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477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58年成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1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获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教授26人,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4人。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并大力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控制理论与应用、复杂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研究、微光机电系统集成与测控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控制、智能检测与传感器技术、智能化机电装置与系统、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在职攻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四、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

总学分

14学分

修课学分

≥11学分

公共必修课6学分

学科基础课≥2学分

学科专业课≥2学分

研究环节

3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

中期考核1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以书面与答辩形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博士生一般不少于70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答辩环节至少有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加,答辩未能通过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博士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8~1.5万字。

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2、论文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必须以书面与答辩形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其中至少3名教授)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初步结论的正确性以与能否如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答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后,须填写《博士生中期报告与综合考核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3、学位论文要求

(1)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对自己关系很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提出问题,运用数据资料,引用观点或论据,还是推导结论,严禁抄袭和剽窃。

违者将予以严肃处理。

(2)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

(3)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的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

(4)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

(5)为促进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博士生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导师应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

(6)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齐全。

4、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按照《武汉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

5、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按《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6、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

博士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与中期报告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

七、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4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所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掌握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B50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必修

B514003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1

B514004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2

学科

基础课

B704001

控制理论中的泛函分析

32

2

1

≥2

学分

B704002

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

32

2

1

B704003

现代检测理论与应用

32

2

1

B704004

高级人工智能

32

2

1

B704005

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

32

2

1

B704006

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2

≥2

学分

学科

专业课

B804001

信息融合

32

2

2

B804002

多智能体系统理论

32

2

2

B804003

智能机器人

32

2

2

B804004

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

32

2

2

B804005

预测控制理论与应用

32

2

2

B804006

现代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2

2

2

B804007

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

32

2

2

研究

环节

B904001

学术交流≥9次

1

必修

B904002

开题报告

1

B904003

中期考核

1

信息处理与控制(0811Z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为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而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

现有教授26人,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4人。

建立了“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处理与控制”研究方向从控制的角度研究信息的处理问题,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控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信号识别、采样与检测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信息安全;智能监控、监测技术;复杂系统的系统建模、仿真与故障诊断;无线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网络化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可靠性分析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在职攻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四、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

总学分

14学分

修课学分

≥11学分

公共必修课6学分

学科基础课≥2学分

学科专业课≥2学分

研究环节

3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

中期考核1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以书面与答辩形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博士生一般不少于70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答辩环节至少有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加,答辩未能通过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博士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8~1.5万字。

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2、论文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必须以书面与答辩形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其中至少3名教授)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初步结论的正确性以与能否如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答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后,须填写《博士生中期报告与综合考核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3、学术活动

(1)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其中至少用外文作一次学术报告。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1学分。

(2)博士生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至少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1篇必须是以英文撰写在公开发行的国外学术期刊或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第一,如是第二,导师应是第一)。

4、学位论文要求

(1)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对自己关系很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提出问题,运用数据资料,引用观点或论据,还是推导结论,严禁抄袭和剽窃。

违者将予以严肃处理。

(2)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

(3)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的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

(4)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

(5)为促进博士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博士生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导师应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

(6)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齐全。

5、学位论文预答辩。

本学科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交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答辩,预答辩报告须由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进行评审,并对预答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对连续两次仍未能通过者,应终止攻读博士学位,或劝其退学。

6、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答辩者,按照武汉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办法的规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

今后随时根据学校的新要求,按比例逐步实行博士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与抽查评估制度等,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7、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期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

博士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与中期报告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

七、培养方式

1、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4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所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掌握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

信息处理与控制(0811Z1)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B50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必修

B514003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1

B514004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2

学科

基础课

B704001

控制理论中的泛函分析

32

2

1

≥2

学分

B704006

非平稳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2

B704007

多率采样系统理论

32

2

1

B704008

高性能通信网络

32

2

2

学科

专业课

B804001

信息融合

32

2

2

≥2

学分

B804002

多智能体系统理论

32

2

2

B804003

智能机器人

32

2

2

B804004

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

32

2

2

B804007

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

32

2

2

研究

环节

B904001

学术交流≥9次

1

必修

B904002

开题报告

1

B904003

中期考核

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58年成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1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获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现有教授26人,其中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4人。

本学科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复杂控制问题,研究和发展新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并大力推动它们在工程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

1.控制理论与应用;2.智能控制与决策;3.计算机过程控制;4.微光机电系统集成与测控技术;5.智能系统与机器视觉;6.新型电气传动技术;7.智能信息处理;8.智能仪表与检测;9.工业过程检测与优化控制技术;10.智能检测与传感器技术;11.智能化机电装置与系统;12.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13.智能仪器;14.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15.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16.图像处理与信息安全;17.数字信号处理;18.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科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自硕士生入学起一般为4~6年。

四、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

总学分

≥36学分

修课学分

≥33学分

公共必修课8学分

公共选修课≥5学分

学科基础课≥8学分

学科专业课≥12学分

研究环节

3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

中期考核1学分

学术活动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硕博连读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活动,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

以书面与答辩形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一般不少于70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开题报告答辩环节至少有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参加,答辩未能通过者,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8~1.5万字。

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2、论文中期考核

硕博连读研究生必须以书面与答辩形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其中至少3名教授)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初步结论的正确性以与能否如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等进行答辩,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硕博连读研究生中期考核通过后,须填写《博士生中期报告与综合考核表》交研究生院,复印件和书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

3、学位论文要求

(1)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任何时候都应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违背学术道德。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对自己关系很大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提出问题,运用数据资料,引用观点或论据,还是推导结论,严禁抄袭和剽窃。

违者将予以严肃处理。

(2)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按期完成,博士生从事科研与论文时间不少于2年。

(3)博士生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在科学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侧重于应用理论研究的论文应有工程背景;侧重于高新技术或重大工程的开发的研究论文,其成果应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正文篇幅应在5万至8万字。

(4)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应能反映博士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表明博士生已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论文应能在其系统性、先进性、创造性方面反映博士生的学术水平。

(5)为促进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博士学位质量,在进行论文工作中,博士生应定期在学术会议上做论文阶段报告,以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导师应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广泛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和学术讨论,吸取新的学术见解和方法,增厚充实学位论文的内容。

(6)博士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齐全。

4、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按照《武汉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规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

5、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按《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6、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

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

博士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与中期报告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2个月。

七、培养方式

1、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应成立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一般由本学科和相关或基础学科专家3~4人组成,以体现知识结构互补,同时应重视发挥博士点所在系、所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掌握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博士生的主攻方向,从入学开始,就应明确。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B506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必修

B514003

学术交流英语

32

2

1

必修

B514004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2

必修

S506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必修

S514A02

高级英语听说

26

1.5

1

必修

S614A02

科技文献英语阅读

22

1.5

1

必修

S614A03

学术论文英语写作

24

1.5

2

选修

两门

S614A04

科技英语翻译

24

1.5

2

S614A05

英语国家文化

24

1.5

2

公共

选修课

S606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必选

一门

S606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S607002

随机过程

32

2

2

≥4

学分

S607004

矩阵分析

32

2

1

S607005

数值分析

32

2

1

学科

基础课

B704001

控制理论中的泛函分析

32

2

1

≥8

学分

(其中B开头的博士课程至少1门)

B704002

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