。

 

2.敲响音叉,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如图4-2所示),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该现象能说明什么物理道理?

 

应用创新

1.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把声音传播到远处.“我怎么看不见?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他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碟子、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用它们做了一个实验证明课本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假如你是小明,请写出你的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五一黄金周期间,同学们组织野外郊游。

但他们都没有带乐器。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写出所用的器材和方法。

 

3.阅读材料:

有许多昆虫都会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

可昆虫都没有声带,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

它们是靠身上的特殊发音器官发音的。

蝉是靠腹部的音膜和共鸣器发出声音来的。

蟋蟀等是靠翅膀摩擦发出声音的。

蝗虫是由腿内侧和前肢纵脉相摩擦发出声音的。

蚊子、苍蝇等是靠飞行时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

而叩头虫是靠胸节互相碰击而发出声音的。

读完这则小短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将它们写下来。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知识提要]

1.声音传播的过程:

声音靠介质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进行传播的。

声音传播的具体过程是:

声源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些随声源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它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速一般比在气体中大。

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当温度不同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相同。

如:

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m/s,而在25℃的空气中速度为346m/s.

3人的听觉器官的构造及感知声音的过程:

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A.有声波到达人耳B.人的听觉器官正常C.声音的高低和大小适度.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如图4-3所示,图甲为某演员正在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某同学用抽气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了,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

 

图4-3

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3.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造成的音响效果。

4.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间谍把铁块按在墙壁上,再将自己的耳朵贴在铁块上,就可以听到隔墙的谈话声.这些都是因为_________也能传声.

5.如图4-4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能看到左边音叉旁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如果在月球上进行同样的实验,则会看到

,这是因为。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回声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就是因为_________。

8.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

____________产生声音,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____________的振动三个阶段。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1);

(2)。

二.选择题

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

若声音当时1s内传播330m,则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A.165mB.198mC.221mD.330m

3.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金鱼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D.水——金鱼

4.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比较完整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

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能听见()

A.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铁管,空气传来

B.两次响声,它们依先后次序是由空气,铁管传来

C.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地反射

D.无法判断

6.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7.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9.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

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A.用左手拿住时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D.无法判断

10.邮局电话亭是用玻璃制成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

A.能很好地吸收声音B.不能传播声音

C.能很好地反射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

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以上都对

1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实验探究

1.学过本节知识后,有同学提出如下问题:

能否通过皮肤、肌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在你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可靠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2.小红为了参加歌唱大赛,用录音机录下自己所唱的歌,以便改正某些不足之处,可是在放她自己的录音时,小红总是觉得不太像自己的声音,为此她感到迷惑。

你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3.下面是初二(3)班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

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

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

分别用其实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

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

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两个:

应用创新

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2.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

4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

 

3.据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谱写的乐曲用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说贝多芬这样做的道理.

 

三.乐音和噪音

[知识提要]

1.声音有三大特性,即:

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与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3.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受害的就是人的听觉系统。

4.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②在传播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悠扬、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声音称为乐音。

乐音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

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4.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5.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小兔子却回答说:

“不开,不开!

”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6.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4-5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固定桌面上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

(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

(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7.图4-6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可知图甲是的波形,理由是;图乙是的波形,理由是。

8.“无声手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9.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的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如图4-7所示,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它们都不同

2.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3.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5.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6.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7.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8.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9.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10.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波的响度不断减小D.以上都正确

11.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12.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实验探究

1.取一水壶、一保温瓶,将水壶装满水,然后向保温瓶灌水,如图4-8,你会发现刚灌水和快灌满水时相比较(你可以反复几次),保温瓶发出的声音不同,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并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该结论的事例。

 

图4-8

2.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器材:

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等

操作:

(1)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敲音叉,使它振动,可以听到较轻的

声音。

然后让音叉的一个叉股外侧接触小球(图4-9,可以

看到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用橡皮槌使劲敲音叉,使它振动,可以听到较响的

图4-9

声音。

然后让音叉的一个叉股外侧接触小球(图4-9),可以

看到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说明:

当声源的振动比较大的时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3.7.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

(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应用创新

1.为什么人能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而听不到自己来回挥手时发出的声音?

 

2.你观察过演奏家们调弦的过程吗?

比如说小提琴、大提琴或吉他、二胡等.调节琴上部的旋钮时,弦的调子就会变化.最终,弦上的张力恰好使琴弦发出音调正确的声音.可见,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跟弦张紧的程度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弦音音调的高低与弦的张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定性关系).

要求:

写出所用器材,简述实验方法.

 

3.现在的居民楼一般都装有防盗网,网的上方有一块很大的薄铁片做成的挡雨板。

这样在网内的东西才不会被雨淋湿,可是每当在下雨时,雨点打在挡雨板上,发出了很响的嗒嗒声,如果在夜里,这个噪声更是影响人的睡眠,你想个办法减小或消除这个噪声?

 

四.超声波

[知识提要]

1.按声源发声频率的大小,声音可分为:

次声、可闻声波、超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超声波探测海深、超声波探测沉船和鱼群、超声波检查身体、超声波清洗和超声波测速仪等等。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蝙蝠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2.外科医生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________,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洋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________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4.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还能把________________向外传递。

5.动画片的配音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加快了喇叭纸盆振动的,使变高。

6.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四个途径中,其中利用声音诊病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

1.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D.声音在墙壁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2.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不能够测定的是()

A.海底深度B.冰山距离

C.敌机远近D.打雷处的远近

3.下列声音中,属于生活噪声的是:

(  )

A.翻斗车工作时发出的声音B.电钻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C.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D.燃放鞭炮发出的声音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可闻声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5.下列现象中,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B.夏天里人们买西瓜,要捧起来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小雨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D.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6.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

D.超声波不属于声波,它的传播能力强于声波

7.若环境的声音很嘈杂,你又想旁边的同学听清楚你的说话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音调B.加大响度

C.改变音色D.加快说话的速度

8.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

实验探究

1.把蝙蝠的耳朵堵住,它就会到处碰壁,捉不到昆虫了;如果把堵住耳朵的东西拿掉,蝙蝠又能正常飞行了,这是为什么?

 

2.小强做声学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4-10所示。

小强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

________。

图4-10

应用创新

1.池塘平静的水面上浮着一片树叶,将一块小石头扔进树叶附近的水面,会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2.某人站在行驶的船上对着前方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3s听到回声,若船的行驶速度为5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3.根据图4-11所示,说明声音有哪些应用。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图4-11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振动、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振动;3.气体、液体、固体;4.振动、空气;5.锣面停止振动;6.翅膀振动、探究精神。

二.选择题

1.A2.D3.B4.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