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709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docx

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演练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①要使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②要使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③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④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

3.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关于物体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B.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在进行110m栏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

C.战斗机在空中作战时,甩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D.公交汽车在启动时,乘客都要向前倾,这是乘客具有惯性的缘故

5.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A.向北跳最远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

6.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

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B.系好安全带可减小车的惯性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7.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物体不一定受力的作用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零

8.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申雪和赵宏博(如图)一起

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金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知申雪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赵宏博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力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申雪推赵宏博的时间小于赵宏博推申雪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初速度大小大于赵宏博的初速度大小

D.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加速度大小小于赵宏博的加速度大小

9.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动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对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10.(2010·广州模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一方面表明中国航天事业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另一方面“嫦娥一号”的发射也带动了高科技的发展.目前计算机的科技含量已相当高,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图是利用计算机记录的“嫦娥一号”发射时,火箭和地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D.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不适用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小球质量为m,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在某次振动过程中,当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2x,试求此时小球的加速度和弹簧对地面的压力.

12.(15分)如图所示,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及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的表达式(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中正确的是()

A.v=

B.v=

C.v=

D.v=

2.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3.(2008·天津)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

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

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

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

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

4.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②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

③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

④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6.(改编题)如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1

向右做加速运动

2向右做减速运动

③向左做加速运动

④向左做减速运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为圆周的最高点,D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有一个小滑球(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球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度为零,用t1、t2、t3分别表示各滑环到达D处所用的时间,则()

A.t1t2>t3C.t3>t1>t2D.t1=t2=t3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A.0B.

C.gD.

9.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L/v+v/2μgB.L/vC.

D.2L/v

10.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电梯运动状态的装置,其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电梯在运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乙图表示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加速运动

C.乙图表示电梯做变加速运动

D.乙图表示电梯做匀减速运动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2分)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小环的质量m和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2.(创新题)(18分)消防队员为缩短下楼的时间,往往抱着竖直的杆直接滑下.假设一名质量为60kg,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从七楼(离地面18m的高度)抱着竖直的杆以最短的时间滑下.已知杆的质量为200kg,消防队员着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手和腿对杆的最大压力为1800N,手和腿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假设杆是搁在地面上的,杆在水平方向不移动.试求:

(1)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杆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3)消防队员下滑的最短时间.

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班级姓名成绩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70分)

1.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

①没有空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③没有磁场.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

B.氢气球将向上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

C.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

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

2.如图所示,圆柱形的仓库内有三块长度不同的滑板aO、bO、

cO,其下端都固定于底部圆心O,而上端则搁在仓库侧壁上,

三块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依次是30°、45°、60°.若有三个

小孩同时从a、b、c处开始下滑(忽略阻力)则()

A.a处小孩最先到O点B.b处小孩最后到O点

C.c处小孩最先到O点D.a、c处小孩同时到O点

3.如图所示,一个盛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小孔.静止时用手指堵

住小孔不让它漏水,假设容器在下列几种运动过程中始终保

持平动,且忽略空气阻力,则()

A.容器自由下落时,小孔向下漏水

B.将容器竖直向上抛出,容器向上运动时,小孔向下漏水,

容器向下运动时,小孔不向下漏水

C.将容器水平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向下漏水

D.将容器斜向上抛出,容器在运动中小孔不向下漏水

4.质量为2m的物块A和质量为m的物块B相互接触放在水平面上,如图所示,若对A施加水平推力F,两物块沿水平方向做加速运动,关于A对B的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F

B.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C.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μmg

D.若物块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A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

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两图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A.m=0.5kg,μ=0.4

B.m=1.5kg,μ=2/15

C.m=0.5kg,μ=0.2

D.m=1kg,μ=0.2

6.(2008·山东高考)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

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

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

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7.(2009·广东卷)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

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

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斜面对球的弹力存在而且是一个定值

9.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右侧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块以初速度v2沿直线向左滑向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其速率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v1=v2时,才有v3=v1

B.若v1>v2,则v3=v1

C.若v1

D.不管v2多大,总有v3=v1

10.(2008·全国卷)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则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2/3)tanαB.(2/3)cotα

C.tanαD.cotα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15分)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球被一垂直斜面的挡板A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A以加速度a(a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t.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球的位移x.

 

12.(2008·海南)(15分)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90kg.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发现气球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m/s,且做匀加速运动,4s内下降了12m.为使气球安全着陆,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此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速度在5分钟内减少3m/s.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9.89m/s2,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

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1.解析: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①、②均错.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在物体不受力时,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故④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ma,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同一物体m一定),速度变化越快,③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

B

2.解析: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正确.

答案:

D

3.解析:

物体和桌面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FN与G作用于同一物体,因此FN和G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错误.因为压力是弹力,而弹力与重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故C错误.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与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错误.

答案:

A

4.解析:

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质量无关,故A、B均错误.战斗机空战时甩掉副油箱,减小质量,惯性减小,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故C正确.公交车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应该向后倾,故D错误.

答案:

C

5.解析:

运动员起跳后,因惯性其水平方向还具有与船相同的速度,所以无论向哪个方向跳都一样.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6.解析:

根据惯性的定义可知惯性与人和安全带无关,故A错误B错误.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具有向前的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D

7.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速度不断增大,表示运动状态有所改变,故必受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物体位移增大,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如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不一定受力的作用,选项B正确.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说明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变化,必受力的作用,选项C正确.物体速率不变但速度方向可能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可能发生变化,也会受到力的作用,选项D错误.

答案:

D

8.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在推的过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且共线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所以推力相等,作用时间相同.由于二人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两人的加速度相同(均为μg),由运动学公式v2=2ax可知,加速度相同,申雪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赵宏博远,说明在刚分开时,申雪的初速度大于赵宏博的初速度,故选C.

答案:

C

9.解析:

风扇吹出的风吹到风帆上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风会给风扇一个反向的反作用力,因此对于整个装置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内力,小车不会运行,故选D.

答案:

D

10.解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A、C错,B对.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规律与运动状态无关,D错.

答案:

B

11.解析:

平衡时有mg=kx,

在最低点,取向上为正方向有2kx-mg=ma,

解得a=g.方向竖直向上.

弹簧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弹力,

故FN=2kx=2mg.方向竖直向下

12.解析:

对箱进行受力分析,箱子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重力Mg,环对它的摩擦力Ff,Ff+Mg=N,N=Mg+Ff

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地面所受压力大小为Mg+Ff.

第三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

1.解析:

等式右边部分运算后单位应为m/s,只有B符合.

答案:

B

2.解析:

分析物体上滑和下滑的受力,可判断图象C正确.

答案:

C

3.解析:

在0~1s内力F变大,质点的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大,在1~2s内力F变小,质点的加速度减小,但速度仍增大,在2~3s力F方向变为负方向,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故第2s末质点的速度和位移方向均不变,选项A、B错误.在3~4s内力F方向为负方向,质点继续做减速运动,第4s末停止运动,故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答案:

D

4.解析: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加速的过程结束,速度最大,故①错误,②正确;从C到D,运动员所受合力逐渐增大,故加速度逐渐增大,故③正确,④错误,所以答案为B.

答案:

B

5.解析:

由图甲可知前2s内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2s受力大小恒定,在2~4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方向,且大小恒定,在4~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仍为负方向,大小恒定,在6~8s做负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方向,大小恒定,综上可知B正确.

答案:

B

6.解析:

小球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定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故选B.

答案:

B

7.解析:

如图所示,设圆的半径为R,任意取一根滑杆ED,

∠ADE=θ,由几何关系得位移x=ED=2Rcosθ,在斜杆上

a=gsinα=gsin(90°-θ)=gcosθ,由位移公式得t=

=

=

.可见t与倾角度数无关,所以环从三根滑杆上滑动到D处所用的时间相等,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8.解析:

撤离木板时,小球所受重力和弹簧弹力不变,二者合力等于撤离木板前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F,由于FN=mg/cos30°=

mg,所以撤离木板后,小球加速度大小为a=FN/m=

g.

答案:

B

9.解析:

因木块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不同,对应的时间也不同,若一直匀加速至右端,则L=

1/2μgt2,可得t=

C正确;若一直加速到右端时的速度恰好与带速v相等,则L=(0+v)/2t,可得t=2L/v,D正确;若先匀加速到带速v,再匀速到右端,则v2/2μg+v(t-v/μg)=L,可得t=L/v+v/2μg,A正确;木块不可能一直匀速至右端,B错误.

答案:

B

10.解析:

电流逐渐增大,表明压敏电阻的阻值在逐渐减小,压力在逐渐增大,故电梯在做变加速运动.

答案:

C

11.解析:

如图所示,对小环受力分析,由图可知在0~2s内在推力为5.5N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Δv/Δt=0.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α=ma,在2s后推力为5N,小环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F′=mgsinα,联立可解得m=1kg,α=30°.

 

12.解析:

(1)消防队员开始阶段自由下落的末速度即为下滑过程的最大速度vmax,有2gh1=v2max,消防队员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f=μFN=0.5×1800N=900N.

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a2=(Ff-mg)/m=5m/s2

减速过程的位移为h2,由v2max-v2=2a2h2

又h=h1+h2

以上各式联立可得:

vmax=12m/s

(2)以杆为研究对象得:

FN=Mg+Ff=2000N+900N=2900N

(3)最短时间为tmin=vmax/g+(vmax-v)/a2=1.2s+1.2s=2.4s.

第三章第3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解析:

由题给的月球环境可知,在月球上等高度释放氢气球和铅球,两者都只受月球万有引力而做自由落体运动,完全失重,将注意时刻速度相等并同时落地.只有C正确.

答案:

C

2.解析:

三块滑板跟圆柱形仓库构成的斜面底边长度均为圆柱形底面半径,则R/cosθ=1/2gt2sinθ,t2=4R/gsin2θ,当θ=45°时,t最小,当θ=30°和60°时,sin2θ的值相同,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3.解析:

在题中给出的各个选项中,容器和水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不产生压强,小孔的上下方压强相等,所以水不会向下流出.故D正确.

答案:

D

4.解析:

若水平面光滑,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mB)a=3ma,即a=F/3m.

 

以B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AB=mBa,代入a得FAB=F/3,故A、B均错误.若A与地面无摩擦,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mg=3ma,即a=(F-μmg)/3m.

 

以B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